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7年7月15日,台灣解除戒嚴,被壓抑許久的台灣社會,逐漸從威權時代走向民主政治,客家風雲雜誌,就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誕生,一群客家前輩,創辦雜誌為客家人發聲,並且在一年後,舉辦還我母語大遊行,要求要修改廣電法第20條對方言的限制條款為保障條款、並且全面開放客語電視節目、建立多元開放的語言政策,遊行隊伍在國父紀念館集結出發,經過熱鬧的東區,最後到立法院、行政院去請願,長期受到不平等對待的客家鄉親,大聲的向政府喊出訴求,也在運動過後,造成廣大迴響和影響。還我母語運動 總策畫鍾春蘭
我的母語,我說我父親的話,這樣會被人看不起,這樣政府要禁止,哪有這樣的道理。

還我母語運動 總連絡林光華
一樣有納稅、有當兵、盡義務,但是呢,媒體的第四權,完全被漠視。

還我母語運動 發言人羅肇錦
也因為沒機會發聲,就覺得自己很自卑,到哪裡都不敢讓人家知道,自己是客家人。

還我母語運動 總領隊邱榮舉
沒有客家話,就沒有客家文化,沒有客家文化,就沒有我們客家人。

還我母語運動 副總指揮林一雄
權益不會自己從天上掉下來,所以我們要爭取
==ns==

現在客家人還不出來打拚,不用幾代,客家話就會消失,客家子弟也會不見,所以這次這麼多硬頸的客家青年,又集合起來,一起上街頭,一起爭取客家電視節目,一起來為維護客家人的權利,延續客家文化,協力奮鬥,客家人才不會被人笑「沒核卵」,才不會對不起我國父爭取自由,創建民主的苦心。

在國父銅像前宣讀祭國父文,用客語撰文、用客語在公開場合宣讀,羅肇錦教授說,當下心情非常複雜

還我母語運動 發言人羅肇錦
總領隊,苗栗的傅文政和我一起讀祭文,你自己本身的社會地位低,那你的語言一樣也低,以當時來說,國民黨一黨專政,對台灣的河洛話,台灣的客家話或原住民話,它就認為,那是一個地方性,比較低俗,比較上不了檯面的語言。

還我母語運動 總連絡林光華
大家共通的語言,我們當然贊成,但推動共通的語言,不可以抹煞各族群的語言。

還我母語運動 總領隊邱榮舉
台灣的歷史,台灣的東西,不能研究,不能講,什麼客家,不可以,這種太不公平,不平等。

還我母語運動 副總指揮林一雄
看到蔣經國,什麼過年的文告,他用河洛話講,河洛話是對嘴,他也不會講河洛話嘛,結果,唷,怎麼沒有客語,大家就開始覺醒,就說,客家人的話,要上電視。

還我母語運動 總策畫鍾春蘭
我們要是講到客家人,哇,人家就唉唷,你是客家人喔,唉唷,客家人喔,那什麼,欸,什麼表情啊,為什麼講到客家人要歧視==ns==

1987年7月15日解嚴,10月,包括鍾春蘭、林一雄、梁景峰、胡鴻仁、邱榮舉等人,共同創辦的「客家風雲」雜誌創刊,不僅讓台灣客家人有個發聲的管道,更是台灣客家運動的起點。

還我母語運動 總領隊邱榮舉
他(梁景峰)幫我想出來說,用客家風雲最好,要風起雲湧,我客家人的什麼,什麼問題要拿出來討論,什麼問題要,要勇猛精進,要來打破這種的不平等的東西。

還我母語運動 總策畫鍾春蘭
我要辦這個客家風雲雜誌,我們募款,有的人,他要捐10萬、20萬,你說要幫他具名,他不敢,他說不要啦,不要讓人知道啦

美麗的台大社會科學院校園,曾是威權時期\\孕育台灣民主思潮的地方,當時客家鄉親也常來這裡開會、討論問題

還我母語運動 總領隊邱榮舉
先幫忙辦世界客屬文教基金會,找些錢、找些地方、找些人,還有再辦這個六堆客家之夜,大家來集合,還有要宣布說要上街頭。

還我母語運動 副總連絡楊長鎮
以前沒有想到權利,那就政府說什麼就什麼,學校教什麼就教什麼,你哪敢說第二句話,那時候大家開始敢講了==ns==

雖然已經解嚴,但一舉一動,仍受到情治單位注意

還我母語運動 總策畫鍾春蘭
警察,一天到晚來我家裡,有時候就問你說,調查你在做什麼、做什麼,社會的那個整個的氣氛,很嚴肅。

還我母語運動 總領隊邱榮舉
像我是政治受難者的後代,我也怕啊,不是不怕啊,我家人一直交待說,政治可以研究,但是,那不要管喔,那危險喔==ns==

但長期受到壓迫,讓溫和的客家人,不再沉默

還我母語運動 總連絡林光華
黃怡、還有鍾春蘭、還有林一雄老師、邱榮舉這幾位,去元穠茶坊,蘇治芬開的,聊天的時候,不然就來辦一場,還我母語的大遊行。

我是客家人,我是客家人,我講客家話,我講客家話。
醞釀一年多,1988年12月28日,客家鄉親、各地社團,連海外客家人,都回台參與遊行。

還我母語運動 副總指揮林一雄
我是民進黨的,所以說客家的,上街頭的宣傳車,都是我調的,學那個以前孫中山革命那時候說的,和平、奮鬥,救客家。

方言只能占10%,而且逐年遞減,在這種錯誤的法令之下,不但閩南語啊,被封殺,客家話同樣被封殺。

還我母語運動 總連絡林光華
開始的時候,有七、八千人,走在街頭,越走越多人,可見台北市,很多客家人,變成隱形的,戰車喇叭的聲音很大,一個一個會跟著來。

還我母語運動 副總連絡楊長鎮
上街頭的時候,左中右統獨全部來了,看起來是聲勢很大。

當時民進黨成立不久,在還我母語運動籌備時,投入不少心力。

還我母語運動 總策畫鍾春蘭
民進黨說實在,都想要吸收,吸收我們客家人,很多,很常來,怎麼樣,送溫暖的,怎麼,怎麼,要怎麼幫忙等等,不過國民黨怕得要死你知道嗎,你如果說全是,是民進黨的,那會讓人覺得說,這是民進黨的運動。

為了不被貼上政治標籤,鍾春蘭想方設法,請國民黨的人也來參加,把遊行定調為文化運動,不分黨派一起極力爭取客家權益。

還我母語運動 總策畫鍾春蘭
不可以拿我們的黨旗,不可以,國民黨的也不可以拿,民進黨的也不可以拿,只能拿我們客家人的旗子,我很堅持。

還我母語運動 副總指揮馮清春
壓制我們客語,這樣的結果,造成我們的孩子,在今日已經不知道什麼是客語了,也忘了自己是客家人,甚至於很多年輕人,(因為)自己是客家人,覺得很丟臉。

在宣傳車上大聲疾呼的\\是屏東客家耆老馮清春,他在2017年離開人世,生前致力於農民和客家運動,爭取各項權益,是受人敬重的前輩。

還我母語運動 副總指揮
馮清春(右)
開放客家節目,客家節目不只要有這個新聞電視,也要有一般的節目,讓我們的這個老人家,有機會看到這個客家的電視,這樣我們客家人,才不會讓人看扁。

而遊行中,另一個受人注目的,就是化著大濃妝,打扮成小丑的撮把戲大師,三叔公林炳煥,遺憾的是,他也在去年辭世。
我們的中央政府大官,這麼多的客家人,不知在那裡做什麼東西。


還我母語運動 領隊林炳煥96‧12
每次遊行我都有改裝(扮)、有變裝這樣,人家才會注意到,注意的時候,多人注意的時候,影響力就會出來這樣。

10年前,當時82歲的三叔公,談起發動六堆客家鄉親\\參與還我母語運動,神情慷慨激昂。

還我母語運動 領隊林炳煥96‧12
不知不覺被人這樣同化了,所以我們有注意到這個(問題),20年前,我們大家一講起,登高一呼,我就喊出來,六堆我就發動了。

若有所思的看著一張一張遊行照片,時間彷彿拉回到那一年。


還我母語運動 領隊林炳煥96‧12
客家文化,客家的語言,幾乎要消失了,以後會變成沒有人說客語了,所以大家站起來,爭取這個,客家母語這樣的推廣==ns==

還我母語運動,推舉國父孫中山擔任名譽總領隊,國父戴著口罩的這張照片,讓大家印象深刻,也成為運動象徵。

還我母語運動 副總連絡楊長鎮
你既然說要建立一個民主的國家,結果你的國父,現在要是還在,你上台也不能說客語,所以我們想說這樣來造成一個,反諷的效果,後來我就和春蘭姐說,沒關係,我們來給人家罵,罵了,人家才會討論這樣。

還我母語運動 總策畫鍾春蘭
把我罵得,如何如何,我覺得,欸,歷史會還我公道嘛,所以,欸,因為這個封面,這個封面,大家知道,唉唷,原來國父是客家人,這個象徵意義也很強。

客家人沒機會發聲、對自己沒自信,藉由遊行,要打出訴求。

還我母語運動 副總指揮林一雄
客家話要上電視,讓大家來講客家話,大家不敢承認自己是客家人,這個是基本的要求就是,建立開放多元化的,我們講語言政策啦。

遊行隊伍在國父紀念館集結出發後,從光復南路,轉入忠孝東路,經過紹興南街、濟南路,來到中山南路的立法院前,鄉親派代表遞送請願書,由客籍代理院長劉闊才出來迎接,最後隊伍再轉往行政院請願。

還我母語運動 副總指揮林一雄
本來要走去總統府,不過,這裡面也有,我們客家風雲雜誌\\也有國民黨的人,也有意見,大家就說,那就走到行政院這邊就好了。

還我母語運動 總策畫鍾春蘭
我去(行政院)讀宣言,我就強烈訴求就是,我們代表我們400萬客家人,我說,要爭取我們講客語的權利。

遊行之後,省政府撥了些經費,在台視製作了第一個客家節目,「鄉親鄉情」。

還我母語運動 發言人羅肇錦
陳裕美女士當主持人,我當時呢,和鍾肇政先生,鍾老,他就在講客家文化和歷史的問題,我就在講客家話的問題,和他這樣在對談,那時候的節目也很可憐,都是早上天還沒亮就播出,因為那個時段\\才有可能給你客家話在裡播出。

還我母語運動 副總連絡楊長鎮
後來我記得我有寫一篇,叫做「打屁安狗心」,就是說,這就是應付我們嘛。

一眨眼,30年過去,當初遊行的訴求都已經做到,甚至中央還有客委會專責客家事務,然而,母語和文化消失的危機,依舊存在。

還我母語運動 發言人羅肇錦
可能剩下一代半(會說),尤其都市的人,我們就要盡我們的力量去,去搶救起來,搶救多少算多少。

還我母語運動 副總連絡楊長鎮
大家對於自己的文化的意識、文化的主權、族群的情感、認同這些,觀念,經過這樣的運動之後,大家,整個社會的互動以後,這種東西變成一種新的價值觀念,以前沒有

1988年12月28日,歷史記錄下了這一天,30年前,客家前輩不畏強權,奮力爭取\\客家人應有的權益和尊嚴,也激起一陣一陣漣漪,30年來,客家意識逐漸覺醒,客家族群地位逐漸提升,30年後,新時代的挑戰已在眼前,新一代的客家人責無旁貸,接棒向前。

採訪/撰稿 林秋伶
攝影/剪輯 洪炎山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客家新聞雜誌 的頭像
    客家新聞雜誌

    客家新聞雜誌HAKKAWEEKLY

    客家新聞雜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