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塘天然氣第三接收站開發案,環評過關,桃園海岸7600年的藻礁危在旦夕,一年多來,越來越多學者專家投入調查,在這裡發現了包括小燕鷗、柴山多杯孔珊瑚、紅肉ㄚ髻鮫、裸胸鯙等珍貴生物,而且光是螃蟹就有50幾種之多,生態之豐富令人讚嘆,環團在11月17號舉辦了千手牽手護藻礁活動,也宣示不放棄任何可以搶救藻礁的機會。
保育藻礁,永不妥協,保育藻礁,永不妥協。
即使全身溼透,滂沱大雨依舊澆不熄大家的熱情。
藻礁永存,藻礁永存,藻礁永存,藻礁永存。
手牽手圍繞著十字架,要向藻礁懺悔,同時也宣示,保護藻礁的決心,不會動搖。
[搶救大潭藻礁行動聯盟 義務律師
陳憲政]
大潭藻礁我們真的很對不起,是我們努力不夠,但是我們要跟大潭藻礁說,我們律師,我們所有的夥伴,絕對不會放棄,請大潭藻礁也不要放棄我們。
[中研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 研究員
陳昭倫]
過去40年來,我不管是哪個政黨的執政,他們都沒有真正看到台灣海洋的珍貴,沒有看到台灣海岸的重要性。
[東海大學生科系 特聘教授
林惠真]
深澳的這樣子的非常荒謬的一個交換的一個狀態,也讓大家看清楚,環評制度的問題,我們絕對不要讓這樣子的方式,再繼續下去。
[搶救大潭藻礁行動聯盟 召集人
潘忠政]
非常感謝大家在這樣的風雨的時刻,和我們站在一起,那麼,這種感動呢,我只能說,是我們人民在感動,但是呢,執政當局呢,它他們還沒有感動,所以我們需要用這種方式,繼續努力來感動他們。
護藻礁,救桃園,護藻礁,救桃園。
[參與民眾
彭先生]
這毀掉,以後就永久就消失,以後小孩來就看不到這些東西了。
[參與民眾
鄭先生]
桃園藻礁這一塊是一個世界,一個非常值得珍藏的一個地方,那假如從此破壞了,我們也覺得相當的可惜。
十字架上綁著紅肉ㄚ髻鮫的玩偶,另一邊是柴山多杯孔珊瑚和裸胸鯙,這些都是在大潭藻礁區發現到的生物。
[中研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 研究員
陳昭倫]
只有你跪下來,用你的眼睛親近的去看,你才知道這邊的多樣性的之高,它們養育台灣人的時間之久,我去年在這邊發現到柴山多杯孔珊瑚,我完全是個意外。
陳昭倫說,過去開車經過西濱快速公路,從來沒有注意過這個地方,沙丘堆得那麼高,以為是沙灘,後來才發現,跟想像的完全不一樣。
[中研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 研究員
陳昭倫]
這麼大的一個生物結構體,在台灣的學界,在過去的40年來,完全沒有詳細的研究,沒有詳細的描述,它卻默默在那邊,提供我們過去將近60年來的漁業資源。
[螃蟹專家
劉烘昌]
這樣的那個生態體系你不保護,你將來就是沒有糧食,以後就算我們有滿車的,滿卡車的黃金,可是你買不到食物來吃,我想這個我們,就是我們政府還有人民要去,去反省思考的一個地方,就是我們到底要追求什麼。
[影片提供 劉烘昌]
藻礁是一個新被發現的生態系,也是提供北台灣重要漁業資源的場所,螃蟹專家劉烘昌也說,全世界沒有一個地方,像這裡一樣擁有這麼豐富的螃蟹種類了。
[螃蟹專家
劉烘昌]
一年來我們有調查到50幾種的螃蟹在這個地方,我想這是我們台灣西海岸,螃蟹種類最多的地方,全台灣包括蘭嶼、綠島、甚至包括我們南邊的菲律賓,沒有一個地方像這裡,這30年來我全世界到處去研究螃蟹,沒有這樣的地方了。
[影片提供 劉烘昌]
雖然螃蟹不是保育類動物,但卻是重要的生態指標。
[螃蟹專家
劉烘昌]
我做這種螃蟹的研究很無奈,因為沒有任何螃蟹是保育類動物,除了椰子蟹之外,所以我其實研究到,在這邊發現再多的螃蟹,我沒辦法讓政府說這邊要保育,因為他(會)說,這邊你又沒有保育類動物,可是我是覺得說,螃蟹牠是一種指標。
藻礁平均一年才長0.1公分,它需要有沙子、和低光的環境,桃園海岸正提供了一個最適合藻礁生長的環境。
[中研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 研究員
陳昭倫]
原來這種殼狀珊瑚藻,在夏天的時候呢,它基本上為了避免高熱、避免乾燥,這些的泥,這些的這個藻類,反而是它一個遮陽,一個避暑的一個好的方法,所以我們大家刷開了以後才發現,它的這個殼狀珊瑚藻一直都在,可以超過20%,長年都在的一個部分,所以這是科學上的新發現,也是對藻礁一個新的論述。
藻礁不若珊瑚礁堅硬,一旦被開挖,要再重新生長,幾乎不可能。
[中研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 研究員
陳昭倫]
因為殼狀珊瑚藻它,它雖然可以造礁,可是它本身是非常脆弱,它一旦被挖開以後,它就變成沙跟藻類是分離的,所以變成它就像煙飛雲散一樣,整個就變成沙子了。
[搶救大潭藻礁行動聯盟 召集人
潘忠政]
它的那個很大的那種工業港的圍堤,它會把我們的南邊的野生動物保護區,和北邊的這個白玉藻礁,全部破壞掉,所以我說這是一個破口,你不能讓它這樣,像一面牆壁,你當中要是說破了一個洞之後,那以後這面牆壁一定被水就全部沖毀了。
環保團體希望主管機關能將大潭藻礁區劃為野生動物保護區、或指定為暫定自然地景,要盡力搶救藻礁。
[搶救大潭藻礁行動聯盟 召集人
潘忠政]
你暫定自然地景一次就有半年的期間,它不能動工,半年過後,還可以延期一次,這樣就有一年的時間,以後天然氣一定夠,天然氣夠,實在講,我們這個藻礁要保護下來。
[影片提供 搶救大潭藻礁]
看到藻礁生態系如此豐富之後,越來越多學者專家也投入研究,越研究、就發現越精彩,但人們都還來不及好好認識它,7600年的大潭藻礁可能就因為第三天然氣接收站的開發案而消失,千手牽手護藻礁,環保團體說,他們不會放過任何可以搶救藻礁的機會。
採訪/撰稿 林秋伶
攝影/剪輯 洪炎山
- Dec 06 Thu 2018 17:41
621集-牽手護藻礁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