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中市東勢聯外交通,大多依賴豐勢路,20年前的921大地震,東勢和石岡災情嚴重,尤其東勢人面臨路斷、行不得之苦!從2003年開始,交通部國道新建工程局規畫東豐快速道路,連接國道四號,從五個替代方案中,選擇以隧道方式穿越,引發抗爭,16年來歷經三次環評、三次復工,今年初又被最高行政法院判決撤銷環評定讞,勢必得再歷經重啟環評、復工一次,東豐快不過短短9.3公里,為何花16年還是蓋不起來?來看我們的報導。


 

[石岡區農民
郭添水]
你這樣繞這樣繞,這樣彎這樣彎,這樣彎過去,像蛇一樣!

[石岡區農民
林月霞]
我是希望說,開一條拍手叫好的路,不要開一條讓人家嫌憎的路。

[台中市東勢區 區長
翁培真]
就是動工以後呢,其實這樣子走走停停,其實居民覺得說,其實有點沮喪,坦白講,(東勢人)他們其實求這條路,求了二十、三十年!

從辦理規畫至今16年,也抗爭了16年的「東勢豐原生活圈快速道路」,今年初被最高行政法院撤銷環評,敗訴的台中市政府在三月間重新提送環評書,風雲再起!

[台中市建設局 局長
陳大田]
那這條快速道路呢,當時在定線的時候,其實就有很多的一些,這個路線上的爭議,從去年的12月,部分啦,因為環評部分的爭議,遭最高行政法院,它有做成這個,這個撤銷環評這樣一個判決,所以,環評不成立,那等於建設的部分要重來。

[環保律師
柯邵臻]
那當然我們環團的立場是認為說,(前市長)林佳龍你在選舉之前,你既然已經承諾,你不會再走這個隧道路線,那為什麼你會把之前的隧道案,在這裡又重新來提,而不是重新提一個所謂的替代方案。所以才會經過我們第三次的提起撤銷環評訴願,一直到行政訴訟,最後也經過了這個高等的行政法院,還有最高行政法院判決,把它撤銷。

回顧東豐快的開發過程,在台中縣市尚未合併前,最早是從2003年爭取,歷經四任縣市長,三次環評,三次停工又復工,再加上即將到來的環評與復工,創下台灣快速道路開發史新頁,今年元月撤銷的環評案,是前市長林佳龍在104年所提出,環團提出行政訴訟,案經兩年多審理定讞,工程必須重啟環評。

[台中市建設局 局長
陳大田]
在一月份,我們就重啟這樣的一個採購案件,那三月份呢,有新的這個環評團隊出來,在四月份,就把新的一個路線送進這個,台中市的環評審議委員會,那環評委員會也開了兩次,那這次送的這個路線主軸呢,就是以當時國工局最早的總合評估裡面,最優選的一個隧道方案。

[環保律師
柯邵臻]
一百年縣市合併,爭取到這個案子之後,就開始規畫,然後規畫的時候就以這個隧(道),其實那個時候有五個方案,那隧道只是其中一個方案,而且是最貴的方案,其他另外,這個民眾比較希望的,像走大甲溪北岸或是走大甲溪南岸,那是民眾比較希望的一個河堤共構的方案。

律師柯邵臻把歷來所有環評書排滿桌子,打過這麼多官司,東豐快環評案是她極少數保留完整的相關書類,台中市政府目前定線,分成五個標案,第一、二標從公老坪山區打隧道,高架穿過石岡市區,第三標順著大甲溪南岸走,第四、五標是以橋樑過河進入東勢市區,全長9.3公里,總工程經費89.3億元,最大的爭議在一、二標的隧道段,需經二階環評,台灣生態學會理事長楊國禎認為,這是順向坡,並不適合打隧道。

[台灣生態學會 理事長
楊國禎]
那我們看到這個隧道口,那上面就有好幾棵,非常漂亮的香蘭的老樹,這邊它出來,就會把它砍掉,那從他們過去的環說書的那個地質的說明裡面,這附近有很多的順向坡,但是他們硬說,在這個隧道口的地方,沒有順向坡。

[台中市建設局 局長
陳大田]
會選隧道方案呢,這除了國工局當時的一個規畫的一個基礎之下,那另外呢,我們也考慮到說,在這個地方斷層帶多,地表裂跡也大,走隧道段,它是最,影響最少的部分,那另外呢,這個不選隧道,其他兩個方案呢,都會受到石岡壩附近的水質水量保護區這樣的影響。

教育實驗園區嘛,它現在不是在打那個豐原潭子段嘛,對,這是豐原潭子段,然後它就一條順著是往這邊。公老坪,對。

這個位置是在目前國四豐原端盡頭,豐潭段工程進度順利,五月底剛貫通2號隧道西行線,全線預計將在民國111年完工。

[台灣生態學會 理事長
楊國禎]
我們這邊看到的背後就是國道四號,那現在國道四號到了豐原盡頭這邊,現在有兩條路,一條是往南的叫做潭子段,現在已經在施工,在挖隧道,一條是預計往東,就到東勢的叫什麼,叫做延伸路,那現在很明顯的,它的這個施工的方式,應該是兩個隧道會什麼,會併在一起。

[石岡反徵收自救會 發言人
李蔚慈]
不管支持這條路,或反對這條路,其實我們都希望\\它是能建構在大甲溪河床共構,就如同國道六號一樣,對,那建設局他們那邊是說,有地震,地震帶啊什麼的,我覺得這個,這個答案我們是不能接受的,因為國道六號它是,也是建構在一個斷層地帶的河床。

東豐快的原始規畫替代路線共有五案,除了走公老坪隧道,還包括了和台三線豐勢路共構、東豐綠廊,沿大甲溪南岸、北岸河堤等等,受到影響最大的石岡居民堅持,應走大甲溪河岸,不要讓有限的農地更加破碎。

[石岡區農民
郭添水]
你就從下面直直開到我家前面,再彎到後面去,到後面還是一樣,也是到河邊道路去,那你就從河邊道路直走就好了,又漂亮風景又好,他說(河邊)不能開,人家地震也是照常開路。

[石岡區農民
林月霞]
因為我們這裡河床很寬,根本你走河床的話,這條路如果開了就是直的,很漂亮,又很好看!(如果)從人家的田間剖開,真的是亂七八糟,而且這個路又開得歪七扭八,真的是這樣!我們不是要擋路,因為真的有地方可以開路,不是我們要擋路。
    
東豐快第四、五標已完工,前三標事涉隧道開發需經二階環評,以及徵收民地等,懸而未決,目前四標起點的斷橋,就佇立在大甲溪上。

[東勢區民
黃道全]
最遠的距離那樣感覺,就是很,其實很近,感覺就是好像要,可以開通了,可以過去了,奇怪為什麼都,就在那邊就都不動這樣子,然後有時候看到燈光,看那個很漂亮這樣,但是可以看,卻不能用,感覺也是很揪心,就是覺得奇怪,那條橋怎麼斷在那邊那麼久這樣。

[台中市東勢區 區長
翁培真]
台八線上面,到豐勢路要轉到東勢大橋,假日如果三點多,就開始塞車,那你轉那個紅綠燈,至少要20分鐘,它可以塞到,我們已經快到那個河濱公園入口那裡,對,所以其實,你如果國道四號,東豐快速道路通車的話,事實上它分流好的話,它直接上快速道路,其實它也可以減少,觀光塞車的那個問題。

短短九公里的快速道路,施工進度走走停停16年,對於東勢、石岡兩地居民都是煎熬!東勢區長翁培真,是嫁入山城的東勢媳婦,她一直忘不了20年前九二一大地震災情,認為東勢人需要多一條向外求援的道路,不能單單只靠台三線進出。

[台中市東勢區 區長
翁培真]
坦白講,因為921地震當天其實東勢,它是在深夜,東勢整個,整個地震的結果,我們只知道說,喔 很嚴重,天一亮的時候發現說,要,想往外跑的時候,你會發現說,車子開到東勢大橋走不動,往北也走不出去,那我們其實東勢,就真的像一個孤島那樣子。

日治時期,東勢曾是台灣三大林業集散地之一,是附近鄉鎮的中心,在都市化過程,由於通勤不方便,年輕人紛紛赴外地求學或就業,留下來守著家園的,多半是長輩,在地人盼著,如果有一條更快速、更方便的道路,也許年輕人可以更快速地回到家鄉。

[台中市東勢區 區長
翁培真]
四月份,我們的占總人口比例,我們東勢的人口數是5萬111人,可是我們的,我們的老人比例是,人口數,老人的人口數是9678人,所以它占我們的比例是19.31,是全台中市之冠,那為什麼會有這種情形,其實基本上也是因為,我認為啦,就是年輕人他必須要到外地工作。

打通台中市環線交通,幾乎是藍綠兩黨共識,台中市政府認為目前有兩個癥結點要打開,其中東豐快,是完成大台中山海屯區交通建設的最後一哩路,以後山城地區的和平、東勢要到屯區,不只一條台三線,也不用繞新社山路。

[台中市建設局 局長
陳大田]
那一個就是現在國四連絡道,它要接我們74號快速道路,可以把台中市的東端,可以很快地接到上面去,然後往國四走,另外一個就是我們現在中清交流道,接74號,不要讓它是做平面上去,它可以做一個立體交流道直接上去,那這兩個呢,將來都會,可以匯集到國四,那國四呢,到尾端就是我們這條東豐快的一個起點。

在重啟環評後,台中市政府要拚兩年內通過環評案,希望最快在民國113年底前完工。

[台中市建設局 局長
陳大田]
我們現在面臨的就是,我們希望在兩年內,我們能夠把環評,能夠通過,那兩年如果能順利的話,我們選線確定了,那我們再進行後面的一個工程裡面呢,我們應該有這個把握,也能夠在市長的任內,我們可以啟動,不管是隧道標,或後面的一個路廊標,我們希望這條路,能夠繼續再往後,展開它的一個銜接之路。

[環保律師
柯邵臻]
這次的這個,這個原來的這個隧道的方案,相信也會經過,非常嚴密的這樣的一個審查,那如果,如果環評委員,有任何的,違法疏漏,我想,也可以比照之前的案例的審查的結果,如果他沒有提出這些的話,我相信,他們要讓這個環評能夠合法地通過是,還是有它的難度的。

歷來東豐快三次環評,都卡在隧道工程的二階環評,接下來的環評與復工,如果標準不變,柯邵臻預期過關的難度很高,她建議台中市政府重新考慮替代方案,一、二標接河堤共構還是有可行性。

[環保律師
柯邵臻]
那既然進二階環評,你就要必須做更嚴密的一個,地質的調查,或者是替代方案的選擇,那替代方案的選擇,其實一樣可以回到當時,胡志強時代,他們所提出來的替代方案,如果能夠這樣子,我相信,應該是可以平息這麼多年來,在地居民和市政府之間的一些爭議。

[台中市建設局 局長
陳大田]
環保團體,還是會有一些質疑,會認為破壞生態,或者是不是最優選的方案,那這個部分我想在市長,我們新的團隊,其實我們最關心市民,也重視大家的感受,所以我想這些部分,我們會好好跟地方再做一些說明。

[台灣生態學會 理事長
楊國禎]
如果我們從這樣一個道路的規畫,到它的整個的評估,跟這個整個變遷跟運作的話,我真的覺得,這條路,真的是非常嚴重的,政治決定性的什麼,的一個道路,而不是真的是從實際的環境的概況,跟它應該怎麼樣去做,最符合我們的未來的需求。

經過三次停工復工,這條東豐快,走走停停16年,徒留斷橋成為里程碑,接下來的環評與復工,又將是政府與環團的新戰場!其實東勢石岡居民想要的,不過就是一條兼顧安全,又能快速回家的路。

採訪/撰稿 鍾雄秀
攝影/剪輯 羅應展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客家新聞雜誌 的頭像
    客家新聞雜誌

    客家新聞雜誌HAKKAWEEKLY

    客家新聞雜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