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古都保存再生基金會調查,截至2013年11月,台南市老屋再利用案例有242處,其中54處提供住宿服務,84處與藝文、設計相關。其中有一批特別的文創新移民,他們因為愛上了古都豐厚的歷史文化底蘊,愛上台南老屋的樸實溫潤,因而租下老屋開店,把有著前屋主生活痕跡的空間,加入設計人的創意,打造出匠心獨具的創意小店,一起來認識這些台南文創新移民。<你是要戶外寫生呢,或是你要做任何手作的東西,其實它(台南)的氣候條件都非常地適合,你身為一個創作者去創作>
<我們希望小孩在一個,有自然環境然後又有文化的環境中長大,所以我們就選擇移民來台南>
<這個地方真的,不管是環境,或者是這個地方的人,都很可愛,那就是讓我們選擇願意留在這個地方>

黑白琴鍵彈出悠揚琴聲,令人沉醉,桃園人徐婉婷是鋼琴老師,和學設計的老公李威萱,喜歡台南古都的生活步調,一同移居台南市,找了巷弄裡的老房子開咖啡館,最近又把隔壁的老房子整理好,弄成溫馨小巧的展演空間。

[文創店家
徐婉婷]
覺得它可以是一個比較輕鬆的,那可以跟更多人可以分享自己的音樂,也讓這樣子的音樂可以在,就是平常的巷子、巷弄裡面,而不是一定要去演奏廳然後才可以欣賞音樂。

夫妻倆站在吧檯準備餐點,招呼客人,陽光從大片窗戶灑落,配上輕柔音樂,一進到咖啡館,就讓人有種悠閒自在的舒適感。

[顧客
郭蔓儀]
很喜歡啊,就覺得很舒服,而且就,我坐在這裡一個下午也OK,我覺得,對,很舒服。台南很多這樣的地方,我覺得,就因為你不把它(老屋)利用一下,你就要拆掉了,那就很可惜啊,所以就,我覺得這樣子很好。

從處理老屋壁癌、油漆到選購家具,咖啡館的每個角落,李威萱一手包辦。

[文創店家
李威萱]
房子看到就是採光,跟整個落地窗的那個光線很好,然後通風也不錯,所以應該,就覺得它應該是屬於一個,很放鬆,或者,沒有壓迫感的空間,所以我在設計上面就把桌椅全部是用低的,然後一些老的物件,然後再配合新的東西,跟自己手做的東西,像桌子跟椅子都是自己設計,有些是自己施工。

[文創店家
徐婉婷]
整修上面的困難,可能就是一些線路還有它的結構,那當然以前的牆壁,就像我們常常就是會有壁癌的問題要去處理,要想辦法,當然我們就是,我們用另外一個角度來處理它,對,因為它實在是很難去完全地把它剷除,對,那我們就選擇另外一個方式跟它相處。

李威萱、徐婉婷夫妻倆,雖然租下一整棟老屋,但實際上只有二樓當成咖啡館使用,一樓當成藝文展演空間,並且保留原本老屋房間廚房的住家格局。

<有三個空間可以運用,對,那讓作品它如果說,有時候是碰到不一樣的藝術家的話,就可以有一個區隔性。>

[文創店家
李威萱]
台灣還是需要,可以給更多的創作者一些空間或者發表的地方,讓大家可以吸收到新的聲音或者新的概念,因為是在巷子裡,而且是老老的、傳統的巷子,就不希望去影響太多這邊基本原來的生活狀態。

小巷弄內的咖啡館,門面招牌不大張旗鼓,低調又內斂,藝文氣息濃厚的夫妻倆,租下老屋圓夢經營咖啡館,希望傳遞在台南溫暖篤實的生活感。

[文創店家
徐婉婷]
我們也不會希望說,很多商業的宣傳,讓更多人一下子湧來我們的店裡面,因為我們希望它是有存在一些空間感而不是,就是,美到,客人很多,然後絡繹不絕,我們就為此感到很開心這樣,我們是要傳遞一個生活的態度,對,讓來到這裡的人都可以覺得很舒服。

在台南租老屋使用,將充滿歷史痕跡的空間加入創意活化,現象相當普遍,甚至還興起一股文創移民潮,藝術工作者閻夢潁大學畢業後,就定居台南,租下老屋作為教課的美術畫室。

[藝術工作者
閻夢潁]
因為我在長榮大學讀書,不過來這邊就很久了,所以就定居在這邊。很悠閒,沒什麼事情,可是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情這樣,(挑)老屋是,那時候是因為比較便宜,那我想說,就租下來,這樣我比較能夠負擔這樣,不過,時間久了就會有感情,那就會想說老屋還是比較好,有風、有空地,就可以這樣走一走,都很舒服這樣。

廖錦逢、陳亞珮也是從台北來的文創新移民,他們到台南開店,賣自己設計的潮T,因為喜歡台南市中西區的氛圍,就在這裡租了間老屋,一樓當店面,二樓自己住,三樓當作工作間。

[文創店家
陳亞珮]
不只台南有老房子,全台灣各處都非常多的老房子,那我們其實也不會以一個老房子的出發點,然後我們是老房子,因為其實台南太多都是,五十年、六十年、八十年的房子,那最主要是說,我們是希望說,你用一個這樣子的老的結構,你有沒有辦法保留它好的部分。

[文創店家
廖錦逢]
它其實保留了某一個時期的,美學概念跟居住房子的習慣,因為那時候租這房子主要除了有它的美學之外,最重要是它房子結構的設計,其實因為當時可能沒有冷氣啊,或是它沒有好的照明,所以它需要做很好的通風或採光,那其實以現在,如果你想要住一個比較環保的房子來說,以前的這種房子,其實具備了某些環保的條件在,所以其實很適合,作為我們開店,同時又作為我們居家使用。

[影片提供 廖錦逢]
潮T文創店去年正式開幕,在這之前廖錦逢、陳亞珮花了三年多時間,執行「全面回收再生計畫」,在台南街上撿拾被拋棄的廢材,加以修復,用作店面裝潢,店裡所見的木料、家具、擺飾,甚至電器都是回收處理、修復、再利用而來。門口的拼接窗,由來自台南各地不同風格的木窗組成,散發著完全道地的台南常民氣息。

<我盡量選取是台南的紋理啦,所以,因為都在台南撿到的,所以我在,當初在選擇窗框的時候,我選擇,台南很有名的小兒科的窗框,雖然它已經歇業了,在民權路上,然後選用這種八格的窗戶,這八格窗戶,比較有趣的是,它是日治時代的,因為日治時代沒有上油漆,是直接上,直接簡單的塗料,所以它都保持原色,那它做得也比較精緻。>

[文創店家
陳亞珮]
常常都看到一個東西的時候,你就會回想當時,收集到的那個時候的情景,然後那時候會覺得說,用它會特別珍惜,因為你可以知道到說,這些人,就是它有那個歷史,它有那個故事在裡面。

或許是客家血統使然,廖錦逢把客家人惜物的精神發揮到極致,撿拾而來的廢料,他還再加工製成家具,當作品牌的副牌來經營。

[文創店家
廖錦逢]
你可以在外面常常撿到,丟掉那種櫃子,不管是新或是舊的,那丟了可能它就沒有底了,就剩這樣,這樣其實很難利用。所以我就想說,把它拆解它的板材,所以大部分拆下來的板子上面有很多釘子,其實我們都可以直接把它鋸掉,或是處理掉,然後它就可以做成非常多的材料,就是變成一個,做木工的基本材,你要拼接成桌板,你要做成小小的吊飾,最簡單切成一個杯墊。

拼接檜木鐵腳凳、杯墊、檯燈,都是環保、惜物精神下的再生產品。為了落實節能減碳,店裡不裝冷氣,反而是利用老屋原有的天井,配合紗窗,產生清涼感。

[文創店家
廖錦逢]
老房子裡面都有天井,那天井其實就可以產生煙囪效應,是可以產生一個很好的對流,但是它必須要把風吸進來,所以你必須在低處的地方,尤其是一樓低處的地方去創造,讓風進來的孔洞,所以就是我們把,夏天的時候,天氣熱的時候我們會把部分的玻璃,換成紗窗,對,然後就是讓那個熱對流產生煙囪效應,然後就很自然地就循環,對,就會產生很涼的感覺。

老屋新生,卻又保留著古老的生活痕跡,落實這理念的,還有這家手工包包店,盧泓想要給孩子更好的生活環境,於是舉家到台南定居,就在巷弄內,找了間六坪大小的透天厝開起店來。

[文創店家
盧泓]
因為它非常小,它一層只有六坪,然後有三層樓,那當然因為它已經五十多年了,然後它的隔間上,一開始來的時候,隔間都很陰暗,然後沒什麼採光,然後當然壁癌或是什麼很多,然後甚至連屋瓦都壞掉這樣子,那,我們基本上完全就是照原貌修復,除了比較,隔間因為讓它太陰暗就把它打掉之外,然後保留了磚牆,然後連屋瓦都是,請一個七十歲的老師傅來整修這樣子,對,所以就是基本上就是照原狀。

因為空間不大,方便工作室「運送物資」,還打了「類天井」。

<一來的時候,這裡是我們的工作室,所以像二樓跟三樓都是做裁縫的地方,所以我們三樓做了一個滑輪,就像以前這樣,水井有沒有,吊水,然後把布跟皮這樣拉上來,因為我們的樓梯非常小。>

手工包包也很有在地特色,設計融入台南著名的孔廟意象,深受外國觀光客的喜愛。

[文創店家
盧泓]
因為我們移民來了台南,然後就想說能為台南做什麼,那當然我們是創作人、設計人,我們就是用設計來回饋這個地方,所以我們就是以台南的一些意象,比如說孔廟,我們最有名的台南孔廟包,就以台南孔廟的飛簷跟馬背為設計,然後作了一個很美麗的設計,這個設計已經得了三項國內外的設計大獎。

巷弄內小巧迷你的店家,門口對面,還有鄰居伯伯看報紙,進到店裡彷彿別有洞天,總讓人驚喜連連。

[文創店家
盧泓]
隔壁的周伯伯就是每天都會幫我們招呼客人,他都會跟客人說,欸 他們今天沒開,或是說,他們有開有開可以進去這樣子,對,就是,大家都還滿好的。因為我覺得,畢竟比如說以前在台北,可能你連鄰居都不認識,因為台北人真的生活比較忙碌,那台南人,說真的生活上都滿悠閒的,所以大家也,比較活得像一個人,溫暖的人,大家可以互相關心照顧。

台南老屋空間再利用正蓬勃發展,老房子不再孤寂陰森,一群移居台南的文創新移民,愛上古都的文化底蘊、悠哉的生活步調,看中老屋溫厚質樸的古老生活感,加入設計人的新穎創意,打造出令人耳目一新、驚喜連連的文創小店,也讓台南老屋風華再現。

採訪/撰稿 宋宇娥
攝影/剪輯 徐偉文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客家新聞雜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