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的盆景技藝可說是舉世聞名,常常在國際大賽中獲得佳績。徐治豪才40多歲,對盆景就已有40年經驗,不僅技術精湛,更連續四年獲得世界盃盆景大賽前三名。徐治豪對盆景文化有不一樣的見解,甚至還要改變舊思維,讓這項文化走出台灣特色。<樹是種在一生中的生命裡面,跟它有一種結合的感覺。>

陽光被烏雲遮蔽的早上,徐治豪照例,還是要為這片盆景園澆水。水珠停留在松樹葉的片刻,好美 好詩情畫意。眼前這片園地有五百多盆盆景,花 樹,認識的 陌生的,大概都在裡頭,而他們的主人就是徐治豪。46歲的徐治豪,曾被同業形容是,「流著盆景血」的人。父親是國內松類盆景權威,耳濡目染下,從小便對植物情有獨鍾。才上小學,就學習各種基礎工作,也在盆景世界裡領悟一些道理。

[盆景專家
徐治豪]
你每一年看樹的變化,你尊重這個樹,它每一年開花結果,用最美的一面給你看,我覺得這裡面有,我們中國傳統的思想在其中,互相相處 善意的相處,才有辦法達到善的境界。

善意相處,最直接的,就是表現在修枝的工作上。因為多餘的樹枝剪掉後,並不是讓它自然發展,而是很人性化的為傷口上藥。

<我們切掉的樹枝會有傷口,一般來說沒有保護它,比較容易會有病毒在傷口滋生,還有我們中國的墨有殺菌的作用,也很好用,所以一般修剪過後,就會在傷口上點墨汁。>

走進盆景世界已經40年,徐治豪形容,對待盆景要像照顧小孩,更要像對待摯友。像現在他就為他們的家重新裝潢,講專業一點叫做「換土」。

[盆景專家
徐治豪]
我們將樹種在盆子裡,它的根會一直生長,但是它的土有限,樹發育到一定的程度,根會長滿就比較沒有生根的地方,如果不換它(土),裡頭比較不好的成分,還有會造成敗根,影響樹的生長。

照顧五百多盆盆景可不輕鬆,樹到了該造型的時候,一點可不能馬虎,必須慢條斯理地把線纏在樹枝上。

[盆景專家
徐治豪]
要看這個樹枝多粗,線就要多粗,大小要跟它的一個配合,不然如果樹枝太小條,我們在調節的時候,會不小心把它折斷,太粗的話做出來的線條會不好看。

一般來說,上線是盆景最重要的工作。因為它能傳達創作者的想法,也是外界對盆景最直接的印象,但卻是最難掌控的部分。

[盆景專家
徐治豪]
我用的樹材是有生命的東西,有生命的東西它會一直成長,不像其他的藝術創作,它完成就完成了。可能五年前做的樹型,那時有一些樹的條件不夠,我們要去將就它去表現,五年後它某部分的樹枝,葉子生長的比較成熟了,這時我們人,藝術家 創作家,對這樹的條件有另外一種的想法,可能比較深入,那就會再去調整它。

徐治豪靠一盆一盆的創作,賺進不少的收入,更用一些作品揚名國際。2000年開始,連續四年他獲得世界盆景大賽,冠 亞及季軍的殊榮。但這些對徐治豪而言,卻只是盆景生涯的暫時肯定。接下來,他想實現的是一種更深層的思維。因為前幾年他發現,國內的盆景文化,應該要有一些改變。

[盆景專家
徐治豪]
我們現在經濟社會,除了玩這個東西是欣賞之外,慢慢有變化就是說,有人用投資,拿來增值的觀念在裡頭,這個觀念是好,但是如果完全往這個方向去發展,卻會偏離掉。

談到盆景文化改革,徐治豪的藍圖似乎很大,當中有批評,也有未來性。

[盆景專家
徐治豪]
現在如何傳承下去,如何變成社會大眾,可以大家去分享 欣賞的東西。國家或是說企業界,比較有力的資源提供者,來做一個比較完整的設計,從培養還有如何運用推展,才有辦法讓這個盆景(文化),長久地傳承下去。

<配合這盆景,盆景可以將山上大樹的景色,縮小以後,可以將現代的建築融合在一起。>

和企業界配合,徐治豪這幾年已經做到。他和建築商合作,把要賣的房子週遭做空間設計。看看眼前這些景象,真的讓人羨慕,未來住在裡面的居民,因為他們天天,都可以和這些盆景為伍。而除了把盆景文化,帶到一般大眾生活的目標實現外,徐治豪也在幾年前,推出「養護制度」。

[盆景專家
徐治豪]
企業家還是說喜歡盆景的人,他會買回去收藏,但是買回去前幾個月,甚至一年看起來漂漂亮亮的,可是之後樹會生長,你要繼續去保持它,如何去管理它,要相當專門的技術,才不會讓好的作品變壞了。

徐治豪首創的養護制度,曾經遭受同業批評是,多賺收藏家好幾筆,但他依然堅持自己的想法。

[盆景專家
徐治豪]
一個好的盆景,經過時間的累積以後,十年 八年它的方法對了以後,樹的發展還會更進步,更被人看中,還有藝術的提升會更增高。

對盆景用情40年,徐治豪最終還是希望,能夠推廣盆景文化,劇本已在心中完成,就等有心學習的人,一起發現盆景多元又美麗的世界。

採訪/撰稿 羅弘昇
攝影/剪輯 洪炎山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客家新聞雜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