屏東縣新住民人口數將近2萬人,屏東縣政府從去年開辦「WOW新住民市集」,以多元文化為主題,帶大家感受東南亞特有的熱情,每個月一次的市集,迴響和影響不小,有新住民姊妹因此受到激勵,建立強大的自信心。而屏東縣政府為了因應新南向政策,帶動屏東觀光,也培訓了42位新住民導覽員,除了要在明年,2019年屏東燈會展現成果,也希望在未來台灣旅遊市場中,讓這些新住民導覽員有更多展現自我的機會,掀起一股「新」女力風潮。
各國新住民拿出代表自家國家的美食和手作工藝品等,熱情和大家打招呼,還可以看到穿著母國傳統服飾的人在攤位做生意,這是屏東縣舉辦的新住民市集,活動現場彷彿像是小型聯合國般,吸引許多民眾都來捧場。

[民 眾]
覺得這個活動還不錯,對呀,這樣新住民他們可以就是交流啦。

[民 眾]
我之前是不知道,今天,知道,才跑來,沒來這邊沒有吃到家鄉的東西。

屏東縣好好婦女權益協會找來縣內新住民朋友,號召大夥拿出自己的好手藝,一起辦市集。

[屏東好好婦權會 主任
蔡順柔]
所以其實姊妹每一次做的思維都是非常的新鮮,都是,親自在手做,然後即使呢,他做的是文化的,你也會看到他手作的部分,所以其實我覺得可以把姊妹的這樣子的一個多元文化,就是跟母國有關係的文化還有知識脈絡,還有他的食衣住行育樂,都可以連在一起,然後來展現給我們台灣的人民知道。

別看新住民市集僅短短一天,參與活動的新住民姊妹事前可是花了不少時間做足準備。

嫁來屏東的泰國新住民徐麗麗,這天特別忙碌,正準備擺攤美食。從備料到製作,先生就是她的貼心助手。

[屏東新住民
徐麗麗]
泰國這個點心是傳統點心,現在在泰國也是很難吃得到了,蓮花餅,因為西洋進來的話傳統點心就會比較被蓋住,那可能要到鄉下啊,還是廟會啊,就會有長輩們拿出來,做來然後賣,這樣子才吃得到。

形狀像朵蓮花的蓮花餅,是麗麗小時候常吃的泰國傳統點心,製作耗時費工,要調粉要油炸,小點心裡更蘊含著泰國老祖先的智慧。

[屏東新住民
徐麗麗]
這個是香蘭汁,因為我覺得,長輩們的智慧很好,它,因為我們點心它是用炸的,炸的時候它會有,火氣大,那,香蘭它是涼性的,那你就打汁,然後就放在你的甜點炸的,就變成鹼性,就不會吃,然後就覺得,會有燥熱,燥熱,對。

為了讓民眾了解不同國家的特色點心,因此每次要舉辦市集前,攤商都會登記擺攤商品,避免重複。

[屏東新住民
徐麗麗]
那因為下個月市集開始就會有登記了,那登記的時候,就會要講了,你要賣什麼,你要準備什麼,那我們,大家都賣,不一樣,那,來參觀我們市集就會有豐富。

徐麗麗多年來積極參與社區活動,走入人群,先生看見她的改變。

[徐麗麗的先生
林陳慶]
我看到,她對我們台灣的文化用心去融入,所以,他很快就,很快就融入這個,我們,就我們台灣的文化,最重要的是,是她有她的信心,讓我看到的是,他成功的一面。

另外來自越南的陶氏鮮,正在包家鄉的傳統粽,這可是市集的人氣商品。

[屏東新住民
陶氏鮮]
因為等一下我包好,你會看到一個,田字,田字就是說,以前我們都是說做農地的,農田的,粽子有寫一個田就是,田園豐收,就希望新的一年會豐收啊,所以,每一年過年我們都會包這個粽子來,拜祖先。

會參加市集擺攤,是因為陶氏鮮想念家鄉美食,但外頭難買到,乾脆自己動手做,同時也能和更多姊妹分享。

[屏東新住民
陶氏鮮]
我們在這裡是,只有我一個人,那想找人講話呢,吃個家鄉味呢,就找越南店,那,不知道的話,也不知道去哪裡找,後來,知道市集的話,可以去到那裡,碰到很多家鄉的人,然後吃到家鄉的美食,後來,我就去登記。

小小市集,後續影響力卻不小。

這家位在屏東萬巒小鎮上的越南料理,才剛開幕不久,馮金蓮從擺新住民市集發跡,禁不住饕客要求,乾脆開起店來。

[屏東新住民 越南
馮金蓮]
我們在賣的時候,客人都說,問我們,你們店開在哪裡呀,對啊,然後我們就說沒有開店,然後客人就說,怎麼沒有開店,開店讓我們,平常要吃,要找,比較好,不然都要等到市集才有辦法吃得到這樣。

[馮金蓮的先生
高永南]
開了店之後,我發現,很多食物做起來,我發現,她真的有這樣的天賦,而且她做起來,很適合台灣人的胃,連連附近的阿公、阿嬤都覺得很OK。

擺市集和開店的過程中,一點一滴增加了馮金蓮的自信心。

[屏東新住民 越南
馮金蓮]
之前就是我剛來的時候就,不敢出去啦,都,我都,躲在家裡而已,其實都不敢出去,因為他支持,然後讓我出去,所以,現在比較都敢,敢出來了。

[馮金蓮的先生
高永南]
像我太太剛來,其實她不敢跟,跟人對話的,可是這個在未來勢必,在,小孩子的教育,或者是未來,家庭事務的處理,你在遇到問題,要去面對的時候,她是必須要獨當一面的,所以我覺得,用溝通的,到不如用做的,就讓她去做這一件事,她的成長會更快。

一路輔導新住民姊妹的屏東縣好好婦女權益協會,透過每個月一次的市集活動鼓勵這群「新」姊妹勇敢踏出家門,不僅增加社會互動,更提高了家中地位。

[屏東好好婦權會 主任
蔡順柔]
我覺得姊妹的成長是,如果講比較,在家裡的地位我覺得可能比較好一點啦,因為在這個市集裡面他有賺到一些錢,然後除了可以,可以多少填補一下家裡的生活家用,但是我覺得在這裡面,他找到自己,屬於自己的文化的美食,然後推展出去,對對自己的食物是有信心的。

[照片提供 屏東縣政府觀光傳播處]
而協會也會提供多項資訊給新住民姊妹,要他們去參與屏東縣政府培訓的新住民導覽員課程,培訓他們第二專長,如今已經有42位拿到證書。

大家好我叫竹蘭,今天的全程就是我帶,幫大家解說導覽,叫我竹蘭就好。

熱情的和來自高雄的新住民朋友們打招呼,導覽解說員黎竹蘭親切的用自己的母語和他們交談,頭一站他們來到屏東六堆客家文化園區。

這客家庄的伙房這個伙房我一開始會搞混喔,伙房這是什麼地方,廚房,煮飯的地方,伙房就是煮飯的地方,一開始我是這樣子想的,現在我知道了,不是,那我們繼續走喔。

黎竹蘭清楚有條理地介紹園區特色,以及客家文化歷史背景,自然和觀光客互動,這可都是經過72小時培訓課程,加上自我不斷練習的成果。

[新住民導覽員
黎竹蘭]
那時候,除了在教室教課以外,那老師會帶我們,去現場這樣子,要做一個模仿的那個解說導覽,你要讓他們知道,我就讓客人知道,這裡好值得讓你們來玩。

[屏東縣政府觀光傳播處 代理副處長
蕭裕隆]
那他除了觀光之外,他其實,包含了族群人文,然後,再來就是一些生態,自然,那再來,還有一些文化,然後種族的這些的一些相關的議題,甚至連經濟產業面,還有這些解說技巧,我們都編列在課程裡面。

新住民導覽員的導覽對象,包含外籍觀光客、國內的新住民配偶以及移工,因此當遊客聽見母國語言的導覽介紹,就倍感溫馨。

[新住民遊客]
就我感覺,我們越南姊妹來當導覽人員的話,讓我們就感覺好像是更親切一點,那讓我們就是有一個,就覺得,欸,他是我們自己同,就是母國的姊妹這樣子,就是我們就更多了解台灣。

[新住民遊客]
剛好這位導覽也是越南人,因為有很多姊妹,他們的中文也不是很好,那,有這樣的導覽的話,他的解說會讓我們更知道,這些文化到底是,它的來源是怎樣,所以,這樣子安排我很滿意。

配合中央推動新南向政策,並推展觀光,加上2019年屏東縣政府申辦燈會活動,因此積極培訓新住民導覽員,希望屏東觀光更國際化,同時讓這群新住民有更多的發揮空間。

[屏東縣政府觀光傳播處 代理副處長
蕭裕隆]
當然我們這些人員培養出來之後,我們希望他能投入在業界,我們第一步做的就是把這個名單廣發出去,那當然就是在通譯人才的這個部分,我們就會把他列到我們屏東縣政府,全球的那個觀光網站裡面,那就把這些人才的名單,在那上面,能讓一些觀光業者,能去使用。

[屏東好好婦權會 主任
蔡順柔]
那你如果有遊覽車,來,是不是容許我有一個新住民的導覽解說員,可以上你的車,然後一路陪著你們導覽觀光整個屏東縣,然後可以,第一個是透過他自己母語,然後來傳述屏東的自然人文風景,那我覺得其實這個部分是,新住民就是一個非常好的國際文化的推手。

[新住民導覽員
黎竹蘭]
已經結業了,已經有考試了,我們已經也有一個,就算是專業解說人員了,所以還滿希望就繼續,可以繼續當正式的,很正式的,一個工作這樣子,而不是說只是兼差這樣。

這趟旅行終點,正好也來到屏東新住民市集的活動會場,攤位上各式異國美食應有盡有,人潮更是絡繹不絕。

[屏東新住民
馮金蓮]
今天,我就是(賣)那個涼粉,還有花生,對,就是剛剛那個大姊,就是他上次有吃過,然後今天又有來找我這樣。

[屏東新住民
陶氏鮮]
今天還不錯啦,因為很多朋友是都在網路上面約,約好說,今天會到這邊賣,所以一開始來的時候,大家都一起來幫忙捧場這樣子。

新住民市集迴響極大,來年將續辦,不只希望帶更多的新住民朋友一同參與,更希望要精進產品包裝,提高品質。

[移民署屏東縣服務站 專員
林高慶]
我們只要有提供這個平台,其實,很多新住民朋友他有很多技藝,他,願意走出來,對,那從家庭走到社區,那,把他的家鄉產品跟大家,做個分享,那另一方面,也可以讓,他,很有自信的展現,不會說,因為他來是新住民,好像,心理上有一些好像弱勢。

[屏東好好婦權會 主任
蔡順柔]
剛剛開會的時候也是希望要交代一些事情,比如說今年做不好的地方, 要檢討,那明年做,要,如果要做的更好,那我們需要再怎麼樣的精進,都希望大家有一個會議的討論,那接下來我們要更往前進,那試著把你的商品做一些設計,做一些產品的規畫,要有一些包裝,我們開始往這邊努力。

飄洋過海遠嫁異地的新住民,來到台灣初期難免感覺孤單,但在他們家人及民間團體的協助鼓勵之下,逐漸從家庭走進社區,將各國的多元文化帶入台灣社會,未來勢必在台灣掀起一股「新」女力風潮。

採訪/撰稿 吳怡君
攝影/剪輯 蔡裕昌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客家新聞雜誌 的頭像
    客家新聞雜誌

    客家新聞雜誌HAKKAWEEKLY

    客家新聞雜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