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人把土地公稱做「伯公」,對客家人來說,土地公不只是神明、也像是家裡的長輩一樣親切,有什麼事都要拜託伯公幫忙。台中縣新社鄉的白冷圳社區營造促進會,從去年底開始,巡迴新社鄉的國小,帶小朋友認識家鄉的伯公跟老樹;至於教課的老師,都是當地的婆婆媽媽跟農民。他們希望藉由認識老樹與伯公,讓孩子們愛上自己的家鄉。這不只是一堂單純好玩的鄉土課程,而是新社人的一場「搶救學生大作戰」,記者詹淑雲、洪炎山的報導。<阿公,這裡總共有幾家拜這個土地公?多少家在拜啦,這邊差不多有二 三十家在拜喔,二十幾家啦,這裡初一 十五很熱鬧耶,還有年節。>

紅色的磚牆、加上細膩的雕工,古樸的食水嵙張厝伯公廟前,80歲的阿公張鴻章,正在跟一群新社國小的小朋友,說著有關張厝伯公的故事。

[張鴻章]
祖先來台住在這裡,伯公設置在這裡,設置在這裡,200多年了喔(接)我們這個地方呀 很尊敬伯公,每個地方都一樣,住在那裡就拜伯公。

[新社白冷圳社造促進會
總幹事 徐炳乾]
像這個伯公來說,祂是張家聚落,祖先來這邊開墾的時候,他們拜的,所以這個伯公,陪伴了他幾十代的人,一起在這裡開發,在這裡居住,在這裡共同生活。

<土地公很靈驗嗎?他說伯公有靈嗎?有喔,說給大家聽呀,怎麼靈,說給這些學生聽?要升學就來這裡拜,每一個都考得上。>

小朋友看起來都很有興趣、認真聽講,並且踴躍發言、提出問題。這堂戶外教學,是新社鄉白冷圳社區營造促進會,特別為當地小學生規劃的,課程名稱就叫做「老樹與伯公的對話」。

[新社國小
學生 詹博鈞]
很開心,怎麼說?因為可以了解更多土地公廟的事。

[新社國小
學生 劉容滋]
覺得它蠻特別的,怎麼說?就是那種年代久遠的感覺,跟別的土地公廟不一樣。

位在台中縣山區的新社鄉,盛產水果跟香菇,是一個嫻靜的農業鄉鎮。新社鄉只有一所國中、新社完全中學,可是這幾年,當地人發現一個嚴重的問題,許多小孩小學畢業、都外流到其他鄉鎮的國中就讀,留下來的、只剩一半。像是新社國小去年有六百多個學生畢業,卻只有大約三百多人去讀新社完全中學,其他人都跑到外地升學。

[新社國小
教務主任 施能宏]
我們目前大約有百分之五十的學生是會留在我們的新社國中就讀,另外大約有四分之一的學生會去就讀我們鄰近的東勢國中,另外四分之一是就讀我們鄰近的石岡國中。

[新社國小
學生 李啟玄]
我媽媽說如果要讀新社,國二以後再過來,因為現在才剛換新校長呀,雖然學校有比較改進,但是我媽媽說還是沒有很好。

[新社國小
學生 張宇辰]
那你為什麼不會怕留在這裡(新社)?不要做壞事就行了。

新社國中五年前改制為完全中學,資源較一般國中多,可是許多家長,寧可讓孩子到外地就學,也不願留在新社念國中。

[新社國小
學生家長 黃玉甘]
我們在街上呀,放學的時候,就會看到一些學生的儀容,都沒有說很好的表現,久而久之,大家就會覺得這個學校沒有什麼管理。

[新社國小
學生家長 詹武]
小學老師有些也鼓勵成績比較好的,鼓勵他們,因為他們看這裡的學校(新社國中),好像讀書風氣不是很好,就會鼓勵他們去外面。

為了扭轉當地人對學校的壞印象,去年才到任的校長張烈鐘,積極整頓校風,希望能留住學生。

[新社完全中學
校長 張烈鐘]
我們當然是希望說,孩子能夠留在自己鄉裡面的學校來培育、來造就,對這個學校有感情,因為學校是社區的一部分,將來他畢業之後,或者甚至唸了研究所,甚至唸了博士班之後,有一些成就,希望他能回到鄉裡面來服務,也才對這塊土地會有一些感情在。

聲音來源:
[白冷圳社造促進會
總幹事 徐炳乾]
我們漢人到每一塊土地上開墾的時候,一定會拜土地公,土地公神明的位階雖然很小,但是呢?每一個人都會去拜。

看著許多新社土生土長的小孩,小小年紀就要離鄉背井到外地唸書,新社鄉白冷圳社區營造促進會總幹事徐炳乾,相當憂心下一代、對家鄉的感情會越來越淡薄。

[白冷圳社造促進會
總幹事 徐炳乾]
因為他還沒懂事的時候,還沒意識到鄉土的時候,他就外流到外面了,對嗎?以後長大以後,對家鄉,對自己的故鄉沒認識。

去年底,白冷圳社區營造促進會開始巡迴新社鄉的各個國小、做鄉土教學,有靜態的圖片介紹,還有動態的導覽活動,帶領學生認識自己住的地方。

拿著掃把,71歲的廖詹阿六和余鳳英,正在為大南水頭伯公、打掃居住環境。
[余鳳英]
大家自願的啦,自願的啦,看到骯髒大家有空就掃,大家做。

[廖詹阿六]
樹下每天都有很多樹葉,落葉時整個地上都是,就掃一掃,我們自己看到都比較舒服,不要說別人。

樹枝就像手掌向外延伸的500歲大樟樹,樹形相當漂亮。大樹下、伯公廟常常是一群老人乘涼、聊天,聯絡感情的最佳場所。只要有人的地方就有伯公,伯公可以說是和人們關係最密切的神明。

[白冷圳社造促進會
總幹事 徐炳乾]
耕種的時候希望比較好收成呀,人丁平安啦,要嫁女兒還是娶媳婦,都會來拜伯公啦。雖然說伯公在神明中的位階比較小,但是什麼事情都要跟伯公報告。

新社地區總共有100座左右的伯公廟。每一座伯公廟都有著一段故事與歷史,是幫助小朋友了解家鄉的最好教材。

[新社白冷圳社造促進會
總幹事 徐炳乾]
讓他認識鄉土,讓他們對這土地有感情,以後長大了,就算真的國中沒有在新社唸,離開來說,對地方也還有感情。

早期聚落開墾,居民都會拜掌管土地的土地神,也就是客家人說的伯公,祈求生活平安與農作豐收。這座大南水頭伯公廟、是早期廖家祖先來此開墾所設置的,每天早晚都有居民前來上香。

[余鳳英]
這香火很旺,每天早晚很多人來拜,住這附近的人一定會來。

[廖馬阿粉]
割稻呀,插秧呀,都來這裡拜呀,都到這裡拜就對了。初一、十五都用水果比較多,用牲禮的人也很多呀。

香火很旺的大南水頭伯公,看起來非常特別,沒有神像、只有三塊石板,不知情的人可能還以為神像被人偷走了。不過老人家告訴我們,不要蓋廟、不要神像,是伯公自己的意思。

[廖馬阿粉]
祂說不要金身,擲筊問祂說不要金身啦,這樣就好啦,我們就用這樣的,就這樣的沒有金身,上次打算要幫祂蓋廟,擲筊問祂也說不要呀,祂也說這樣就好。
伯公、是跟客家人關係最密切的神,幾乎每個人遇到生活中的大小事,都會向伯公秉告,請求伯公庇祐。

[余鳳英]
唸國中的孫女,她要考試呀,她就會來拜呀,祈求保護她考試考得更好,真的就考得不錯呀,考得好她就很開心,跟我說阿嬤,妳知道我這次怎麼會考這麼好嗎?我問她是什麼原因,她說我有去拜土地公,她說所以我會考這麼好。

[廖馬阿粉]
每個人都說很興旺啦,我婆婆說家禽如果不見喔,跟祂說一說,擲一下筊,就會找到。

隨著時代的變遷,年輕一代和伯公和土地的關係,漸漸變得疏離。

[解說員
黃秋雲]
我們講客家話說很興,土地公很興,什麼叫做很興,就是很會保佑我們的人,很靈。

新社鄉白冷圳社區營造促進會,為小學生辦的鄉土課,就帶他們先認識生活週遭的老樹與伯公。

<你看,這一棵是茄苳樹,茄苳樹時間到了會開花、會結果,會吸引很多鳥,引來白頭翁,還有引來很多五色鳥。>

今天這一站,白冷圳社區營造促進會、來到中和國小,找來當地居民黃秋雲為小學生說伯公與老樹的故事。

[解說員
黃秋雲]
這個是萬聖祠,萬聖祠就是一般我們說的百姓公,沒有家屬接回去,不知道是誰,就埋在一起,做一個墓。取名為百姓公,有的人會去求,就在這裡祭祀就在這裡拜,有什麼困難去求有感應,就變做萬應公,萬應堂這樣。

距離中和國小走路不到十分鐘的路程,有一個萬聖祠,旁邊還有一座后土伯公。
[解說員
黃秋雲]
后土就是墳墓旁邊的伯公,祂並不是村莊裡,保佑大家的伯公。

<這個(后土)土地公有多少年的歷史了?來,一百年以上,對。>

[中和國小
校長 黃鳳鏡]
透過剛才學生的回答,說不一定不是非常正確的答案,但是他已經對這個有興趣了,表示已經有萌芽。

[中和國小
學生 夏玄德]
學到我們家鄉的由來,還有歷史那些的,然後還認識了許多鳥類。

[中和國小
學生 謝宜君]
就是比較喜歡(伯公),還有就是很感謝祂保佑我們。

<舉手,知道舉手,好好,你跟我講>

從認識老樹與伯公開始,小學生們慢慢的對自己居住的地方,有了多一層的認識與了解,無形中也產生了對家鄉的認同感。即使他們將來會離開家鄉、到外地讀書或工作,只要想起家鄉的老樹與伯公,和故鄉的情感怎麼也切不斷。

採訪/撰稿 詹淑雲
攝影/剪輯 洪炎山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客家新聞雜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