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到有機,你聯想到的是什麼?不灑農藥、健康,或是很貴呢?台灣99%的農業採用慣行農法,只有不到1%是有機耕作,研議了7年的「台灣有機農業促進法」在今年5月三讀通過,主要是將過去只重管理的態度,轉變為對有機農產業的拓展輔導,目標是讓有機耕作面積成長到2%,亞洲第一!那你知道嗎?丹麥的有機耕作面積目前已是11%,全球遙遙領先,同時它也是世上最早立法規範有機,以及有機食品市占比全球第一的國家。台灣與丹麥國土面積相去不遠,同樣都是海島,同屬集約式農業,有機在台灣卻有點「高冷」,常被視為有錢人吃的食物,但在丹麥卻很平易近人,有機和非有機價差只有2~3成,能這麼普及可不是因為北歐人收入比較高這個理由而已,丹麥人不只支持有機食品,更是將利於動物、生態、地球健康的有機農業,視為永續發展的一環而堅持,這是一種什麼樣的遠見與執行策略?記者黃小琪、徐偉文遠征萬里,前往丹麥,深入當地人稱為「大島」的有機農業重心地帶:日德蘭大島,一窺丹麥的有機農場經營模式,他們認定的有機價值是什麼?有哪些前瞻性研究?以及他們所謂的有機永續戰略是什麼?
丹麥,世人稱為最快樂的國家,其實它是個小國,人口570萬,只有台灣的四分之一,面積4萬3千平方公里,是北歐五國中面積最小的,大約1.2個台灣大,它的土地非常平緩,綿延入海,溫帶型海洋氣候,溫和多風,有六成以上的國土都用來耕作,是世上比例最高的;生產超過自身需求3倍的糧食,被讚譽為「歐洲食櫥」,它是快樂的小國,世界農業的大國。
[Birkemosegård 有機農場主人
Jesper Andersen]
今年的北海道南瓜比往年小,因為今年(發生熱浪)比較乾旱,我們缺乏水源灌溉。
[Herrens Mark 有機農場主人
Michael Mohr Jensen]
對我而言我能夠做到最好的是,用有機的栽種方式,不要對自然界造成負擔不要毒化地下水,不要過度施肥。
丹麥農業,不再用農藥了,也沒有任何化學的東西,簡單的種,辛苦的維持,而且存在專業嚴肅性,有著舉世相近的驗認證嚴格法令。丹麥語Organic(有機)的O,紅色圓圈中一頂皇冠,這是丹麥的有機標章,始於1989年,由政府控管,是全球第一個有機標章,丹麥是世上最早立法規範有機農業的國度。
去年的統計,丹麥有機食品市場占比13.3%,是全球最高的,贏過北歐其他國家和美國、德國,丹麥人很會生產有機,也很會買有機,個人消費額除以人口總數的人均有機食品消費額,丹麥近200歐元約新台幣7千多,而台灣現在則是130元,丹麥世界排名第二。
在汙染普遍嚴重的現在,種有機是跟外在環境對抗,很不容易,台灣推有機也好幾年,今年5月全國有機耕作面積最新數字來到7778公頃,占全國耕地0.8%,而丹麥是11%,超過台灣10倍之多,這個比例也超越世界各國,而且逐年攀高,同時丹麥政府在今年宣布2020年預算翻倍計畫,2年後,有機耕作要達到15%,世界第一,有機是丹麥的名片,它在國際上的有機權威,來自於農業品質、農民素養、國家扶持和國民意識。
我現在就在丹麥的西蘭島,看到這一片是當地的有機農場,放眼所及都是有機蔬果,丹麥的農耕面積比是世界最高的,占去丹麥國土面積的六成以上,而有機食品市占比也是全球第一的,像這樣的有機農場,在丹麥,每位農民平均擁有60到70公頃廣闊的土地,這樣規模的農場全國有6萬7千個,而且丹麥農民還是高收入族群的代表,一個農民可以提供255個消費者要吃的食物。
10月,許多地區都進入秋收後的清冷,北西蘭島上Jesper的有機農場,還是生氣蓬勃,忙碌整地噴肥,準備種下今年的穀麥,另一邊的蘋果林則結實纍纍,準備豐收,Jesper的有機蘋果,是這一帶港口城市裡最知名的,他包裹提供的水果蔬菜箱,每天供應大哥本哈根半座城鎮以上的居民,Jesper的農場大得需要開車,自有80公頃,承租70公頃,總共150公頃的廣大有機區,種了20多種作物,而且是自己留選種,適合的才種,這些判斷全根據他的農業專業。
[Birkemosegård 有機農場主人
Jesper Andersen]
從我開始從事農夫這個職務,我用有機栽種的概念去種植我的農作物。當我大約20歲的時候,我已經開始累積了3年實地耕種的經驗,以及1年半的學校知識學習。在丹麥我們可以經過專業技能學習及實證,獲得專業技能證書文憑。
在丹麥,成為一個農夫是有門檻要考試的,如何解決農業問題,就是你的考題。聽到主人的叫喚,遠遠睡在樹下的豬結伴走來,把嫩草葉嚼得嘖嘖有聲。丹麥不是沒有過汙染,他們也和慣行農法拉力過,農藥和化肥讓他們吃足苦頭。
[國際有機食品系統研究中心 高級研究員
Lise Andreasen]
丹麥之所以會從1990年代開始關注有機食物,和有機農業的進展並且得到政府特別的支持,是因為我們開始發現一些生存嚴重問題,關於我們的地下水以及整個水系統,這兩樣對於丹麥很重要,因為丹麥是一個集約農業國家,有一大部分的土地被拿來耕作,(施行慣行農法)這意味著會對地下水帶來破壞性的傷害,這讓我們開始擔心不已,如果農藥和氮肥還持續滲入我們使用的地下水的話。
國境內沒有大川大河,只能仰賴地下水源,做有機,可以說是痛下決心的結果。丹麥的有機農場80%都是牧農合一,飼料和肥料都是自己產出,農場經濟循環利用,Jesper養豬養牛也養馬,不再下化肥,直接用有機的動物糞肥來建構地力。
[Birkemosegård 有機農場主人
Jesper Andersen]
為了使土地肥沃、增加土壤的營養,我們採用牛群的排泄物、麥草稈、植物落葉等等作為堆肥材料,鋪灑在土壤上與土壤混合均勻,提供下一期農作物耕種時所需的營養,利用最自然的方式讓土地獲得足夠的營養,這是相當重要的。
不只是種了蔬菜水果,農場裡也養豬群,有機栽培的蘋果給豬吃,豬就長得健壯,豬糞肥又可以拿來澆灌使蘋果樹長得更好,丹麥這個國家的有機農場,多是這種一條龍式的,從種作、畜牧到農產品加工完全在同一條線上,農場裡自然也沒有廢棄物,這是他們維持天然有機的方式。
迴圈生命力讓農場自足運作,但這個世界上沒有「一個人」的有機,環境是共通的,當多數的慣行農地噴灑農藥,鄰田汙染的問題一樣考驗丹麥從事有機耕作的農民。
[丹麥有機農民
Kent Ebbesen]
近幾年他們在慣行農地裡噴藥,然後汙染到有機蘋果,因為噴劑隨著風吹散到有機蘋果上,這些有機農民就必須把他們的蘋果扔掉。
有機當然不能噴藥,別說蘋果丟掉,連授權都會被取消,即使是偶發的汙染,農民也必須提出自我證明,並面對更多的突擊檢查。
[丹麥有機農民
Kent Ebbesen]
每年有一次大的預定查驗,驗證單位會通知我們,因為我們必須提供田間紀錄和附件資料,讓他們知道我們都買了和用了什麼,當他們發覺有格外需要留意的農民,他們一年之中可能還會再增加1到2次突襲採樣,除了每年固定一次查訪,他們還會按一定比例去隨機抽查農民。
丹麥對有機農作查驗的次數和方式跟我們台灣差不多,沒有特別嚴,政府驗證辦法之所以能規範,重點在於丹麥人的正面務實性格,知道自己能做什麼?不能做什麼?社會信任度很高,農民看待有機,不單只是一種產業,也是他們所選擇的一種生活內涵。
寧靜鄉間,農場小貓來招呼,庭院走出去就是農地,午後清風徐徐,該餵雞了,雞吃的就是自家農場種的一種丹麥常見北方作物叫「三葉草」。
[丹麥農場主人
Kirsten Sivertsen]
作為有機農場,我們不噴農藥和非自然化肥,因此我們嘗試只用有機天然方式,來完成我們想要的,像我手上的這株三葉草,它可以是白花 也可以是紅花三葉草,它對有機環境大有助益,是我們有機農場裡的發電機,它可以轉化空氣裡的氮,利用根部的菌轉化空氣裡的氮,進入田地裡來改良土質,作物就會得到很好的養分,我們用這種方式來替代非自然化肥,所以你看我們的田地裡種滿了三葉草,我們養的乳牛也是吃三葉草混合的飼料。
這種感覺,像小時候看外婆養雞,某一方面我們能說,做有機就像是回到單純的過去。巡一趟雞舍,那雞蛋看起來溫暖,而美味。養雞阿姨是農家第五代,她安於樸實的農村生活,種和生產自己想吃的食物。
[丹麥農場主人
Kirsten Sivertsen]
我個人認為很多人是因為農藥,和化學肥料而生病,我的邏輯經驗是這樣告訴我的,所以我想種出純淨的糧食,而且丹麥過去就曾有農藥汙染地下水的歷史,我知道在丹麥已經關閉許多地下水井,我們非常憂慮未來沒有乾淨的水可喝,所以我們對有機是完全投入的,沒有懷疑,我們想要保護自然和我們吃的食物,我們想吃沒有農藥與添加劑殘留的好食物。
丹麥有機的高品質來自於從農專業,從農的專業則來自於從農態度和信念。
[丹麥Green Gourmet 執行長
Ulla Andersen]
我們跟台灣一樣屬於小國家,丹麥在有機領域已成熟發展,但我們仍持續在努力,如你們所看到的,我們的研究量能、政府政策、年輕世代偏好以及整個潮流,都往有機方向發展。因為我們想要讓環境永續,而不是繼續任意肆虐下去,我想我們無論處在哪個位置都會做正確的選擇,不管你的農場是大還是小,重點都是在我們如何執行有機耕作的任務和信念。
時序進入秋收冬藏,大地靜養準備再一次活力生產,這是有機農業想找回的節令感,種當季,吃在地,不再用化學藥劑。農民對生產來源負責,丹麥政府以及群眾消費市場又怎樣將這股綠色理念接棒擴展下去?比如說投注更多量能在前瞻性研究,有機食品如何推廣普及,以及從小做起的有機概念教育呢?這就是丹麥的另一個戰略,台灣的另一個窗口了。
採訪/撰稿 黃小琪
攝影/剪輯 徐偉文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