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來越多農村以藝術為工具,推動社區營造,社區特色更顯明了,大家就會更有認同感,農村也會更有活力,如果這樣的做法擴大到讓人覺得,整個農村都是藝術館呢,今天節目一開始要帶大家去台南後壁,一處叫作土溝的農村,那裡不是客家庄,以前很多人養豬,總給人髒髒臭臭的印象,後來當地居民自主發起很多美化社區的活動,這股堅持與熱情,也吸引了一群台灣不同地方的人去參與,像桃園的客籍建築師陳永興,從新竹科學城去的魏婉如,還有後山台東的音樂人劉主揚,他們還從外來者變成「新移民」,在土溝落地生根,現在的土溝是個藝術農村,裡面甚至有美術館,不過那裡的美術館,跟大家想像的不太一樣,整個農村都是美術館,那裡都是藝術,特別設置的展覽藝術品,反而退為配角。
迎接土溝村一年一度的大喜事,2014土溝農村美術館開館了,原本安靜的街道,變成小型創意市集;拐個彎,廢棄多年的豬舍也搖身一變為光之藝廊。可是仔細看看指標,卻找不到往美術館的路。土溝農村美術館在哪?這兒的藝術品又有什麼特別?
[土溝農村美術館 執行長
陳昱良]
農民是藝術家,這是我們認為的,所以他的農田其實就是他的畫布,那農田上面生長的、被耕耘的農產品,它就是藝術品。所以,美術館一個很重要理念是說,當大家來到美術館,要尋找藝術品,那其實尋找藝術品的過程,才是我們希望去傳達說,這才是真正農村的藝術。那這個部分,你可能會看到,我們農村老舊的三合院,還是說,農民的,老農民的孤單的背影,還是說,阿嬤種得非常漂亮的菜園,或是農民在整片稻田裡面在耕耘的畫面,這個其實都是,我們在講所謂策展裡面一個很重要,要傳達給外界的朋友知道說,來到農村,就是應該要看這些事情==ns==
農村美術館,其實是從已經推動十幾年的社區營造延伸出來的。一般人對這兒的印象,往往是「好像有彩繪」,或是「聽說有裝置藝術」的專門設計,但其實,從美化環境到廢棄空間改造,都是因應在地農民的日常生活所需,而細心規畫的。
[土溝農村營造協會 理事長
黃鼎堯]
透過環境營造、空間營造在思考一件事,就是優雅農夫的概念,就是說,如何讓辛苦的農夫變成優雅的農夫,然後從好好經營生活,那如何創造成,地方獨有的特色,對。那,所以經歷了大概,七、八年的時間,一點一滴的把村子裡面的社區環境啊、聚落空間慢慢地改造。
[土溝農村美術館 執行長
陳昱良]
看到了我們土溝的居民,因為,這個生活空間的改變,那他們有自信對人家說「我就是住在土溝」,不然以前土溝人都說他住在白河,因為白河比較有名。那也看到了生活空間的改變,然後也改變了人在生活上面的行為,那所以包含我們許多做的,過去這些空間種種的,變成了我們這個,美術館的一個,算是一個重要里程碑。
[土溝村 前村長
張佳惠]
我們感覺到我們現在,我們土溝的居民,包括我們出外的子弟,對土溝的認同感,增加非常多,認同感的一個大大提升,那麼對自己的生活又,有非常滿意的一個,一個層面。
[土溝農村營造協會 前理事長
王麗雯]
像這個,像下面的瓷磚,這個當然就是要他們這些年輕人比較有,才有這種創意嘛,只有靠我們這些(老人),可能是就只會整理環境、整理乾淨這樣而已,他們進來之後,其實帶給土溝是真的,土溝人,真的有那個福報,真的。還有那個閒置空間改造,真的,我覺得,我對他們真的很感動==ns==
熱鬧活動的背後,其實都倚賴,土溝農村文化營造協會的成員、在地居民、還有在地設計團隊的辛勤準備。
[土溝農村美術館 執行長
陳昱良]
我們後來發現,土溝跟,那個時期,土溝跟其他社區不一樣的地方就是,它有一股居民自主性的魅力存在,那這樣的自主魅力其實非常的重要。因為當時其實我們本身也是,學生的時期,那其實也是人生的學習階段,那當我們到一個社區,看到,問人家說,喔 我們做這個好不好,這邊做一張椅子好不好,那邊用一個花園好不好,他們什麼都說好,就是,他們也不會有太多的意見,還是說太多的想法,但是我們到土溝我們發現說,欸,我們這邊做椅子好不好,我們這邊做花園好不好?他會有辦法去跟你談說,這個椅子為什麼做那邊不好,還是說,這個花園這樣做不好,應該怎麼做會比較好。
[土溝村 前村長
張佳惠]
所以為什麼來到我們土溝會被我們吸引住,我們有一句話非常棒,就是我們的土溝的土,會黏人。因為來到我們這邊,對我們所,所發生的事情、所做的事情,對我們已經有一些產生一些認同。
當年積極參與的成員,也邁入中年,值得慶幸的是新成員有不少年輕面孔。今年剛升大一的張文杰,從小就住在土溝,雖然國中曾到外地念書,但現在又回來半工半讀。對於土溝社區營造,他可是大家口中的「資深前輩」,見證並持續參與這裡的改變。
[在地青年
張文杰]
跟之前的地方差異很多,對,因為,那(藝文特區)之前是一個炮竹工廠,那個時候自從發生那個爆炸之後,那邊就荒廢,荒廢了差不多十幾二十幾年左右,對,那時候突然就看到他們在整那塊地,整完之後跟之前所想像的差異很大,對,就不會,就感覺突然,欸 奇怪,炮竹工廠什麼時候變那麼漂亮,對啊,就進去你就看到綠油油的一片,就不會像之前就,長滿雜草或那個,樹都長得很高,現在就,我會覺得會以那間為傲,對==ns==
將廢棄的空間加以改造,或是在既有的空間做創意使用,土溝的美,是一大群人共同創造的,不僅是當地居民而已,像張文杰口中的「他們」,講的就是一群非本地人,被土溝的特殊魅力吸引而來到這==ns==
這座外表看起來有點老舊的三合院,其實是一間建築師事務所,這是來自桃園龍潭的陳永興,精心挑選的辦公室。
[建築師
陳永興]
這個村落,非常的傳統,它的老房子,木造的老房子,還有務農的生活全部看得到,除了這個之外,田,還有水圳,嘉南大圳就在這旁邊而已,還有陂塘,陂塘,很漂亮的陂塘。像這樣的風景,景觀,農村的生活結合,就一直,就在農業生活,這是自然村,北部看不到了,在嘉南平原還有很多很多這樣的地方,特別是這邊土溝,它靠這座山也很近,接近關子嶺這些,這些風景、還有它的聚落,他的人的生活,真的很精采。我想,這裡是,我們全台灣,鄉村感最濃厚的地方,還有文化底蘊最深刻的地方。
就因為這份文化底蘊,讓長年在這兒生活的他,更能隨性創作,也因此獲得2013年中華民國傑出建築師獎。
[建築師
陳永興]
我的童年,差不多十歲以前,就差不多(生活在)像這樣的地方,那個記憶很深刻,我等於是,去尋找我以前的記憶,結果,我以前的記憶是我創造力的來源,我現在,我也不是做古蹟做什麼的,我其實做新的東西,新的東西從這個,古早的、我們老的東西裡面,去找到這些元素、設計的道理;反而這樣的想法在去年我就,很幸運,拿到大獎這樣,對,大家都看到,反而看到這個,對鄉村、生活發展、又有未來性,還有把,把鄉村的活力這樣牽甲出來,我覺得,大家在這邊工作很開心。
他的堅持個性,其實從事務所取名為「水牛」,就能看出端倪,因為他覺得自己的個性就像頭水牛。也因這名稱,和北部的水牛書店結緣,在他喜歡的土溝,蓋了分店,發揮專業來回饋地方。
[土溝農村營造協會 理事長
黃鼎堯]
他們蓋的水牛書店,用自力營造的方式蓋了水牛書店之後呢,提供在地的孩子,閱讀的一個空間,那也因為那間書店作為一個平台,有更多的人,因為這樣子捐了很多書,來到農村,給孩子閱讀,對,所以它,它其實不只是一間書店,它其實它是一個孩子閱讀,或是外部支援的一個平台的交流,對,所以它衍生到今年的現地創作,其實,我覺得滿有趣的啦,就是說,它其實也在回應它既有的基地跟空間。
在這個農村裡,陳永興的創作更有發揮空間,今年他就在書店旁蓋了一間廁所藝廊空間,構想是來自事務所的比圖,和這些年輕建築師討論後一起施工。
[建築師
陳永興]
第一個,因為,我來這邊開事務所,因為我的學生,他也差不多畢業了,畢業了,他要找工作啊,乾脆,大家來,來這邊設一個事務所,因為我有經驗啦,他們這些有年輕、有活力,我有經驗,一拍即合,大家就來這邊發展,結果我事務所開成之後,陸續畢業的年輕人,被鼓勵這樣,現在差不多六、七個小小的事務所在這邊開業==ns==
細心檢查還有哪兒需要整理,她是優雅農夫田園野趣的執行長,魏婉如,也是陳永興提到,受到鼓勵也到土溝創業的年輕人之一。
[優雅農夫田園野趣 執行長
魏婉如]
田園野趣的成立其實是因為,也跟我以前的背景有關係,大學時期其實我是學生態跟環境教育,那研究所才跨到藝術這個領域來,那,我一直從以前就一直覺得,生態跟環境教育這一個區域,是有辦法跟農村去做一個結合,甚至是跟產業面結合,那兩邊的互相搭配之下,它說不定,可以幫農民找到一個新的可能性。
為了找出這個可能性,魏婉如就在新成立的藝文特區裡,和團隊夥伴兩位阿嬤一起打造天然菜園,還有木造廚房,每項擺設都要有農村感,呈現田園廚房的概念。
[優雅農夫田園野趣 執行長
魏婉如]
來的人除了玩,他也需要吃,吃的部分其實我們就開始思考著,那怎麼樣讓吃,它能夠變得,整個的模式跟運作能夠更完整,那就剛好搭配到,2014土溝農村美術館,我們的優雅農夫的田園廚房,然後阿嬤的料理這個地方就開始出現了。
這天他們三個人,忙了一早,準備了長豇豆、秋葵等新鮮當季食材,再將肉絲爆香,要煮出好吃的鹹粥。精緻擺盤,吃入嘴卻是在地農家味,不同於想像的反差,正是她想要呈現的一種藝術。
[優雅農夫田園野趣 執行長
魏婉如]
它廚房其實就像是一個舞台,那阿嬤其實就是這舞台上的主角,那廚房是阿嬤她可以去跟來的人互動,甚至是讓他們了解她們在這邊生活故事的一個,去實踐的一個平台。所以料理這個部分,其實並不是說讓大家去吃,去品嘗它的美味的好吃的程度在哪裡,真正的用意是,其實我們希望透過食材、透過料理,那是創造阿嬤跟來的人,能夠有一些交流,然後一些互動,那過程中,其實阿嬤如果得到認同的話,其實對她們來說也是一個很大的肯定。
阿嬤的用心,讓大家吃出食物原味,感受幸福滋味。這就是土溝特有的魅力,讓人不自覺有好心情。可能是這兒晴朗的天氣、怡然田園風光,或是很有人情味。然而這兒的藝術樣貌很多元,除了用料理呈現,還有人以音樂表達==ns==去年來到土溝成立音樂公司的劉主揚,離開原先工作,決定來到農村吸取創作的養分。
[優雅農夫音樂工廠 執行長
劉主揚]
我覺得啦,創作應該是要在,不太有壓力的狀況下面,就是以我們寫這種歌,對,然後照理說是,因為其實很壓抑的生活你沒有辦法靜下心來創作,對,那其實在這邊其實,就很悠閒,然後有時候可能在外面坐個一下午,然後就是在哼旋律、想旋律這樣,對,或者是想一些故事的內容,對,其實那個,整個,整個心境上面啦,整個心境上面是很,很,怎麼講,很平嗎,就是比較輕鬆、放鬆,對,那所以就是,其實,來到農村它本來步調就慢,對,那其實就是,當然對於寫歌來說,會滿有幫助==ns==
[影片提供 呂炎坤 洪豐琋 優雅農夫藝文特區]
生活在這,為土地創作出動聽旋律,也替農民發聲,這個聲,擁有無形的渲染力量,像是今年土溝農村美術館的主題曲〈心情一定要美麗〉,就傳達他想說的事。
[優雅農夫音樂工廠 執行長
劉主揚]
它的副歌就是逛來又逛去、逛來又逛去,對,它就是一個,大家來這邊玩,但是,一定要好好地逛,對,好好地逛、然後好好去感受這個農村的帶給你的氛圍,然後你在這邊的心境又會去轉換。對,可能你本來就,就是,像我剛講的,可能在都市啊,什麼,很急、很煩,對,但是你過來這邊你就會很放鬆,對,然後再跟這邊的人去接觸、去相處的時候,就是你的心情就一定會美麗==ns==
[影片提供呂炎坤 洪豐琋 優雅農夫藝文特區]
不單是自己創作,以土溝為基地,他籌畫了首創的「農村搖滾音樂季」,希望能將志同道合的朋友們凝聚在一起,用音樂一起來訴說農村的美好。
[優雅農夫音樂工廠 執行長
劉主揚]
我那時候找了12個樂團,那這12個樂團我就是請他們說,幫自己的家鄉,各寫一首歌,對,幫家鄉、幫台灣、他們說替這塊土地去創作歌曲,因為其實,這一方面的歌曲是偏少的。對,那我希望說就是,我們音樂人,當然我們應該會有更大的創作能量,去讓更多人了解說,欸,其實我們這個土地,是需要被珍惜、需要被保護,對,那希望就是傳,傳達這些理念啦==ns==
這群人離鄉背井,一起聚在這個種稻、種蓮的小農村,並一步一步以專業來完成計畫。雖然這兒不是他們原生家鄉,但多年來,他們已經跟土溝一起成長。
[優雅農夫田園野趣 執行長
魏婉如]
哪一個地方、哪一個區域,它能夠重新去學習到,讓你跟這一個土地 或這一個聚落,能夠有一個新的認識跟學習,甚至是讓你願意去付出的時候,那我們覺得這一個地方,其實也可以變成是你願意去留下來,然後長久定居在這裡的家鄉。
[土溝農村美術館 執行長
陳昱良]
現代的年輕人,他可能對於生活,或是說對於現在的生活環境,有某種程度的,不快樂,或者是自卑,那我們會發現說,那他在農村其實可以找到另外一種自信,以及另外一種幸福,所以我們認為,未來21世紀,農村應該會是一個,現代年輕人,尋找自信一個很重要的一個地方,那這個也是美術館一個非常重要的理念。
土溝的名聲打響了,也吸引不少人來參觀,但這群「新在地人」覺得還不夠,因為他們要這裡,不是曇花一現,而能永續經營,因此農村美術館只是個起點。持續用心,讓農村藝術走出不同的想像,2014年農村美術館才剛開館,表定一年的展期是暫時的,而將藝術結合農村議題,才是他們這一輩子想要一直做的事業。
[土溝農村營造協會 理事長
黃鼎堯]
那未來是什麼?其實,我們在村裡面常,常說一句話,就是說,未來(是)什麼可能不知道,可是我們會住在這裡多久我們就會做多久,永遠地做下去。
採訪/撰稿 陳欣渝
攝影/剪輯 賴冠諭
- Oct 23 Thu 2014 15:10
407集-土溝農村藝術館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