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嘉君,一個從小就喜歡植物的客家女生,任職於農委會林業試驗所,主要研究樹冠層中的附生植物,由於樹冠層至少在樹的二十公尺高,難以深入研究,相關調查仍屬稀少,為了探索大自然新知,徐嘉君學習攀樹技巧,深入山林,吊在繩索上做調查研究,雖然辛苦,但也因而紀錄下不少站在地表上難以看見的大自然奇景,一起跟著徐嘉君爬上大樹探索大自然的奧妙。每一次到樹上,都有新的發現,就是其實,其實這個自然界,是還有很多未知的==ns==

穿戴好裝備,徐嘉君這天來到雪霸國家公園位於海拔一千八百多公尺的雪見遊憩區,準備要攀上二十一公尺高的樹冠層做研究。

霧林帶這邊就有一些分布海拔較高的蘭花,像這高山絨蘭,高山絨蘭就要到,到這,差不多海拔兩千才看得到,它的,它比較特別的地方就是,它長在樹上,這樹上比較沒有水分,然後它就會有這種假球莖,一球、一球,這個,這個就是保持它,就是它會把水分儲藏在裡面。

徐嘉君是農委會林業試驗所助理研究員,主要研究樹冠層裡的附生植物,

[林試所 助理研究員
徐嘉君]
附生植物它就,它長在樹上,它就沒有辦法,從土壤吸收水分跟養分,所以它的水分跟養分,就從這些霧來,所以在霧林帶的話,附生植物就會特別多。也是我喜歡來霧林帶的原因之一。

霧林帶在全球分布少且狹窄,以熱帶、亞熱帶居多,必須配合地理位置條件,多半是靠海夠近的山,以台灣來說,海拔一千二到兩千五百公尺左右,約中午就會開始起霧,形成所謂的霧林帶,是相當特殊的景觀。

[林試所 助理研究員
徐嘉君]
因為有霧在這邊,然後它會反射那個,陽光的反射之外,然後它還會保持溫度的穩定,後來我們就是,有在做研究就發現說,既然這邊的生物,喜歡這種穩定的生態環境,你可能就會發現,霧林帶的生物在,可能氣候變遷之下,它會首先比較可以觀察到它有受害的情形。

附生植物有很大的比例是蕨類和蘭花,這些無法從土壤獲取養分和水分的植物,有自己的一套生存法則。

這個塊根也是那個儲存水分跟養分,就是有時候我們常常看到颱風過後它們會被打下去啊,打到那個地上,或整棵樹倒了,可是它都還可以活好多年,對,就是靠它們這些儲存的養分。

喜歡植物的徐嘉君,從念研究所時期開始研究樹冠層的附生植物,由於樹冠層至少在樹的二十公尺高,難以深入調查,相關研究貧乏,存在著許多人類未知的生物與生態,為了探索,徐嘉君這個嬌小女生學攀樹,並不斷自行進修、練習技巧,

[林試所 助理研究員
徐嘉君]
雖然(爬樹)它只是一個工具,可是你要熟練這個工具、這個方式,又,要花很多時間去練習,然後還要自己,常常去進修、上課,所以我們有時候都花錢去上課,然後裝備,因為台灣,裝備很多台灣都買不到,像這個,這種爬樹的技巧都日新月異,國外、台灣,然後都常常會,大家會想出新的方法,那有時候也要去問人家,或者是上網,去看那個網站的影片。

徐嘉君的老公,也常陪著她深入森林攀樹做研究。

[徐嘉君的老公
邱騰榮]
樹上,你就是常常會有很多新的發現,譬如說蘭花,還有一些甚至是動物,飛鼠啊,她對大自然的觀察非常入微,那我覺得,她的那個敏銳的觀察力,我覺得,我很佩服她。

這天徐嘉君夫妻倆攀上二十一公尺高的雪見樹冠平台,這其實算是學者專家做樹冠層研究相當便利、安全的地方。

[雪霸國家公園 解說員
傅國銘]
在九十八年那時候,我們有針對這個,雪見地區的樹上的植物,就是長在樹上的(附生植物),像是蘭花、蕨類,做全面性的調查,那,那時候,沒有這個平台,所以我們人都吊在繩子上,對,很辛苦,那到後來,就我們雪霸國家公園就想說,要來建一個平台,那以後調查人員可以在上面比較,比較順利可以做一個調查。

雖然大多數的研究,徐嘉君都得費盡千辛萬苦攀上樹,整個人吊在繩索上做調查,相當辛苦,但她說,能夠親眼見證不少令人驚奇的大自然景象,再辛苦都值得。

[林試所 助理研究員
徐嘉君]
那一次去棲蘭就去爬扁柏,然後才往上爬不到十公尺,就開始看到那個樹幹上啊,全部都是一葉蘭,那時候還是花季在開花,我就覺得很高興,就想說,啊,這個,這個生物就是,它其實還是很多,只是我們以為它被採光了,就快絕種了,其實沒有,就是,那個算是,對啊,其中一個,滿讓人高興的經驗。

視野角度不同,真的能有不同的觀察與發現,徐嘉君曾爬上殘破不堪的紅檜巨木,卻在樹上發現生機盎然的空中小花園, 令她雀躍不已。

[林試所 助理研究員
徐嘉君]
費盡辛苦上去以後就發現說,它,因為它很老,所以它,它的上面面積很大,然後上面不但有二代木,就其實有一些檜木它的小孩子,就已經長得很漂亮了,然後有,還有很多其他的,就是森林中海拔,森林霧林帶裡面的那些其他的闊葉樹,然後就好像一個小花園一樣,然後又有很多,像有飛鼠的爪痕啊,大便啊,然後還有,感覺很多動物在那邊活動的痕跡,上去以後才發現,原來這是一棵,就是,雖然頹頹老矣,可是看起來很有,其實是生機盎然的樹。

神秘的樹冠層生態系,被形容為內太空,存在許多未被人類探索的科學新發現,徐嘉君個子嬌小、志氣高,靠著雙手、雙腳拉繩攀爬上樹,即使筋疲力竭,也要不斷探索大自然的奧祕==ns==

採訪/撰稿 宋宇娥
攝影/剪輯 洪炎山
照片/影片提供 徐嘉君、邱騰榮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客家新聞雜誌 的頭像
    客家新聞雜誌

    客家新聞雜誌HAKKAWEEKLY

    客家新聞雜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