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投信義鄉神木村,因為有棵神木大樟樹矗立在村落,才取名為「神木村」,這裡雖然偏僻,但過去曾經是遊客絡繹不絕、觀光相當興盛的村落,但自從賀伯颱風之後,山林變色,災難不斷,八八風災之後政府不再投入龐大經費重建神木村,慢慢將村民遷出,落實遷村計畫,將山林回歸自然。
南投縣信義鄉有棵48公尺高,樹齡棵近千年的老樟樹,百年來守護神木村4、5代的村民。

[神木村民 移民第二代
陳燈昌]
那時候神木是日本人封的啊,不知是什麼神,我們是不知道啦,後來(因為)在焗腦,我們說(祂)是神木,樟樹公,常常有人去拜啊,就是說我住在山裡生活,保護我們村子,大家平安這樣。

陳燈昌阿公,12歲跟著父親來到神木村焗腦,從此就在這裡安家落戶。

[神木村民 移民第二代
陳燈昌]
那就是日本時代,我爸爸被日本人派來這裡焗樟腦油,焗樟腦油的時候,他就沒再出去了,就住在這裡待下來了,那時候我12歲,12歲,現在91歲了。

[神木村民 移民第三代
陳龍富]
當完兵就回來家裡,就開始種這些種番茄、種青椒、高麗菜這些,一直到現在,因為這第一,都是以前我爸爸,他一手(開墾),留下來給我們年輕人種的,現在算來,我是第,我阿公,我爸爸,還有我是第3代,我兒子他們都在外面工作。

開庄之初的艱難時代,高大的樟樹就像是土地伯公,不但庇佑第一代從桃竹苗到此地落地生根開枝散葉,焗腦、伐木的客家人,也是世代神木村的子弟,生活記憶的一部分。

[神木村民 移民第三代
黃文常]
神木大樹就是以前,我們這些小朋友這些都在這邊玩,大家對神木大樹就有一種的,非常好的感情,所以我們地方上也是叫做,就是我們的土地公,過年過節我們還會拿一些三牲帶過去拜拜。

[神木村民 移民第三代
陳龍富]
小時候的時候,學校這些,讀書的這些,老師們都會帶我們去神木大樹這些,去看看大樹這些。

1996年賀伯颱風之後,神木村從此風雲變色,從此土石流的原鄉,成了神木村的新代名詞。

[神木村民 移民第三代
黃文常]
沒有災害以前,我們說就是賀伯颱風之前這個路況非常的好,環境也是非常的漂亮,就是神木大樹就很多觀光客這些,像假日很多觀光客都會進來玩,接著賀伯之後就是連續(發生)災害這些。

2001年有桃芝颱風,2004年遭逢72水災,2009年八八風災之後,道路柔腸寸斷。

封閉、警告的告示,鮮明豎立在神木村的路口,岩壁崩塌,原來平坦的道路斷成了絕路,顛簸的臨時便道,崩落的巨石仍堆置在路旁,意味著此地危機四伏。入村的愛玉子溪橋沖毀至今,重建招標數次還是流標,神木村不斷在災害和重建中循環著,八八風災後,政府設下停損點,政策從修復轉為遷村。

[神木村民 移民第三代
陳龍富]
比如說我現在我的戶口在這裡,再來我的孩子他的戶籍也跟著我在這裡,以後他要是說結婚這些,戶口都不能在神木村,所有的戶口都要在外面。算來小孩子出生之後戶口都不能在神木村就對了,慢慢地神木村的戶口漸漸地就會沒有了。

2011年政府就將神木村四個鄰、118戶居民,搬遷至68公里外南投市,成立新的神木社區,兩年後,神木國小也隨之廢校。

[神木村民 移民第三代
黃文常]
連著來的災害,人口就外流掉,民國103年廢校,對,但是廢校那時候,全校就是剩下5個學生。

鐘聲停了,籃球場上空蕩蕩的,孩子們的笑聲嘎然而止,現在神木村民雖然有新居可安,卻難以「樂業」,不得不仍重回海拔一千多公尺的故鄉,重操舊業。

[神木村民 移民第三代
陳龍富]
這裡每年都有颱風,有土石流這些,為了我們的安全這些,所以它現在外面,有蓋房子給我們住,我們是很感謝這些,社會人士這些,蓋房子給我們住,因為,這颱風的時候,我們一定會出去到外面,外面待幾天,天氣好了,我就會回來這裡,做原本的工作,做採摘青果這些,種菜這些

這個愛玉喔,有的採喔,樹高的地方有沒有,十幾樓層高哩。

年輕人離開了,神木國小周邊的住戶,從原來的500多戶人家,縮減到了只剩下100多戶,陳龍富和少數仍留在村子裡的客家移民第三代,也可能是住在山上的最後一代了,但他們暫時守著山上家園,照著四季變化生活著。

愛玉是無花果,無花果,它每年差不多,國曆的話差不多3月4月就長了,有分早花的跟慢花的,早花的就中秋節過後就可以採收,慢的話一定要農曆10月分。

愛玉附著於大樹上生長,樹木越茁壯,愛玉結果越多,樹倒了,愛玉也無法獨活,就如同神木村民依附山林而生般唇齒相依,如今神木村殘破至此,儘管再多不捨,人還是得退出山林,將土地歸還自然。

[神木村民 移民第二代
陳燈昌]
現在是這樣的,吃飯有啦,求人平安啦,不然要怎樣山上哪有什麼大錢好賺。

採訪/撰稿 邱月華
攝影/剪輯 陳靖維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客家新聞雜誌 的頭像
    客家新聞雜誌

    客家新聞雜誌HAKKAWEEKLY

    客家新聞雜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