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逢颱風季節,阿里山森林鐵路屢屢傳出災情,在今年88水災中,這條高山鐵路也遭損毀停駛,這次要修復,遙遙無期,而衝擊最大的,莫過於山上以觀光維生的居民,日前嘉義縣觀光局舉辦了兩梯次的「工作假期」,號召志工上阿里山,邊玩邊協助重建,希望遊客能夠重回阿里山。

竹砲聲過後,有百年歷史的老火車頭緩緩的從車庫駛出,兩旁迎接它的不只是觀光客而已,只見大家戴上手套,拿起刷子,整裝待發。



水柱傾瀉而下,把火車頭打濕,清潔大隊開始忙碌了。



有人爬到火車煙囪旁噴水,有人則蹲著努力的刷著車輪,即便沒有人監工,清潔大隊各個都是認真無比,畢竟洗火車這個工作可不是一般人有機會接觸的。

[阿里山工作假期成員
游舜伃]
因為沒有這麼近看過火車,然後就可以幫忙,很難洗欸,我發現,那裡面有好多東西唷,很油,又加上它有泥土,然後沉積,所以滿辛苦的。

[阿里山工作假期成員
郭東宜]
(這和洗車比起來),就是大很多,要洗比較久,還有就是那個汙垢比較多,(你不覺得這很多油),(容易弄髒),已經有了。估計錯誤,穿白色就是估計錯誤,下次有經驗就穿黑色的。

連工作服都還搞不清楚,便要「下海」洗火車,也看得出他們的第一次會有多狼狽。這群工作人員都不是在地人,他們來自台灣各地,來參加阿里山的「工作假期」,做這些差事不但是心甘情願,來這一趟還得自掏腰包。

[阿里山工作假期成員
許景偉]
看到報紙刊登的那個,嘉義觀光局辦的工作休假旅行團,就來參加,因為既可以工作又可以休假這樣子。

[阿里山工作假期成員
余筑筠]
知道(工作假期),可是大部分國外比較多,台灣比較少,所以這次知道就很興奮,跑來報名。

[嘉義縣觀光局
局長 鍾鳴時]
我們在發布了這個訊息之後,短短兩天就全部額滿,我想這是台灣生命力和競爭力跟關心環境重要的因素。

奮起湖,這座三面環山,海拔1405公尺的山中小鎮,是阿里山森林鐵路的中繼站,也是最重要的貨物集散中心,也因此成為阿里山地區最有名的聚落。

[奮起湖村長
李智順]
奮起湖本來就是阿里山線,貨運的集散中心,也是整個站裡面的最大站,洗火車代表說,我們對這條鐵路有很大的肯定,希望它將來還是能夠復駛。

雖然阿里山公路開通,讓奮起湖曾經沒落一陣子,但隨著國內觀光旅遊的旺盛,加上業者強打的火車便當,使得奮起湖老街再度成為熱門景點,更曾被譽為南台灣的九份。

然而八八水災過後,這個曾經每日有數千人湧進的聚落,一夜之間成為冷清的空城,整條老街幾乎大門深鎖,遊客稀稀落落。

[奮起湖村長
李智順]
奮起湖這個村就是靠觀光業起家,如果遊客沒來的話,奮起湖等於是經濟災民了。

[奮起湖店家
謝玉娟]
我(生意跌了)九成以上,(少了九成以上),少了九成以上,沒有什麼遊客,你看我們一年有一百多萬的遊客,現在全部沒了,一禮拜十多人,算兩位數的,以前是算千位數的萬位數的,現在是沒有了。

謝玉娟是新竹芎林人,早在日治時代,爺爺就到阿里山定居,隨著觀光的興盛,謝玉娟在老街上賣愛玉子,也經營民宿,但是曾經座無虛席的小攤子,現在僅剩她三不五時擦擦桌子,癡癡地等待遊客。

[奮起湖店家
謝玉娟]
我們八八水災過後,遊客就不敢進來,一方面是說,奮起湖這麼高山、又淹水,高山淹水是很危險就不敢上來,另外我們的公路有部分坍方,遊客嚇到不敢上來。

[奮起湖村長
李智順]
其實是因為水從上面往下流,火車站這邊是有圍牆,所以圍牆宣洩不及的話,所以照片照起來就是奮起湖車站積水、淹水,事實上是淹水,但是因為有這些圍牆擋住之後,我們奮起湖的老街,完完全全沒有受到影響。

即使老街沒事,八八水災造成公路中斷,還是讓整個阿里山觀光產業一落千丈。

[嘉義縣觀光局
局長 鍾鳴時]
我們初步估計,除了各單位的搶修跟復原經費,大概約五、六億之外,更重要是整個產業受到交通的影響,會面臨到一年大概二十億元的損失,更重要的是,我們開放的陸客和團體客很難上山。

[奮起湖店家
謝玉娟]
基本上我們奮起湖是很安全,沒有什麼危險,只是說公路開車時,山路有些坍方,現在一直修復,還沒有做得很好,是怕下大雨,會有石頭跌落,或是有大雨沖到馬路上而已,其他部分應該沒有什麼問題。

無論是奮起湖或是光華頂笨仔,這個福佬客村落,都仍可見八八風災後堆積的土石,甚至部分民宿旁也看得到邊坡滑落,阿里山公路雖然搶通讓小型車輛順利通行,但綿延數百公尺的崩塌情形仍令人怵目驚心。

[嘉義縣觀光局
局長 鍾鳴時]
我們希望在道路打通之後,用不同階段,分別開放的形式,馬上把這樣失業的狀況,能夠慢慢的彌補過來,我們也希望民宿、旅館、餐廳、交通,各個服務行業都會慢慢的恢復生機。

[奮起湖店家
謝玉娟]
我們是想說,出來加減做,讓遊客、老主顧知道奮起湖可以進來了,我又開始做生意了,慢慢的來,是沒有辦法(回到)水災前的生意,但是我想說慢慢來,一步一腳印。

也因此,嘉義縣觀光局在八八水災後兩個月,首度在阿里山奮起湖石棹、光華等三個社區,舉辦了工作假期,希望號召上百位遊客上山實際看看,也能一同協助風景區的整理工作。

[嘉義縣觀光局
局長 鍾鳴時]
這些工作呢,如果要我們花政府的錢或者是由這些災民、災農自己來做的話,相當的辛苦,跟相當的耗時,所以我們找了一百多位我們社會上,關心阿里山,愛護阿里山,又願意自己犧牲奉獻,而且重要的是要自己付出住宿、跟自己吃的餐飲費用。

「工作假期」在台灣才剛開始,許多國家已行之有年,一般來說,工作假期的工作內容並不輕鬆,但大概怕大家太累,對這個模式也還不習慣,因此安排的工作多是比較簡單的。



除了奮起湖老火車的清洗工作,以產茶聞名的石棹,圍繞在聚落旁的步道,在這次風災中也有許多受損的情形,需要清掃倒木、落葉等,要在這滿是泥濘的步道上工作,可得處處留神。



[石棹社區發展協會
理事長 劉寧源]
他們出來就是要幫助地方,然後他們也不會計較說,住在這邊一個晚上多少錢,吃得好不好,他們都不會計較,而且你看每個人都做得汗流浹背。



遊客願意幫忙,居民就已經很感激。這次參加工作假期的成員,大部分是來自都會的六年級生,也有攜家帶眷全家總動員的,還有知名網路公司員工集體報名。

[阿里山工作假期成員
余筑筠]
因為八八水災那時候真的太危險了,父母都覺得我們不應該下來,那這次有這個機會就順勢下來。一開始看簡介覺得很有趣,自己做了以後就覺得,原來自己是可以有力量做這些事情。

而這些都會年輕人,幾乎未曾碰過這些勞動工作,像這條光華社區通往牛山的森林步道,便需要把兩旁整理乾淨,再種下一棵棵的桃花木,對這些不諳園藝的人來說,又是一大挑戰。

[阿里山工作假期成員
曹立昀]
最難的,除草挖土吧,不好挖因為有時候會有一些石塊,(那你知道為什麼要種這個樹),讓那個白面鼯鼠有(食物)。

[阿里山工作假期成員
余筑筠]
(像你種樹你在家裡應該不曾),不曾只是種種花圃而已,這邊是樹有點不大一樣,(有什麼差別嗎),就是真的有很多小蟲子跟家裡的花圃不大一樣。



既然是工作假期,除了認真工作,也有得玩,因此「工頭」要負責發落外還邊介紹週遭環境,以及山上農民的「傢拉伙」等,讓大家從不同面向認識阿里山。



[阿里山工作假期成員
陳威桓]
這(工作假期)我覺得蠻讚的,而且就是說工作量可以再重一點,我覺得既然我來了,我就想要來幫忙,就是某一段時間幫忙或其他時間玩,這樣我覺得OK。

種下小小的桃花木,掛上寫著平安長大的牌子,小小的希望也是眾人的心願,在大地的創傷撫平前,一群志工用他們的行動,為阿里山,付出一點心力。因為有了不一樣的連結,往後阿里山對他們來說,將不只是個景點。

採訪/撰稿 陳君明
攝影/剪輯 洪炎山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客家新聞雜誌 的頭像
    客家新聞雜誌

    客家新聞雜誌HAKKAWEEKLY

    客家新聞雜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