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573-625集(2018年) (211)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擁有17個自治區的西班牙,族群多元,1935年佛朗哥獨裁統治數十年,獨尊西班牙語,境內各族群文化均遭受打壓,巴斯克語也差點滅絕。位於西班牙中北部的巴斯克自治區,是世界上米其林餐廳密度最高的地區,他們所說的巴斯克語,不屬於任何一種語系,被稱為「語言活化石」,甚至有人說這是撒旦學了七年也學不會的語言。古老又神秘的文化,讓巴斯克人相當自豪,或許正因如此,佛朗哥統治時期,他們仍冒著風險以地下化的教育組織,偷偷教孩子學巴斯克語,讓命懸一線的巴斯克語有了存續下去的曙光。威權時代結束後,自治區政府制定語言相關政策,期望讓巴斯克語活躍於人民的生活中,根據當地政府最新統計,比起1991年只有近42萬人使用巴斯克語,2016年已增加到63萬多人,究竟他們是怎麼做到的?來看我們的報導。
若要幫伊比利半島上的西班牙,拍部宣傳片,鏡頭定要捕捉艷陽、湛藍海洋及獨具特色的建築,特有美食也是吸睛重點,但人物,似乎很難找出典型代表,這是因為在西班牙生活的,不全都是「西班牙人」,中古世紀納瓦拉、亞拉岡及加利西亞王國等不同民族,被現今的西班牙王室-卡斯提亞王國併入後,為保存各自族群及文化,中央政府將境內行政區域,劃分為17個自治區,每個自治區有權決定部分行政事宜,而從史前時代就已居住在西班牙中北部的巴斯克人,就位於巴斯克自治區(País Vasco),這兒北臨比斯開灣,東北邊隔著庇里牛斯山脈與法國相鄰,有阿拉瓦(Álava)、吉普斯夸(Guipúzcoa)和比斯開(Vizcaya)三個省。

客家新聞雜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屏東縣新住民人口數將近2萬人,屏東縣政府從去年開辦「WOW新住民市集」,以多元文化為主題,帶大家感受東南亞特有的熱情,每個月一次的市集,迴響和影響不小,有新住民姊妹因此受到激勵,建立強大的自信心。而屏東縣政府為了因應新南向政策,帶動屏東觀光,也培訓了42位新住民導覽員,除了要在明年,2019年屏東燈會展現成果,也希望在未來台灣旅遊市場中,讓這些新住民導覽員有更多展現自我的機會,掀起一股「新」女力風潮。
各國新住民拿出代表自家國家的美食和手作工藝品等,熱情和大家打招呼,還可以看到穿著母國傳統服飾的人在攤位做生意,這是屏東縣舉辦的新住民市集,活動現場彷彿像是小型聯合國般,吸引許多民眾都來捧場。

客家新聞雜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根據國發會推估,台灣恐怕在2026年時,將成為「超高齡社會」,尤其是在雲林、嘉義和屏東等,青壯人口外移嚴重的農業縣,近年來,如何讓青年回鄉,甚至是務農,是一大課題!有一群屏東小農結合青農,在新埤鄉成立「屏東縣自然農業示範基地」,經過一年來努力,不僅從事自然農業有成,更強化了社區綠色農村遊程,藉由「屏地好食節」推廣屏東在地好食材,他們也了解,如果不務實面對青年回鄉議題,是陷返鄉青農於不義,除了要有好的農耕技術,也要有活下去的本事!
石象劇團帶來給我們的,金滿姐的故事,掌聲!

客家新聞雜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還我母語運動後,客家委員會、客家電視台陸續成立,學校裡也推動本土語言課程,2017年12月29日更三讀通過客家基本法修正案,將客家語列為國家語言,想方設法為了客語延續而努力,但說客語的人增加了嗎?去年客委會公布一項調查,顯示從民國96年到105年這十年間,民眾客語聽的能力,由66.5%下降到64.3%,十年跌幅2.2%,說的能力也由48%下降到46.8%,十年來下跌了1.2%,各界做了這麼多努力,為何仍止不住客語流失的速度?我們進到校園、家庭,甚至到少數客語腔調的社區一探究竟,來看客語傳承到底遇到什麼大難題?
這是銅鑼國小附設幼兒園,每週一天的客家母語日,這天的主題是「新丁粄」,透過戲劇、說故事、以及唱歌跳舞,要孩子自然而然學習客語。

客家新聞雜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距離還我母語運動三十年了,如今華語之外的母語或許不再被歧視,但仍為存續而掙扎著,原住民語也是這樣,1996年原民會成立之後,開始致力於振興各族的族語,實施「原住民族文化振興六年計畫」、研訂「原住民族語言能力認證」來推廣各族族語,但22年來,族語流失依舊難以止血。我們前進苗栗南庄賽夏族部落,看看被列為「瀕危語言」的賽夏族語如何復振?他們又是如何看待族語傳承這件事呢?
賽夏族,主要分布於苗栗縣南庄、獅潭及新竹縣五峰鄉山區,根據107年3月統計,人口約有6,601人,是台灣原住民人口少數中的少數,族群文化正瀕臨消逝的危機,依照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及原民會的調查,賽夏語言被列為10個「瀕危」語別之一。

客家新聞雜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原住民族、客家人期盼還我母語,就連河洛語也要面臨同樣的問題。根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對於語言傳承危機的定義,河洛語只比客語稍微好一些,同樣有明確危險,讓他們更不平的是,河洛語爭不過強勢的華語,又搶不到更弱勢的客家、原住民的保障資源,不上不下,比起動輒二、三十座客家或原住民文化園區,全台唯一的台語文園區,今年五月才剛在彰化市揭牌啟用。客家電視台、原住民電視台開播十餘年,而台語電視台明年五月才要開台。河洛語存續面臨的困境是什麼?來看我們的報導。
一群志工正在玩軟體遊戲,透過簡單有趣的方式,學習河洛語的動物詞彙。

客家新聞雜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987年7月15日,台灣解除戒嚴,被壓抑許久的台灣社會,逐漸從威權時代走向民主政治,客家風雲雜誌,就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誕生,一群客家前輩,創辦雜誌為客家人發聲,並且在一年後,舉辦還我母語大遊行,要求要修改廣電法第20條對方言的限制條款為保障條款、並且全面開放客語電視節目、建立多元開放的語言政策,遊行隊伍在國父紀念館集結出發,經過熱鬧的東區,最後到立法院、行政院去請願,長期受到不平等對待的客家鄉親,大聲的向政府喊出訴求,也在運動過後,造成廣大迴響和影響。還我母語運動 總策畫鍾春蘭

客家新聞雜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30年前的「還我母語」運動,解構獨尊華語的環境,邁向語言平權,這是台灣民主化與本土化的里程碑,而族群媒體的發展,讓母語的保存與發揚,有了全新的平台!展望未來30年,學者認為,「還我母語」應該以公共化為基石,擴大關懷面,讓「客家」與「台灣」更加密不可分,也呼應了當年民主化與本土化的時代浪潮。
政大社會科學院 院長江明修

客家新聞雜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還我母語運動後,客家人有了論述自己文化、歷史的需求,進而強化了客家學的發展,國內大學陸續設立客家相關學院,不僅重新爬梳整理客家歷史源流,更與新世代接軌,啟發年輕人的族群意識。然而根據中研院研究員王甫昌的調查發現,八○年代末期出生的客家人,隨著父執輩離開客庄,進入族群混居地區,造成客家新世代語言嚴重流失,當年輕人失去說母語的能力,他們如何建構當代客家的新世界呢?來看我們的報導。==ns==
唱出時下都會生活的忙碌情形,icolor樂團主唱邱廉欽阿Kim從華語音樂跨足母語音樂,以輕快旋律、溫暖的曲風,為客語流行樂壇帶來一股活力

客家新聞雜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第六屆徐生明國際少棒錦標賽日前畫下完美句點,為了紀念徐生明「穿上球衣、永不放棄」棒球精神的賽事,常為人津津樂道。徐生明生前發起「美濃少棒十年培育計畫」,希望培育基層棒球小將,至今已邁入第七年,徐總撒手人寰後,就由師母謝榮瑤一肩扛起重擔,然而棒球隊經營運作、舉辦球賽,樣樣都要大筆經費,每年募款也並不如想像中順利,眼看美濃少棒十年培育計畫就要到了,還會有下一個十年繼續為基層棒球扎根嗎?

客家新聞雜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觀塘天然氣第三接收站開發案,環評過關,桃園海岸7600年的藻礁危在旦夕,一年多來,越來越多學者專家投入調查,在這裡發現了包括小燕鷗、柴山多杯孔珊瑚、紅肉ㄚ髻鮫、裸胸鯙等珍貴生物,而且光是螃蟹就有50幾種之多,生態之豐富令人讚嘆,環團在11月17號舉辦了千手牽手護藻礁活動,也宣示不放棄任何可以搶救藻礁的機會。
保育藻礁,永不妥協,保育藻礁,永不妥協。

客家新聞雜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南投信義鄉神木村,因為有棵神木大樟樹矗立在村落,才取名為「神木村」,這裡雖然偏僻,但過去曾經是遊客絡繹不絕、觀光相當興盛的村落,但自從賀伯颱風之後,山林變色,災難不斷,八八風災之後政府不再投入龐大經費重建神木村,慢慢將村民遷出,落實遷村計畫,將山林回歸自然。
南投縣信義鄉有棵48公尺高,樹齡棵近千年的老樟樹,百年來守護神木村4、5代的村民。

客家新聞雜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因為想把媽媽的炒花生味道延續下去,鍾順龍和老婆梁郁倫一起回到家鄉花蓮鳳林,才發現,務農不容易、創業更不簡單,十年來他們一步一腳印,慢慢的站穩腳步,也成立品牌,研發各種花生產品。以前在台北從事藝術工作的兩夫妻,最近在新店面規畫了一個藝文空間,運用自己的藝術專業、和以前累積的人脈,為花蓮注入藝術新能量,也替自己結合農業、藝術的家鄉生活,做了最好的詮釋。
花生在鍋中不停翻啊翻,炒到一個程度後,還要再加鹽進去炒,隨著溫度上升,香味也漸漸飄出。

客家新聞雜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今年9月我們曾經報導過,苗栗仁德醫專的老師向教育部申請了「大學生社會責任實踐計畫」,將預防醫療和學校資源結合起來帶入南庄,希望透過長期陪伴了解老人們的需求,上個月底他們舉辦成果展,現在讓我們一起透過鏡頭,來看看他們是否達成健康促進,鼓勵老人家走出家戶的目標。
打著哈欠,仁德醫專的學生們,早上七點半就從學校出發來到南庄,為今天成果展做準備

客家新聞雜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講到有機,你聯想到的是什麼?不灑農藥、健康,或是很貴呢?台灣99%的農業採用慣行農法,只有不到1%是有機耕作,研議了7年的「台灣有機農業促進法」在今年5月三讀通過,主要是將過去只重管理的態度,轉變為對有機農產業的拓展輔導,目標是讓有機耕作面積成長到2%,亞洲第一!那你知道嗎?丹麥的有機耕作面積目前已是11%,全球遙遙領先,同時它也是世上最早立法規範有機,以及有機食品市占比全球第一的國家。台灣與丹麥國土面積相去不遠,同樣都是海島,同屬集約式農業,有機在台灣卻有點「高冷」,常被視為有錢人吃的食物,但在丹麥卻很平易近人,有機和非有機價差只有2~3成,能這麼普及可不是因為北歐人收入比較高這個理由而已,丹麥人不只支持有機食品,更是將利於動物、生態、地球健康的有機農業,視為永續發展的一環而堅持,這是一種什麼樣的遠見與執行策略?記者黃小琪、徐偉文遠征萬里,前往丹麥,深入當地人稱為「大島」的有機農業重心地帶:日德蘭大島,一窺丹麥的有機農場經營模式,他們認定的有機價值是什麼?有哪些前瞻性研究?以及他們所謂的有機永續戰略是什麼?


 

客家新聞雜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在國內我們看到,重視養生或追求健康的消費者會去吃有機,父母也常為了孩子而比較捨得買有機,因為有機食品感覺「更健康」!那是不是這樣呢?這次我們採訪也前進了丹麥以研究有機農業聞名的歐胡斯大學,研究室裡的新發現是什麼?科學家怎麼看待「有機是不是更營養」這件事?有機大國丹麥,農業會轉型是因為看見地下水受到慣行農法藥物汙染而決心改革,不灑農藥,連帶的保持了作物、土壤、水源的純淨,同時也因為生態平衡的概念,而維護了動物福利,這樣的有機精神是一整套的。


 

客家新聞雜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丹麥自上個世紀初以來,就沒有任何單一政黨在國會取得多數,政府法案大多需要執政與在野雙方溝通,意識形態接近,而地方長久以來維持的「公民共識會議傳統」,更讓於大眾有利的公共政策得到最大支持與落實,在台灣,推動有機農業的需求,原則上國人期許的方向也是一致的,不過台灣有機農業之路走了30年,發展緩慢,有機農民辛苦栽種也頻喊苦無通路,連帶限縮產業的規模,那麼,還有哪些是台灣可以借鏡丹麥的?在有機發展上努力前進的我們,希望可以改變什麼?


 

客家新聞雜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位於屏東大武山下的萬巒鄉五溝水聚落,是全台第一個依文資法指定的客庄聚落,人文、生態、夥房保存完善,但隨著人口外流,聚落風貌與生活方式也日漸失去生氣,新竹客家人戴芫品因緣際會「南漂」五溝水,發現在地的孩子對生活的家鄉,並不了解,因此她把閒置的夥房打造成遊戲基地,帶著孩子重新進到傳統空間,把夥房變好玩了。
位於屏東萬巒的五溝水,是保存相當完整的客家聚落,放眼望去,建築多由紅瓦、泥磚搭建而成,而一走進村庄,近距離觀察當地居民生活,便能感受濃厚人情味。由於這兒是全台第一個以文化資產法指定的客庄聚落,吸引許多遊客慕名而來。

客家新聞雜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戴芫品不只帶著孩子走進夥房,更透過每星期一次的「五溝水生活日」帶孩子深度認識生活周遭的生態環境,透過探索,建立起人與環境的親密關係,甚至找來社區居民,把他們過去的生活經驗,說給孩子聽、帶著孩子做,讓孩子看見五溝水人可以怎麼過生活。
[影片提供 五溝土磚屋傳統聚落保存協會]

客家新聞雜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被譽為帝王級美食的「鱘龍魚」,是古代宮廷的佳餚,在苗栗卓蘭的深山裡,就有一名返鄉青年詹喬宇與他的父親一同養殖鱘龍魚,他們養殖多樣品種的鱘龍魚,不只販售魚苗,還主打宅配觀賞魚,同時也開設餐廳研發各式鱘龍魚料理,以一條龍的方式培養出不同客群,過去他們也曾因對養殖業一知半解,賠錢賠了三、五年,後來詹喬宇到處取經學習,砸錢買經驗,現在總算是闖出一片天。
詹喬宇每天固定到魚池巡視魚群和水質狀況,可以看到池子裡不同大小、品種和顏色的魚,這就是有帝王級美食之稱的鱘龍魚。

客家新聞雜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Close

您尚未登入,將以訪客身份留言。亦可以上方服務帳號登入留言

請輸入暱稱 ( 最多顯示 6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標題 ( 最多顯示 9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內容 ( 最多 140 個中文字元 )

reload

請輸入左方認證碼:

看不懂,換張圖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