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鐵道迷不少,今天要為大家介紹一個火車收藏狂黃文鎮,別人收集火車模型,他則是收藏真正的火車,黃文鎮在屏東內埔老家空地擺了七台火車,每台都原汁原味不改裝,其中光華號白鐵仔更是挑戰公路移動,從台東搬回屏東,一路經過的隧道、陸橋都得事先丈量,才得以完成運輸大工程。搬運、吊掛、擺放所花的經費,高達買火車價格的三倍,來看這位收藏狂人的故事。
解開繩索,爬上火車,黃文鎮掀開帆布,平常不見天日的光華號白鐵仔,總算得以讓人一窺全貌。黃文鎮屏東內埔老家的空地上,總共擺放了七台火車,別人蒐集火車模型,黃文鎮則是蒐集真正的火車,說多狂有多狂。

[鐵道迷
黃文鎮]
很喜歡火車怎麼辦呢,想辦法把它買回家,那,剛開始我就買了,最後那一台守車,九十三年買的,然後這一批,現在後面的第二、三、四台,那時候是,剛好廠商招標,跟他價錢都講好了,然後跟它說好要跟它買的時候,才想到說我要放哪裡,才回來家裡商量說,我要怎麼把火車弄回來。

照片提供 黃文鎮
說起黃文鎮的火車收藏史,不能不提這台光華號白鐵仔。八年前,他要從台東運回光華號,別人都說除非解體,否則不可能。為了挑戰公路移動,他丈量路途上的路橋、隧道高度,以及道路的轉彎半徑,南迴公路就跑了五、六趟。

[影片提供 黃文鎮]
[鐵道迷
黃文鎮]
那時候從台東拖回來,還經過沿線的隧道,然後箱涵、陸橋,全部都要去調查,因為它一定是超高,我們的道路規則是到四米六,可是它裝載起來已經四百六十七公分了,超過,像我那時候經過台東的更生陸橋的時候,超高怎麼辦呢,輪胎洩氣,差不多三公分,輪胎洩氣,拖過去之後,再叫人家重新來打氣,所以說這台火車是,第一台,常規的火車,從台東運回來我們西部的,就是這一台。

[照片提供 黃文鎮]
為了安置這些心肝寶貝,黃文鎮還事先整地、鋪設百米軌道。

[鐵道迷
黃文鎮]
要用機具用刮土機把它刮平,然後再把枕木排上去,然後要配合這個間距,這個間距就是照台鐵的間距,然後你們看這個道釘,這是台鐵淘汰下來的道釘,以前的,最傳統的釘置法,就是「八」,就是我們國字的「八」,這裡到這裡,這裡到這裡,是不是一個「八」字型,每個都一樣。

粗估後續安置火車的工程花費,是買火車的三倍,更別提後面的保養問題,黃文鎮直說,浪漫的夢想可不是有錢就能輕易築起。

[鐵道迷
黃文鎮]
這台白鐵的還好,後面的鐵的,那個藍皮車會生鏽,所以要蓋帆布,那個帆布很重,要兩個人在上面拉、一個人在底下推,這十幾年來換了三件帆布了,所以說,要買火車其實很辛苦,很多事情,大家不知道,想說,欸,買火車很好啊、很感興趣呀,你說今天就算有錢,你要買,你可能載不回來,那你載回來以後,你要保養啊,它不會動,這麼大台在這裡很多問題,保養很大的問題。

黃文鎮十分寶貝他的收藏品,不願做任何更動,堅持要原汁原味保存。

[鐵道迷
黃文鎮]
我會買火車就是要它原汁原味,就是要抓住它當年的神韻,所以說回來的時候,我椅子、車裡面的底盤、零件,再困難我都要把它拿回來,包括引擎都一定要拿回來,我沒有把它半路丟掉。

這是台鐵第一個有駝背的車子,上面有一個單駝駝峰。

看過黃文鎮收藏品的朋友,沒人不嘖嘖稱奇。

[鐵道迷
何惠柄]
第一次來發現他有這個火車的時候,我們大開眼界、嘆為觀止,因為我們以為火車是那個小火車,誰知道是真實的火車,那麼大,還有六節,實在是太可怕了,佔地那麼廣,而且這些火車都是我們小時候坐過,我們都經歷過,我們都在裡面跑跳、玩過,居然現在呈現在我們眼前。

會這麼瘋狂迷戀火車,和黃文鎮小時候常搭火車,脫不了關係。

[鐵道迷
黃文鎮]
以前還小的時候,我爸在台電輸配工程處,我們每年常常要搭火車出來,以前在鄉下,在屏東內埔,老師問說誰去過台北,可能就只有我這隻鄉下老鼠舉手,其實也,也不是說家裡特別好,是因為我爸爸在輸配電工程處,那我們要常常跟著他搬家。

大至火車車體,小至火車上的燈,各式各樣與火車有關的文物,黃文鎮全不放過,通通納入收藏品項。

[鐵道迷
黃文鎮]
以前車站都有這塊牌子,這是日本時代做的,差不多在昭和八年的時候,昭和八年,它標那個哩,就照歐洲的規格,這邊指高雄站,以前的(高雄)站在現在的高雄港站,就在西子灣捷運站那地方,所以它指那邊,那就是高雄,TAKAO,1.7M,乘以1.6倍,大概2.7公里左右啦。現在我們三塊厝,就是在高雄中學的後面。

[鐵道迷
彭國璋]
這通通都是寶,我們,我們縱貫線(鐵道)協會,很想要和民眾教育說,我們台灣有很多很珍貴的鐵道遺產,還有鐵道文化。

長大了,黃文鎮還追火車追到歐美去,收藏版圖不斷擴張。

[鐵道迷
黃文鎮]
英國它們蒸汽火車線整年都在行駛就有四十幾條,它們把型錄做得很好,有時間表,有時間表,有時間表(的話),你外國的旅客來的時候,他就知道星期幾有行駛火車,就可以去追蒸汽火車。

長年拍攝的國外火車照片,他也提供給西勢火車站做車站佈置。

英國人他只要拍戰爭片,就是說那個在車站送行,就是說可能,這個是可能送他最後一次,都在這裡拍,很多戰爭電影在這邊拍。

四處搜羅火車相關文物,黃文鎮只為圓一個鐵道博物館的夢。

[鐵道迷
黃文鎮]
我一直有個夢,我要開個博物館,但這個博物館不容易找到地,所以說我現在是在收藏的階段,但是它是我一個很沉重的負擔,我可能有生之年我還要再顧著它,一直到把它轉移到它合適的地方去。這是一個甜蜜的負擔,也是可能我一輩子的負擔。

為火車痴狂,為收藏撒萬金,黃文鎮無怨無悔地說,這是他一輩子的債。

採訪/撰稿 宋宇娥
攝影/剪輯 羅應展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客家新聞雜誌 的頭像
    客家新聞雜誌

    客家新聞雜誌HAKKAWEEKLY

    客家新聞雜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