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來我們去嘉義看看,沙氏變色蜥在嘉義地區已經形成百萬大軍,雖然嘉義縣政府自98年起,每年辦理獎勵移除收購作業,十年來牠們族群數量卻有增無減。而當綠鬣蜥、綠水龍的野化族群才剛開始,我們還有機會阻止擴散,政府卻因為目前仍危害不大,處理態度消極,在此同時,有學者批判或提出建議,但也有人默默投入生命教育課程,要從教育著手,減少外來入侵物種的傷害。
欸,這些人晚上不睡覺,在抓什麼呢。
目前分類:573-625集(2018年) (211)
- Jan 18 Thu 2018 13:26
575集-不速之客(下)
- Jan 18 Thu 2018 13:26
575集-茶頂山下Talk塾
與客語「讀書」諧音的「Talk塾」,是台北人張倩在高雄美濃茶頂山下成立的書屋,也是他推動閱讀的基地。去年開始,張倩利用假日舉辦親子共讀,邀請家長帶小孩來聽故事,享受閱讀樂趣,頗受歡迎。書屋營運經費除了靠張倩自己的退休金外,他也成立「小耕田」,找尋在地友善耕作農夫,並向台北朋友推薦、販售農產,賺取微薄利潤挹注書屋,打造共好的城鄉循環模式。
雲霧繚繞的美濃茶頂山下有棟藍色小屋,假日不時傳出說故事的聲音,還伴隨著哈哈大笑聲,這是「Talk塾」舉辦的親子共讀活動,希望透過說故事,陪著孩子一起快樂成長,享受閱讀樂趣。
- Jan 18 Thu 2018 13:25
575集-客家味早餐
一位不曾下廚的女孩陳曉玲,為了一圓自己開店的夢想,便去拜師學藝做早點,現在他在高雄市鹽埕區,開了一家早餐店,但想在百花齊放的早餐市場殺出一條生路,可沒這麼簡單,從小在屏東內埔長大的他,靈機一動,把客家人的家常美食「瓠瓜粄」改良成「客家煎餅」,帶進都會區,既傳統又創新口味的早餐,深得消費者青睞。
早餐店老闆娘在鐵板煎台上,又是煎蘿蔔糕、又是煎蛋餅,一一滿足顧客需求,可別看他如今架式十足,掌控一切流程,其實在開早餐店前,陳曉玲可是十指不沾陽春水,連洗米煮飯都不會。
- Jan 11 Thu 2018 15:14
574集-可可與檳榔
說到巧克力,你可能會聯想到瑞士、比利時、德國等國,台灣的巧克力你吃過嗎?而且還是得金牌的喔。今年屏東在地種植的原料可可、在地發酵、研磨製作而成的巧克力,在英國倫敦的世界巧克力大獎賽亞太區競賽,在超過1000種參賽巧克力中脫穎而出,奪得5金2銀1銅,不少人也認為南台灣的可可產業大有可為。屏東超過九成的可可就種在檳榔園裡,因為檳榔樹可以幫可可樹遮蔭擋風;農委會推行多年的檳榔廢園及轉作政策,在屏東的效果並不好,這也是部分原因。屏東縣大概有1300多公頃的檳榔園,已申請廢園的約300多公頃,實際砍除約160公頃。可可農便希望轉作政策能延續,將可可樹列做轉作品項,讓可可產業更壯大。
[畫面提供 許華仁]
- Jan 11 Thu 2018 15:02
574集-桃園築城記
台北城、竹塹城、台南府城,都是大家所熟知的,不過其實桃園早期也有一座城,是清代台灣少數沒有官方介入、純粹由民間為了防禦而自行興築的城,城牆規模及其所涵蓋的範圍或許不大,不過卻是桃園極其重要的一段歷史,為了重塑桃園古城記憶,桃園市文化局與社造中心,發起「築城記:桃園城中藝術行動」,訪查當地老店、媒合藝術家及學校,試圖建構出桃園文史,並且藉由藝術工作坊、導覽活動等來探討桃園的議題,在新舊交疊的城市裡,找出桃園的新可能。
如數家珍,張博智是中藥青草行的第四代傳人。
- Jan 11 Thu 2018 14:57
574集-翻銅(一) 藝術重工業
雕塑是藝術領域裡的重工業,大多數雕塑創作,都是以泥塑或是FRP(玻璃纖維)做為創作原型,如果要化成可對外展示或有永久收藏價值,就需要翻銅製作,所謂的「翻銅」是透過被稱為精密鑄造的「脫蠟鑄造」技術完成,由於步驟複雜,連創作者都不見得知道如何處理,例如銅的比例、加熱反應等等,要表現出創作者的原創精神與質量,更要有高度專業。在歐洲,具有這樣的專業能力和知識者,地位不遜於藝術家,來自美濃的劉富祥,從脫蠟鑄造起家,十幾年來,從已故雕塑家楊英風作品,到當代的余燈銓銅雕,都是透過劉富祥的工作室來形塑作品!首先,我們來看雕塑的原型如何翻成銅鑄?
這條線不要太利,圓一點比較好,哦,才不會說被刀切過去一樣,它的緊密度!
- Jan 11 Thu 2018 14:52
574集-翻銅(二) 融合一家人
- Jan 04 Thu 2018 16:23
573集-九降風吹烏魚子
烏魚是洄游性魚類,每到冬天就會從寒冷的北方到溫暖的南方產卵,此時的烏魚肉質肥美、魚卵飽滿,加工製成的烏魚子,更具有高經濟價值,不過因為野生烏魚捕獲量年年減少,造就了養殖業的發展,除了大家所熟知的台灣西南部沿海,新竹竹北的拔仔窟養殖區,更是北台灣重要的烏魚產地,又因為東北季風南下,北部最先受到影響,所以新竹的烏魚產季又比南部更早,在價格和品質上更具優勢,年產值高達1億至1億5千萬元,被稱為是「烏金產業」。
新竹的強風,颳得連雨都是斜的,低溫來襲,冷得人直打哆嗦,但這群網魚的人,還是得泡在水裡工作,一泡就是六、七個小時。
- Jan 04 Thu 2018 16:14
573集-西瓜姊妹的夢想園地
許多離開家鄉到都市打拚的人,最後還是決定回鄉。新竹北埔徐家四姐妹原本各自在科技業、美容業和學校工作,五年前返鄉,開設了一間親子遊樂學習莊園,他們也希望能幫助在地孩子,雇用的工讀生和員工都是當地較弱勢家庭的孩子,開園五年,共培訓了八位孩子,還在北埔街上為他們開設一家文創商店,讓他們學習擔任店長,同時更籌備另外一間以手創為主題的DIY教室,目的就是希望這些孩子未來能留在家鄉。
上午十點一到,徐家二姊馬上指揮莊園的員工們,並叮嚀開園前廚房的準備事項。
- Jan 04 Thu 2018 15:38
573集-杉林作客
2009年八八風災後,一群居民住進高雄杉林區的大愛永久屋,有住所遮風避雨,卻就業機會不足,人口嚴重外流,因此居民組成築夢新故鄉產業協會,努力研發各式手作點心對外販售,和在地農民合作推動社區小旅行,盼著促進地方經濟,然而「杉林」的知名度不夠,品牌行銷遇上瓶頸,協會在客委會補助下,以杉林客家文化當設計主軸,發表「山林作客」品牌,希望藉此打出品牌形象。
加了火龍果的麵團,呈現鮮豔的桃紅色,相當討喜。用手輕輕壓平,做出披薩的餅皮,抹上番茄醬,擺上義式臘腸、洋蔥、起司,就能送進窯裡烘烤了。
- Jan 04 Thu 2018 15:30
573集-蕭旦倫的神祕果事業
神祕果能讓味覺由酸轉甜,讓人覺得神奇,但引進台灣二十幾年,似乎沒什麼市場,美濃青農蕭旦倫卻看好這個可以在味覺上取代砂糖、代糖的作物,不顧母親反對,踏上務農之路,他不僅引進科技手法,更頻頻出國參加食品展,努力開拓國際市場。
滿園的神祕果樹結實纍纍,猶如紅寶石般的深紅色果實,是蕭旦倫種植五年的豐碩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