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365-416集(2014年) (196)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講到彈珠汽水,許多人都有講不完的童年回憶,苗栗銅鑼有一間彈珠汽水工廠,開了四十多年,老闆林仁光說,五、六十年前彈珠汽水工廠有上百家,現在大概只剩兩家。他因為想把這古早的記憶留存下去、也希望把喝汽水的快樂分享出去,三年前他們轉型成觀光工廠,帶著遊客認識彈珠汽水的製程、還能DIY,更融入科學知識,寓教於樂,果真每天都吸引好幾百、甚至上千名遊客,為傳統產業找到了一線生機。開瓶器一壓,彈珠掉進汽水裡,沙的一聲,白色泡沫汩汩而出,大人小孩人手一瓶,大口大口,喝得滿足,也勾起許多人的童年回憶。

客家新聞雜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笑稱自己不愛念書才會做雕刻的徐國聲,十幾歲就到工廠上班,被分配到雕刻部門,專門製作木雕相框,後來因為不符時間和成本效益,工廠改用模具生產,雕刻師傅也越來越少。離開工廠,成立工作室後,他有了更大的發揮空間,後來更喜歡上竹雕,他取材自大自然,風格淡雅清新,尤其把厚度1.2公分的孟宗竹,刻成薄可透光的樹葉,更是令人嘆為觀止。這幾年他醉心於修復老家具,他說,從各種老家具中得以窺見老師傅的工藝智慧,經過他的細心修復,老家具也有了新生命。

客家新聞雜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為了獲取最大的農業收益,人類長久以來對土地極不友善,對於會吃掉作物的昆蟲,常噴灑農藥來解決,造成土地難以回復的傷害,我們也自食惡果。善待土地就是善待我們自己,越來越多農民深深體認這點,以大自然借力使力。苗栗農改場生物防治分場近年來就鼓勵農民,在農田裡放養天敵,利用生態界一物剋一物的天性,來減少害蟲,效果如何,一起去看看。草莓季,是苗栗大湖農民彭鳳英最忙碌的時候,二十多年前,離開台北回到故鄉種植草莓的她,和傳統農民不同,對於栽種新知,總是抱著開放的態度。趁著天氣放晴,彭鳳英把紙撕成一小塊一小塊,間隔放在草莓園裡,每張紙上都有近四千顆蟲卵。

客家新聞雜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台灣咖啡消費市場驚人,面對低價進口咖啡豆的競爭,國內咖啡市場要衝破限制,品質為首要條件。說到咖啡產業,台東、雲林古坑、南投國姓的咖啡大家都相當熟悉,如今苗栗三灣也有農民看見咖啡潛力,開始陸續投入種植。其中謝文品與陳阿甜夫婦,十年前決定離開大都市,回到三灣老家種植咖啡,而且還是種有機,一路走來雖然辛苦,五年多前的颱風更將他們小有成績的咖啡園破壞了四分之一,但他們還是堅持下來,咖啡豆年收成量從剛開始兩百公斤,如今超過一千三百公斤,讓三灣這個水梨故鄉,也開始飄出陣陣的咖啡香。

客家新聞雜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如果你已經八十歲了,還會想做些什麼呢?台中東勢一位81歲的果農劉阿欽,四、五年前放下種了一輩子的蘋果、柑橘等等,改種東勢人從未種過的棗子,不噴農藥,棗子甜度又達十五度,這幾年他的無毒蜜棗逐漸打出名聲。對他來說,種棗子也只是人生的過程之一,下個階段,他還有夢想,因為他的人生,八十才開始。走進果園,樹上翡翠綠色澤的棗子結實纍纍。

客家新聞雜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年近六十的陳隆壽,在桃園縣新屋鄉打造了一個電動車廠,他聘用在地年輕人,默默耕耘了十幾年,漸漸打出品牌,這幾年,不用掛牌的輕型電動機車,銷售量全國第一。其實,他原本是農家子弟,不想務農,去賣汽機車材料,遇到產業發展瓶頸後,毅然決然賣掉家裡的田,在當年不被看好的情況下,改行專做電動車。比起汽油機車,電動車雖然不好賣,但陳隆壽認為,這是台灣可以永續發展的產業,他這一代沒做好,子孫還可以繼續發揚光大。

客家新聞雜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去年底台北市立動物園誕生的貓熊圓仔,廣受矚目,同時間,新竹一間野生動物園,也誕生三隻黑白條紋相間的小白虎,繁殖成功,象徵動物園保育能力提升,其實這些動物明星,有賴獸醫和保育員不分日夜悉心照顧。動物保母工作辛苦,還得忍受又臭又髒的排泄物,各動物園都傳出人力不足窘境,隨著資深動物保母照顧小白虎的過程,一起了解他們的甘苦,以及與動物培養出的情感。

客家新聞雜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接下來為您介紹一位膠彩畫家李錦財,他念的是汽車維修,畢業後卻沒走上黑手之路,而是自學畫畫,開畫廊賣畫,為了推廣俗稱宮廷畫的膠彩畫,李錦財更自行研發便宜又高品質的顏料,用創新大膽的手法畫出令人驚豔的畫作。

客家新聞雜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農曆年後是上班族轉職高峰,有些人還可能不想再「吃人頭路」,要自己當老闆,這樣的人或許都有相同的特點,勇於創新、嘗試,今天要帶大家認識四個擁有這樣特質的客家人,有麵包師傅專賣桔醬、紅糟、擂茶等客家風味的土司,有手工果醬業者拿製作桔醬的酸桔來做果醬,有人將客家民族植物開發成芳療素材,還有人把貓咪和客庄常見的花草結合,做出文創商品。他們返鄉築夢,將傳統的客家元素巧妙加入到自己的事業中,幻化成令人耳目一新的商品。麵團裡包進桔子果乾,為了增加吐司的口感咬勁,師傅又揉又拍。

客家新聞雜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去年底才在台北市立美術館主辦的「台北美術獎」獲得首獎,他的作品很特別,跟耕作、釀酒有關。黃博志家中原本務農,近年來也透過創作探索農業生產與民生消費的關係,這次獲獎的藝術計畫叫《五百棵檸檬樹》,號召五百位民眾各贊助五百元讓他成立檸檬酒品牌,供他在休耕田種下五百棵檸檬樹,兩年後收成,這些民眾將各獲一瓶檸檬酒。用藝術手法,讓休耕田復耕,並顛倒了一般的消費模式。美術館展場裡好幾棵檸檬樹,旁邊還有桌椅供人閱讀,這是藝術家黃博志的作品,《五百棵檸檬樹》,也是拿下2013台北美術獎首獎的作品。

客家新聞雜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台灣拉小提琴的人不少,但製作小提琴的人可就屈指可數了。新竹竹東34歲的邱崇瑋,國中聽到小提琴專輯就愛上了,不過小時候沒去學,他是當完兵才轉考音樂系。後來還不只想拉琴,連對製琴都很有興趣,再到英國製琴學校學習,吸收了世界頂尖製琴師的技術和做事態度。現在他在家鄉竹東開了間工作室,製琴、修琴,也教學,希望幫助更多懷抱同樣夢想的人,也能跟他一樣,成功圓夢。悠揚琴聲迴盪耳邊,隨著音符起伏,人彷彿也輕鬆了起來。今年34歲的邱崇瑋,不僅拉小提琴,更是國內少有的製琴師。

客家新聞雜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為您介紹一位法式點心師傅劉雲省。他高中畢業就北上打拚,賣過汽水、做過推銷員,到28歲,發現烘焙這麼好玩,從麵包店學徒做起,後來有機會跳到五星級飯店,一路做到點心房主廚。SARS那年他離開飯店,出來創業,第一個月連一張訂單都沒有,慢慢藉著在飯店工作時建立的人脈,從餐廳點心供應商開始,再建立品牌。現在他一間藏身巷弄中的小店,讓客人用平實的價格,就能享受到五星級的美味。[顧客]

客家新聞雜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雞蛋是我們生活中再平凡不過的食材,不過,古榮海卻讓雞蛋變得不平凡,古榮海從士官長退役後,從事這項產業三十多年,是全台最大的液蛋供應商,有台灣最大規模的自然放牧蛋雞場。他究竟是如何催生出一顆比行情價高上六倍的金雞蛋,創建年銷量十億顆的蛋品王國,來看古榮海的故事。五千隻雞走出雞舍,活動筋骨,恣意奔跑,阿里山腳下,有這麼一座占地三千坪、人道放養的蛋雞場。

客家新聞雜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根據行政院主計總處的數據,至2013年6月底止,台灣65歲以上人口有264萬人,占11%,經建會更估算,台灣將在2018年進入老年人口占14%的高齡社會,老年人口持續增加,隨之而來的是老人慢性病比例越來越高,然而許多偏鄉只能依賴衛生所,醫師和科別都不足,往往無法提供完整的醫療,老人也常礙於交通不便,任由病痛蔓延。今年台大醫院計畫透過竹東分院,深入峨眉北埔等地社區,推動長期健康管理,希望將大型醫院的資源,挹注偏鄉病患前期預防,新竹縣政府也嘗試從竹東開始,改善偏鄉大眾運輸,希望降低老人家求診的不便,建立定期看診的習慣,以現有的資源,為老人重新配置醫療與公共服務,試圖建立對高齡者更友善的醫療環境。

客家新聞雜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一般人對南投縣國姓鄉的認識,大概是九二一大地震的震央、有台灣唯一的橋梁三級古蹟:北港糯米橋,再來就是「鹿神祭」、「搶成功」等等活動。在國道六號通車後,國姓不再是往返埔里和日月潭的必經之地,也因此,國姓就讓人感覺更寂寞了,實際上,國姓有許多台灣第一的產業,還有許多私房景點是一般人所不知道的。國姓鄉去年聘請了第一屆駐鄉作家潘樵,來記錄這些可能連在地人都不清楚的國姓祕境,例如國姓還有兩座糯米橋,到底藏在那裡?他並不是用眾人所熟知的公路系統,或者是大山大水的脈絡,來了解國姓,而是透過再平常不過的溪流,來看看他怎麼做?又記錄了如何不一樣的國姓?從馬路旁,小心翼翼地順著溪流旁的泥巴路往下方走,稍一不慎,還可能摔下來!這裡封閉已久,原來並沒有路,但是為了探訪國姓鄉最古老的竹坑古橋,我們順著河岸,硬是走出一條路來。

客家新聞雜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位於新竹內灣線上的九讚頭社區,是傳統的客家庄,工作機會不多,許多單親媽媽、待業中年人不容易覓得工作機會,為了讓他們有一個安心就業的環境,九讚頭文化協會召集社區婦女成立縫紉班,製作手工布包販賣,所得再用來輔導更多人加入,三年多來不僅改善許多家庭的生活,各式各樣的布包,融合客家風格與年輕設計師的巧思,也吸引更多年輕族群的喜愛。一手控制輪盤,雙腳來回踩踏踏板,一塊塊剪好的布順著手勢向前移動,在老針車上縫出一條筆直的縫線,師傅操作起來如同家常便飯,其實手腳節奏一個沒跟上,線斷了或線捲鬆了不打緊,連針都可能車斷。

客家新聞雜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從桃園龍潭通往石門水庫路上,活魚餐廳林立,是有名的活魚街,其中卻有一間甜點店專門賣奶酪,由於不加水不添加香料,口味綿密細緻,幾年下來透過網路聲名遠播,更成為許多單車客口耳相傳的人氣美食。32歲的型男師傅廖文謙,六年前結束了台北的工作,回到家鄉重新出發,憑著用料實在加上多年的西點手藝,累積不少老主顧。他從小聽力受損,求學過程屢受挫折,因此也希望藉由自己的創業,帶給遭遇困境的人勇氣與力量。

客家新聞雜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新竹縣芎林鄉海梨柑聞名,有海梨柑故鄉美譽,不過,常年受到天候影響,海梨柑品質不穩定,市場競爭力低,產業逐漸沒落。九年前從台北移居芎林的黃坤平、呂梅桂兩夫妻,不捨海梨柑白白浪費,就研發出海梨酥,深受好評,成為芎林鄉新的伴手禮,也為傳統農產帶來新生機。每年冬天,黃澄澄的海梨柑結實纍纍,遍布整個山頭,新竹縣是全國海梨柑產量最多的縣市,約占七成產量,芎林鄉又是新竹縣最大產地,種植面積七百多公頃,被稱為海梨柑的故鄉。

客家新聞雜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北部客家鄉親常拿來煮湯的福菜,竟然也能是酥脆的點心。苗栗一位麵包業者原本想要研發具有客家特色的杏仁酥,不過一下是配方弄錯、一下烘焙溫度沒抓好,成品失敗,卻也意外讓他們有了靈感,試了快一年,融入客家食材,把福菜、金棗、擂茶、東方美人茶等加入餅乾,成了客家煎餅。尤其福菜處理起來很費工,不僅要挑選日晒製成的福菜,還要去除福菜上的沙、和過多的鹹味,烘焙溫度也不能太高,每步都有要領,才能鎖住福菜香氣。[顧客]

客家新聞雜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早期生活物資比較缺乏,不像現在隨時都能吃到肉類,只有在逢年過節時,才會奢侈些,多買一些肉類,醃漬以長期保存,鹹豬肉就是這樣來的。如今時代不同了,鹹豬肉也要順應潮流,有業者以二十幾種中藥調配香料,鹹度減低,讓鹹豬肉仍然是人氣商品。醃好的鹹豬肉,在烤箱裡烤得噗滋作響,散發迷人香氣,想到火烤過後的香酥鹹脆口感,更是令人猛吞口水。

客家新聞雜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Close

您尚未登入,將以訪客身份留言。亦可以上方服務帳號登入留言

請輸入暱稱 ( 最多顯示 6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標題 ( 最多顯示 9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內容 ( 最多 140 個中文字元 )

reload

請輸入左方認證碼:

看不懂,換張圖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