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來為您介紹一位膠彩畫家李錦財,他念的是汽車維修,畢業後卻沒走上黑手之路,而是自學畫畫,開畫廊賣畫,為了推廣俗稱宮廷畫的膠彩畫,李錦財更自行研發便宜又高品質的顏料,用創新大膽的手法畫出令人驚豔的畫作。<這白的花可以多一點>

拿著裝了白色粉末的罐子,李錦財向學生示範,如何用「撒」的方式來作畫。

<光線在這邊,這邊,這邊就讓它多一點,來換你,你這邊,這邊比較亮是嗎,好 再一次,好,這邊,還有這邊,這邊可以多一點,你可以用手拍。>

李錦財又拿出透明塑膠板,微微彎曲,讓顏料粉末順著撒到畫布上。

[膠彩畫家
李錦財]
也不需要用筆,也不用洗,就直接倒下去,但要控制到很準,這就需要學很久,(塑膠板)這個可以彎曲,要怎樣的形狀都可以,用筆畫的話,一定會有混合的痕跡,混合出來的痕跡看起來就不好看。

過一會兒,李錦財拿起噴槍,往畫布噴上薄薄的水氣,好讓學生能夠更方便地在畫布上作畫,這些水都溶入了動物膠,好讓礦石粉末能夠牢牢地黏在畫布上。

跟著李錦財老師學膠彩畫,斷斷續續已經有十四年的陳鳳蘭,原本只是個單純接送小孩來學畫的家庭主婦,卻因此愛上了膠彩畫,如今比小孩更迷創作,還開過幾次畫展。

[膠彩畫家
陳鳳蘭]
我就每天去載(孩子),載去,越看越有興趣,我整天在家是家庭主婦,就沒辦法畫,我有興趣也不敢講,我就拿月曆紙或是比較好的紙,白色的,我就在那邊畫。

會對膠彩畫情有獨鍾,陳鳳蘭說,就是因為膠彩畫利用礦物粉末,層層疊疊產生的立體感,讓她覺得作品是如此栩栩如生。

[膠彩畫家
陳鳳蘭]
它這種的很有立體感,尤其我又很有興趣對那種的,人物你知道嗎,有些人物畫得很有立體感,還有房子,畫起來像真的一樣你知道嗎,因為它那個礦石,畫的磚還有石頭,真的就像是真的一樣。

但也因為要型塑立體感,每次上膠都要等它乾了才能繼續畫下去,畫膠彩畫最重要的就是需要耐性。

[膠彩畫家
陳鳳蘭]
你不能太急,你要等它乾了你才可以再繼續畫,我就是急性子,一直想要趕快把它完成,沒有經驗,就沒有經驗啊,就一直想要畫好,快點畫好來,就會畫得連畫布都翹起來。

[膠彩畫家
橘子]
來畫圖要很有耐心,這膠彩的入門很難,李老師就很用心教我們,也要很有耐心來學,不過它一張圖要完成的時間要很久,從構圖,像我這張圖的話,說不定要畫一百個小時才畫得好。

畫圖的耐性,李錦財也是花了四十多年培養出來的,事實上,國小六年級就開始對畫畫有興趣的李錦財,由於家裡貧困,根本沒多餘的錢學畫,不過學生有的是時間,他有空就畫,高職讀汽修科時,還在班上開起小小拍賣會,賣自己的畫。

[膠彩畫家
李錦財]
有空閒,功課寫完了,晚上就畫個兩張圖,拿壁報紙來畫,畫風景的,我就比較喜歡畫風景,欸,第二天,乾了,第二天一大早,就早自習還沒上課的時候就拿出來說,欸,這同學我畫的,大家如果欣賞的話,大家來出價,100、200元,欸 一下子就賣掉了。

就這樣,李錦財用水彩畫作品,賺了買油畫的材料,開始學油畫,出社會後,更開了畫廊賣畫維生,也接觸到膠彩畫,轉而開始膠彩畫的創作。

[膠彩畫家
李錦財]
宮廷畫流傳下來的東西,就是沒有去發展而已,因為就只有日本在發展嘛,所以,我就,欸,自己本國的東西為何不好好去研究,還輸別國,別國有油畫,我們台灣為何沒有,所以才全部都畫這個膠彩畫。

然而,由於台灣畫膠彩畫的人本來就不多,更沒有人生產顏料,李錦財只能買日本進口的顏料,每罐七十克,動輒一、兩千元,經濟負擔很大,李錦財決定,自己研發膠彩顏料。

[膠彩畫家
李錦財]
我們就用釉和這個重金屬混合出來叫釉料,釉製類的,做起來變成石頭,石頭呢,我們再把它搥碎,再來研磨,研磨成細粉再過濾出來,分出來再做成這些顏料。

經過多年的研究,如今李錦財研發自製的人造石顏料,品質不但媲美日本顏料,價格更只有日本的三分之一。

[膠彩畫家
橘子]
早期做出來的很粗,畫出來就不夠細緻,現在很細緻喔,可以不用國畫的水干來打底,直接用這石粉就很細,它做的層次很多,設計就很多,做出來的光澤也很多。

<中間做瀑布,用水去沖。>

有了便宜的顏料,讓李錦財作畫時更大膽揮灑,除了用畫筆、用撒的,更利用膠水的流動性,搖動畫布,讓顏料在畫布上流動、震動,呈現山林、流水自然的紋路。

[膠彩畫家
李錦財]
用震動畫圖的,你曾看過嗎,畫出來就像是沙漠的紋路,不是這樣直的,它是有邏輯排列的,一層一層、一層一層,像沙漠的沙子般,遠看起來。

創作技巧改變外,李錦財也不只在畫布上作畫,近來更在瓷板地磚上創作,甚至拿進電爐裡高溫燒製,讓作品不但保存更長久,甚至讓畫作出現意想不到的紋理。

[膠彩畫家
李錦財]
黑的石頭部分,剛好它畫好的時候,沒有這些紋路,但是呢,它每個加的膠水,遇到熱它會裂開,太厚的話加水會裂開,剛好裂開時,剛好那個膠水跑掉了,結成一團,那剛好溫度到了,它就燒下去,燒下去所以這個石頭剛好,像是天然的石頭一樣。

一罐罐五彩繽紛的人造石粉末,利用粗、細、深、淺,組合出對自然景觀的感受與感動,透過李錦財的手,自唐朝流傳至今的膠彩畫變得更多采多姿。

採訪/撰稿 陳君明
攝影/剪輯 陳靖維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客家新聞雜誌 的頭像
    客家新聞雜誌

    客家新聞雜誌HAKKAWEEKLY

    客家新聞雜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