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人看石頭的外表是樸實又堅硬,但石頭種類繁多也是一項天然產物,因此可塑性相當高,許多人更將石頭製成藝術品,在屏東內埔老街裡就有一位藝術家林國基,過去他是一位退休軍人,因為從小就對繪畫有興趣,在馬祖軍中的期間受到長官的影響開始接觸到石頭,慢慢了解石頭的藝術與實用性,退休之後回到家鄉內埔,便開始推廣在大武山下流域和溪邊才有的獨特「鐵丸石」製成各式藝術品,林國基也發揮創意將鐵丸石製成結合動植物和昆蟲的造型硯台,甚至將客家信仰文化注入發展出「文公硯、昌黎甕」的文創商品組合,希望未來能發展成為內埔的特色產業。騎著摩托車,經過曲折蜿蜒的路,來到屏東東港溪上游,這天玩石藝術家林國基,要尋找硯台創作的最好素材鐵丸石。

[玩石藝術家
林國基]
因為我們的石頭都在,源頭在大武山,它要有一定的水量它才會沖下來,一般,我們撿石頭是說,不會跑到山上去挖山,就看老天爺給的臉色,總量管制,我今天要給你多少顆,祂就給我們(多少),我們撿得到多少就算多少,就是這樣,大概我們撿石頭的最佳時機就是說,下雨天最好。

要找到適合製作硯台的鐵丸石並不容易,除了雨天過後是最好時機,還得靠著多年的創作功力和相當好的眼力。在大太陽下林國基來來回回走過溪邊的石子路,有時甚至要涉水,仔細的從外觀、形狀、紋理來分辨。

[玩石藝術家
林國基]
第一個它的質,它的質要怎麼看呢,像這一顆一看,這個結構很好,很堅硬扎實。第二個重量感,它的重量,它的重量越重表示說這個質越密,它的可塑性就越大。第三個就是色澤,它的紋路,因為這個紋路會關係到我們做硯台的好壞,因為我們要搭配這種自然的色系,就是融合這個石頭的自然性,這樣子做出來的石頭,會更是好看,自然性更夠==ns==

鐵丸石外表呈現黃褐色,裡頭內質是黑色,紋理則是因為受沉積、侵蝕等作用而形成,花紋變化萬千,因此鐵丸石有,「來自大武山下瑰寶」的稱號。

[玩石藝術家
林國基]
因地而異,這個地質的關係,它產生的石頭結構都不一樣,我們屏東的鐵丸石和荖濃溪的,它就,它的結構上就比較屬於塊狀,塊狀,差不多十公分到三十公分左右,這就剛剛好達到我們做硯台的一個需求。這種的石頭,它從大武山流下來,說很多也很多,但是可以做硯台的沒有多少顆,不過我們很,這個石頭我們很珍貴,因為它量不是說,不是每一顆都可以做,因為要一定的水準才可以做成這樣的硯台==ns==

從溪邊撿回來的瑰寶鐵丸石要做成硯台,第一步驟就是要先做局部清洗整理,再來透過專業工具先將石頭開窗,看看石頭質地是否純淨無暇,才能確認這塊鐵丸石是否適合做成硯台。

[玩石藝術家
林國基]
因為裡面,這種鐵丸石,它裡面有很多表面上有紋路,我們要確定這個紋路,它的走向,它在這裡面這個遊走的這種的,這種的紋理,我們要先取得一個大概的認識,認識之後,開始就說,整理乾淨,就開始要削,開窗,你開窗之後,還不一定可以做,有一些裡面有裂縫的,有一些泥質在裡面,這就不能做,這就要淘汰掉了==ns==

確認石頭質地的完整性後,林國基就得絞盡腦汁,從石頭的外型來發想,可搭配的硯池大小和圖案,從挖池、粗雕到細雕,仔細的雕刻出想像中的作品輪廓==ns==

[玩石藝術家
林國基]
像一顆石頭,它不見得是全平,有些有,石頭有高低落差,我在創作它的時候,我就會看說,欸,這一塊突出的部分,可以提供我們創作什麼,創作什麼,我們就要想,那時候就在想,就開始要構圖說,譬如說我,我,我想到說,欸,這一顆很適合做牛洗澡,牛去玩水,我說,這剛好有一塊隆起的話,我就做牛玩水的設計,這個就墨塘,我就做一個,這個,一個泥塘,一個泥塘(可以)在這邊玩水,我雕一隻牛在這邊。

走進林國基的工作室,桌面上、櫥窗裡,滿滿的石頭藝品,像是各式大小的硯台,硯台更搭配上,動物、植物、昆蟲增添趣味性,由於作品造型必須搭配石頭的形狀和紋路,因此每一項創作都是獨一無二的。林國基過去是一位職業軍人,在馬祖時受到軍中長官的影響,打開他對石頭的好奇和興趣,退休之後,他回到屏東內埔老家,全心投入石頭藝術創作,而無師自通的他,全憑自己學習和摸索。

[玩石藝術家
林國基]
畫圖,國中的時候我就很會畫,我甚至有得獎,那時候就潛移默化我就有學到一些,剛剛好,創作這個硯台的時候,我就剛好,把我,我以前的畫,畫素描的專長,放進來,放進來之後我就,就把這個鐵丸石當作一塊畫布,我就把它,在這邊作文章,就是來做雕刻,我是無師自通啦。

林國基自學,創作出多樣鐵丸石作品,除了硯台還有筆跨和香插,甚至結合客家信仰文化,發展出,「文公硯、昌黎甕」的文創商品組合,希望將來能開發成為內埔的特色產業。

[玩石藝術家
林國基]
石頭裡面,它,它表現出來的,不管在現在還是未來,它都有在呈現,只是說我們,我們沒有去,深入去了解這石頭的本質在哪裡,玩石頭的本質,假如你投入的時候,我們會入迷,入迷的時候我們會怎麼樣,就會找出一條路出來,譬如說我們,把這個石頭轉化成一個結合地方文化的一個創作,這就是一條路==ns==

來自大武山下的瑰寶鐵丸石,還能搭配盆栽、書畫等,成為一項可收藏觀賞的藝術作品,製成的特色硯台,更能磨出濃黑細緻的墨色,林國基將鐵丸石的質感發揮,不僅創造產值,更將一顆顆樸實的石頭賦予藝術價值。

採訪/撰稿 吳怡君
攝影/剪輯 羅應展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客家新聞雜誌 的頭像
    客家新聞雜誌

    客家新聞雜誌HAKKAWEEKLY

    客家新聞雜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