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火車還是最普遍的長途交通工具時,小孩子坐火車最期待的,大概就是過山洞和吃便當。有五十多年歷史的台鐵便當,對許多人來說,是融合了鄉愁與美味的記憶,經典的排骨便當更是令人回味再三,但這樣的懷舊滋味也曾一度走味,旅客抱怨排骨太硬、米飯太糊,已經不是記憶中的台鐵便當。李玉霞五年多前調任台鐵台北餐廳經理,不懂餐飲的她,向老師傅請教、上營養學分課程,食材求鮮,嚴格把關,才把台鐵便當的古早味找回來,李玉霞還求新求變,推出新菜色,把客家味融入便當裡,如今台鐵便當每個月營收都破千萬。<搭乘本次列車的旅客,請在四月台A側,十至十四車的位置上車。>
台北火車站熙來攘往,旅客儘管行色匆匆,也得填飽肚子,不少人至今仍會選擇,小時候坐火車才吃得到的好滋味。
[顧客]
小時候吃過,這次回來就特地來嚐嚐這個味道,看看跟以前有什麼不一樣。
便當裡白米飯上鋪著酸菜雪裡紅、滷蛋和一片滷排骨,菜色簡單,懷舊滋味卻叫人百吃不厭。
[顧客]
我覺得他們一直保持他們傳統的味道,我們家都經常來買這個,比外面買的好太多了,所以值得大家信賴。
台鐵便當本舖裡,工作人員補上一盒又一盒熱騰騰的便當,以滿足旅客的需求,事實上,令人回味再三的美味台鐵排骨便當,也曾一度「走味」,被旅客投訴排骨太硬、米飯太糊,2005年,李玉霞接下台北鐵路餐廳經理一職,便向退休老師傅請教、重視食材鮮度,才再找回古早台鐵便當的味道,
[台北鐵路餐廳經理
李玉霞]
把很多之前排骨便當的製作流程,大概有漏了一些,所以到後來,排骨也都走味了,那麼慢慢的我們就請教一些老師傅,然後我們自己也再研發,幾個同事、師傅大家一起來研發,把這個便當改成符合現代人的口味
裹好粉的排骨,丟進油鍋裡炸,45秒後起鍋,放進滷汁裡,這就是台鐵招牌便當裡的主角,排骨。
[台北鐵路餐廳經理
李玉霞]
第一個一定要新鮮,要新鮮,然後你調理的過程衛生,添加物不要放,健康為主,品質一定要堅持、要求,你如果品質不好,再添加什麼都沒用。
除了食材講究,排骨的捶、醃、炸、滷,每道程序都不能馬虎,炸排骨的油一天換兩次,滷汁也天天換新。
[台北鐵路餐廳經理
李玉霞]
百年滷汁並不是想像中這麼健康,所以我們現在台鐵的排骨滷汁每天都換,在於我們的調味,那麼調味的方面,以前都加了很多香料,事實上現在我們台鐵的便當排骨,並不需要加很多的香料,我們是用蔬菜,比如說,我用了洋蔥抗癌,用了蔥,用了薑,辣椒、大蒜,也可以不用放味精,直接用好的醬油冰糖、酒這些,我們就可以調理出很美味的排骨
李玉霞不只找回台鐵便當的古早味,還研發新口味,讓旅客有更多元的選擇。要推鯖魚便當,她就親自到南方澳選魚;每次開發新菜色,她的家人就得先當「白老鼠」,吃到滿意,才會正式推出。
[台北鐵路餐廳經理
李玉霞]
我的八角便當裡面有一塊燻魚,燻魚來說,我家人現在看到燻魚大家會怕,為什麼,我用二十幾種魚來試驗,他們每天吃,吃不到好吃的不換菜,每天都要吃這個,(要)吃到(他們)說好可以了,我才跟師傅說,你魚要怎麼做,才會好吃
不斷實驗研發,果然擄獲旅客的心,台鐵便當每個月營收都破千萬。
[台北鐵路餐廳經理
李玉霞]
我剛來,九十四年來的時候,剛接時,一天的便當只做一千到一千五百個左右,那麼到目前四、五年來,我們已經達到,平常最少都有三千五到四千個(之間)
李玉霞求新求變,配合太魯閣號通車,扇形車庫展示,也推出太極便當、扇形便當,菜色豐富多樣,好評不斷。
[台北鐵路餐廳餐務班長
黃明珠]
有我們客家人的發包(假柿子),這種日本的菜色是我們經理研究出來的,她去日本,去日本看回來(後)然後教我們做的。
[台北鐵路餐廳經理
李玉霞]
回來台灣,我也慢慢的改變我們的菜色,怎樣配方、怎樣擺飾,他們(日本)的擺飾方式(就是)一點點一點點,日本很多一小點一小點的(擺飾),但是對我們台灣人,一口吃下去,他會感覺到,我們台灣人吃這邊便當,會感覺好像沒吃到東西,我們講(求)的是比較多一點,少量要多一點,少花樣,多一點的量這樣的感覺
向外國取經,學人家的便當菜色擺飾之外,身為客家人的李玉霞也不忘在便當裡添加客家味。
[台北鐵路餐廳經理
李玉霞]
那個菜飯一掀開來,超香,就是我們客家的味道。紅蔥頭是我們客家人很有名的對吧,以前的菜飯沒放紅蔥頭,我們的飯用我們客家人的紅蔥頭放下去一起做,就變成現在像滷肉飯一樣的感覺,放進去烤煮,不是用炒的,我們的菜飯不是用炒的,是用烤煮的,煮好讓它烤一下這樣,所以這一天可以賣上千個。
找回台鐵便當的古早味,已屆退休年齡的李玉霞,也曾有業者希望與她合夥開便當公司,但飲水思源的她,只為台鐵奉獻。
[台北鐵路餐廳經理
李玉霞]
台鐵便當等於是我第二生命,所以每推一個便當,消費者滿意的,臉上滿意的那種感覺就會讓我感覺到很欣慰,我能夠讓大家吃得滿意
便當可以只為果腹,也可以成為非吃不可的特色,李玉霞帶領團隊,嚴格管控每一個小細節,兼顧懷舊和創新,重現打動人心的美味,也延續一個時代的記憶。
採訪/撰稿 宋宇娥
攝影/剪輯 徐偉文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