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都喜歡聽故事,從故事中可以聽到他人對生命遭遇的態度,並藉此反思人們共同擁有的價值。透過故事的分享,也堆疊出這片土地上的情感記憶。屏東縣政府配合文化部「國民記憶庫:台灣故事島」計畫,收錄屏東縣各角落深刻動人的故事,舉辦「真人圖書館」活動,邀請故事主角到各鄉鎮巡迴分享人生經歷,透過聽與說的互動,喚起共同的生命記憶,也鼓勵民眾勇敢說出自己的故事,留下豐富的記憶資產。古樸日式建築裡,女主人優雅沏上一壺好茶,男主人在一旁彈奏古琴,頓時滿室洋溢藝文氣息。茶鋪主人黃嘉元,結束二十年的空軍軍旅生涯後,和太太一同經營茶舖,推廣茶藝文化==ns==
目前分類:365-416集(2014年) (196)
- Nov 13 Thu 2014 15:30
410集-說自己的故事
- Nov 13 Thu 2014 15:22
410集-森林裡的音樂小學
說到新竹北埔,老街是大家絕不會錯過的景點,但是沿著老街往山上走,隱身於山林裡的大坪國小,更是許多家長心目中的首選。大坪國小十幾年前曾一度要廢校,為了搶救學校,引進民間資源,推展多元智能教學,讓小校起死回生,還獲選為百大特色學校。得天獨厚的地理條件,讓孩子在豐富的自然生態中成長,校園裡上百種的蝴蝶品種,也連結了學校與社區。今年八月才上任的校長彭銘君,也透過音樂與藝文,為學校添加更多生命力。目前學生109人,其中只有9人是學區內的學生,多半學生都來自竹北、竹東等地,還有學生每天坐車一個多小時來上課都願意,來看看這所大坪國小到底有什麼魅力。集合整隊,小朋友團團圍著老師,知道今天要去社區裡探索格外開心。
你們不能在我前面知道嗎。
- Nov 13 Thu 2014 15:21
410集-部落裡的客家人
新竹縣五峰鄉和平部落是一個傳統的泰雅族原住民部落,來自竹北的客家人郭文標就娶了當地的原住民姑娘蔣冬妹,郭文標原本是公務人員,退休前就常常往山上跑,也在山上造林,退休後更專心在山上發展自己的事業第二春。但一個客家人,跑到了傳統原住民部落,一開始郭文標並不受到部落居民歡迎,但他不放棄,想用行動證明自己,也利用規畫專才,幫忙部落寫計畫、申請案子和經費補助,希望部落變得更好,也漸漸得到居民認同。
清澈河水悠悠流過,群山峭壁之間的這個小村子,彷彿世外桃源。這裡是五峰鄉的和平部落,一個傳統的泰雅族原住民部落,也是個適合種香菇的地方。
- Nov 13 Thu 2014 15:03
410集-邱大弓的二胡
學樂器,大部分人不會選二胡,但71年次的二胡演奏家邱大弓,就獨愛二胡特殊的音色。從小爸媽讓邱大弓學鋼琴,但學了兩年,自覺遇到很大的瓶頸,聽到溫金龍的專輯後,完全改變他對二胡的想法,原來二胡也能很古典、也能很流行,還能有很多變化,從此他迷上二胡,大學音樂系也主修二胡,退伍後遠赴上海學演奏技巧,他更拜師學做二胡,也是演奏家,也是製琴師,邱大弓也到學校教小朋友拉二胡,希望帶著更多人,一起來欣賞這個傳統樂器的美。
一拉一推之間,音符從指間流洩,台灣民謠草螟弄雞公,透過邱大弓的二胡,彷彿逗趣情景就在眼前。
- Nov 06 Thu 2014 15:55
409集-森林鐵路再出發
阿里山是台灣名聞遐邇的觀光景點,國寶級的阿里山森林鐵道與民國同歲,建築工法獨特,沿途景觀壯麗,是台灣世界遺產潛力點,不過,看似風光的它,卻也命運多舛,歷經天災人禍多次波折,停駛四年後,今年初,總算復駛竹崎到奮起湖段,九月更加開郵輪式列車,雖未全線通車,但已令山區店家滿心期待,節目一開始,一起跟著我們搭上郵輪式列車,看看森鐵再出發,如何在阿里山區振興觀光。一早,旅客歡喜湧進嘉義火車站,準備搭乘阿里山森林小火車,而且這班列車,還是每週僅行駛一班的郵輪式列車,從九月推出以來,幾乎是車票一開賣就秒殺,十分搶手。
- Nov 06 Thu 2014 15:52
409集-高山上的有機園
最近食安問題頻傳,越來越多人開始重視食材的安全健康,加上無良廠商一個接一個被揪出,要找家信得過店家,好像越來越難,因此有些人會向小農購買,看得到生產過程,比較安心,有些更挑的,要買有機蔬果,貴也不要緊。台中石岡山上有一處有機農場,海拔將近六百公尺,山坡陡峭,四周都是森林,形成隔絕帶隔開汙染,菜園裡更有一百多項蔬菜水果通過有機認證,都是林榮宗和太太辛辛苦苦打拚來的,帶大家一起去看看。
坐著單軌車,兩旁綠樹成蔭,彷彿穿越原始森林,坡度更將近90度相當陡峭,費了一番工夫,終於來到這座山頂上的有機農場,這是林榮宗和太太每天必經的路途。
- Nov 06 Thu 2014 15:48
409集-熱心公益藥劑師
苗栗縣南庄鄉一位藥劑師羅重盛,從小患有小兒麻痺症,三十三年前,他就在南庄推動寒冬送暖、冬季救濟和義診,從未尋求政府部門資助,十七年前又組成志工隊,義務鋪平道路坑洞,又是義消、山難救援協會成員,曾當選全國好人好事代表,身障楷模金鷹獎等等!肢體障礙,從來不是他服務人群的障礙,年底他又開始忙碌於籌募寒冬送暖,社會愈亂,愈能顯見真情無私的可貴,我們來看看羅重盛的故事。
農用吹葉機一吹,馬路上的柏油屑跟著飛了起來,羅重盛得知,往來獅山這一整片路面,被往來的砂石車壓得變形,而山區多雨,路況不熟的車輛,恐怕會遭殃,補路可不能等,他馬上號召志工來做。
- Nov 06 Thu 2014 15:43
409集-老針車廠轉型路
台灣以中小企業為主,每一間工廠,都有它打拚的血淚故事,台中外埔一家老針車廠,車過網球拍套、皮椅套,兩度面臨整個產業鏈遷移大陸,他們堅持留在台灣,第二代成熟後,近年來轉型做蝶古巴特包,不但逐步救回了老工廠,目前更占台灣大約八成的手工藝市場,一起來看看老針車廠轉型、傳承的故事。
(這台多久了)?這個喔,(對),(多久了)?,很久了!
- Nov 06 Thu 2014 15:39
409集-黃麗璇的黏土藝術
小時候鄉親們應該都有玩過紙黏土,其實紙黏土有相當廣泛多元的發揮,一位苗栗的紙黏土老師黃麗璇,不僅創作大型的作品,像是將客家節慶活動、文化、小時候的生活記憶融入題材中,還能捏出袖珍版的建築、店面、精緻的蔬果、麵包等,她也將紙黏土藝術發揮到日常用品中,讓紙黏土藝術不再只是觀賞的藝術品。
討喜的旋轉木馬,隨著音樂轉動,騎在木馬上的可愛動物,俏皮表情吸引大家的目光,而這件夢幻的旋轉摩天輪也同樣吸睛,讓人回到快樂的童年時光,這些看起來精緻的童趣作品,全是出自紙黏土藝術家黃麗璇的巧手==ns==
- Oct 30 Thu 2014 15:40
408集-檳榔轉種,種什麼?
台灣中南部山坡地,種植大面積的檳榔,被認為是超限利用的元凶!行政院農委會為了讓檳榔廢園,推動了史上第二波,也堪稱是最優惠的「檳榔管理方案」,配合近來的食安風暴,擬輔導檳榔農轉作油茶樹,同時紓解糧食自給率不足的問題,這原本是立意良好、且一石多鳥的政策,但是在最近剛結束的全國巡迴說明會,卻得不到農民的支持,問題出在哪裡?台灣種植檳榔最多的是屏東和南投兩縣,一個是平原,一個是山坡地,有不一樣的地理條件,如何推動廢園?又要轉種什麼?今天的報導,我們分別走訪了兩個截然不同的檳榔產地,聽聽農民的想法。首先,南投的檳榔產季才剛開始,卻看不到農民收割的喜悅,接下來,進入豐收的季節,恐怕又是價格崩盤的開始。
還有這些!
- Oct 30 Thu 2014 15:35
408集-老檳不死,只是凋零?
屏東檳榔,有所謂「早花檳榔」的說法,夏天當檳榔產期青黃不接的時候,只有屏東檳榔開花早、結果快,形成一個獨特、不敗的產區!即便如此,當檳榔市場一年不復一年時,農民也想轉型,事實上,屏東檳榔五大產區,是內埔、萬巒、竹田和長治、高樹等地,這些地區有獨特的在地客家文化特性,還有家族與人情的複雜情結,在地農民都轉作什麼?如何看待獨特的檳榔文化?來看接下來的報導。
[屏東內埔檸檬產銷班 班長
- Oct 30 Thu 2014 15:34
408集-龍潭三坑茭白筍
講到台灣的茭白筍,大多會聯想到新北市的三芝,和南投的埔里,位於桃園龍潭客家庄的三坑村,其實也有品質很好的茭白筍,三坑地處石門水庫的水源保護區,水源不受汙染,農民引石門大圳的水、或是山泉水來種植,種出來的茭白筍相當鮮甜。而因為農民大多已經上了年紀,為了幫忙銷售,三坑村長特別在老街上,設了一個銷售據點,老農民不用再自己扛著茭白筍、坐公車奔波到市區菜市場賣,而許多過路的單車客或是登山客,也能直接買到現採的新鮮茭白筍,因為受到肯定,現在更有許多公司行號,每到這個季節,就會打電話團購。形成於清朝的三坑老街,樸實的建築、充滿古意的街道,讓人有置身另一時空的錯覺。早年這裡是貨品集散中心,現在則是許多單車客必定造訪的景點,在秋風起的這個季節,來到三坑,還有一項在地特產茭白筍可享用==ns==
- Oct 30 Thu 2014 15:29
408集-邱建清的柴燒陶
陶藝家邱建清,他做柴燒陶做了30年,大型藝術創作佳樂水系列,更是他的作品象徵,因為喜愛佳樂水的岩石肌理,他把海蝕岩石的形象,融入在創作當中,更運用柴燒技術,讓作品呈現出質樸的美感。原本也是用電窯燒陶的邱建清,一次機會接觸到柴燒,柴燒的自然落灰與火痕,造就出的作品每件都是獨一無二的,那種不可預期的美感,讓邱建清從此深深著迷、也一頭栽入柴燒的世界當中。[陶藝家
邱建清]
- Oct 23 Thu 2014 15:10
407集-土溝農村藝術館
越來越多農村以藝術為工具,推動社區營造,社區特色更顯明了,大家就會更有認同感,農村也會更有活力,如果這樣的做法擴大到讓人覺得,整個農村都是藝術館呢,今天節目一開始要帶大家去台南後壁,一處叫作土溝的農村,那裡不是客家庄,以前很多人養豬,總給人髒髒臭臭的印象,後來當地居民自主發起很多美化社區的活動,這股堅持與熱情,也吸引了一群台灣不同地方的人去參與,像桃園的客籍建築師陳永興,從新竹科學城去的魏婉如,還有後山台東的音樂人劉主揚,他們還從外來者變成「新移民」,在土溝落地生根,現在的土溝是個藝術農村,裡面甚至有美術館,不過那裡的美術館,跟大家想像的不太一樣,整個農村都是美術館,那裡都是藝術,特別設置的展覽藝術品,反而退為配角。
迎接土溝村一年一度的大喜事,2014土溝農村美術館開館了,原本安靜的街道,變成小型創意市集;拐個彎,廢棄多年的豬舍也搖身一變為光之藝廊。可是仔細看看指標,卻找不到往美術館的路。土溝農村美術館在哪?這兒的藝術品又有什麼特別?
- Oct 23 Thu 2014 15:09
407集-支持在地霜淇淋
近來台灣掀起一股霜淇淋熱潮,店家從口味到甜筒造型都不斷推陳出新,今天要和大家介紹一間,開在高雄旗山老街附近的霜淇淋店,今年四月才開幕,但每到假日,許多遊客、學生都會來這報到,這間由兩對年輕夫妻所經營的霜淇淋店,每週都會研發新口味,而且食材都是和在地農民契作或採購的,每週一店休,四人就會一同拜訪友善耕作的小農,親自了解種植過程,挑選當令最新鮮的食材,他們也會透過與顧客聊天的過程中,介紹每種口味背後的故事 用霜淇淋,吸引消費者,進一步認識台灣這群可愛的小農。
對呀,然後像因為我們就是,不噴殺草劑嘛,所以就是鳳梨比較麻煩的地方就是它,雜草長出來(的時候)你都要用割草的,因為它可是像這樣割很麻煩,因為,像這鳳梨這個,它的葉,它的那個,那個刺很多,對呀,所以我們通常下鳳梨田,我剛才就已經刺到了,我們要下田之前都會把自己包起來,有防護衣,對。
- Oct 23 Thu 2014 15:05
407集-新屋有機菇
半世紀前,洋菇產業曾為台灣賺進不少外匯,桃園新屋也經歷這段產業起落,新屋一名青年鍾建為,一年多前返鄉嘗試種植有機菇,雖然資本不多,設備陽春,但有菇類專家宋細福同他輔導,逐一克服各種有機種植的難題與瓶頸,也影響了附近農民跟進種植有機菇,最近鍾建為還要挑戰種有機洋菇,期盼成為新屋洋菇產業再發展的契機。
菇寮裡的太空包,長出一朵朵嬌小可愛的柳松菇,菇農鍾建為和父親,忙著採摘這得來不易的成果==ns==
- Oct 17 Fri 2014 17:34
406集-接班中的溫泉飯店
我們常講承先啟後,國內有許多老字號企業,已經傳承到了第二代、甚至第三代手中永續經營!苗栗的泰安溫泉,百年前是台灣的四大名湯之一,日本人離開後,山林一直保持原始面貌,由於客家人進來時間比較晚,現在才進入第二代接班階段。一個從零開始、在地創業的客家溫泉飯店,堅持的經營哲學與細節是什麼?當第二代逐漸成熟了,如何從上一代身上,傳承原有的根基,而又能夠因應世局的變化呢?所謂的根,又是什麼?來看看他們的故事。我們的頂樓有這種湯屋,它在我們頂樓,然後它的景觀非常好,那這個是裸湯還是?對!就你們兩個人一起泡一個小時是免費的,你們有帶泳衣泳帽嗎?沒有,我們不要泳衣泳帽我們要裸湯!
- Oct 17 Fri 2014 17:32
406集-徐嘉君的樹上探索
徐嘉君,一個從小就喜歡植物的客家女生,任職於農委會林業試驗所,主要研究樹冠層中的附生植物,由於樹冠層至少在樹的二十公尺高,難以深入研究,相關調查仍屬稀少,為了探索大自然新知,徐嘉君學習攀樹技巧,深入山林,吊在繩索上做調查研究,雖然辛苦,但也因而紀錄下不少站在地表上難以看見的大自然奇景,一起跟著徐嘉君爬上大樹探索大自然的奧妙。每一次到樹上,都有新的發現,就是其實,其實這個自然界,是還有很多未知的==ns==
- Oct 17 Fri 2014 17:31
406集-玩石藝術家林國基
一般人看石頭的外表是樸實又堅硬,但石頭種類繁多也是一項天然產物,因此可塑性相當高,許多人更將石頭製成藝術品,在屏東內埔老街裡就有一位藝術家林國基,過去他是一位退休軍人,因為從小就對繪畫有興趣,在馬祖軍中的期間受到長官的影響開始接觸到石頭,慢慢了解石頭的藝術與實用性,退休之後回到家鄉內埔,便開始推廣在大武山下流域和溪邊才有的獨特「鐵丸石」製成各式藝術品,林國基也發揮創意將鐵丸石製成結合動植物和昆蟲的造型硯台,甚至將客家信仰文化注入發展出「文公硯、昌黎甕」的文創商品組合,希望未來能發展成為內埔的特色產業。騎著摩托車,經過曲折蜿蜒的路,來到屏東東港溪上游,這天玩石藝術家林國基,要尋找硯台創作的最好素材鐵丸石。
- Oct 17 Fri 2014 17:30
406集-池上封仔餅
逢年過節送禮,很多時候買的不是東西,而是精緻的包裝紙、包裝盒,過度的包裝,也引起許多環保問題。在台東池上,就有一間85年的老餅店,專賣一種叫做「封仔餅」的古早味糕餅,內餡包的是綠豆沙、白豆沙、地瓜、芋頭等傳統口味,會被叫做封仔餅,則是因為它的包裝方式,十個十個一綑,只用一張粉紅色的紙,把餅包成一封一封的,不論送人、或是拜拜都很喜氣好看,簡單的包裝,有滿滿的懷舊風情,更讓人想起農業時期、那個經濟不富裕的年代,吃餅的幸福滋味。[餅店第二代
黃春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