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心障礙的孩子到一定年齡後,必須要面對繼續就學還是就業的抉擇,但許多孩子因為障別或在表達能力及人際關係上遇到瓶頸,因而在就業這條路並不順遂。前幾週我們帶大家認識一位『慢飛天使』自閉症的孩子,有游泳專長的他目前就讀休閒運動管理系,即將要面對畢業和尋找就業機會的他該何去何從?而不同的肢體障礙者,即使透過專業學習技能,還能獲得什麼樣的就業機會?跟著吳怡君和李明燈的報導,一起去觀察。
老師好,好久不見,哈囉好久不見,你還帶禮物給我喔,對,這是我跟媽媽一起做的奶酪,謝謝你。
被稱作「慢飛天使」的劉毅景帶著自己和媽媽做的甜點,回到國中拜訪他敬愛的老師,也分享畢業後在運動領域上的好成績。
還有一個,對,還有你的,老師最愛的,老師最愛的什麼,是獎牌,是獎牌,等一下我們要掛著一起拍照,好好好,這是你去參加什麼比賽,我去參加南投全障運的獎牌。
回憶起剛擔任毅景班級導師的彭凡家,對當時的印象相當深刻。
劉毅景國中老師 彭凡家(右)
你看到他的第一眼,就覺得這個孩子非常的天真無邪,然後他總是充滿了正能量,然後,他總是帶著非常輕快的腳步,穿梭在我們的國中校園裡面。
相片提供 劉大維
0056-0106
國中階段毅景念的是普通班,但在人際關係互動上,卻是一個關卡,因此班導師和他的父母親特別擔心與重視。
劉毅景國中老師 彭凡家(右)
相片提供 劉大維
0124-0136
因為以自閉症的孩子來說,我知道,對於社交方面對他們而言,會是一個課題,但是我也不希望,他永遠都一個人坐在位子上,對對,所以基本上,我都會常常跟班上同學說,就是,例如分組的時候,或是我們有需要一些,團隊合作的時候,都盡量邀請毅景一起來參加,讓他有參與感,然後不會害怕跟人家社交。
劉毅景父親 劉大維(右)
相片提供 劉大維
0144-0150
因為我不清楚說,毅景未來的路是什麼,對那我會焦慮,對所以那時候就在毅景上國中之後,我一直在揣摩這個部分,我該用什麼樣子的心情去調整。
好在遇到對毅景相當用心的班導,讓國中生活順利且開心,也增進不少人際關係。
「慢飛天使」劉毅景(右)
劉毅景國中老師 彭凡家(左)
他也有教,(教你什麼),他教我,怎麼樣把,怎麼樣把桌子弄乾淨,然後,把東西收拾好,(然後呢),然後跟同學一起互動,一起練習些什麼,跟同學一起怎麼溝通,然後怎麼一起互動。
劉毅景父親 劉大維(右)
我覺得凡家老師這邊,給我們一個很大的一個安定感,對因為我們,我們會去感覺說,老師對毅景的用心,還有他的愛心,對,他會讓毅景有安定感,回到家讓我們覺得說,毅景他是喜歡上學的。
彭老師營造出友善的學習氛圍讓毅景的父母親不再擔憂且感恩,因此畢業後經常回學校和老師分享他的好成績。
劉毅景國中老師 彭凡家(右)
畢業的時候,我擔心他下一個階段會不會遇到什麼挫折,人際關係的挫折也好,學習上面的挫折也好,但是我很開心的聽到,因為媽媽跟爸爸每一年都會帶他回來看老師,聽到他又在哪一方面突破了一點。
「慢飛天使」劉毅景(右)
因為我覺得這個,我有這個是對我一個榮譽,然後我也很想要把這件事情完成,告訴老師。
劉毅景父親 劉大維(右)
每年不只是我,毅景,毅景自己都會講說,我這個獎牌要不要拿來給凡家老師看一看,也讓老師分享一下,毅景的一個成就跟喜悅這樣子。
目前大四就讀休閒運動管理系的毅景,也是一位游泳選手,在就學成長階段遇到不少貴人協助,因此他和父母親也希望有機會可以回饋社會。
嗨芝羽姊姊你好,謝謝,你們又來送愛心了,是呀,謝謝,謝謝,我又來看你了。
只要有空他們就會到苗栗一間社福機構幫忙,也會帶著自己手作的點心慰勞機構裡的工作人員和義工。
「慢飛天使」劉毅景(右)
華山基金會頭份天使站站長 林芝羽(左)
因為我覺得,分享是很好的事,我每次都吃起來,看起來很好吃,讓你很有成就感,是。
劉毅景父親 劉大維(右)
如果說,從烘焙這邊可以做一些,做一些東西的話,那就可以適時的可以回饋給,真正有需要的,然後讓他們去感覺到這樣子的一個溫暖。
相片提供 陳志平
0448-0458
過去毅景在國小階段就曾在老師帶領下,協助基金會募集發票,希望也能成為幫助別人的人。
華山基金會頭份天使站站長 林芝羽(右)
相片提供 陳志平
0503-0513
后庄國小的資源班的老師們,希望資源班的孩子,不只是接受幫助,他們其實也可以是,幫助別人的那個人,在學校放置了發票箱,然後他們去跟同學募集發票,然後我們在學校會有設攤義賣的時候,我們不用那麼辛苦,他們就變成我們的小小義賣,義賣者,小小志工。
「慢飛天使」劉毅景(右)
(為什麼會想說要幫忙這些獨居老人),因為我覺得這樣才不會讓獨居老人太可憐,(所以盡一份自己的心力,對不對)是。
我們今天有東西送來了,我們來把它搬進去整理囉,等一下,搬到那個桌上,來交給壯丁,好,GO。
毅景只要有空,就會到天使站擔任義工,協助搬運貨品、補貨和清潔工作等。
現在要補貨幫我排好喔,好。
「慢飛天使」劉毅景(右)
華山基金會頭份天使站站長 林芝羽(左)
(你來這邊會不會幫什麼忙,來到這邊會幫忙),會幫忙搬東西,然後去刷物品上面的灰塵,會不會很累啊,你就一直搬一直搬一直搬,不會,不會。
劉毅景父親 劉大維(右)
這邊有時候需要有一些的幫忙,那我就會想說,那我就毅景他如果有空的話,那就找毅景過來,然後就一起協助幫忙整理,然後順便就是帶一些自己(做)的點心過來,然後給大家去做一些分享這樣子。
已經是大四的毅景,過不久就要畢業邁入職場,父母親也相當擔憂他未來該走哪個方向,在天使站站長的建議下,或許未來能夠發揮毅景體能方面的專長投入到長照服務裡。
華山基金會頭份天使站站長 林芝羽(右)
毅景現在學的是,關於運動防護,還有運動相關的,那其實老人家最重要的就是預防肌少症,預防失能,那這個部分,我們很需要專業的人,來跟我們一起去,指導長輩,帶著長輩運動。
「慢飛天使」劉毅景(右)
華山基金會頭份天使站站長 林芝羽(左)
(未來你畢業之後\\會不會想要做些什麼),(未來),未來,會,會,(做些什麼事),(可以做什麼事),是幫助獨居老人。
相片提供 劉大維
0732-0741
目前也是游泳選手的毅景,除了未來持續以游泳領域為目標,透過體能專長協助社區服務和弱勢長輩等,讓毅景的父母親看見不一樣的可能。
劉毅景母親 方如琪(右)
他未來如果從事,像對老人服務這一部分,我覺得現在目前看起來是適合他的,因為他畢竟是學這個,可以往這個方面,去嘗試一下也很好。
劉毅景父親 劉大維(右)
因為他有運動的一些專長,對,然後也有一些健康的一些概念,然後老人家也很需要這樣子的一個樂活的一個環境,那慢慢的,把這個環境把它建構起來,我相信這個是,也是毅景樂於去做的分享。
毅景在體能及長照領域找到了未來就業的可能性,也有身障朋友透過新科技克服就業上的困難。
影片提供 目目非營利
0821-0829
因為我手部功能不好,我在學習上比一般人還要再緩慢很多。
影片提供 目目非營利
0835-0852
為了協助中重度肢體障礙者,能夠與家人甚至外界溝通,國內有一間社福機構將「眼動」科技軟體和課程結合,讓許多能力受限的族群獲得更多學習新知與外界接軌的機會。
目目非營利創辦人 賴姵妏(右)
所以我們會認為或許可以成立一個非營利組織,去幫他們去建立比較完整的一個眼動師資的系統,然後從眼動老師開始,去進行一對一的課程,慢慢的讓他們開始建立基礎的認知。
==cgin==透過科技方式,讓中重度障礙者可以自主表達及學習新知,且運用眼動軟體系統,彌補障礙者在學習上的資源缺口==cgout==
目目非營利創辦人 賴姵妏(右)
影片提供 目目非營利
0919-0932
眼動課程是透過眼動的儀器,先蒐集瞳孔的訊號,然後投射在螢幕上 成為一個游標,那我們是透過凝視的方式,比如說他凝視一秒鐘,這個圖卡就會被選取,對,所以我們是,那這個在更前期我們有一些眼動視知覺的復健遊戲,比如說眼動拼圖,或是眼動的形狀配對等等。
影片提供 目目非營利
0939-0952
這套科技軟體不僅協助孩童,協會也幫助青年朋友,成立眼動工作坊,培訓中重度肢體障礙者,有獨立接案能力的課程。
目目非營利創辦人 賴姵妏(右)
影片提供 目目非營利
0952-0955
所以我們就是有發起,就是青年的工作坊,然後也有一些青年學生,就是學習了,剛剛所說到的這些文書處理的軟體,增加他的打字效率,然後可以學習一些像是文案,還是一些平面設計或是影片剪輯。
榕容其實是一位腦性麻痺患者,在過去疫情期間開始參與工作坊的培訓。
我們先來試試看眼動,然後我先幫你喬一下擺位,好,好,你幫我看到綠色這個區塊,好,很好。
影片提供 目目非營利
1026-1033
榕容肢體的張力並不好,因此要拿筆書寫或是打字對她來說都相當吃力。
目目非營利外稿編輯 榕容(右)
我是足月的健康寶寶,但因為我難產導致缺氧,所以才有這個先天性疾病,因為我沒辦法書寫,所以在一些需要抄筆記,需要寫作業的部分上,我就很難達到。
會參與工作坊培訓,主要是因為過去曾因為找工作面試未被錄取,心情相當失落,透過眼動工作坊訓練後找回他的自信。
目目非營利外稿編輯 榕容(右)
我記得我第一次面試,那時候面試一個半小時,對方很耐心的聽我的狀況,也很理解,可是最後就沒下落了,其實那時候很挫折,我也不知道是什麼原因,但是就從那時候開始,我的自信就被打碎。
工作坊課程先從認識眼動輔具與使用開始,再慢慢進入文書處理以及剪輯軟體等教學。
目目非營利理事長 詹育書(左)
眼動工作坊是一個,我們將眼動科技,然後去結合一些Office的操作技巧,還有Phothop 操作技巧,跟影片操作技巧的一個課程,那這個課程,主要就是希望協助就是身障者們,可以擁有一些居家就業的技能。
榕容在三個月的培訓之後,也正式被協會錄取為外稿編輯,讓他能在家工作,獨立接案,走出自己的路。
目目非營利理事長 詹育書(左)
所以榕容現在的身分是目目的外稿編輯,他想要透過給三十歲的自己這個主題,去鼓勵更多的身障者,讓他們知道自己其實是有能力的,那過程裡面榕容也會想要去訪談,其他不同障別的身障者,那我們也是滿期待這件事情的發生。
目目非營利外稿編輯 榕容(右)
我目前產出了四篇文案,然後也參與了目目的很多拍攝工作,以及協助教學部整理資料,我也敢很自然的跟同事們對話聊天,算是我這這一年多來最大的突破吧。
「慢飛天使」們一路上跌跌撞撞,在成長學習的路上花了比一般人多好幾倍的時間及心力。面對未來的就業路可能還有許多瓶頸跟門檻,政府甚至整個社會能不能適時給他們更大幫助,這群天使們正引頸期盼。
採訪/撰述 吳怡君
攝影/剪輯 李明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