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園中壢有一間將近50年的姜家老宅,屋主的女兒一直想要將老家改造成為文創基地,也是放在心裡多年的夢想。兩年前,她藉由翻修老宅的機會,將3層樓老房子打造成藝文共生平台,讓沒有多餘資金的年輕人能以老宅作為創業的實驗平台,現在除了讓年輕人實現夢想,也藉此實現了用藝文活化老宅。一起來看邱月華、羅應展的報導。
一個空間可以包容多少夢想
幾何圖形拼貼的地磚,馬賽克磁磚的老浴缸、鐵窗花、天井,這些50、60年代建築的元素,都被姜紀欣刻意地保留在中壢的姜家老宅。
房東 姜紀欣(左)
因為這是我從小住的地方,有很多我小時候好玩的東西。看到這個房子我就會想到以前的事情。
這裡滿滿都是姜紀欣10歲到28歲出嫁前的記憶。10多年前,家裡的兄弟姊妹各自成家之後,父親就把房子出租了。幾年前當房子再收回來時,變得相當殘破,她相當不捨。
房東 姜紀欣(左)
現在在這條街道上沒有這樣的房子了,所以這個東西這不是說建築的東西而已,還有一些無形的,我們看不到的東西,那是我們放在心裡。
利用2年的時間,姜紀欣用雙手一磚一瓦的,以復舊的方式將記憶中的家修整回來,
房東 姜紀欣(左)
我不是學建築的東西,不過我找我哥哥的小孩,和她的同學3個人一起,就開始想我們要怎麼規劃。
飯糰老闆 小橘(左)
木工什麼都是自己做,做著做著我們都開玩笑,說那個櫃子上都有我們的汗跟血。
姜紀欣也以不違和的方式為老屋添加新元素。
房東 姜紀欣(左)
這整間房子的打造,其實你看那個書架就知道,裡面傳遞的精神是老磁磚,所以我們很多的地磚,那些東西特別都是當時我搬進來就有的,所以我們盡量盡量將這些東西保存下來。
雖然不是百年老建築,但是姜紀欣希望,藉由整修老屋,要將家給人的溫暖感覺代代相傳下去。
房東 姜紀欣(左)
爸爸媽媽留給你什麼,我們說不出來,不過這些老東西是會讓你想到說,以前有這樣的東西,我覺得這是一個價值的傳承,它不是用錢,它是一個精神。
過去做的是會計,本該是最會精打細算的姜紀欣,卻在費盡心力將房子整修好之後,用很便宜的租金,出租給年輕人作為實踐夢想的實驗基地。
房東 姜紀欣(左)
我自己一個人,這整棟樓我沒時間可以管理這麼多東西,現在的年輕人他們的想法比較有創意,所以我想說,有一棟老房子裡面有新的東西進來,那種感覺是不一樣的。
記者 邱月華(右)
這間是姜家的老宅,它就隱身在熱鬧的街道的巷弄中,老主人家的女兒姜紀欣,她有很多想做的事情,不過一個人才兩隻手,能做的有限,所以她花了2年的時間,將老宅整理一番,歡迎年輕人一起來到老宅,如此一來老宅就變成一處有希望有期待有笑聲的所在。
彩妝工作室,賣飯糰的,刺青的,畫插畫,開書店的,還有可能等了一個晚上,還賣不出一顆雞蛋糕的攤子,一一的進駐到姜家老宅來了。
房東 姜紀欣(左)
像我們客家人農業社會的時候,人情味是很重要的東西,我覺得說錢,其實很多事情很難用錢來衡量,它的價值出來,我想說不賺錢的沒關係,我可以多擔待一些,因為現在的社會太物化了,讓這些年輕人有一點支持。
體諒年輕人創業維艱,姜紀欣僅酌收微薄的租金,讓家人相當不認同,覺得這根本是一個天方夜譚,讓她承受相當大的壓力。
房東 姜紀欣(左)
家裡的人其他的人會說,你做那個不賺錢的你要怎麼辦,下次要怎麼辦,這樣,不過我覺得我沒去想這麼多,你如果想到說,這不會賺錢,那你什麼事都不用做了。
今年才想要自己開工作室。
對彩妝充滿熱情的李懿珍,是進駐老宅的第一個年輕人。
彩妝師 李懿珍(右)
那時候等於是整棟空的,然後都自己帶客人上來。我沒有太大的感覺好或不好,就是一開始就把這裡當成單純的工作環境。
從溫哥華進修回來之後,計畫成立力工作室, 3個年輕人結合彩妝、髮型、攝影3個不同的專長,要在7、8坪大的空間一起實踐夢想
彩妝師 李懿珍(右)
我本身是做彩妝,然後我再另外找髮型師跟攝影師來合作,所以就覺得這樣子的效益,然後客人的感受度都比較好。
要笑,都不笑。
李懿珍將工作室布置得既溫馨又溫暖,因為空間狹窄,正可以和客人緊密互動,小反倒成了優勢
彩妝師 李懿珍(右)
很多人一進來是會覺得哇一聲,就是很像回家的感覺,然後我刻意就是這邊布置也是比較居家一點的風格。
時尚的彩妝工作室卻隱身在一棟老宅的3樓,許多人都有「走錯了吧」的狐疑感。
彩妝師 李懿珍(右)
有些人進來覺得很特別是老宅,有些人覺得會有點違和感, 我有些客人可能小時候是住阿嬤家的這一種,就是奶奶家的這種,他們就會覺得很親切,滿多客人都會,看到天井都會,都會停下來看一下
曾經參加修復工程,已經和老宅有情感的小橘,也和他的伙伴米奇來老宅,擺攤賣飯糰
飯糰老闆 小橘(左)
那時候在士林的店面也遇到一些狀況,就是可能那邊的店租相對高很多,所以就是在討論之後,就覺得那我們想要在這個地方擺攤。
將滿滿的餡料,扎扎實實的用米飯包裹起來,貼上標籤,希望揉捏進飯糰裡的祝福,能讓吃到的人整天都能順順利利的,小橘驕傲的說,他們賣的可是中壢最扎實的飯糰。
飯糰老闆 小橘(左)
我們米有4種不一樣的米, 一種是芋香米,然後還有長糯跟圓糯,我希望可以達到就是,它要有白米的香氣,它要有糯米的那種黏性,那它同時吃了又不會讓你脹氣,它是能讓你吃整顆都吃完的飯糰。
小橘說和夥伴米奇當初會選擇「賣飯糰」,不是有什麼大的理想,全都是因為「因勢利導」。
飯糰老闆 小橘(左)
我們結束了上一份的工作,我們正在決定下一份要做甚麼的時候,我的夥伴的家人就希望他可以自己出來開店,然後剛好也有朋友在賣飯糰,然後我們自己也喜歡吃傳統飯糰,所以我們就想要做一個比較有質感,或是做一個比較不一樣的傳統飯糰的品牌。
喜歡煮飯給大家吃和人分享料理的小橘,把攤子交給米奇,又忙著趕赴市場採買,為深夜的無菜單料理做準備。
飯糰老闆 小橘 (左)
通常都是我早上去看市場有什麼,然後我看到我想要做什麼,或是當季有什麼,然後或是我今天特別想要吃什麼,對我來說料理比較像是,分享食物的溫度去給大家,不是它多麼精緻多麼昂貴,而是我把我的情感,把我的溫度透過做飯這件事情,讓吃的人可以感受到。
烤吐司煎蛋煮飯,進廚房幫忙啊,然後長大開始就慢慢對這件事有興趣。
將豬肉一片片切得厚薄相當,將切得工整的豆腐,動作嫻熟地翻面煎到金黃,看得來出阿橘的廚藝應該也不差,他說,會煮菜是媽媽從小教的。
飯糰老闆 小橘(右)
因為媽媽她會,從很早的時候她就覺得,小朋友在外面讀書,必須要養活自己,所以她從我大概幼稚園吧,她就從最基本的教育,所以我們也就會慢慢也去訓練,品嘗味道裡面有什麼,所以也是外面吃好吃,就會回來試著自己弄,或是上網查各種食譜啊,然後自己組裝成自己像要的樣子。
人家出去的小孩都會說,懷念媽媽的味道,然後會回去吃媽媽煮的飯,我都是懷念媽媽的味道,然後打電話給她說,媽那個什麼什麼怎麼煮。
但也因為把兒子教得太會了,阿橘的媽媽,經常怪怨兒子不會想回家吃飯,也不會煮給她吃。
飯糰老闆 小橘(左)
我媽每次都會罵我說,每次都看你在外面煮什麼煮什麼,為什麼我都沒有吃到。
想念媽媽的味道可以自己煮,但出門在外打拚,挫折是難免的,小橘說,在姜家老宅除了享有低房租之外,更因為陸續又有不同的年輕人進駐,大家一起走在創業的路上,就不這麼孤單了。
飯糰老闆 小橘左)
我覺得會比較有勇氣,不敢說成功率比較高,但比較有勇氣。我們這樣自己創業也好,或者是有自己想做的事情也好,真的是需要一群人大家在,在別人沒有氣的時候推他一把。
所謂「屋緣屋緣」,老宅彷彿也在找對的人,正在找店面開書店的小海,經由小橘找到了理想的地點。
飯糰老闆 小橘(左)
她來這邊看望我們,她來看看我們這樣,她就聽說我們在這邊,她就說,那她來這邊看看我們這樣,她來看的時候,突然得知,一樓的空間想要釋出,而且是要開書店。
獨立書店老闆 小海(左)
我來到這個地方以後我和姜姊詳談我才知道,她沒有要自己經營,她希望這邊是一個藝文共生空間,然後她很希望這裡,能夠被好好的照顧和應用。
想找回自己生活的丁丁,也因緣際會來到老宅擺攤。
飯糰老闆 小橘(左)
他是我一個認識很久的朋友,那他一直以來的工作都是夜班的工程師,所以他其實可能上得很辛苦,然後都會有一些身體的狀況,健康的狀況,
可能我們自己出來開店真的是辛苦,相對辛苦很多,但是可能在很多事情上,可以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雞蛋糕老闆 丁丁(右)
我就是一直要聽別人的想法,別人的意見,別人怎麼看,別人怎麼做,別人怎麼說,可是第一次會聽到說,有人要聽我想怎麼說,我想怎麼說的時候,我會覺得這是一個很好的機會,可以讓我自己來就是磨練一下。
目前已有6個不同的行業在姜家老宅,小橘經常開玩笑地和朋友有介紹,這間老宅是社區裡的小型百貨公司。
飯糰老闆 小橘(左)
我都跟朋友說你來可以待一整天,我們這是一個小百貨公司,我們是一樓美食街,就是管吃的,然後裡面又有書店,你可以坐,可以看書,看看書樓上還有彩妝工作室可以幫妳化妝,然後還有刺青,還有插畫家。
採訪/撰述 邱月華
攝影/剪輯 羅應展
年輕人懷抱各種夢想,從各地聚集到了姜家老宅創業,以熱情將老宅打造成,充滿新希望的共生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