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時候鄉親們應該都有玩過紙黏土,其實紙黏土有相當廣泛多元的發揮,一位苗栗的紙黏土老師黃麗璇,不僅創作大型的作品,像是將客家節慶活動、文化、小時候的生活記憶融入題材中,還能捏出袖珍版的建築、店面、精緻的蔬果、麵包等,她也將紙黏土藝術發揮到日常用品中,讓紙黏土藝術不再只是觀賞的藝術品。
討喜的旋轉木馬,隨著音樂轉動,騎在木馬上的可愛動物,俏皮表情吸引大家的目光,而這件夢幻的旋轉摩天輪也同樣吸睛,讓人回到快樂的童年時光,這些看起來精緻的童趣作品,全是出自紙黏土藝術家黃麗璇的巧手==ns==
15年前黃麗璇離開了會計工作,一次機緣下接觸紙黏土工藝後,開始思考新的人生方向,她覺得,應該好好培養興趣和第二專長,因此就這樣一頭栽進了紙黏土世界中。
這樣對嗎?對,可是你中間變得是空空的,對,所以你要中間或者是你用一點工具,把它推中間一點==ns==

5年前黃麗璇開了自己的工作室,開始授課教學,許多學生在她的指導下越學越有興趣,還有家長學會後,回家教孩子,也藉此更增進親子關係。

[學生
黃美綸]
欸 這個東西,真的真的很有趣,然後,可以靠自己的想像力去捏出你想要的東西。然後就這樣子一頭栽進去,然後再來就是,又會想說,欸,可以在我的事業上有做輔助,因為變得說,在寒暑假的時候,我會開才藝,才藝教室。

[學生
江椿蓮]
因為我想這個東西就盡量說,給人家知道這個黏土,不只是玩,還可以裝飾,然後可以,像小朋友、小小朋友,可以激發他大小肌肉的發展,然後,孩子的想像力,在做的當中,他得到滿足與快樂==ns==

從小在苗栗客家庄長大的她,更將家鄉的人事物放入創作題材中,像是苗栗新開幕的圓樓造型遊客服務中心,黃麗璇就特別設計實用的造型筆筒,圓樓建築外觀,像是窗戶、牌匾、彩球都忠實呈現。

[紙黏土 老師
黃麗璇]
其實說,這就是靈感,發想就是說,有時候就是說,是依照地方的活動,或是說,看到的美麗的這個實地、實物、實景,再去有時候加上自己的創意,還有就是自己設定一個主題,你不偏離那個主題之下去自由去發揮。

除了小型作品,黃麗璇更勇於突破設計大型創作,像是搭配在地客庄的重要(火旁)龍活動,所創作的舞龍作品,光是製作龍身上1099片的鱗片,就花了不少工夫。

[紙黏土老師
黃麗璇]
因為這個,有時候黏土,需要設計作品,需要配合不同的素材,像這龍的身體,我就用那個彎的水管,再去包黏土,再來呢,鱗片,每一層的鱗片要有三層,再來做的量多了以後,我再來一層一層黏,一片一片地黏上去。那再來龍頭呢,我則是用鐵絲先去綁,綁起來以後,再將紙糊上去,再來才是用黏土包起來,之後再去做它細部,比如說,嘴巴、鼻子、眼睛,之後再嘴巴旁邊這樣的圖案。

為了要讓作品不死板,黃麗璇努力融入生活化的題材,像是桐花樹下青春可愛的兩小無猜,還有享受天倫之樂的老夫妻與小孫女,甚至是把客家庄三合院的生活情景,描繪得栩栩如生。

[紙黏土老師
黃麗璇]
那就是也是要表現那個,比較早期的客家一個,三合院的一個生活的型態,比如說,三合院,它房子旁邊有晒乾的農作物,再來還有一些農具啦,還有簑衣,碾米的,還有就是前面的種了一些,菜啦、穀倉、水池去養鵝,還有絲瓜棚下去養雞、晒衣架這些,這就是表現那個舊,比較舊時的,一個農村的一個生活型態。

紙黏土工藝,不僅考驗創作者的創造力和手作細膩度,更得有耐心,黃麗璇也挑戰袖珍作品,像是迷你的麵包蛋糕店,手法精緻、色澤逼真的蔬果攤,連各式常見的生鮮魚貨也都難不倒她。

[紙黏土老師
黃麗璇]
像是魚,魚,它就比較多工,比如說,你做那個,先搓出那個魚的形狀以後,你還要畫鰓,還有眼睛,還有,有些還有鱗片,還要去捏出它的背鰭、尾鰭,那你要搶那個時間就是,你動作要快,那有時候,有時候就是說,感覺沒有很對,就是說做出來不是自己要的感覺,就要趕快,捏掉重新再揉過,然後再重新塑型,然後就是做出完美,也不是說完美,就是做出自己想要的感覺就OK了==ns==

靈巧的雙手捏製出人的五官,再細心捏出衣服、褲管花邊造型,利用工具輔助劃出頭髮的線條,編上可愛的辮子,俏皮的女孩公仔就完成了。但接觸紙黏土藝術有15年的黃麗璇認為,人形最難表現。

[紙黏土老師
黃麗璇]
其實說人,人是真的很困難,因為你要表現它表情,或是說它的細部的地方,那有時候出去教你又沒辦法說做得太難,有時候就比較簡化我就會用那個,黑色的尼龍珠去代替眼睛,那有時候呢,我們眼睛也有用畫的,就是譬如說先畫白眼圈、黑眼圈,那就是看你要的精細度在哪裡。因為你,它的表情,表情,你要做出不同的變化,那個是比較難一點。

追求更高的境界,也要藝術隨處可得,黃麗璇創作無數件作品,致力於融入日常生活,像是造型面紙盒、時鐘、鏡子等,每一項作品都是獨一無二的,展現紙黏土創作的實用性,以手作實踐生活藝術

採訪/撰稿 吳怡君
攝影/剪輯 羅應展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客家新聞雜誌 的頭像
    客家新聞雜誌

    客家新聞雜誌HAKKAWEEKLY

    客家新聞雜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