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銅工作,最重要也是最危險的,就是要把一千多度的銅漿,倒入九百多度的殼模裡,完成最後的銅胚,在這個時刻,劉富祥四兄弟就會全副武裝上陣,現場高溫難耐!自從劉富祥建了工廠,就把媽媽從美濃接到中部,八位兄弟姐妹有五人一起工作,圍在媽媽身邊,這個事業讓他把全家人融在一起。
把一千一百多度的銅漿,灌注進剛燒結到九百多度的殼模裡,即便是在冬天,現場仍高溫難耐,這是翻銅的最後步驟,也是最危險時刻!所謂「打虎親兄弟、上陣父子兵」,愈危險的環境,愈需要信任配合的人,劉富祥四兄弟全副武裝自己來!

[翻銅廠 負責人
劉富祥]
脫蠟過後,你要檢查殼模有壞掉嗎,有破損嗎?再來就是經過燒結,進燒結爐,在這同時,銅,融到一千一百多度,把它灌注進去,就變成這個銅的初胚出來。

[藝術收藏家
黃騰寬]
溫度都是一千多度,他們還是汗流浹背,然後就為了幫藝術家完成這個作品,我記得以前有人說,那是藝術家的後花園,我說不是!它是藝術家的夢想天堂,如果沒有這個,沒有這個過程,很多的作品,可能只是一堆土塑的產品。

[銅雕藝術家
余燈銓]
他能夠很負責的來幫你完成你這個,可能不能完成的工作的這個部分,那我們彼此這樣,將近有十七年的時間了。

劉富祥是美濃人,年輕時接觸脫蠟鑄造,一心學好技術,先從代工做起!十七年前,是創業的第一年,曾經有長達一年時間沒什麼生意。

[翻銅廠 負責人
劉富祥]
當時因為剛成立,大家對你的信用度,你的技術,有很大一個問號,當時很困難,曾持續一年,本來想要收起來,想收起來,媽媽就說,不會啦,老天會看。

樹木裁下來的嗎?這個不是樹木裁下來的,用泥去塑的,用泥去塑的,妳看這些也都是,這些也是,全部是他拿來,他介紹很多,很多工作給我做你知道嗎,是呀!

這個展示廳剛蓋好沒多久,劉富祥帶著媽媽觀賞展示品,劉富祥苦了一年,盡心盡力服務藝術家,逐漸建立起信譽,由於技術紮實、信用也好,一直到現在,國內外訂單滿線,曾有人找他去大陸投資設廠,被他一口回絕。

[翻銅廠 負責人
劉富祥]
當初十多年前,很多人想找我過去大陸,我當時是因為,小孩還小,媽媽又在身邊,當時就完全沒有這種想法要過去大陸,我就想說,只要在台灣有辦法生活,這樣就很滿意了。

[劉富祥弟弟
劉富良]
作者的東西,拿來之後,我哥哥就是跟我們說,這個部分要怎麼做?要如何加強?需要的重點在哪裡?我媽媽在這裡,有什麼問題,我媽媽會教我們說,做人做事要如何,對客戶要如何,這就是我們做一個(事業),最基本的。

我看一下,這個可以修補嗎?要是可以修補,可以修補就,刀子給我,要是可以修補,可以修補就沒關係,就是把它補平喔?是呀,修補讓它平順就可以了!

劉富祥有八位兄弟姐妹,現在有五位一起上班,把工作和家庭,甚至是家族,全部都照顧到了。

[翻銅廠 負責人
劉富祥]
我今天剛好有這樣的條件,開這個工廠,兄弟當然要叫過來,當然在工作過程,多少會為了工作上,意見或是一些想法,有出入,都是針對工作而已,不會因為這樣大家有心結,不會。

[劉富祥友人
賴思方]
他把客家人的精神發揮得很好,他因為想要把,我們兄弟姐妹拉在一起,把爸爸、媽媽帶到這裡來,去做了這個事業,因為他每個兄弟都在這裡幫忙。

要翻製知名藝術家的雕塑品,對劉富祥來說輕而易舉,但他不想因為錢,毀了自己長期苦心建立起來的信譽!已故雕塑家楊英風設計的金馬獎座,曾被複製外流,自十幾年前交由劉富祥製作以來,從未發生類似事件,事實上,由於大陸藝術品仿冒氾濫,這些年來,有不少大陸藝術家為了維護權益,反而來台找劉富祥。

[翻銅廠 負責人
劉富祥]
台灣,很注重這個著作權,大陸那邊因為,最大一個詬病就是,它的東西會被仿製、仿冒。像我本身,你像大陸來的藝術家,還有一些國外,法國英國香港,很多地方來我們這邊生產,因為他們不想、不敢在大陸那邊生產。

除了翻銅,劉富祥還重新製作起,數十年前流行的銅鑄鑲嵌玻璃,像這個蜘蛛燈難度非常高,從底座的銅鑄,到蜘蛛銅支架,最後再一一去拼貼玻璃,是級別非常高的工藝品。

[翻銅廠 負責人
劉富祥]
它的困難度就是說,除了這個玻璃的挑色、製作的過程,還有要結合鑄銅的部分,它的鑄銅,你看鑄銅完,還要慢慢去貼那個類似馬賽克的,還要挑色啊、切割啦。

要做鑲嵌玻璃,美工人員得先畫線,確定要哪一部分,再用雕刻刀等工具,小心翼翼地切割,最後再細細磨邊,擺成像拼圖一樣,準備一片一片鑲上去,除了要有美學基礎,還得要有耐心。

[翻銅廠 負責人
劉富祥]
這個鑲嵌玻璃它的,其實工序很多,依照我們經過挑色,畫完以後,還要裁切、研磨,再擺成這個樣子,然後經過銅模包好,組合起來,這才會變成一盞,很漂亮的一個燈罩!

工藝人才養成不易,劉富祥目前有三十多位員工,多半是聘用在地青年,流動率很低,當年決定根留台灣,就是希望培養接班人。

[翻銅廠 負責人
劉富祥]
我希望繼續能夠傳承,不只是我自己的小孩,只要有年輕人願意來學習,我們都可以放手給他們來做。

劉富祥用心完成雕塑家交付的使命,有時甚至對藝術家來說,是接近不可能的任務!他把和兄弟一起開創的事業,讓家人的心融在一起,就像這一千多度的熔爐,沒有什麼融化不了。

採訪/撰稿 鍾雄秀
攝影/剪輯 陳靖維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客家新聞雜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