目前分類:365-416集(2014年) (196)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桃園觀音、新屋一帶的藻礁,已經有7500年的歷史,這些由無節珊瑚藻鈣化後所形成的植物造礁,平均一年還長不到0.1公分。然而原本27公里的藻礁海岸,卻只剩下3丶4公里, 因為受到嚴重水汙染,藻礁快死光了。各界疾呼下,農委會和桃園縣府四月中依野生動物保育法,將觀新藻礁劃為野生動物重要棲息環境,面積總共396公頃。然而地方環保人士認為,野保法的管制強度不足,一直爭取應依文化資產保存法劃設自然保留區。縣政府則表示,先劃設野生動物保護區,每三個月報告執行狀況,一年後再決定還需不需要劃自然地景保留區,劃成保護區或保留區,對藻礁、對居民會有什麼差別、有什麼改變呢,一起來關心。<�我們要,我們要,觀新藻礁自然保留區,觀新藻礁自然保留區。>

客家新聞雜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彰化溪州曾是台糖總公司所在地,產業發達帶來好光景,當地一家成功旅社便見證了這段風華,隨著台糖遷離、糖業沒落,成功旅社也塵封了三十年。不過近來它再度打開大門,活化再利用,我愛溪州工作團隊進駐後,將其轉型為「農用書店」,提供農業相關用書,同時不定期舉辦展覽,這裡也賣溪州水田溼地復育計畫種植的稻米,藝文氣息之外,更兼具農村氣味,工作團隊期盼將老空間打造成農鄉文化資訊站,更希望成為外地人認識溪州的平台。彰化溪州鄉,這棟擁有九十多年歷史的成功旅社,歇業三十年後,再度開門營業,不過現在不提供住宿,反而賣起書來,而且是台灣唯一的「農用書店」,販售農業相關知識的書籍,散發濃厚的藝文氣息。

客家新聞雜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農村人口外流嚴重,青壯年到外地謀生工作,老人家三餐往往隨便打發,吃得不營養,生活也寂寞。嘉義溪口鄉民王崑成募集宗族資金,花了八百多萬重建自家三合院,未來將開放給社區做「溫馨補給站」,開辦老人食堂,每天供應午餐,照顧長輩的飲食,傍晚則供學童課後輔導,王崑成盼望讓社區處處充滿溫情。嘉義溪口鄉這座重新翻修過的三合院,是王家老屋,一度荒廢四十多年無人居住,為了感念祖先,去年王崑成說服家族成員同意,花了八百多萬元整修,未來除了春節和清明作為家族使用外,其餘時間都要開放給社區使用。

客家新聞雜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南投信義鄉同富村的草坪頭,海拔1200到1600公尺,氣候涼爽、終年雲霧繚繞,適合種茶,因為位於玉山山脈山腳下,因此這裡出產的茶,就叫做「玉山茶」。早年有許多客家人來到同富村焗腦、伐木,後來就定居在此。民國60幾年,高山茶開始風行,原本草坪頭只有三戶人家種茶,後來茶葉價格好,就越多越多人投入,目前茶園面積約50公頃。為了打響玉山茶名號,許多茶農也自創品牌、或是帶遊客體驗製茶,希望讓更多人品嘗到玉山茶。翠綠茶葉、均勻撒落,空氣中瞬間充滿茶香。每到製茶季節,山上總是特別的忙碌。

客家新聞雜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螢火蟲是環境變化的指標生物,想要見到螢火蟲,就要有良好的生態環境。位於苗栗大湖鄉的大窩村,十多年前居民組成文史生態協會與護魚隊,從大窩溪的溪流保育、護魚行動到復育螢火蟲,並向山區裡的農家宣導與推廣漸漸有了成果,如今每年四、五月大窩山區裡都會出現十幾、二十萬隻螢火蟲,也保有珍貴的魚種與動植物,以及客家先民留下的遺跡與故事,吸引許多人前往朝聖,原本寧靜的小山城也更有活力。山村向晚,許多人早已回家休息,但苗栗大湖大窩山上的村民們,這時卻聚集在一起,晚間的山區特別熱鬧。

客家新聞雜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有夢最美!但是要實踐夢想,很多時候需要親友的支持,尤其回鄉創業,得很有勇氣。何宜軒曾在台北當過兩年的連鎖餐飲店長,但心裡一直牽掛著父母,總想著回家鄉台中東勢,為了回鄉開店,先到澳洲打工存錢兩年,全家人也都支持她的夢想,原本不愛進廚房的父母,為了她做麵包、做手工餅乾,人生因為女兒回家有了重大轉彎,說是甜蜜的負擔,因為這間咖啡館,把全家人都牽在一起了。<�怎樣,哈囉!吃飽沒,你幾點要去台中?>

客家新聞雜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昭和九年,一位從溪湖來的楊發到南投國姓鄉石門村,開了一間豐國糖廠,帶動了國姓鄉的發展,茶室、撞球間什麼都有,石門村也成為當時國姓最熱鬧的地方。後來糖業沒落、糖廠倒閉,只剩一間當時儲放甘蔗的廠房還留著。為了找回家鄉記憶,石門社區發展協會,不僅做了口述紀錄,更請老人家把從前的石門畫下來,七、八十歲的老人家們,生疏的拿著筆,一筆一畫勾勒出記憶中的美好,也留下那段珍貴的歷史。<�這個是兔子耳朵,這個就是兔子的嘴巴啦,要吃草的,兩個眼睛啦,這鼻子啦,這就嘴巴啦。>

客家新聞雜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不賺錢的生意怎麼還能堅持下去呢?南投水里新興村,又叫鹿寮坑,水鹿和李子都是在地重要經濟命脈,早期台灣沒什麼進口水果,種李子還賺得到錢,後來選擇多了,消費者對李子的接受度也就越來越低,於是新興村的李子農,紛紛改種經濟價值比較高的檳榔。不過這裡還有一處全南投面積最大的李子園,是園區主人陳純琅的公公種下的,雖然公公已經過世,但因為他說過,姓李,當然要種李樹,而且吃檳榔也不好。陳純琅保留了這三甲的李子園,她說,這些五十年的老李樹,是有生命的,更維繫著家人間的感情。藍天白雲,映照滿園紅李,一、二月開花,四、五月成熟的李子,得一顆一顆採。

客家新聞雜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黃豆,是台灣最常用的食材之一,我們常吃的豆漿、豆腐、豆干,食用油,或是素食料理所提供的植物性蛋白食物,都是用黃豆加工而成,但台灣高達九成的黃豆都是從國外進口,甚至是飼料級的基因改造黃豆。隨著越來越多獨立研究單位的報告指出,基改黃豆對人體有健康風險,國內也漸漸出現了反基改食物的聲浪,最近高雄美濃區農會就和30位小農契作10公頃黃豆,而且是在地消失了近30年的品種,藉由生產國產、安全、非基改的黃豆,讓消費者有不同的選擇。採收機上貼了豐收的字樣,緩緩開入農田,婦女們也尾隨在後,撿起掉落的黃豆,睽違近30年,高雄市美濃地區,首次迎接大面積的黃豆採收。

客家新聞雜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前兩週我們在台北大稻埕及台南,看到了老屋如何透過年輕人的創意再生。「在老房子裡實現夢想,讓老房子不被城市遺忘」,這件事如雨後春筍般,在台灣各地湧現。承載傳統歷史文化的建築或街區,因而注入新活力,老屋的價值重新被看見,這固然值得欣喜,但另一方面,太過討喜的老屋熱潮,卻也開始出現批評聲浪,認為老屋熱可能導致過度商業化,帶來投機者,炒作房地產,反倒傷害了彌足珍貴的歷史資源,並過度改變原來的城市紋理。究竟面對老屋時,該有何種思維,又該如何對待老屋,與其相處?近年來,台灣老屋活化再利用方興未艾,將有著歷史痕跡的空間,以巧手擺設、加入創意布置,搖身一變成為文創小店、咖啡廳、茶館等,曾有「台北第一街」美名的迪化街,這兩、三年因為文創產業陸續進駐,百年老街區再度受到年輕族群的青睞。百花齊放的文創產業,為傳統迪化街注入新活力,但另一方面,也同時對老街區的傳統南北貨、中藥材店家帶來巨變。

客家新聞雜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現在許多雙薪家庭,要在家煮頓飯,實在不容易,屏東市有十個好友家庭,十幾年來一起吃晚餐,不僅吃出好感情,還吃出一家餐廳來。由於這個共食團成員中客家人不少,餐廳菜式就以客家菜為主,但少油少鹽不油炸,秉持把客人當家人般親切招待的理念,要讓大家吃得安心健康。開著車,鄭玟郁要去採買這天餐廳需要的食材。

客家新聞雜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我們常說要克服障礙,不過,身體上的障礙,可能一輩子跟著我們,要樂觀面對,必定非常困難,但還是許多人與障礙共處,不斷突破自己。目前就讀台灣大學國際企業系的林永晏,四歲時一場意外,奪走了他雙手的功能,一家人從傷痛中,拾回希望,努力復健,因為一路上獲得許多人的協助,永晏很小的時候,就立志要成為社會企業家,希望未來發揮所學,回饋社會,幫助更多人。他說,至少還有腳,這樣的正面態度,多少也來自不認輸的母親,一起來看他們的故事。緩緩踏上階梯,仔細踩穩每一步,簡單的上下樓,對永晏仍有些吃力。因為四歲在幼稚園發生了意外,造成顱內出血壓迫到頸椎神經,雙手失去功能,也注定了永晏的一生將與一般人不同。

客家新聞雜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根據古都保存再生基金會調查,截至2013年11月,台南市老屋再利用案例有242處,其中54處提供住宿服務,84處與藝文、設計相關。其中有一批特別的文創新移民,他們因為愛上了古都豐厚的歷史文化底蘊,愛上台南老屋的樸實溫潤,因而租下老屋開店,把有著前屋主生活痕跡的空間,加入設計人的創意,打造出匠心獨具的創意小店,一起來認識這些台南文創新移民。<�你是要戶外寫生呢,或是你要做任何手作的東西,其實它(台南)的氣候條件都非常地適合,你身為一個創作者去創作>

客家新聞雜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近年來,咖啡產業在台灣呈倍數成長,都市街頭隨處可見咖啡店,據農委會農糧署統計,去年台灣的咖啡進口量,有兩萬一千多公噸,占總消費量的九成以上,而國內地產地銷的咖啡種植面積,也在增加當中,其中南投縣國姓鄉種了近兩百公頃,成為國內最大的咖啡產地,還推動全台第一張咖啡產地認證。不過國姓有一半以上的咖啡種在林班地上,林管處不鼓勵,但如果已經改正造林,每公頃種植600株以上造林木,則同意維持現狀。然而種在林班地上的咖啡,是不能申請產地證明標章的,國姓農會就自己來推認證,不與人拚量,走出自己的精品咖啡活路。一杯一杯地嗅聞咖啡的餘韻,評鑑師再打分數,這是杯測評鑑的項目之一,南投縣今年咖啡評鑑,參賽者無論是質和量,都是歷年來最高,負責整個評鑑的國內咖啡權威名師韓懷宗,以盛況空前來形容。

客家新聞雜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南投埔里,一直以來以好水質聞名,沒有遭受污染的山泉水,成為埔里農業的寶貴資源,需要好水的茭白筍也因此名聞遐邇。埔里鎮山邊的一新里,全里幾乎都種植茭白筍,但農民日漸年邁,苦無人力採收。近來有四、五位年輕人陸續返鄉務農,思索如何在家鄉發展,他們選擇走有機這條路,也想把村子打造成有機生態村,吸引更多年輕人返鄉生活。

客家新聞雜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最近有國外媒體報導,所謂的香蕉愛滋病,也就是黃葉病,可能造成香蕉滅絕,而在多年前,也曾有英國媒體報導,台灣香蕉可能因黃葉病而絕種!香蕉是世界交易量最大的水果,更是最低度開發國家第四大糧食,要是香蕉滅絕,後果不容小覷,但也有人認為這種說法太過聳動,畢竟還是可以選擇較抗病的品種。香蕉黃葉病目前確實完全無藥可醫,每年都有兩到三成的罹病率,多數農民苦撐到臨界點後,有的輪作,有的乾脆不種了,也有農民使用自然農法,來減少罹病率,農委會農試所的國家種原中心,則保留了台灣原生種芭蕉,證實可以抗黃葉病,而台灣香蕉研究所更是以體細胞變異技術,利用蕉苗組織培養出超高抗病的品種「台蕉七號」,即將技術轉移上市,今天的第一則報導,來關心台灣香蕉產業的未來。<�你田間在工作,沾到衣服,洗不起來。這個沾到衣服洗不起來>

客家新聞雜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老屋活化再利用在台灣方興未艾,近年來,年輕文創工作者進駐老屋,在滿是歷史痕跡的空間裡加入創意,讓人看見老屋蘊含的無限可能與價值。這三週我們要帶大家到台北大稻埕、古都台南等地,一探老屋活化熱潮,以及它促成的文創新移民,還要探討這股熱潮引起的,對於商業化的質疑。本集先帶大家來看看,這兩年再度充滿活力的台北大稻埕。過去大稻埕是全台最大的南北貨、中藥、布料批發中心、以及早期台北茶葉的集散地,也是台灣文化運動領頭人蔣渭水等人的據點,美術、音樂、文學、電影百花齊放。隨著城市產業轉變,昔日風華轉趨平淡,然而這兩三年來,文創業者進駐大稻埕老宅,老街區出現書店、茶館、咖啡廳、創意小店等新型態店舖,新舊混雜的氣息,吸引年輕族群和外國觀光客駐足,大稻埕也再度活絡甦醒。各式各樣的布料琳瑯滿目,不管是服飾布料、家飾布料,在永樂布業商場沒有找不到的,從日治時代開始,這裡就是台灣最大的布料批發中心。

客家新聞雜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花蓮縣富里鄉位於花蓮、台東交界處,花東縱谷的中間位置,這裡出產的稻米,全台有名,而孕育這些稻米的,正是境內終年不絕的潺潺圳水。早期先民到富里鄉開墾,克服各種險惡地形,沒有現代機具儀器協助,冒著生命危險,用人工打造出一條條水圳,灌溉了千畝良田,也改善了農民生活。一百多年過去,圳水依舊日夜不停流動,也持續守護著世世代代的富里人。<�有水圳才有田啦,你如果沒有水圳,那就成不了田>

客家新聞雜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高雄橋頭糖廠藝術村裡有座「白屋」,是廢棄已久的橋仔頭招待所所在地,2008年中央與地方政府放棄藝術村的經營後,由民間自籌公司向台糖承租,自力修復。他們對這個空間的想像,可不只是修屋而已,2010年他們成立了新台灣壁畫隊,「蓋白屋」這件事本身就是個藝術行動,有60位藝術家參加,後來還有了移地創作計畫,三年來已到台灣北中南東、日本311地震災區及義大利等地創作,還組成藝陣參加北港媽祖遶境,以土地與環境為基礎,累積台灣在地的藝術能量、實踐藝術與公共的對話。震耳欲聾的鞭炮聲,在雲林北港街頭四處響起,為了慶賀媽祖誕辰,每年四月北港家家戶戶都像辦喜事般熱鬧。信徒自全台各地湧入,各個廟宇的陣頭,也來共襄盛舉。

客家新聞雜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一個關山農家子弟陳家千,從小就想著,要到外地體驗不同生活,卻沒想到,離開關山多年之後,會興起回家種田的想法。跟著父親從頭開始學,原本坐辦公室、整天關在冷氣房的上班族,到現在得看天吃飯,把風吹日曬雨淋當成享受,陳家千用心對待自己種的稻米,創立品牌、自己賣,常全台跑市集,在第一線面對顧客,更把關山鎮的地圖,印在包裝上,希望客人品嘗香甜米飯,也能認識關山這個孕育稻米的小鎮故事。碾米機轟隆隆作響,脫去外殼,一粒粒晶瑩剔透的米,是陳家千耕耘的成果。

客家新聞雜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Close

您尚未登入,將以訪客身份留言。亦可以上方服務帳號登入留言

請輸入暱稱 ( 最多顯示 6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標題 ( 最多顯示 9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內容 ( 最多 140 個中文字元 )

reload

請輸入左方認證碼:

看不懂,換張圖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