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客家話演出大型歌舞劇,是我從前想都沒想過的,客家歌舞劇「福春嫁女」日前就搬上國家戲劇院公演,在莎士比亞名劇《馴悍記》劇情的骨幹下,「福春嫁女」將背景置於客家生活時空,歌詠愛情真諦,而且從音樂、舞蹈、服裝、舞台、燈光等都是全新創作,製作團隊大膽嘗試,以客家傳統曲調、藍衫、夥房為基礎,融合現代音樂與劇場藝術,為客家文化發展新出路,不過由於是首次嘗試,在賦予歌舞劇濃濃客家味的同時,製作團隊也面臨不少困難,來看記者宋宇娥、蔡裕昌的報導。
舞台上,男舞者打赤膊,挑著扁擔,表現力與美,舞出客家的剛毅精神。
戴著綁上花布巾的斗笠,女舞者的手採著茶葉,展現客家女性勞動時體線條的柔美。
壯闊的管弦樂襯底,騰空飛躍的紅布,交錯翻身迴旋的舞姿,這是客家歌舞劇「福春嫁女」的開場,象徵男人與女人的戰爭即將展開。
劇中抱著不婚主義的女主角劉麗君,凶悍的樣子,令所有男人都害怕,一心想把女兒嫁出去的劉福春,在眾人的建議下,決定舉辦相親大會,為大女兒劉麗君找到乘龍快婿。
在相親大會上,不按牌裡出牌的劇中男主角鍾友嘉,遇上凶悍著稱的女主角劉麗君,馬上碰撞出激烈的火花,
男女主角之間的口水戰,男女感情間的拉扯,誰該聽誰的,誰該讓誰,莎士比亞名著《馴悍記》的情節,轉移到了台灣客家庄,在當代的時空繼續上演。
就這樣,猛男鍾友嘉把女強人劉麗君娶回家,展開馴妻計畫。
這齣改編自莎士比亞名著《馴悍記》的客家歌舞劇「福春嫁女」,聲勢浩大,包括七十多人的大型管弦樂團、四十多人的合唱團在內,台前幕後動員超過三百五十人,可以說是台灣表演藝術少見的大規模演出。
雖然說是客家歌舞劇,但現代年輕人流行的元素一可一點都沒少,像是網咖的場景,線上虛擬遊戲的電玩打鬥,透過燈光效果、舞蹈和音樂結合,全都在舞台上一一呈現。
甚至連重型機車都被搬上舞台,場面相當豪華。
現代流行元素外,「福春嫁女」也有著傳統客家色彩,八音伴奏的客家古婚禮,絕對符合客家人的生活習俗,舞台佈景也十分講究,新竹的褒忠亭、美濃的客家夥房,一眼就能讓觀眾準確無誤,認出是客家建築。
[客家歌舞劇「福春嫁女」
舞台設計 呂萍]
它有些風景 很多東西,都依據客家的建築,客家的南方或北方新竹這邊,我新屋這邊都去跑了一下,所以我從這當中就是,選了一些客家典型的建築代表,做為這個戲非常有特點的形式
人人都愛吃的客家菜,這回也搬上舞台,又歌又舞,有聲有色,把客家菜「演」到色香味俱全,要讓觀眾看到猛吞口水。
[客家歌舞劇「福春嫁女」
演員 張聖潔]
我在表演的時候,我自己要相信我在講什麼,相信我說很好吃的東西,然後觀眾就會相信
[客家歌舞劇「福春嫁女」
編舞家 何曉玫]
從一些鍋具,或者是做一些拿盤子的動作,表現出一種客家廚房的熱鬧
這齣大手筆製作的客家歌舞劇「福春嫁女」,確實給人耳目一新的感受,吸引的觀眾層,從老到少都有,而且看了都說好。
事實上,舞台上完美的呈現,全來自於舞台下艱辛的籌備和練習,
「台上三分鐘,台下十年功」可真是一點都沒說錯,光是要找會唱、會跳,還會演的人,就花了不少時間。
[客家歌舞劇「福春嫁女」
編舞家 何曉玫]
其實台灣的歌舞劇一直都,還沒有一個累積性的成長,要找到一個會唱歌,又會跳舞,又會演戲的人,這個真的我們在這個部分,就已經花了非常多的時間
[客家歌舞劇「福春嫁女」
演員 黃紹彬]
舞台劇主要就是演戲,唱歌的部分很少,舞蹈部分不會這麼困難,演員就變成又要會唱又要會跳,還要會演出,要會表演,所以壓力很大
[客家歌舞劇「福春嫁女」
演員 江翊睿]
唱的時候,跳的時候,都要跟這麼多的人配合,這是我覺得最恐怖的地方
大批人馬合作本來就不容易,舞蹈、音樂、演戲,三方如何巧妙結合搭配,就更得花心思細細構想。
[客家歌舞劇「福春嫁女」
導演 蔣維國]
我要把這幾個東西融合的比較好,而不要使他們感覺到隔裂,不要說是,忽然大家表演停下來了,現在就唱歌了,於是唱歌的東西跟前面的表演無關好了,唱歌停下來了以後,於是就開始演戲了,它必須這幾個東西是融在一起的
巧妙穿插音樂、舞蹈、戲劇,找演員,還只是事先的功課,到了排練的時候,每個小細節都環環相扣,彼此得找出相互搭配最完美的節奏。
偶爾還會因為樂團指揮聽不懂演員說的客語,而出現音樂跟不上的尷尬情形。
還好給個暗示,就可以解決這樣的問題,但不是客家人的男主角黃士偉,要唱又得要會說客語台詞,可真的是大大考驗他的語言天分。
[客家歌舞劇「福春嫁女」
男主角 黃士偉]
就是一個字一個字硬學,然後整個譜上寫滿了各種注音符號,然後有些音實在是蠻挫折的,好女人,所以就真的很難,有一些鼻腔音或者是,完全是用舌頭內部在做的工作的一些音,外面看不出來,就很崩潰,好女人 好男人,然後老師會要求說用一些臉部的表情,來幫助完成這個音,所以變成,我們是好男人,我們來來這邊就是為了追求一個好女人,就用這種刻意發音的方式,來找到發音的位置。
前所未見的客家歌舞劇大製作不只是考驗演員,製作團隊一樣面對全新挑戰。
[客家歌舞劇「福春嫁女」
編劇 黃武山]
這是一個新的製作,包括劇本它並不是純粹的劇本,其實是一種對客家來說,你要翻成客家話,又是一個音樂劇,又是歌舞劇,算是實驗性的一個東西。
[客家歌舞劇「福春嫁女」
服裝設計 林瑾如]
在這過程裡面,也讓我發現到說,我們對客家的文化,尤其是我的專業領域,服裝的部分,真的是非常嚴重的不足,資訊的建立,非常的不足。
[客家歌舞劇「福春嫁女」
導演 蔣維國]
我們去(美濃)看做傘的地方,去看做藍衫的地方,我們去嚐客家菜,有一場戲 ,我們就是說就是在美濃,就是大家做菜,一群婆姨們在鄉下做菜要招待新郎新娘,
還有一場戲是他們做藍衫,要為新娘量衣服,像這些東西,我都要請教客家人,我周圍其實有很多客家人,另外我就要請教這些書本DVD,對我來說是一個挑戰。
對製作團隊來說是新的挑戰,「福春嫁女」這齣客家歌舞劇,對客家文化藝術來說,更是新面貌的呈現,
[客家歌舞劇「福春嫁女」
演員 張聖潔]
你會發現它的客家話和客家演出的藝術性,其實不只是有趣的,不只是受喜歡的,有不同的角色有,不同的音樂,可是它其實是很美的藝術呈現。
[客家歌舞劇「福春嫁女」
演員 江翊睿]
我覺得我們最首要的就是,讓觀眾接受這樣的表演形式,願意走進劇場,不要都是看國外來的戲,那能夠用自己的語言做出屬於自己的音樂劇,那才是最有意思的事情。
說客家的故事,唱客家的歌曲,跳客家的舞蹈,台灣客家庄的常民生活,就這樣以客家歌舞劇的形式搬上國家戲劇院的大舞台,讓更多人看到新時代的客家。
採訪/撰稿 宋宇娥
攝影/剪輯 蔡裕昌
- Oct 17 Wed 2007 16:34
42集-福春嫁女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