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國內我們看到,重視養生或追求健康的消費者會去吃有機,父母也常為了孩子而比較捨得買有機,因為有機食品感覺「更健康」!那是不是這樣呢?這次我們採訪也前進了丹麥以研究有機農業聞名的歐胡斯大學,研究室裡的新發現是什麼?科學家怎麼看待「有機是不是更營養」這件事?有機大國丹麥,農業會轉型是因為看見地下水受到慣行農法藥物汙染而決心改革,不灑農藥,連帶的保持了作物、土壤、水源的純淨,同時也因為生態平衡的概念,而維護了動物福利,這樣的有機精神是一整套的。
當天氣好的時候,哥本哈根城的單車好像都出動了,不管是什麼樣的城市居民,只要騎著單車看起來就有種愜意感,整個城市交通節奏也顯得從容,常見大人們騎著一種丹麥特有的Cargo Bike,前有大貨架,載著狗與小孩,果然印證「丹麥人從小在自行車上長大」這句玩笑話。
丹麥王國有歷史悠久的皇室,市中心的阿馬林堡宮就是皇室成員居住的所在地,戴高帽子的皇家侍衛在整點時換崗,晴空麗日下動作整齊劃一,像從安徒生童話裡走出來的小錫兵。
哥本哈根是設計之都,丹麥有四分之一的人口集中在這裡,城市裡少有農地,卻不代表和農業就沒有關係,相對的,這裡是農產品的主要消費地,城市裡的糧食來自於周圍農地的提供,種什麼吃什麼?或者說怎麼選怎麼吃?照丹麥農業及糧食委員會去年公布出來的數據,27%的丹麥蔬菜瓜果有農藥殘留,而有55%的歐盟農產品也一樣有農殘,有機先進諸國已是這樣,那以傳統農耕為主的國家呢?透過機械、追求大量生產的石油農業發展百年,人體是不是也都農藥殘留了那麼久?有機農業的「有機」,到底存在什麼樣的含義。
這條曲線是(丹麥)有機食品市場佔比的增長,其中有一點很有趣的是。
歐胡斯大學研究中心,是丹麥國家級的農業研究機構,聚集100多位科學家和博士級研究員,研究領域包括動物學、農作物研究、細胞生物學等,為了我們的採訪計畫,中心召集了一次農業小組討論。這幾年來,丹麥一直投注預算與研究:有機農產品和傳統農產品在營養品質上,到底有沒有存在差異?以有機耕作方式產出的糧食,是否對人體有更多的健康促進因子。
走進研究室,這是細胞生物學家Sting每天待最久的地方。
[歐胡斯大學細胞生物學 教授
Sting Purup]
你看到的這個顯微鏡,它會把影像投射在這個螢幕上,然後你可以在這邊看到這些細胞,在螢幕上。
教授的專長是去了解生物活性成分,好比說飲用有機牛奶和人體血液營養的反應。
[歐胡斯大學細胞生物學 教授
Sting Purup]
我們已經看到有機牛奶和非有機牛奶的某些成分有很大的不同,我們現在要研究的是,當我們喝或吃有機產品時,(這些不同的成分)是否對我們的健康有關聯,但是想要確認這一點很複雜,我們首先需要做細胞培養,然後我們還要進一步的研究,在動物身上進行測試,最後在人體上檢驗。
科學的邏輯是,可以被正反驗證的事實,即使檢驗出不同,科學家的任務還是在審慎持續找出A和B之間的「直接關係」。
[歐胡斯大學細胞生物學 教授
Sting Purup]
我們已經在丹麥17個不同的農場,進行了關於有機牛奶和非有機牛奶的科學實驗,我們通過這一系列研究想要了解牛奶裡的植物雌激素的含量,結果顯示其含量差異很大,有機牛奶中的植物雌激素含量,比非有機牛奶高出了5到7倍,而接下來的工作我們必須查明這對我們的健康有沒有幫助。
人體變健康這件事情牽涉許多因素,研究有機飼養模型對人體免疫關係的動物學家charlotte也說:
[歐胡斯大學Foulum研究中心 高級研究員
Charlotte lauridsen]
我們缺少直接研究,來證實有機農作可以改善人類健康,所以目前還不能確定,但要注意也不能否定,因為我們不僅需要更多臨床實驗以及人類不同飲食方式的比較對照,我們也需要更明確的知道我們想查驗的那些有機食品,將會帶給我們哪種健康效果。
「有機」是不是比較好?這是一般消費民眾跟頂尖研究室都想要問的問題、還在找的答案。不過,光是不殘存農藥就已讓人趨之若鶩,實際走入民間消費生活,看看全球所謂有機食品供給率第二高的市場是什麼樣子的?
這是哥本哈根市的一間超級市場,看到琳瑯滿目的商品,這裡有一半以上是販賣有機食品,就是這種綠色商品告示,丹麥語唸做Organic有機的,就是有機產品的意思,其實在丹麥國內,消費者支持有機食品的比例是全世界最高的,看到這超商裡有很多有機相關產品,有機標示是非常清楚的,綠色標誌是歐盟有機,紅色標誌是丹麥的國家有機標章,進一步和台灣國內的售價來比較,台灣的有機食品與非有機食品,平均價格差了2倍,不過在丹麥這個國家,因為普及性,有機與非有機食品價格只差距二到三成而已,所以易於被國內消費者所選擇。
[有機商場 店長
Daniel Ingvardisen]
我自己本身也購買有機產品,尤其是有機雞蛋、有機鮮奶、肉製品等等,我也選用有機蔬菜、有機水果。當我和我的孩子在選購這些食材,我們也都在學習如何辨別有機產品與非有機產品的差異性。
93%的丹麥人會買有機食品,因為便宜又有保證,不再操心農殘食品吃進肚的問題,而且,就像他們喜歡騎單車,單車流量20年來成長63%,很減碳一樣,他們追求生活裡的一切綠色元素,吃有機,就是和可持續發展的概念一路同行。
[有機商場客服部 組長
Anders Ravn]
在我們的理念,符合生態友善的產品就是好的產品。在丹麥的產品,有許多不同標章說明產品的品質,清楚分類分級產品的製作及來源。這些標章可以說明這產品是以人道方式飼養的家禽家畜肉品,這也表示農莊不採用化學除蟲劑,因此這樣飼養的動物肉質是乾淨的是健康的,因為飼養的環境及飼養方式都是遵守有機生態的概念。
有機作物的生長週期完整,有足夠時間讓它去合成關鍵營養素,這不是奢侈品,而是還給食物原本的面貌。丹麥把有機農業視為他們國家綠色轉型的關鍵,作物、健康、生態環境與動物福利四個價值是綁在一起的。所以,有機食品更健康嗎?當問起科學家自己會不會吃有機時,科學家笑了。
[歐胡斯大學細胞生物學 教授
Sting Purup]
會,也不會,我是科學家,我想針對有機食物的益處了解更多,一直到人們可以真正得到實證,而如果說到牛奶,我們實驗室的確還無法證明有機牛奶比非有機牛奶更利於人體健康,我也說不出你一定要買它,不過如果你關注動物的福祉那就不同了,(支持有機)就很重要。因為我們知道丹麥有機農場裡飼養的牛,一年之中有6個月都是在戶外放養,作為一個有意識的消費者,會更注意奶牛是放養而不是圈養的,所以購買有機產品有很多原因,就算我們現在的科學還不足以證明,有機產品一定是更健康的。
[歐胡斯大學Foulum研究中心 動物學家
Charlotte lauridsen]
然後我想說我個人的想法,關於有機產品之所以在全國市場能如此蓬勃的成長,眾多消費者會去選擇有機產品各有自己的動機與理由,有一部分可能是因為相信它的確比較健康營養,另外一部分則可能是為了下一代,想為未來留下更純淨的土地與一些希望。
注入杯中的,是比較少見的櫻桃酒,據說只有在丹麥南部近德國沿海這一帶的風土才有的好滋味。
[有機酒莊 銷售經理
Anna Marie Skriver]
這種品種它是一種非常濃厚的櫻桃汁,這個原料是2018年8月7日收成的
一個個橡木桶、不鏽鋼槽,甚至是放在室外的玻璃瓶,都告示著好酒不同的釀造技法。
[有機酒莊 銷售經理
Anna Marie Skriver]
我們將採收的櫻桃緩慢的放進不鏽鋼槽內,這個槽可以放24公噸的櫻桃汁
這個傳統農莊歷史悠久,他們在幾年前將農場內三分之二的櫻桃樹轉型以有機方式栽種,希望酒更好喝,土地更永續。
[有機酒莊農場 經理
Jakob Nielsen]
有機櫻桃和非有機櫻桃的不同關鍵,在於我們堅持以對的季節,正確的方式來種作櫻桃樹,在肥料方面,我們用雞糞畜肥做成的丸子來澆肥,我們還會特別把三葉草這種綠肥作物,和櫻桃樹一起種,它具有很高的氮元素,我們把它種在櫻桃樹下固氮,培養地力,在植物保護方面,我們採用一些天然的生物製劑來抑制病蟲害。
走一圈農場,發現內容與設施很有趣,一綑綑堆高的麥草稈,看起來像咖啡色的巨大方糖,這是農場火力發電的燃料,秋天時一天燒一綑,冬天時一天燒三綑,就能提供整座農場的溫度需求。
[有機酒莊 銷售經理
Anna Marie Skriver]
當我們談論到有機農業有機栽種發展,我們想到不只是吃到的食物,我們也思考到穩定的能源。當我們在製作生產釀酒的過程,一年四季春夏秋冬,在秋冬之際,我們採用燃燒我們種植的麥穀物收割後的麥稈加熱,我們不採用燃燒煤油的方式。這座農莊內,主院建築物是1756年所建立的,有1600平方公尺,如果我們採用燃燒煤油加熱,這會是相當昂貴的方式。
燒完的麥稈灰燼又可以再拿來培肥,從種植到製酒每個過程都減碳,所以,這是一杯「綠色」的櫻桃酒。
各種圓圓胖胖的麵包在燈下發光,買客絡繹不絕,1988年開業的有機麵包店,是台灣人蘭婷和她先生所創立的,在哥本哈根有6家店,是數量最多,也是最早100%完全有機原料生產的麵包店。
[麵包店顧客]
我每次來這裡都會點杯咖啡,然後吃他們的無麩質麵包,因為我對小麥過敏,這裡的有機麵包特別棒,我很喜歡這裡的有機產品。
[麵包店顧客]
歐洲人在消費水平上普遍較高,我們的人均消費力得以支持我們,在外吃飯時選擇個人所喜歡的,尤其是丹麥人對有機產品的興趣越來越高,這點我們在這家店裡就可以印證到。
像米飯之於台灣人,麵包在丹麥就是主食,有機麵包不但受人歡迎,每日的剩餘,老闆蘭婷還讓它進入有機農場裡,徹底落實有機循環。
[丹麥有機麵包店 老闆
蘭婷]
不管怎麼樣,我們不可能把所有麵包都賣完,怎麼樣都還是要多算個5%到10%的剩餘,不然到最後一小時,整個店面是會很難看的,所以一定每天都會有多餘的麵包,所以有機農場過來收的時候,因為他有很多動物,對農場的消耗量就是更大,也是因為有機的規定,他養的有機動物也必須吃有機的食品。
還值得特別一提的是,做麵包的過程也很環保,有它的綠色堅持,這個有機麵包是用「風電」烤出來的。
[丹麥有機麵包店 老闆
Johannes Hessellund]
我們一直都有注意使用的能源,很多年前開始,麵包店烘焙所需的電力,都是向綠色風電公司購買,這你必須和風電公司簽具體合約,並得到綠能認證,證明你的商店(或企業)所使用電力,是向丹麥的哪個風電公司購買,丹麥風電發展得很早,一開始我就注意到潔淨能源,對環境永續的重要。所以我從那時起就開始使用綠能,當然剛開始的時候有點貴,不過隨著普及現在電價,已和傳統能源差不多便宜的地步,我們會繼續這樣做,我認為有機麵包用綠色風電烘焙,很好,很真正環保,乾淨能源和我們的有機概念相符。
天際由暗轉亮,一日將啟,這種純淨無比的藍,稱為「藍幕」,只有在即將出太陽的日子才會有。丹麥看待有機農業,不是只有不用農藥與化肥的差異,他們將有機農業視為一種系統,將土壤、作物、動物福利、人類健康與地球保護做為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而加以維持強化。台灣30年前就有人推有機,可是一路彳亍,多年來有機面積只推進了0.8%,台灣有機農業促進法今年通過了,亞熱帶環境很艱難,轉作有機是辛苦的,靠著信念與遠景企盼讓有機持續推動下去。
採訪/撰稿 黃小琪
攝影/剪輯 徐偉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