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的釀酒葡萄,最盛時有4千多公頃,隨著菸酒市場開放、加入WTO,釀酒葡萄種植面積頓時銳減。彰化二林曾是台灣最大的釀酒葡萄產地,種最廣時有1484公頃,到現在只剩下30幾公頃,也還是目前台灣種最多的。二林原本還有21家酒莊,去年關閉了5家,比起歐美動輒數百年的葡萄酒莊文化,台灣的釀酒葡萄產業,走得艱辛,一起去了解這個產業,是否還有發展的機會。<這個都是金香葡它就是等,現在成熟的話它大概是呈現黃綠色,對 就比較透明這樣,對、對,那邊的話,就是我新種的,那個有些是農改場的新品種。>

遊客來到葡萄園參觀,導覽的廖立興是專業葡萄農,也是社區發展協會的總幹事,台灣的葡萄園,大都是棚架式管理,要是身高太高,稍一抬頭,一不小心就會被葡萄打到。

<小心頭喔,小心頭喔!現在幾乎都沒看到人(種),對呀,就是,(有)這麼多酒莊怎麼都,葡萄種在哪裡?有,現在其實我們這邊的話,大家都各自有自己大概幾分地啦,七、八分地,五、六分地左右這樣子,然後自己夠用而已。>

二林種釀酒葡萄,從民國八十年代的極盛時期,種了一千四百多公頃,到現在只剩下三、四十公頃,一直都是台灣種最多的地方,但是從種植面積的巨幅縮減,也可以看出,台灣釀酒葡萄產業的衰退幅度,尤其這幾年來,火龍果價格不錯,許多農民,紛紛把種了至少三十年的老葡萄樹砍掉,改種火龍果,廖立興感嘆,人生有幾個三、四十年?就這樣消失了,真是可惜!

[二林釀酒葡萄農
廖立興]
我跟他們說,你若有種,我會跟你買,可能沒辦法每年都買,你留著它,不過就是說,你葡萄不要砍掉,三、四十年實在說,種這麼久了,有很多的歷史、文化好講,那你把它砍掉實在很可惜。

[二林鎮農會
總幹事 蔡詩傑]
那在(民國)八十年代的時候是到最高峰,那時候是將近有1484公頃的一個土地,都是種釀酒葡萄,那唯一的繳交的去處,就是公賣局。那在民國八十六年,因為要民營化,還有WTO的一些種種問題,所以在八十六年就廢園,就是跟農民的契作的關係就中止。

台灣種釀酒葡萄的歷史,早在清朝初年就有零星種植,當年是因為荷蘭與葡萄牙曾經短暫據台,傳入釀酒葡萄的樹種,台灣光復以後,在民國五十年代,中部地區開始有小規模的種植。

[台中農改場
副場長 高德錚]
真正大規模開始種呢,慢慢地在我們彰化縣,二林、大二林地區,開始種,還有再加上,當初的台中縣外埔、后里呢,種這個所謂黑后葡萄,那大概到民國八十年左右,那時候,最高曾經到全省,大概有將近四千多公頃的這個歷史。

[二林鎮農會
總幹事 蔡詩傑]
還好我們在民國九十一年,我們政府有頒布一個法令,就是說准許開放民間的合法釀酒,那當初這樣子的一個法令頒布以後,農會就希望說能夠在農民的這個部分,能夠直接從一級產業,跳到二級產業。

一級產業是農作生產者,要升級到二級產業,就得學會加工釀酒,不但有技術門檻,還得要有資金設備。而金香是釀白酒的葡萄,黑后是釀紅酒的,這兩個品種,也是早期台灣最普遍的傳統釀酒葡萄樹種,但是在譚華光的葡萄園,總共可以看到七十幾種,包括歐美澳洲的主流樹種,還愈種愈多,大家都說他這裡是葡萄博物館。

[二林釀酒葡萄農
譚華光]
其實我的目標,本來放在一百種,那目前,目前現在差不多七十二種左右,因為,一方面我自己有一個興趣,再來呢,這些不同的品種,我可以說,管理上,可以用這些不同的品種,可以觀察說,它的習性如何。

譚華光是台灣最大的釀酒葡萄農,這片釀酒葡萄園占地一甲半,也就是超過四千坪,園子實在太大了,如果沒有農機車幫忙,實在做不來!一般來說,除非單一品種的釀酒葡萄有足夠的韻味,不然用混合比例,通常可以調出濃郁獨特的葡萄酒,也因為他種的品種夠多,可以調出不同的變化,但也不是每個二林酒莊都跟他一樣,有足夠的生產面積和品種,去年就有五個酒莊關閉,只剩下十六個,從比例上來看,至少超過四分之一的酒莊消失了。

[二林釀酒葡萄農
譚華光]
我做出來的酒品,別人沒辦法和我一樣,所以我有辦法和別人競爭,其他的酒莊,他沒有這樣的優勢啊,所以他就沒辦法競爭,所以,一年不如一年的這樣經營之下,所以去年就關了五間就是這樣。

[二林釀酒葡萄農
廖立興]
酒本身,你如果沒有特色,所以你的市場也沒有打開,實在說起來,就是,就是會收起來,因為你每個月都要繳菸酒稅嘛。

小型酒莊雖然優質,但產量少、生存不易,單是各種稅費,一年加起來就要一、二十萬元,負擔相對沉重。

[二林釀酒葡萄農
廖立興]
你的釀造酒就是一度七元嘛,一瓶750cc,一瓶十二度的,就要六十三元,算起來實在是很重。連開一瓶,開一瓶請朋友喝一下,就要開發票,連送人也要發票,這樣對我們來說,實在,有時不知道要怎麼做才好。

[二林釀酒葡萄農
譚華光]
十年前釀酒到現在來(比),一直在觀察就是說,現在的差異性,差了幾十倍以上這樣,所以,以前我常跟我太太講說,我們釀酒一天哦,不夠賣,現在釀一天的酒,要賣好幾個月。

[農委會輔導處
處長 張致盛]
因為如果只是大量的原料,做單一的葡萄酒,事實上這樣的酒是沒有特色的,所以我們希望說,我們新的酒莊成立了以後,不同的農村酒莊,它有不同的原料,那如果還是在原來的原料,原料的品種一樣、釀造的過程一樣,產品一樣,能夠比的就只有價格。那事實上,這樣子對產業的發展是沒有幫助的。

早期為了要有更多元的釀酒葡萄,培育適合台灣氣候的品種,公賣局曾有自己的試驗所,停止契作之後,這項工作由台中農改場接手,在民國九十六年育成、有天然濃郁鮮果味的台中一號,旋即被二林農會買走,專屬授權給農民種植,去年到期後,譚華光再用非專屬授權買了台中一號,他也因為這支台中一號,得到去年葡萄酒評鑑的紫晶盃冠軍。

[二林釀酒葡萄農
譚華光]
第一名的酒,因為我用台中一號的葡萄品種,它用單一的品種釀製的,它的香味非常地特別,現在目前,國內、國外,還沒有這樣的香味,所以很多人慕名而來,包括歐洲的、西德的朋友。

[台中農改場
研究員 葉文彬]
台中一號它主要是做白葡萄酒使用,台中二號是做紅葡萄酒使用,然後一號的話,它有一個非常濃厚的色香味,我們稱為muscat的香氣,然後果粒呢,它是屬於比較中大型一點,在釀酒葡萄裡面,算是個頭比較大的,大概在,可以到五公克、六公克。

要釀酒,原料最重要!在台中農改場的葡萄園,每兩棵就是一個品種,算起來,這裡有超過兩百個品種!酒莊一般在做葡萄酒,兩度的糖度換一度的酒精,所以要做到十度、十二度左右的酒精,就需要加糖,這樣可能會影響到葡萄原始的風味,農改場是透過雜交來選拔新品種,讓糖度提升。

[台中農改場
研究員 葉文彬]
一個葡萄酒的釀製,它的原料是占八成,工藝只占兩成,所以它的原料非常重要,所以我們在糖度這部分,我們就希望說把它提升,那第三個就是,跟國外一個區別,那我們就是說,走我們自己要有自己的特色,那我們現在的特色我們就是走,香度比較濃厚的,是自然的天然的香氣。

[二林鎮農會
總幹事 蔡詩傑]
酒莊其實在經營上是有困難的,困難的,所以目前我們就在十六家的酒莊裡面,我們農會就是,成立一個休閒旅遊部,然後幫它做一個整合行銷的一個動作,所以我們成立了所謂的台灣酒窖。

台灣酒窖陳列了各個酒莊出產的酒品,還有一個歐美直立架式葡萄園,風景如畫,也即將進入收成階段,二林農會現在推出「微醺小旅行」,結合休閒產業,希望帶遊客進入酒莊感受微醺,和在鄉村漫遊的感覺。

[二林鎮農會
總幹事 蔡詩傑]
那品酒的感覺就是讓我們覺得這個酒,可以很舒服地帶動我們整個身體的,整個細胞的一個活化這樣子的感覺,所以我們其實,我們現在在二林也有辦一個活動叫做,微醺小旅行,微醺,所謂微醺是那種幸福的感覺,而不是豪飲的一個狀況。

[二林農會休閒旅遊部
承辦人 楊怡妮]
很多遊客,透過微醺旅行的一個認識,他變成說,欸 他知道在台灣,也有一群人,在為著那個葡萄產業在努力,然後也藉由那種產業的一個微醺的感覺,應該是說,不只是酒品類的微醺,然後在葡萄樹下的一個微醺,或者是說,跟農民聊天中的微醺感。把這一個氛圍帶出來,發現好多人喜歡這個感覺,他們進去之後發現,業者的熱情,然後產業的一個變化。

<你喝一口進去就是,透過這種漱口方式就是說,因為酒這樣,我們舌頭對甜是最敏感的,再來舌頭表面的話是對澀,舌頭兩側是對酸,那喉頭部分是酒的甘醇度這樣子。>

品酒有三大要訣,首先觀其色,再搖一搖,來聞其香,最後是品其味,但是長久以來,葡萄酒一直難以成為台灣飲酒文化的主流品目,主要是台灣人一向豪飲、愛喝烈酒,也因此,建立品酒文化,甚至像是歐美歷史悠久的葡萄莊園,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

[台中農改場
副場長 高德錚]
在國外呢,這個釀酒葡萄,事實上是他們餐中酒,就是在餐桌上的時候,吃飯的時候,譬如說在吃海鮮類,他就喝白酒,吃這個所謂肉食類的呢,他就喝紅酒之類,所以這個平常,對他們講起來就是一個平常的一個飲料啦。

[農委會輔導處
處長 張致盛]
那當然,酒這個產業,當然會跟交通安全相關的都有關係,事實上我們看看,國外它其實相關的法令在早期就已經很完備了,那它們的酒莊的特色怎麼去發展呢?所以我覺得我們釀酒這個產業,不是只有種葡萄、釀成葡萄酒,把它賣給顧客,我們要給顧客有一些休閒產業的概念。

[行銷公司總經理
李孟娜]
酒莊一定是要家族來經營,在歐洲裡面的酒莊,除了從,品種,到種植,到釀酒,一直到品味,一直到文化,它是一體的,那我們彰化這個地區,只在種植這個部分,跟產品的這個部分,就暫時發展到這裡,後面的品嘗跟文化沒有繼續發展,所以消費者沒有再回頭。

即便是有數百年歷史的歐美葡萄莊園,也是一年一年慢慢建立起來的,這天二林葡萄農一起來上課,學習怎麼進入到第三級產業,從第一級的生產、第二級的加工,到第三級的整合行銷與服務,全部都會做。

[行銷公司總經理
李孟娜]
因為我們這邊就是,基本上,西斗社區要做品牌嘛,現在就是二林的葡萄很有名,但是二林的葡萄,都是釀酒的葡萄(有名),二林的巨峰葡萄沒知名度。

[二林釀酒葡萄農
譚華光]
其實,這最終的目標就是說,拿酒去外國比賽,這是一個做酒莊喔,一個最終的目標,追求的目標,你若是說,你這支酒去國外比賽不要說是第一名,你有前五名內,或是三百名內,你這個酒就可能,外國的就會來向你買了。

出國比賽也可以說是吳寶春模式,一旦打出知名度,不但證明台灣也可以種出優良的釀酒葡萄,還有高超的釀酒能力,而目前台中農改場也在繼續培育新品種,今年底前,新品種的台中四號、台中五號,也即將問世。

[台中農改場
研究員 葉文彬]
那四號呢,在102年,已經順利地取得它的一個品種權,然後也在辦理授權之中,那另外的話,台中五號,我們這邊命名的話,單號的話都是做白葡萄酒,雙號是做紅葡萄酒,那台中五號呢,我們現在,就是已經完成它一個品種性狀的調查,然後今年也會提出一個,向農糧署提出品種權申請。

[二林釀酒葡萄農
譚華光]
釀酒是百年的事業,我們客家人堅毅的精神就是這樣,我們就是不認輸。我還是說,不管這個市場如何變化,釀酒如何困難,我還會堅持下去。

一個百年事業,不管多困難,就是要堅持做下去!台灣酒莊釀酒的歷史不過短短十幾年,當然比不上傳承數百年的歐美酒莊,但是傳了兩代、三代過後呢?酒是愈陳愈香,酒莊也是,時間一久,屬於台灣味道的葡萄酒莊也就成形了。

採訪/撰稿 鍾雄秀
攝影/剪輯 羅應展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客家新聞雜誌 的頭像
    客家新聞雜誌

    客家新聞雜誌HAKKAWEEKLY

    客家新聞雜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