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0-5

因為大學上了一堂國際人道援助的課程,69年次的李榮源,念研究所時就跑到柬埔寨當了一年志工,畢業後,更加入台北海外和平服務團(TOPS),到泰緬邊境的難民營服務,從志工、工作人員、後來更成為泰國工作隊的負責人,也是工作隊中唯一的台灣人。九月,他帶著泰國人氣很高的寶貝默劇團來台灣義演,為難民營的孩童募款。一路走來五年了,他得過四次登革熱,工作內容又繁雜,一個人跑到那麼遠的地方,父母親都相當擔心,不過看到邊境孩子臉上天真的笑容,讓李榮源更堅持自己要走的路。

畫著超級大濃妝、頂著蓬蓬假髮,來自泰國、由三個大男生組成的,寶貝默劇團,受邀來台灣表演,一旁幫忙翻譯的則是台北海外和平服務團,TOPS泰國工作隊的領隊李榮源。

[TOPS泰國工作隊
領隊 李榮源]
要跨越語言、文化的一個障礙,透過一些就是表情、還有一個動作,讓大人、小孩都看得懂,一方面看表演,一方面就是做一個公益的一個性質。



寶貝默劇團成軍十年,常到泰國等偏遠地區義演,這次來台灣,主要也是要為,泰緬邊境難民營的小朋友募款。

[泰國寶貝默劇團
團員 Glur]
我們之所以會到偏遠地區演出,因為那邊的孩子沒什麼機會接觸到外界,而我們能所做的就是,讓偏遠地區的孩子們,也能同樣擁有笑容以及開懷的笑聲,所以我們才會到偏遠地區為孩子們做演出。

[泰國寶貝默劇團
團長 Nging]
這次寶貝默劇團來到台南表演,是屬於親子共賞的歡樂默劇表演,並於表演中邀請觀眾上台一同參與表演,同時以玩偶的造型呈現小品集表演,最後以主題「小紅帽」,帶給孩子們逗趣且歡笑的默劇表演。

豐富的表情、誇張的肢體動作,不用言語,就把觀眾逗得捧腹大笑。

促成這次台灣演出、總是在幕後奔走協調的李榮源,一下子在後台做最後的準備工作,一下子要處理瑣碎的帳目,甚至連舞台燈光音響都要幫忙調整,演出前,更和團長一起用泰國的儀式敬天地,祈求演出順利。




講得一口流利泰文,來自美濃的李榮源,其實已經在泰緬邊境的難民營,服務了五年多。山坡上矗立著一間間竹屋,這裡就是泰緬邊境的難民營,簡陋的房子,沒水沒電,一下雨,黃泥巴路全都變得泥濘,生活條件相當克難。

[TOPS泰國工作隊
領隊 李榮源]
緬甸政府,跟少數民族他們有一些衝突,他們的(國家)有衝突、戰爭,他們就跑過來了,跑過來的時候無處可去,泰國政府就說,我的地方可以讓你住,但你不是我們泰國人,就只能住在難民營這樣。


邊境有9座難民營,收容14萬緬甸難民,他們沒有自由,不能隨意進出,由國際組織每個月配給一次糧食。

[TOPS泰國工作隊
領隊 李榮源]
實在是(因為)他們去領的白米、還有油啊、辣椒這些,沒什麼營養的東西。(所以那邊的小孩),(看起來都很瘦小),很瘦小,看起來就是營養不良這樣。


台北海外和平服務團,在邊境設立了39間幼兒園,服務3、4千位幼童,並且培訓難民營婦女成為老師,教導自己的孩童,除此之外,還發起營養午餐計畫,讓孩童有機會吃到新鮮的蔬菜和肉類。

[TOPS泰國工作隊
領隊 李榮源]
這個計畫是我們給,差不多三歲到五歲的小孩,他們來我們的幼兒園讀書,就(因為)他們沒什麼機會吃新鮮蔬菜跟肉類,我們就準備營養午餐給他們吃,差不多五元一餐,一個小孩。


五元,就能讓一位孩童有溫飽又營養的一餐,李榮源是泰國工作隊的負責人,也是唯一的台灣人,所有服務團的大小事都得包辦,包括募款。

[TOPS泰國工作隊
領隊 李榮源]
我覺得募款很難啦,然後我要做這個工作,我還要回頭,就是操煩經費的一個狀況,就蠟燭兩頭燒,我就覺得這會很挫折,我遇到這種狀況的時候,我會去想,當初我為什麼要做這個工作,就是不忘記初衷啦。

[泰國寶貝默劇團
團員 Ta]
對我來說,Kevin(李榮源)就像是兄弟姊妹一樣,而且是個很可愛的人,同時也很勤奮努力,決定要做什麼,就一定會去完成。我覺得就是因為我們都是有決心的人,我有決心、Kevin(李榮源)也有決心,有決心的人聚在一起,就可以讓工作進行地順利且成功。

[泰國寶貝默劇團
團員 Glur]
第一次我們在泰緬邊境遇到Kevin(李榮源),我感到很驚訝,因為Kevin(李榮源)只是一個個子小小的男孩子,卻在邊境協助沒有國籍身分的孩童,而他只是個外國人、是個台灣人,但我是泰國人,那我們應該也可以幫忙這群孩童才是啊!Kevin(李榮源)告訴我說你們當然可以幫上忙的。


一張張稚嫩臉孔,一個個無邪笑容,看到孩子滿足的表情,就是李榮源最大的安慰和動力。

[TOPS泰國工作隊
領隊 李榮源]
覺得灰心的時候,還有挫折的時候,我就會去難民營,或是去山上,看看小朋友,小朋友的笑容很天真、很活潑,我就會覺得,OK,值得了,我們做的事情都值得了。

負責的工作包山包海,每半年才能回台灣一趟,五年來,李榮源得過四次登革熱,但種種的困難,都改變不了,他想為邊境孩子做些事的初衷,未來,他也會在相同的領域繼續走下去,讓邊境孩子的笑,繼續綻放。

採訪/撰稿 林秋伶
攝影/剪輯 洪炎山
照片提供 李榮源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客家新聞雜誌 的頭像
    客家新聞雜誌

    客家新聞雜誌HAKKAWEEKLY

    客家新聞雜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