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林,曾是嘉義的首富之區,最繁華熱鬧的時候,光是戲院就有五家之多,在地人江明赫和朋友們,近年努力以戲院文化當主題,打造小鎮亮點,目前最為人熟知的就是萬國戲院,而今年初,新興戲院易主,江明赫找上臺南藝術大學音像藝術媒體中心主任曾吉賢,音像紀錄所的學生也組成了X片搶救行動小組,趕緊將裡頭的文物搶救出來,9月更在老街上的一間老屋,舉辦一場「新興知我心」展覽,不僅讓大林人,更了解自己的歷史,也讓更多人,認識台灣早期的戲院文化。


 

[影片提供 X片搶救行動小組]
用滑的,再來沒關係,好多喔,應該是動作片。

[照片提供 江明赫]
[資料畫面 104年6月]
大林鎮舊圓環旁的老戲院,是前鎮長簡德卿在民國43年蓋的,原名仁山戲院,賣掉後,改為新興戲院,結束營業後,曾改建為撞球場、卡拉OK店等,然而,頂樓的放映室仍完整保留。

[大林鎮民
江明赫(客籍)]
那因為以前的電影來講都是好幾個膠卷,那我這一卷快放完的時候,我就放到B機去放這樣子,那以前燒碳精棒,這個打開,然後它有一個碳棒放進去,它可以,這個是調整它的焦距,那投射出去螢幕是在最前面這樣子。

牆上和地上遺留的膠卷、海報,都是歷史留下的痕跡。

[大林鎮民
江明赫(客籍)]
那因為戲院它,最後生意其實也,因為娛樂越來越多了嘛,像說那個什麼收音機、電視機發明之後,那想要說挽回一些觀眾嘛,那所以它就開始播放A 片,像說這個牆壁上就有惹火的女人啦,這些都是A片。

[大林鎮民
江明赫(客籍)]
這邊有很多就是那個當時的那個播映師有留言啦,就是有一些,反正在這邊無聊嘛,那這邊又很悶熱,對,那就會寫一些有的沒的東西。

時光倒轉,停格在膠卷片停止轉動那一年。

[照片提供 江明赫]
[影片提供 X片搶救行動小組]
4年前,客家新聞雜誌的鏡頭,記錄下這珍貴的畫面,這幾年得知戲院可能被拆除,江明赫找上臺南藝術大學音像藝術媒體中心,並且在得到戲院屋主同意後,在今年年初,趕緊把放映室裡的電影文物,搶救出來。

這洋片,這太有意思了。

[南藝大音像藝術媒體中心 主任
曾吉賢]
那我們以前就把它丟了,其實這裡面都有影像,每一個片格,都是曾經在這個放映室裡面放過的電影,對不對,那它積了很多在這個地板上,那都壞掉了,所以我們拿回去,然後即便只有一格,不到一格的畫面,把它給呈現出來。

[新興知我心 策展人
呂理安]
這些可能都是放映師他當時在工作的時候,他不需要這一段,所以把它剪掉,或者是膠卷有斷裂的時候,要修補,但他也要去先剪一刀。

[影片提供 X片搶救行動小組]
還看得出來有什麼嗎,有在拍照嗎,有齁,有,這應該是電影,有字幕的,有字。

散落一地的膠卷殘片,是戲院放過哪些電影的證據,而比對過後,當中有許多是傳說中的「插片」。

[大林鎮 鎮民代表
江明赫(客籍)]
因為以前插片是大家的觀影回憶,看到,正常的影片看到一半,突然間變成妖精打架。

[影片提供 X片搶救行動小組]
[南藝大音像藝術媒體中心 主任
曾吉賢]
這裡可能就是0.2秒,或是不到1秒的時間,那我們也把它接起來,每一段每一段接起來,那就是放映師自己,自己拍的電影。

把膠卷帶回學校清理、修復,像考古一般,看能否再找到些什麼資訊。

[新興知我心 策展人
呂理安]
說不定又可以找到台灣遺失的膠卷,就是台灣的電影可能就是某一部又,可以被找到,然後出土。

[影片提供 X片搶救行動小組]
要下了嗎,再過來一點,我把它移過來,平移往高一點點,往我這邊平移,好好,好,等一下等一下,沒有,現在不行,我們現在要,因為它已經陷在那個槽裡面,我們要拉來。

合力把1多公斤的放映機,從又窄又陡的樓梯搬下來。

來喔,這下面要下來囉。

臺南藝術大學音像紀錄所的學生,組成了X片搶救行動小組,甚至把這些文物整理過後,再回到大林的翹嘴秋茶室,舉辦「新興知我心」展覽,還複刻了一間放映室。

[X片搶救行動小組 成員
陳佑禎]
這個是碳精棒放映機,以前其實他們不是用燈泡,是用像類似碳棒的東西,然後通電,然後有點像電焊這樣點燃的,對,所以它,以前的放映機都會有煙囪,然後它會冒煙。

以前放映室是禁地,一般人不得進入,但在這,讓人得以一窺早期放映室的樣貌。

[X片搶救行動小組 成員
陳佑禎]
會覺得我們電影史的書寫方式,太過於著重導演本身,就是其實大家都忽略,整個電影產業,其實還有很多幕後的工作人員這件事,然後包含放映師他也是很辛苦的工作。

玻璃櫃裡展示的電影片准演執照,記載著電影大綱、演員名單等。

[X片搶救行動小組 成員
王可萱]
底片膠卷送到的時候,裡面就會附這一本,然後他(戲院經營者)那時候的工作,其實他就是要拿著這一本,去附近的警察局去通報說,我們戲院來了這一部片。

泛黃的發送單,紀錄膠卷旅行的過程。

[X片搶救行動小組 成員
王可萱]
那個時候電影公司都在北部,發行商,然後它會透過火車從北部,一直一間一間慢慢往南邊送,然後一家戲院一家戲院輪,然後在這個傳送的過程當中,它就會附上這個發送單。

[大林鎮 鎮民代表
江明赫(客籍)]
所謂的文創必須有一個強的文化做一個底蘊,對,那這些東西保留下來,它會延伸更多新的故事。

就像展覽所在的這棟百年老屋,也在靜靜訴說著大林的故事。

[大林鎮 鎮民代表
江明赫(客籍)]
你可以看到上面的一個雕花,非常的漂亮,對,那包含說下面的這個小圓圈的這個,那其實都是非常漂亮的一個裝飾這樣子。

位於市中心的老屋,是這條街上僅存的大正時期的房子,閒置了2、30年,像是廢墟一般,江明赫把它租下來後,花了3年時間整修。

[照片提供 江明赫]
[大林鎮 鎮民代表
江明赫(客籍)]
早期(屋頂)是木頭桁架、釘木板、覆上泥土,那之後是黑屋瓦上去,這是早期,這就是要隔熱跟讓它保持平整的一個做法,對,結果把天花板一拆,就一拆嚇死人,全部泥土都掉下來,所以清了3、40袋的泥土出去。

盡可能留下老物件,就像屋頂的這些黑色屋瓦。

[大林鎮 鎮民代表
江明赫(客籍)]
當時的屋瓦保留的狀況很好,它兩片在勾的部分,它中間是有加鐵絲的,所以它非常的牢固。

包含正門的彩色玻璃,也是原本就有的。

[大林鎮 鎮民代表
江明赫(客籍)]
這個正門的一個部分,它是用彩色玻璃,在早期有辦法用彩色玻璃,就代表他們家很有錢。

江明赫會把老屋取名為翹嘴秋茶室,因為這是大林人的共同記憶。

[大林鎮 鎮民代表
江明赫(客籍)]
以前簡德卿鎮長,他就留兩撇鬍子,所以我們叫他翹嘴秋,茶店仔,大林全盛時期就是開茶店仔,所以我把兩個結合起來。

除了辦藝文展覽,江明赫也希望把這裡打造成問路站、伴手禮賣店等,除了要吸引外地人認識大林,更要喚起大林人的在地自信。

[大林鎮 鎮民代表
江明赫(客籍)]
因為他(大林人)會覺得說,奇怪,我覺得這個地方好像沒有什麼進步,為什麼有這麼多外地人來,原來,我們大林真的有東西。

10月初,新興戲院拉起封鎖線,台灣的老戲院又少了一間,江明赫說,未來戲院的匾額、放映室的文物等,會以其他方式到全台灣展覽,讓更多人了解,台灣早期的戲院文化,也讓更多人來認識大林。

採訪/撰稿 林秋伶
攝影/剪輯 陳靖維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客家新聞雜誌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客家新聞雜誌 的頭像
    客家新聞雜誌

    客家新聞雜誌HAKKAWEEKLY

    客家新聞雜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