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自於義大利的慢食運動,強調在地食材以及傳統的飲食文化特色。秉持慢食精神舉辦多年的「臺東慢食節」,可以說是這些年來臺東最知名的市集活動,甚至對當地各路慢食料理、廚人產生影響力,這股「慢食力」風潮,今年還獲得國際慢食總部認可,宣告「國際慢食臺東分會」成立,成為目前臺灣唯一的國際分會。來看記者宋宇娥、蔡裕昌的報導。


 

 

月桃葉盛裝的小米套餐,一次能吃到黃、白兩種小米,不只有甜、有鹹,還融入布農族飲食特色,料理主廚如此用心,就是希望讓大眾認識布農族傳統的白小米,也希望長期被忽視的品種,能夠重新回到部落土地種植。

臺東慢食店家 Ibu(左)

 

 

 

其實白色小米在布農族本來就是過去的主食,大家比較可以接受的是黃色的小米飯,透過這一次的一個套餐能夠讓更多的人知道這件事情,然後順便是教育,那未來的以後以後,我們工作坊會希望重拾白色小米飯,在我們的大鍋子裡面。

 

小米酒喔,對,小米酒粕,但是沒有酒精喔。

 

透明櫥窗裡,各式口味的磅蛋糕,令人垂涎三尺,看得出來嗎,這些都是用小米、甚至是小米酒糟製作,口感比一般的磅蛋糕更為鬆軟好入口。

臺東慢食店家 芃印(右)

 

因為其實小米它快要消失不見了,所以我們就希望把這個東西,延續下去,有使用它,有購買它,小農他們就繼續種下去。

 

法式千層酥擠上醬料,最後撒上油芒爆米花,這款經典油芒千層酥,從酥皮、醬料到配料,每一道程序都使用了不同手法料理的油芒,創造出前所未有的獨特風味。

臺東慢食店家 史蒂夫(右)

當這個布農族人把這個臺灣油芒種回來的時候,我們就想要把這個東西,好好的做推廣,然後讓大家都知道,這一個作物在未來,可能會變成我們的超級作物。

 

小米、油芒、愛玉,這些臺灣特有的原生種食材,在臺東慢食店家的手中,重新轉譯成新世代、跨族群能夠接受的料理風味,每一口美妙滋味背後,蘊含著抵抗氣候變遷、保種、留種的重大議題。

臺東慢食節評審 王南琦(左)

 

我們不會一直用說教的方式,去跟消費者說就是要這樣子才能抵抗氣候變遷,因為大家沒有辦法接受,可是我們用很漂亮的食物,很好吃的食物,然後讓大家覺得好好吃喔,這是什麼,好漂亮喔,這是什麼,就是先引起他們的好奇心,然後我們再跟他分享說,這就是我們布農族傳統的油芒,對,那大家開始,有印象了,一次兩次,他來過三次慢食節,他一定會記得油芒,他一定會記得小米。

臺東慢食協會理事長 涂裕苓(右)

 

我覺得我們店家、或是料理人,做料理的廚人,如果可以去探索、多認識這些保種的食材,然後把它變得很好吃,客人可以支持這個店家,做這種好吃的食材料理,然後店家再去跟這個農友買,那這個就是一個很好的支持系統。

 

一年舉辦2到3場次的「臺東慢食節」,累積至今已經舉辦多達19場,儼然成為臺東慢經濟的經典品牌,每場不同主題的設定,對慢食店家而言,都是一次又一次重新與自身傳統飲食的對話與挑戰。

臺東慢食節執行團隊執行長 郭麗津(左)

 

慢食節絕對不是一年兩次,四月,十月的這樣子的一個活動而已,其實是代表著我們這一群人,在這塊土地上,一起共學共創,我們有為孩子辦理的童趣餐桌,我們也有因為發酵,因為香料而起的各種的主題,大家就在努力思考,我怎麼樣可以去回應這個主題,也重新去翻攪,在我的傳統飲食文化當中,有什麼樣的內容是跟這些主題有關。

臺東縣長 饒慶鈴(左)

 

臺東的慢食運動我們讓臺東很多的店家,開始注重臺東的食物食材,那也就是說過去我們很習慣就是接受北部、西部的飲食文化,0148<卡>他(遊客)其實就是要來臺東吃臺東獨特的口味,我們屬於臺東的一個美食,所以這幾年其實逐漸從這樣慢食節發展出來,整個臺東其實有一個重新找回自己飲食的這樣的一個運動。

 

眼前的綠色糯米團捏成一小丸一小丸,揉成圓形,放在葉片上,再拿去蒸,移居臺東的香港夫妻端出「雞屎藤糰子」,發想自香港客家人清明節時吃的「雞屎藤茶果」。

臺東慢食店家 陳永德(左)

從北方的客家人移居去南方的香港以後,覺得身體很熱,後然他就覺得吃這個雞屎藤他可以退火可以清熱,所以他們在清明節之前就會做這個雞屎藤的糰子來吃,所以它有另外一個名字叫做「清明仔」。

臺東慢食店家 梁敏兒(右)

就是大家都很拚啊,就很瘋狂的去找一些,大家可能比較少用到的食材,而且是臺東在地的,就是大家就去挖,挖很多不一樣,然後奇奇怪怪的東西出來,

照片提供 梁敏兒

TC010602-010609

其實在香港,「清明仔」製作技法還被列入「非物質文化遺產」,只不過這回在臺東慢食節現身的「清明仔」,完全是「MIT」,臺東製造,雞屎藤採集自卑南溪沿岸,糯米粉、花生全都是關山生產。

臺東慢食店家 陳永德(左)

對啊,所以(客人)他們就很驚訝為什麼它煮過,就是做成糰子以後,它會變成一個清香的味道。

 

也有臺東媳婦以部落食療概念,搭配卑南族藥草學,發展出野地料理,推出大花咸豐草甜點和茶飲。

臺東慢食店家 楊依璇(右)

我這次出的產品是野藤套餐,它包含了青汁燉肉鹹派,然後還有咸豐草的提拉米蘇,不論是咸豐草煮茶,咸豐草做成甜點,咸豐草做成西式的鹹派,就希望可以讓大家去認識更多,就是這些很常見的植物,但是它可以有更多元的使用。

或許有人會質疑節慶式活動,能夠激起多少漣漪?其實除了慢食節市集活動外,臺東慢食社群運作非常熱絡,彼此之間還會透過工作坊交流互動,汲取新知識。

 

 

它就有點像是桐葉,你們也可以摸看看它的材質,它摸起來有點厚,比桐葉還要厚。

 

從採集植物開始,再到清洗、晾乾,如何運用大自然素材作為盛裝食物的包材,以減少一次性餐具的使用,全都能夠在「自然食器工作坊」裡學到。

自然食器工作坊講師 樂舞詩.拉后(左)

 

檳榔葉鞘其實對於阿美族他會拿來做石頭火鍋,當容器,就是,最簡單的容器,就是做成這樣的形體,把它塑四角邊,然後編起來就是以前老人家的傳統智慧給予的,那我覺得把這些自然的器皿,取在很多的運用上,不管是鍋子,然後盤子也好,或者把它製作成湯匙,都可行。

自然食器工作坊講師 Ibu(右)

 

很多攤商就覺得,弄葉子做食器的這件事情,是很漂亮的,然後又很自然,那就會變成是,只要到慢食節,好像自然食器這件事情就是被畫上等號,然後最後幾乎到每個店家,幾乎都會想要用綠色的植物的素材做成自然食器,這個是滿大的一個改變,主要是因為觀感也很好,然後視覺上也很好。

 

檳榔葉鞘這其實還滿大片的喔,1、2、3,大概是3折,綁起來先讓它固定,固定就好了,等一下再修。

臺東慢食節執行團隊執行長 郭麗津(左)

而且我們漸漸累積出一些知識,什麼樣的葉子遇熱不可以使用,什麼樣的葉子來盛裝是無毒,那這些知識累積起來大家共同交流交換,大家會越來越嫻熟去使用這個自然食器,而且結束之後吃完,不論你把那個食器留下來繼續再利用,那或者是像葉子,你就把它回歸土地,也不會覺得心理上有壓力。

臺東縣慢食協會理事長 涂裕苓(左)

 

我們就開始開課,我們就把店家裡面,我們布農族的織女,她就很會用葉子,她知道這些纖維要怎麼使用,要採,要怎麼(利用),她就是很厲害,那就先來上課,大家就從模仿學習開始,然後去影響更多的人。

 

運用自然食器,儼然成為臺東慢食店家的必備技能,像這用來固定米疙瘩的「椰子梗籤」,每一支都是店家,把椰子梗慢慢削製而成,為了短短2天的市集活動,就要花上一個月時間來準備,有點傻裡傻氣,為何不花個幾百元,購買現成竹籤來用就好?這樣既不快速、也不便捷的選擇,就是希望消費者在品嘗美食之餘,也能一併思考自然永續,把更多的資源留給下一代。

臺東慢食店家 孫良寅(左)

(竹片)拿來當成盤子的時候,它是不是它就可以一直重覆使用。

臺東慢食店家 邱羿蒨(左)
 

我們可以用我們的雙手,我們可以有選擇的時候,我們是不是可以有做一些捨棄,讓這個環境、讓這個資源的運用,可以用到比較友善。

照片提供 國際慢食臺東分會

TC011101-011128

經過多年累積,這股在臺東形塑的慢食潮流,2023年也吸引義大利慢食科技大學碩士生,進到臺東慢食節執行團隊實習,走遍臺東、品嘗在地美食,從外國人的角度找到臺東發展慢食旅遊的魅力。

臺東慢食節執行團隊執行長 郭麗津(左)

讓他去學習說國際上的slow food travel,慢食旅遊,真正的定義做法,那臺東有沒有潛力往國際的這種慢食旅遊的這個做法去前進,他看到了臺東可以怎麼樣發展慢食旅遊,那其實有一些我們已經類似那種,那食農體驗其實我們都已經在做了,只是要回到那個慢食的定義當中去確認,那甚至是去把一些體驗的流程調整更順暢,其實臺東就也很有推動慢食旅遊,slow food travel的潛力這樣子。

義大利慢食科技大學碩士生 Andrea Bressanelli(右)

(In order to get to a specific travel destination here, you should just

stick to what you have on the territory. You know that you have a

rich diversity and a lot of culture. And the people that produce the

food and the people that have the restaurants know how to talk about

it. So they&#39;ll be able to talk to the tourists and share their passion,

share their culture and share their history. So tourists will be able to

experience the region of Taitung fully and just get in touch with the

real essence of what it means to be in Taitung.)
為了抵達當地特定的旅遊景點,你應該依照當地原有的,你知道你擁有多樣和豐富的文化,賣吃的人和開餐廳的人知道怎麼談論它,所以他們能夠與旅客交談,分享他們的熱情,分享他們的文化,分享他們的歷史。這樣遊客將能夠充分體驗臺東,並接觸到臺東的真正本質。

 

告訴他們,我們臺灣也有慢食。

 

臺東縣長為7家慢食店家披上代表隊值星帶,因為今年9月,他們即將到慢食發源地-義大利,與國際交流。

臺東縣長 饒慶鈴(左)

 

第一次邀請義大利慢食總部的人來到臺東參與慢食節,他們來了之後整個嚇到,他說你們做到這樣怎麼沒有來義大利,因為每兩年一次,2024年在義大利布拉的這樣一個全世界的慢食年會,我們很高興能夠有機會來參加慢食的一個全世界的活動,那我們也已經開始在準備我們的特殊性,要怎麼樣來去跟全世界交流。

 

臺東今年獲得國際慢食總部認可,成為臺灣第一個縣市層級的國際分會,也是目前臺灣唯一的國際分會。臺東縣政府與慢食店家將在慢食全球年會中,設置臺東館,以展覽、工作坊及論壇的方式,展出10年來臺東慢食實踐成果。

臺東縣慢食協會理事長 涂裕苓(右)

去義大利看看,每個國家都有自己的行動,飲食文化我覺得是很好的學習。

國際慢食協會臺東分會代表 郭麗津(左)

它(慢食年會)是一個議題倡議,關注飲食文化跟生態環境的一群人,大家聚在一起(分享)。

採訪/撰稿 宋宇娥

攝影/剪輯 蔡裕昌

強調讓食物更有意義的國際慢食協會臺東分會,未來勢必將肩負起區域推廣與串聯,讓慢食運動持續拓展茁壯,努力跟國際無縫接軌。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客家新聞雜誌 的頭像
    客家新聞雜誌

    客家新聞雜誌HAKKAWEEKLY

    客家新聞雜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