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365-416集(2014年) (196)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成功鎮在台東縣東北部,位處東部海岸的邊陲地帶,許多人往往忽略掉這個地方,事實上成功鎮不僅擁有迷人的漁港小鎮風情、豐富的海洋生態資源,更有許多在地美食,一群五六年級的在地店家業者,最近就結盟共同行銷「成功」,集合各家專長、設計出專屬的特色餐點,並不定期舉辦活動,活絡商圈,希望透過這股認同家鄉的新力量,讓遊客認識成功、愛上成功。漁會工作人員拍賣的吆喝聲,伴隨著魚販批發商的喊價聲,此起彼落,好不熱鬧,這是每天下午,台東成功鎮魚市場都會出現的漁獲拍賣情形。

客家新聞雜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墾丁是熱門的旅遊勝地,尤其夏天更是人擠人,大多是去玩水,不過近幾年在恆春半島,吹起了一股生態旅遊風,在屏科大社區林業研究室陳美惠老師的帶領下,幾個社區開始有了轉變。來自苗栗的劉景能是陳美惠的學生,八年前因為到恆春半島做調查和社區規畫,沒想到就留在那了,他和社區居民打成一片,用心、用時間,陪伴著社區走向生態旅遊的路。不過,他坦言,剛開始做兩個禮拜就不想做了,除了因為自己那時怕生不善溝通,居民對他也有防備,對生態旅遊的想像也只有賺錢,讓他很灰心,不過後來慢慢發現,社區的人開始改變了,開始重視起周遭環境與生態,給了他很大的鼓舞,原來自己努力在做的事,是會有正向回饋的。

客家新聞雜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小時候我們可能有各種夢想,對青少年來說,如果有機會認識接觸自己好奇的行業,對於奠定未來志向,想必會有不小幫助。苗栗農工畜產保健科三年級學生吳家錥,從小經歷過失去愛犬的傷痛,因此立志要成為獸醫,她參加去年的全國農業類科的技藝競賽,拿到了全國第一名,保送國立中興大學的獸醫系,這次他也獲得一個機會,前往動物醫院,來一趟專業的獸醫體驗之旅,一起來看看他的體驗過程。追夢之旅即將正式展開,而對第一次隻身北上的家錥來說,這或許將是影響她未來人生,相當重要的一段歷練。

客家新聞雜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歷經四年多,花東鐵路電氣化完工通車,普悠瑪號在大家的期盼下,將擔負起東線鐵路的運輸大任,然而當大家的焦點都在普悠瑪號身上時,同樣曾受萬眾矚目、風光一時的DR2700柴油車也即將退役。DR2700上路初期以「光華號」為名行駛於西部幹線,48年前從日本引進台灣時,可是台灣陸地上最快的交通工具,台北到高雄只要4小時40分鐘,搭乘高級又豪華的光華號,在當時可是很值得炫耀的事情。又因為光華號光亮的不鏽鋼金屬車體,和黑色的蒸汽火車形成強烈對比,也因此,大家又稱它為「白鐵仔」。7月16日,台鐵即將大改點,白鐵仔也將從台灣鐵道史上,正式退役,接下來就帶大家一起來看白鐵仔的故事,也藉著紀錄片導演韓筆鋒的鏡頭,從空中欣賞尚未電氣化、鐵道上還沒有電線桿時,白鐵仔奔馳在花東縱谷的美麗畫面。[影片提供 韓筆鋒]

客家新聞雜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台灣中低收入戶超過66萬人,但生活遭遇困境的人,絕對不只這個數字,因為不少窮苦人並不符合中低收入戶的補助標準。如果連吃飽都是奢求,該從何獲得援助?1967年美國開始出現食物銀行,將賣場還能食用的剩餘或即期商品,收集統整,加上個人與企業捐助,轉贈給需要的人。而國內也在這幾年開始發展,除了提供食物,也給予基本的日常生活用品,像是香皂、衛生紙等,然而,相較於國外食物銀行的蓬勃發展,台灣的食物銀行缺少法條的規範與鼓勵,使得這樣的公益設施難免綁手綁腳,企業界也不熱衷於捐贈物資。一起來看台灣食物銀行的現況與挑戰。[影片提供:中華基督教救助協會]

客家新聞雜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太魯閣國家公園是台灣第四座成立的國家公園,以雄偉陡峭的大理石峽谷聞名。政府一直以來對國家公園的想像是「無人公園」,對人為活動有非常多的限制,當然限制無可厚非,但對那些在國家公園成立以前就住在那的居民來說,就非常無奈了。許多不願賣地的民眾為了生存,種植高利潤高風險的高山蔬菜,大量使用農藥、化肥,使得周遭生態越形惡化。太魯閣國家公園管理處五年前開始委託慈心基金會,上山設法說服農民轉型有機,如今已有近十公頃農地通過有機認證。生態環境與居民的生存取得平衡,才有永續發展的可能。

客家新聞雜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紅龍果,也有人稱為火龍果,台灣的產期集中在五到十月,其實它是外來的熱帶水果,民國八十年代才從越南等地傳入台灣,在短短一、二十年,從平淡無味的口感,改良成又大又甜的台灣水果代表!這幾年來,由於市場接受度高,種植面積倍增,尤其是在新興產區,農民紛紛砍掉舊果樹,改種起紅龍果,以南投種最多的集集鎮為例,生產面積今年就暴增,多出了三分之一,而彰化二林占全台產量的一成以上,左右市場價格,已有果農擔心,在今年夏天或明年,當大量熟透的紅龍果進入消費市場,可能就會面臨第一波的跌價,而且一旦價格崩跌,怕就維繫不了高價形象了,今天的專題,我們採訪目前台灣最大的紅龍果產地彰化二林,和幾個新產區,探討紅龍果產業的危機,農民又是如何面對處理。一邊檢查、還一邊套袋,看見紅透了可以採收,謝新科立刻剪下來,他種了將近兩甲地的紅龍果,六月以來已經收過一次,這是第二收。

客家新聞雜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位於雲林西螺,詔安客張廖氏族的宗祠崇遠堂正在修復,目前已完成了近七成,在山川殿主體結構封頂之前,舉行了第一場,也就是最重要的一場修復現場展。從客委會到雲林縣文化處,都希望崇遠堂的修復過程,會是修繕古蹟歷史建築的典範,畢竟古蹟的每個木構件都是獨一無二的,從細部微修到大木作,都能看出匠師的巧奪天工,而愈接近完工,也愈能發現當年的風華,一起去看看,崇遠堂的修復過程。

客家新聞雜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自古以來常以花來形容女性,作家葉國居的形容不但浪漫,還很有客家味,那是想起小時候跟在阿婆後面所見的「髻鬃花」。葉國居從小愛好文學,卻從事稅務工作,既精於數字,又長於文字創作,以理性又感性的人生經驗,寫出當代的主流文學,他在文字的溫柔背後,嚴肅批判土地政策,比如去年聯合報文學獎的散文大獎,他以一篇「螳螂問道」質疑徵收政策,「螳螂」海陸腔說「挨礱批波」,北部也有人說「老虎哥」,南部的說法似乎更多,有說「(扌亥)水擔竿」、「阿gauˇ geˊ」、「竹蒿鬼」、「調羹蟲」等等。一起來看看,葉國居如何透過文學書寫,來看當代社會。[作家

客家新聞雜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講到拼布,或許你所聯想到的就是女紅,婦女閒暇之餘用來打發時間的,不過無論什麼技藝,做到頂端,就成了藝術。蔣絜安日前就以融入桃園龍潭荷花田景致的拼布三用包,勇奪中國國際拼布大賽的拼布小物類金獎,以馬賽克方式拼出她的公公、文學家鍾肇政的肖像,則獲得原創壁飾類的優秀獎。她還以關心環境議題的大型壁飾在日本橫濱拿獎。一起到蔣絜安的拼布世界看看。

客家新聞雜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這幾年,許多上班族會在辦公桌上擺放一盆多肉植物,可愛又有療癒效果,這股綠色魔力商機無窮,新竹新埔有一家仙人掌農園,擁有上萬種多肉植物,全台品系最齊全,第二代嚴國維大學畢業便放棄當工程師,返鄉和父親嚴永祥一起經營園區,並帶入新的企業化管理概念,將品種、規格全都電腦化,他還研發仙人掌料理,將多肉植物玩出無窮變化。

客家新聞雜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農夫市集近年來在全台各地遍地開花,如今台灣約有四十多個農夫市集,生產者與消費者面對面彼此溝通了解,形成良善的產銷循環。除了民間自行成立的農夫市集,南投縣集集鎮去年也由農糧署成立示範點,參與市集的農民,現在不能只懂得種,還要懂得賣。這個市集成立一年來,的確有來自台中、彰化的民眾專程搭火車來採買,但農民也發現,即使在集集火車站這樣的景點旁,遊覽車來來去去,仍不見得能帶來顧客。此外,鄉村型和都市型的農夫市集,因應不同的消費者屬性,也該有不同的經營思維。帶大家到幾個農夫市集看看他們怎麼做,從中學習了什麼,又如何解決困境。翠綠的山頭在美麗晨曦襯托下格外動人,而農民們早已展開一天的辛勤工作,南投信義鄉的農民許鶴騰,這時正在園子裡忙碌著,要將這些剛採下來新鮮蔬果,送到集集鎮農夫市集擺攤。

客家新聞雜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之前我們報導過,高雄美濃有個「竹頭角小學堂」,曾是補教名師的李雨宣和在中正大學任職的夫婿鄭榮偉,每週末都會從嘉義返回美濃,義務為學童課後輔導,引導孩子樂於主動學習。去年底,他們的社會關懷從孩子延伸到大人,他們發現村內的毒癮更生人因為工作不穩定,生活缺乏重心,一再進出監獄,因此尋覓了良田,說服這群更生人下田,從事無化肥、無農藥的務農工作,並輔以宗教信仰,希望讓他們能慢慢脫離對毒品的依賴,恢復正常生活。花甲之年的李東昇,蹲在田邊,專注地拔著草,偶爾還要大聲地呼喊同伴,催促他們快點回來工作。

客家新聞雜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身障者從事許多運動,比一般人來得困難,尤其是跨出去的第一步,要克服的除了身體的障礙,還有對他人眼光的畏懼。苗栗縣有一個身障者組成的國標舞團,平常約有五到七位身障者參與,他們一起練舞,到處參加比賽、表演,展現活力與自信,一起認識他們。下班後,地下室的桌球間傳來陣陣清脆敲擊聲,楊春蘭得分時,不時為自己驚呼慶賀。

客家新聞雜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為大家介紹一位專門畫貓的畫家,而且是畫在石頭上。曾旅居中國擔任造紙廠廠長十年的江金龍,因為身體健康因素返回台灣,受到台南的文化氣息及緩慢的生活步調所吸引,他離開苗栗頭份老家,定居在台南,半年來他更重拾畫筆,在石頭上畫貓,他畫的貓有各種表情、姿態,總讓人會心一笑,或心生憐惜,也越來越多人開始注意這位街頭藝術家。台南市府中街熙來攘往,有些人駐足在小攤前細細打量,坐在攤後的江金龍默默地彩繪著石頭,偶爾抬起頭為遊客介紹,從事傳統製造業近30年的他,在中國當了10年台幹,半年前決定重拾畫筆。

客家新聞雜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花生糖是台灣傳統零食之一,更是許多地區的特色伴手禮,苗栗獅潭有一間雜貨店,60年前因緣際會開始嘗試自製薑汁花生糖,雖然小店沒什麼大招牌,長期下來一傳十、十傳百,如今每逢假日就會有人慕名而來。

客家新聞雜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農業的生產技術和品質,一直都是台灣的驕傲,在全球也是數一數二的,但務農真是不容易,耗費心力卻不見得能獲得合理利潤,還得承受起起落落的市場價格。為了突破困境,許多農民發揮創意,讓農產品更多元,這個多元不只是種類的多元,還有色彩的多元。有農民的番茄有42種品種、16種顏色,甜椒也有8色,還有5色胡蘿蔔,也有農民研發彩色雞蛋,不僅提升農產品的價值,也讓台灣農業更繽紛,帶大家來看看有哪些有趣的彩色農產品。[顧客]

客家新聞雜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台灣的釀酒葡萄,最盛時有4千多公頃,隨著菸酒市場開放、加入WTO,釀酒葡萄種植面積頓時銳減。彰化二林曾是台灣最大的釀酒葡萄產地,種最廣時有1484公頃,到現在只剩下30幾公頃,也還是目前台灣種最多的。二林原本還有21家酒莊,去年關閉了5家,比起歐美動輒數百年的葡萄酒莊文化,台灣的釀酒葡萄產業,走得艱辛,一起去了解這個產業,是否還有發展的機會。

客家新聞雜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日式懷石料理,講究的是簡單卻精緻的料理文化,從器皿到擺盤都有特別的規矩,一位來自新竹橫山的餐廳業者彭美容,放下了二十多年的美容師工作,全心投入研發客家懷石料理,改變了客家菜難登大雅之堂的觀念,對她來說,每一道菜餚就有如藝術品般,她更在自家庭園種植無毒的花材、香料植物等,利用一百多種材料發展出千變萬化的客家懷石料理,讓許多人驚艷不已。設計簡約的現代建築,沒有過多的裝飾,搭配水池和庭園,鳥語花香、綠意盎然。這是一間結合民宿的客家懷石料理餐廳,彭美容每天都會到這祕密花園好幾回。

客家新聞雜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日治時代日本人從印度帶回的阿薩姆紅茶種苗,開啟了南投縣魚池鄉的紅茶產業,1970年代前可說是魚池鄉阿薩姆紅茶的黃金時代,後來因為外來茶葉的競爭而沒落。近年來魚池紅茶在政府輔導下轉型,並培育出新品種台茶18號,終於翻身。魚池鄉有一間超過50年的老茶廠,老闆彭木生30多年前接下後,堅持不噴灑農藥、人工採摘,維持好品質,更獲選2010台灣百大觀光特產。事實上彭木生的製茶人生一路走來跌跌撞撞,但他還是堅持下來。微露陽光的午後,南投魚池鄉的茶園裡,工人們低頭忙著,俐落地採下一心兩葉的茶菁,一旁頭戴帽子巡視的,正是製茶廠老闆彭木生。

客家新聞雜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Close

您尚未登入,將以訪客身份留言。亦可以上方服務帳號登入留言

請輸入暱稱 ( 最多顯示 6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標題 ( 最多顯示 9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內容 ( 最多 140 個中文字元 )

reload

請輸入左方認證碼:

看不懂,換張圖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