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來我們去嘉義看看,沙氏變色蜥在嘉義地區已經形成百萬大軍,雖然嘉義縣政府自98年起,每年辦理獎勵移除收購作業,十年來牠們族群數量卻有增無減。而當綠鬣蜥、綠水龍的野化族群才剛開始,我們還有機會阻止擴散,政府卻因為目前仍危害不大,處理態度消極,在此同時,有學者批判或提出建議,但也有人默默投入生命教育課程,要從教育著手,減少外來入侵物種的傷害。
欸,這些人晚上不睡覺,在抓什麼呢。

不只是在野外,就連在校園裡的小朋友,也興致勃勃的在捕捉

來到嘉義市的公園,也有人正認真的搜尋,體型小、善於躲藏的小傢伙,牠是來自古巴的沙氏變色蜥。

[真理大學環教中心 組長
莊孟憲]
當初進來的時候,最早的紀錄就在三界埔這一帶發現嘛,那這個比較可能性的推測就是,跟著一些園藝植物進來,因為三界埔是一個典型的農村,然後它有一些植栽或苗木的需求,但是詳細情形不可而知。

這看似無害的小東西,透過進口的木材或園藝植物,被夾帶進了台灣,因為適應性強族群逐漸擴散,但算起來,沙氏變色蜥算是爬蟲界的宅神,牠會到處擴散大多是因為人力介入造成的。

[真理大學環教中心 組長
莊孟憲]
就是根據國外的文獻,其實就算繁殖季的公的,牠要去搜尋喔,牠最大的活動範圍也才35平方公尺,那如果是雌蜥蜴,母蜥蜴牠可能平均大概也只有6平方公尺,牠可能就在一個住家附近的雜木堆,那旁邊都沒有沙氏變色蜥,那我們連續監測了三年,牠就在那個社區就在那個區域。

目前族群移動都從三界埔,點狀的向外擴散,學者推測可能是從苗埔搭順風車,來到花市或其他地區,目前在新竹也出現了沙氏變色蜥的族群。

[真理大學環教中心 組長
莊孟憲]
大部分我認為都是無心之過啦,就是我們在移動的時候就會帶來帶去,甚至三界圃那邊的農民,也會開玩笑說,沙氏變色蜥會坐車啊,因為他們在整理農田的時候,沙氏變色蜥就跳上他們的貨車,那帶到哪邊去不曉得。

[嘉義農業處綠化保育科 科長
石蕙菱]
沙氏變色蜥牠的移動距離其實並不會這麼的廣,牠其實,因為沙氏變色蜥牠喜歡棲息在樹幹,或是冠叢裡面,所以其實就是要呼籲民眾去,呼籲民眾就是說,譬如在購買苗木的時候,在移動苗木的時候,可能要稍微看一下你植栽上面是不是有沙氏變色蜥,因為沙氏變色蜥很容易就照著我們苗木的移動,由這一處擴散到那一處去,會造成族群的擴散。

沙氏變色蜥對環境的適應性極強,在嘉義地區已經形成百萬大軍,正以蠶食鯨吞的方式擠壓台灣原生物種的生存空間。

[真理大學環教中心 組長
莊孟憲]
牠的那個腳趾頭很長,然後腳趾頭有爪,那爪子的下面還有一個,很像壁虎的那個皮瓣,所以牠也有這個壁虎的功能,說實在牠在環境裡面,適應力應該是滿好的啦,因為牠對這個,很多森林下層的地方,或是農墾地、住宅區,其實這種地方牠都可以來利用。

[嘉義農業處綠化保育科 科長
石蕙菱]
沙氏變色蜥就是目前,雖然對民眾的生活沒有造成直接的影響,但是牠其實對生態,牠會跟我的原生種的蜥蜴會有相互競爭資源,對,會造成我們本土蜥蜴的棲地環境受到限制,對,那其實也有根據研究牠是會,有沙氏變色蜥入侵的地方,其實它的生物多樣性是會,會降低的。

雖然嘉義縣政府自98年開始,每年都辦理獎勵移除收購作業,族群數量卻是有增無減。

[嘉義農業處綠化保育科 科長
石蕙菱]
經過那個專家學者的監測計畫,其實有發現到,103年的時候,那時候數量是100萬隻啦,然後到104年的時候,那數量高達到250萬餘隻。

[台灣兩棲爬蟲動物協會
吳祕書]
這件事情交給民眾做,有時候就會變成它是一個短效性,可是你看不到任何成果的問題,對,就是,有時候大家會覺得說,那大家都群起一起來抓,似乎好像可以看到一些效果,可是因為這件事情就是交給,比較不太了解動物習性的人,他可能會因此覺得讓,像蜥蜴,他們可能會驚擾到牠們的就是生活範圍,那牠們可能會跑到更遠的地方去,對,那這樣的話反而會讓族群擴散。

而106年在移除收購第一天,97萬元預算就全被領完,經費決定移除的時程,沒錢了就不移除了,但是生物的繁衍可沒在配合政策的,牠想生就生你奈牠何?因此嘉義縣10年來的移除的工作,都是徒勞無功。

[真理大學環教中心 組長
莊孟憲]
沙氏變色蜥牠有一個比較有趣的繁殖策略,就是說牠不用每次都交配才產卵,牠可以交配一次然後牠有一個儲存精子的結構,它可以讓牠一直不斷的產下可以繁殖的卵==ns==

日本在2005年就立法防堵外來入侵物種,但我們中央和地方政府卻都認為,無論是沙氏變色蜥、綠水龍,或綠鬣蜥這些外來物種,目前危害不大,無論是政策、立法或是移除工作都不見積極作為。

[林務局保育組棲地經營科 科長
陳超仁]
21種就是說要移除的,但是綠鬣蜥這個部分,是因為,是最近這一、兩年來才開始那個比較明顯,而且各界關注綠鬣蜥還沒有列入,但是雖然還沒有列入,那我們在策略上,還有在跟縣市政府合作上,我們還是以那個移除為優先。

[前台北市立動物園 保育員
劉于綾]
就是像日本或一些國家,他們會有外來種的專法,就是針對一些外來入侵種,他們有去做一些適用他們的法律,那以南部來,我們台灣南部來講,是很多人是抓來販售的,因為你販售地點你沒有限定在台灣哪裡,那只要氣候合適的話,因為牠現在販售牠的價格是很低,以前一隻綠鬣蜥差不多是幾萬塊,就是,對啊,就是一、兩萬,現在大概幾百塊就有,那你OK,你門檻低養的人就多,那有可能又造成更嚴重的外來種的問題。

[台灣兩棲爬蟲動物協會
吳祕書]
林務局這個部分它可能比較,等於說它管理到,就是進口端這個部分,可是國內的部分,它完全沒有針對入侵種這個物種,去做買賣約束,或者是說撲殺犧牲,撲殺犧牲的這個部分,它可能沒有很強,就是它的力度沒有很強。

[真理大學環教中心 組長
莊孟憲]
外來生物如果沒有一些, 限制,譬如說不得持有或飼養,那除非研究或是除非哪些條件,那大家一定可以來抓,然後我養一養之後覺得不好玩了,可能就,或是不小心讓牠溢出,都有可能造成另外一個問題。

移除,仍是政府單位對付入侵物種最主要的方式,但目前政府才提撥1000多萬的預算,就要包山包海,什麼都要移除,經常是杯水車薪白做工。

[林務局保育組棲地經營科 科長
陳超仁]
像去年,106年就,就一千多萬了,那我們希望明年,我們還會還是有繼續再編預算會繼續來協助,(1千多萬是沙氏嗎?還是),是給縣市政府因為除了沙氏之外,還有你剛講到的綠水龍啊,或者是綠鬣蜥,那甚至還有像那個蛙類,譬如說斑腿樹蛙這些。

[前台北市立動物園 保育員
林威仁]
然後它今天一直聽到就是學者要跟它們要錢,要經費,但是它看不到任何成效,那說真的其實國外編列的預算,每年可能是上千萬、上億,在處理這個事情,那台灣其實,真的如果去查的話,你可以看到,每年預算可能是6位數,好一點的可能會到7位數,但其實都非常的少,因為一年的光,你要派遣的人力的預算,還有設備的預算,其實遠遠超過這個金額,因為它是一整年的==ns==

在網路發達的時代,民眾只要上網搜尋,各種奇珍異獸都能輕易購入,在無法可管的情況下,飼養者的觀念就決定「入侵物種」是寵物還是麻煩了。

[真理大學環教中心 組長
莊孟憲]
大家要有共識才能夠作外來生物防治的一個前線,那你再多的法,再多的錢,再多的學者投入研究,如果一般的我們的民眾,沒有來共同瞭解,或是一起做行為上的一些控制,這個問題還是永遠都有漏洞。

問題是人造成的,當然還是要靠人來解決,之前在台北市立動物園擔任保育員工作的林威仁和劉于鈴,因為喜歡爬蟲生物,一年前他們辭了工作,開了這間以認識爬蟲類和生命教育課程為主的餐廳。

[前台北市立動物園 保育員
劉于綾]
我們其實開這間店很主要的目的就是說,你喜歡你不見得要飼養,你先過來看,然後我們有一些互動課程,或是說我們可以跟你討論說,依你的狀況到底適不適合飼養。

[畫面提供劉于綾、林威仁]
燈,牠就要晒燈,然後就要搶那個位置,就很可愛啊,可是就是飼養上還是有很多,要注意的地方,(牠畢竟不像小貓、小狗),對。

喜歡不一定要擁有,爬蟲類畢竟不是我們習慣的狗貓之類的寵物,在飼養上有更嚴苛的條件限制。

[前台北市立動物園 保育員
劉于綾]
因為你沒有管理好你的動物可能會生病死亡,或是逃逸,這對於這整個就是環境,或是說對於自己,或是對於這些動物都不好。所以我說我們就希望說我們有一個,很簡單的就是飼養或是,就是教學,或是說藉由我們店的整個擺設,然後讓大家知道說爬蟲動物可以,寶妹,好了,好,好,好,好,(所以有時候牠就是會有這種),對,(不受控),牠其實應該是看到牠們,然後就生氣,可是你看牠其實剛剛張嘴牠沒有要咬我,牠只是違和,牠們就是這樣,對啊(所以這個真的不是說每個人都可以),就是不是每個人都適合的,(必須要有一些專業知識)。

[畫面提供劉于綾、林威仁]
寶妹是劉于綾經常會帶出去上課,個性比較穩定的綠鬣蜥,但有時候也是會發脾氣。成年的綠鬣蜥會長到1到2公尺長,因此需要有相當大的空間,因為牠是樹棲型的爬蟲類,所以有利爪,除了會抓傷人之外,還會開鎖哩,因此想要飼養真的要先想清楚。

[前台北市立動物園 保育員
劉于綾]
因為以前有些人養,他們可能是看到這個小的,就上面這個,他們會覺得,牠其實就是小小,就是小小隻很可愛,他們沒有想過說牠會長到很大,然後大的話,牠們大又很厲害,其實你看我們所有都有上鎖,因為全部都會開門,所以一定要,就是要做好防逃的管理,因為牠們真的就是爬蟲類很聰明。

綠水龍的幼蜥,然後斯文豪氏的成蜥。

迎合民眾喜新厭舊的口味,業者不顧後果的不斷引入新物種,政府又缺乏有效的管理機制,強龍逼退地頭蛇的生物演替現象,是可以預見的。

採訪/撰稿 邱月華
攝影/剪輯 蔡裕昌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客家新聞雜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