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來越多人參與工作假期,邊玩邊工作,2011年完成全國首例的自然谷環境信託的志工們,最近又在新竹芎林鹿寮坑租下一座三合院,舉辦工作假期,將這座三合院重新整理,以漂流木創作,讓貨櫃屋再生,想藉此推廣環境信託的理念。拿著畫筆,把圓圓的浮球,塗上五顏六色,就算全身弄得髒兮兮的,大人小孩還是玩得不亦樂乎。
[工作假期成員
紀瑞棋]
我自己來教可能教不好,可是叫小孩參加活動,他自己會耳濡目染,這是我的目的。
就在新竹芎林鹿寮坑的一座三合院前,小孩嬉鬧聲不斷,偶爾還聽到敲敲打打,鋸木頭的聲響。
[燒炭窩竹風樂境
主人 吳語喬]
其實自然谷本來就是一個平台,那我們也希望透過這個平台讓更多人來一起參與。
三年前,吳語喬和幾位熱愛大自然的朋友,集資買下鹿寮坑約1.3公頃的山林,用環境信託的方式來經營,今年,他們更租下山腳下的三合院,打算以十年的租期,推廣環境信託的概念,然而,常年無人使用,這棟三合院早已被雜草所掩埋。
[燒炭窩竹風樂境
主人 吳語喬]
這個老房子當時,大概在多年前,他們有一個客家協會曾經在這個地方,也透過就是他們社造的一個方式,把它營造成一個很好的地方,可是因為經過幾年,它其實荒廢得也滿嚴重的。
為了保存這老房子,賦予新的功能,吳語喬等人,重新整理三合院,但為了不動到三合院結構,就在庭院裡擺了一個貨櫃,裝了盥洗設施,作為未來推廣活動之用,然而,暗灰四方的貨櫃,卻和三合院、山林的地景格格不入,吳語喬便邀請在地木雕藝術家幫忙,準備為貨櫃屋打扮打扮。
[燒炭窩竹風樂境
主人 吳語喬]
其實貨櫃屋,它本身也是一個,再生利用的一個,很棒的一個產物,其實因為貨櫃現在來講,在全世界來講,貨櫃其實它是一個,算是一個大型的廢棄物啦,因為是非常非常多,那我們很希望讓貨櫃屋的改造,然後如果說我們這個案子可以成功,可以帶動很多人,他不需要去,好像花大錢去蓋很多房子,甚至可以讓這些貨櫃能夠再生。
要讓貨櫃屋再生,可不是再破壞山林、砍伐樹木,而是用木雕藝術家曾定榆最熟悉的素材,曾定榆年輕當兵時,只要有空,就會到海邊撿拾漂流木來創作,對他來說,創作可以延續漂流木的生命。
[木雕藝術家
曾定榆]
樹在山上,長了好幾十年,好幾百年,忽然的颱風或土石流就流下來,流下來流到河川、海邊,就像它的生命,一般會說它的生命就結束了,但是我認為它,這個,我從事這個創作,覺得很可惜,要讓它有第二次生命的,再讓它有第二次的機會給予它生命。
而這種利用大自然的藝術創作,也正符合吳語喬等人想推廣的理念,他們結合了工作假期活動,讓更多人一起動手參與創作。
[燒炭窩竹風樂境
主人 吳語喬]
因為我們在推廣這個環境信託的理念,然後推廣好的理念給大家,我們當然會希望更多人來參與,一起共同參與,那加上因為曾老師是一個在地的藝術家,他對我們的支持,然後我們也希望能夠開放,讓更多人能夠來跟曾老師,一起學習這種自然創作的方式。
[工作假期成員
何孟庭]
我是希望能夠帶著孩子來體驗,ㄧ些我們曾經小時候曾經接觸過的東西,但是他們現在完全都看不到的東西,那另外一方面是,我自己個人就很喜歡,什麼事情都動手DIY。
<這個,這個你聞聞看這個味道,這就是松木的味道,標準松木的味道>
要用漂流木創作,當然就要教教大家,如何挑選辨別漂流木。
<它有紅松、黃松。>
<這個味道又不一樣,這個也是松木嗎,對,這個就比較香。>
<像這個要鋸掉,這個就需要比較平一點,鋸平嗎,這底下稍微要修一下。>
<像這樣把它繞幾圈,把它繞幾圈這樣,把它固定起來>
選好了木材,簡單地講解創作方向,以及注意事項,每個志工都摩拳擦掌,躍躍欲試。
<因為這個危險,危險,你看這樣,你看就跑出去了,這沒有保險的啊對 對 對,這沒有保險,這沒保險,沒有那個靠住以後才能發射的。>
但畢竟許多人是第一次做木工,總會有出錯的時候。
<哇,力道不夠,不行,這樣可以。>
<這個直接用自動的吧,出來了,沒有,出釘嗎,對。>
即便錯了,只要注意安全,還可以一試再試,也是這樣有別於書本的經驗,讓許多參與的志工收穫滿滿。
[工作假期成員
王鈞右]
我知道了一些我從來沒有嘗試過的事情,因為我從以前就是比較屬於那種坐在書桌前面,自己看自己的書,頂多自己跑到外面晃一晃那種人,所謂運動就是打球,就是沒有嘗試過其他。
有的志工,甚至發揮自己的創意,順著漂流木的紋路,纏繞白色的線條,增加了漂流木的神祕感與生命力。
[工作假期成員
柯冠廷]
其實我覺得做這種臨時的創作,還有一個點,就是還要融合那種自然,就像漂流木,所以我們不會刻意地說我們要擺什麼特別的圖案,然後去讓它很美很美,反而是隨興很自然,這樣看起來反而是一種藝術。
[木雕藝術家
曾定榆]
因為是很單調的線條,貨櫃,我想讓它有一個很強的生命力,像早上太陽剛出來一天的開始,和這個三合院很老的,讓它很有生命力,不要很像是很孤寂一樣。
經過志工們的協力,原本暗沉的貨櫃屋變成畫布,畫上一幅藍天、白雲、冬陽及叢林、陂塘的景色,而大門入口的圍籬,更多了漂流木野性之美,不久的將來,這座推廣自然生態教育的堡壘,將以不同的面貌,呈現在人們眼前。
採訪/撰稿 陳君明
攝影/剪輯 徐偉文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