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鎮在台東縣東北部,位處東部海岸的邊陲地帶,許多人往往忽略掉這個地方,事實上成功鎮不僅擁有迷人的漁港小鎮風情、豐富的海洋生態資源,更有許多在地美食,一群五六年級的在地店家業者,最近就結盟共同行銷「成功」,集合各家專長、設計出專屬的特色餐點,並不定期舉辦活動,活絡商圈,希望透過這股認同家鄉的新力量,讓遊客認識成功、愛上成功。漁會工作人員拍賣的吆喝聲,伴隨著魚販批發商的喊價聲,此起彼落,好不熱鬧,這是每天下午,台東成功鎮魚市場都會出現的漁獲拍賣情形。
[魚行業者
彭馨平]
(拍賣員)他會從一個基本的底價,以,比如說前兩天的基本價格來出發,來喊,然後如果說大家覺得太貴,沒有人想要買的話,他就會先往下降,降到,欸 有人開始覺得這價格他OK,開始,然後價格就會開始再往上,一直到沒有人,譬如說他出一百,沒有人再出了,就以這個一百的價錢來成交。
滿載而歸的漁民,將一尾尾大魚從船上拉上岸,漁會人員秤重、標價,按照種類順序排好,等著拍賣。
[魚行業者
彭馨平]
這邊的漁民,船進港以後,會先把魚呢,按照順序把它排好,然後經過漁會秤重、然後標價以後,把重量標上去,然後我們要來開始我們會在拍賣前,我們會先拿我們專用的那個刀子,先在,旗魚才可以,在尾巴把魚肉取出來,然後來看一下它的亮度,它魚肉本身的Q度,還有牠的這個成熟度,有沒有油脂,用這樣子來判斷說這尾魚的價格。
成功漁港又稱「新港漁港」,是東海岸最重要、最大的漁港,每天捕獲的漁產,不僅供應當地需求,更銷售至全台灣,每年三月底至六月,是成功海域漁產最豐盛的季節,琳瑯滿目的魚種令人嘖嘖稱奇。
[魚行業者
彭馨平]
目前這個季節是以芭蕉旗魚是最多的,那其他的旗魚也有,但是量比較少,然後再來就是鬼頭刀,那鬼頭刀也是一年四季其實都有,只是說這個時間會多一點。
成功鎮是漁業大鎮,擁有豐富的海洋生態資源,是東海岸賞鯨活動的重要據點。
[記者stand]
成功鎮是一個海洋資源相當豐富的地方,尤其每年六到九月的時候,太平洋風平浪靜,聽說這時候出海看到海豚、鯨魚的機率,大概有八到九成那麼高。
位於黑潮與親潮必經之地,台東成功外海海底生物豐富,吸引大批鯨豚來此覓食,因此這一帶,成為鯨魚海豚最愛聚集的地方。
[賞鯨業者
陳坤龍]
鯨豚種類有八十幾種,可是我們這邊所看到的種類有三十多種,所以說是蠻多的,然後現在的這個季節性,我們這邊常看到的就是花紋(海豚)、還有熱帶斑(海豚)還有瓶鼻(海豚),還有偽虎鯨、領航鯨都看得到。
一望無際的湛藍太平洋,海面波光粼粼,令人心曠神怡,著名景點三仙台也能一覽無遺。
[賞鯨業者
陳坤龍]
這邊有三仙台可以看,還有整個魚市場也很多魚,因為整個東海岸裡面,成功是最大的港,除了南方澳跟東港以外,成功這邊的漁港是最大,漁獲量也是最多的。
漁港小鎮的海洋生態豐富,擁有迷人風情,不過,許多人只把成功鎮當作是花蓮、台東間路過的一個點,使得成功鎮的在地特色、風土民情被忽略,在地美食、小地方故事沒有被挖掘出來,年輕人找不到工作,只好離鄉背井。有一群五、六年級的在地店家業者,研習網路行銷課程後,決定結盟,共同把成功鎮的好,行銷出去。
[客家米食業者第三代
劉俊良]
一起來上課,為成功鎮的觀光產業共同發展這樣,然後也剛好大家都有同樣的理念,才會一起說要不要來做個異業結盟這樣。
[魚行業者
彭馨平]
我們這些年輕人就集合起來,變成一個群聚,然後呢,共同來推銷我們成功在地的美食、在地的風景這樣子。那當初真的是因為單打獨鬥久了,成效不是很好,那又會覺得很可惜,就是說,那希望透過大家的力量,能夠,欸 讓人家知道。
[賞鯨業者
陳坤龍]
我們這邊東海岸就是比較鄉下,比較鄉下,所以說要把整個這個鎮裡面一些(店家),結合一起,結合一起然後促銷我們鎮裡的文化,我們的一些產品,然後帶動一些觀光客來這邊,買他們的東西,吃他們的東西,還有來這邊賞鯨、住啦都可以。
漁獲量多,新鮮海產及加工品相關產業,自然不少,魚行業者彭馨平把處理好的鬼頭刀魚塊和旗魚塊,放進機器打成絞肉,準備拿來做魚丸。
[魚行業者
彭馨平]
現在是把剛剛的,絞成魚肉的那個絞肉,把它讓它均勻混合在一起,讓它攪散的時候,它魚肉才會均勻地混合在一起。
接下來加入鹽、糖、地瓜粉,和魚漿充分攪拌均勻。
[魚行業者
彭馨平]
那我們這個魚漿做好以後,到現在這個我們可以看得到,它整個,它的魚肉的細緻度已經出來,很綿密的那個感覺,然後呢,它的黏度也夠,通常我們測試就是看它這樣,我們這樣垂下來的時候看它,掉下來的速度,這樣子是正常的,它的Q度才夠。
原本擔任教職的彭馨平接下家中事業,秉持父親「不新鮮的不買、不健康的不賣、不好吃的不做」三大原則,不添加硼砂、漂白劑、防腐劑及任何化學香料,傳承家中手工魚丸的好滋味。
[魚行業者
彭馨平]
爸、媽年紀漸漸大了,然後,長年的工作,讓他們的身體就,健康出了一個問題,然後所以呢,那時候我才毅然決然說,那既然這樣子,自己家裡的事業,然後這個魚丸又這麼好吃,不忍心讓它就這樣子沒了,大家也覺得很可惜,那我,所以才開始漸漸跟著父母在做,從事這個做魚丸、賣魚的一個事業。
成功鎮是個多族群定居的鄉鎮,也有客家鄉親製作傳統米食販售。
跟著父母從台東關山搬到成功的劉榮華和太太,兩人熟練地把餡料包進混了艾草的綠色粄皮,又捏又揉,做艾草粄。
[客家米食業者
姜梅蘭]
我嫁過來就做粄來賣,二十歲,二十歲嫁過來,嫁過來就,我婆婆就做這個做粄來賣,嫁過來就接手。
[客家米食業者
劉榮華]
生意做得不錯,有賺錢,以前務農,務農到我爸、媽都年紀大了,無法務農,所以就改做粄來賣,一開始生意也不好,是做久了,後來大家,原住民也能接受這種粄類,所以現在生意就比較好,就繼續做,繼續做粄。
遇到節慶,還得全家大小出動,才能滿足鎮上顧客的需求,第三代的劉俊良退伍後也決定和父母一同經營。
[客家米食業者第三代
劉俊良]
快要當兵的時候,對啊,回想一下阿嬤常講的一句話,客家人的精神一定要繼續傳承下去,然後爸爸、媽媽年紀也有了,然後當兵過程就好吧,退伍了就是要回來繼承家業,把這個最傳統的東西,繼續把它傳承下去。
這對阿美族姊妹則是為了照顧父母,回到母親的故鄉成功鎮,在台十一線上開了間粉紅色的蛋糕店。
[烘焙業者
林曉茹]
當初是因為爸、媽他們都在,就是在台東這個故鄉,台東這裡就是,我們從小時候每年過年的時候都會回來,那爸、媽他們年紀也老了,所以想說回來東部這邊,然後,因為東部的就業機會比較少,然後來這裡,就自己開店,然後順便照顧一下老人家。
[烘焙業者
林佳華]
因為這裡的青年其實都外出工作,這裡的工作機會很少,所以回來就是一個很冒險的行為,但好像一切都還不錯,所以可能要自己創業,在這個地方會比較有工作機會吧。
從招呼客人、送餐、準備餐點,到廚房後頭揉麵團、製作吐司、蛋糕,兩姊妹全都一手包辦。
[烘焙業者
林佳華]
本來就有這個鐵皮屋了,是小阿姨開的店面,就是有賣檳榔、還有卡拉OK,還有一些類似小雜貨店,然後就是只是再改裝一下變成蛋糕店,所以一開始大家很不熟悉,都以為這裡要重新開幕,所以,又是漆成粉紅色的,所以以為就是,檳榔攤跟卡拉OK要重開幕。
這些店家透過不定期舉辦活動,吸引外界目光,最近就推出融合各家特色,配合季節變化食材的套餐,希望從餐桌上,拼湊出一幅美味的成功鎮地圖。
[餐廳業者
張春玉]
因為很多人他們覺得說,來成功,那就第一個就要吃海產嘛,那,可是問題是,可能今天想要吃某一間的食材,又想要去另一間,那我就想說,欸 乾脆就是,把這些食材結合在我的料理裡面,那他就不用東奔西跑,只要在這個店家裡面就可以吃到這些所有的餐點。
土生土長的在地客家人劉俊良,接續從阿婆手中傳下來的客家粄;不忍家中魚丸好滋味消失的彭馨平,放下教職,投身魚行生意;返鄉照顧父母的阿美族年輕姐妹花,從都市回到海邊鄉下開起烘焙蛋糕店。成功鎮年輕一代不再獨善其身,將自家引以為傲的好味道,與家鄉迷人的漁港小鎮風情,整合成一股認同家鄉的新力量,共同打行銷戰,盼望帶來更多人潮踏上「成功」之路。
採訪/撰稿 宋宇娥
攝影/剪輯 徐偉文
- Jul 17 Thu 2014 16:14
393集-齊心行銷成功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