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夫市集近年來在全台各地遍地開花,如今台灣約有四十多個農夫市集,生產者與消費者面對面彼此溝通了解,形成良善的產銷循環。除了民間自行成立的農夫市集,南投縣集集鎮去年也由農糧署成立示範點,參與市集的農民,現在不能只懂得種,還要懂得賣。這個市集成立一年來,的確有來自台中、彰化的民眾專程搭火車來採買,但農民也發現,即使在集集火車站這樣的景點旁,遊覽車來來去去,仍不見得能帶來顧客。此外,鄉村型和都市型的農夫市集,因應不同的消費者屬性,也該有不同的經營思維。帶大家到幾個農夫市集看看他們怎麼做,從中學習了什麼,又如何解決困境。翠綠的山頭在美麗晨曦襯托下格外動人,而農民們早已展開一天的辛勤工作,南投信義鄉的農民許鶴騰,這時正在園子裡忙碌著,要將這些剛採下來新鮮蔬果,送到集集鎮農夫市集擺攤。

[集集鎮農夫市集 成員
許鶴騰]
看情況大部分都是早上現採的,五點多起來採,採一採到市集,可能差不多九點半 十點了,一樣有很多種,可是品種是自己種,慢慢去分批種,才有那些東西,那有一些東西是當季的東西,可以種得起來的才有去種。

過去擔任大卡車司機的他,七年前決定回家鄉耕種,剛開始對農事一竅不通,慢慢地自己研究摸索。除了種植技術,許鶴騰更體會到通路的重要;如果光靠盤商,可能連養家都有困難,因此即使他住在信義鄉山上,路途遙遠,每星期仍準時到集集鎮上農夫市集擺攤。

[集集鎮農夫市集 成員
許鶴騰]
因為自己種的東西要分享給大家,你要靠大盤商的話,比較沒有那麼容易,所以想說自己踏出一步慢慢去嘗試。剛開始你要把自己的東西推出去,你不知道用什麼方法推出去,因為有的品種不一樣的東西你要跟客戶怎麼樣講,甚至於有時候你要去慢慢思考說,怎麼樣去介紹。

在豔陽下,彎著腰忙著採收茄子的是68年次的陳秋宏,他與擔任集集鎮農夫市集主委的太太許秋惠,一同回到家鄉耕作。7年級的許秋惠,年輕卻相當有能力,帶領當地農民一同經營農夫市集,但要與消費者面對面,他們也花了一番工夫克服。

[集集鎮農夫市集 成員
陳秋宏]
跟那個拍賣市場比起來,拍賣市場比較簡單啊,你就是秤一秤拿出去就好了,沒有壓力啊,但是你要走出自己的路,去,去推銷自己的,賣自己的產品的話,就是要靠大家,像這樣我跟你買,這樣就是開始溝通。

每週六日,集集驛站前的廣場特別熱鬧,農民們忙著將清晨採下的蔬果整理、包裝、擺設。集集鎮農夫市集,是去年由農糧署所輔導示範的第一家戶外農夫市集,因為看準當地蔬果多樣化,市集又位於熱鬧的集集車站旁,當地更曾獲選台灣十大觀光小城之一,因此希望結合旅遊景點,創造出當地農夫市集特色。

[南投縣集集鎮公所
鎮長 嚴鴻邦]
農夫會一直地在研討,或是他們私底下會運作,該怎麼去更吸引更多的遊客。鄰近的幾個,包括彰化縣、台中市這一些遊客,確實我們有遇過說,我們就是因為衝著集集農夫市集,然後順便,甚至有的夫妻,寧願就沒有開車,他們就搭了火車,早上進來然後下午回去,採購一些,我們集集一些,比較 在地的東西,再坐著火車就回到台中。

[消費者]
就是吃得比較安心,因為現在台灣好像是個毒島 什麼東西都有毒,什麼事情都有問題,所以說 還是要找比較安心的地方 買東西。

[消費者]
我滿喜歡那種,就是跟當地小農採買的這種理念,對,我覺得比較有一些 親和的那個力量。

<阿伯剛才跟你們講說,香蕉種類 全世界有幾種,一千多種,啊 你們都好聰明喔,教一次就會了,總共可食用性的,跟我們觀賞用的香蕉, 總共有一千多種,所以說香蕉多不多啊多。>

為了讓來到集集鎮農夫市集的民眾,可以多了解農民的耕種環境與生產故事,當地也安排了參觀與導覽教學活動,像是介紹集集鎮山蕉歷史文化的館舍,這裡種植的香蕉有十多個品種,也讓遊客體驗,種香蕉盆栽。

[參觀學生]
今天來到這邊有什麼,有紅皮香蕉啦,美人蕉等等還有玫瑰蕉,讓我認識很多香蕉不同種,而且我平常都沒看過。

[參觀學生]
今天,館長讓我們認識很多,不同品種的香蕉,而且還讓我們彩繪花盆,讓我覺得很有趣。

農夫市集多樣化經營就是希望吸引更多民眾,但一年來當地農民觀察,雖然市集位於觀光景點火車站旁,許多遊覽車來來去去,停留時間卻很短暫。

[集集鎮農夫市集
主委 許秋惠]
因為剛成立一年,可能對這個的,景點的那種曝光性又不夠強,有些時候我們也很希望,有一些觀光客,還是一些遊覽車來,就能再更進來一點。

[集集鎮農夫市集 成員
張順景]
我們集集的農夫市集,實在是那個名聲,還沒有打出去,希望,廣告,政府方面能夠多宣傳,把我們農夫市集多加宣傳。

除了要增加宣傳,還得應付不同季節,農產品可能青黃不接的問題,因此集集鎮農夫市集,除了不定期舉辦烹煮教學活動,更希望未來產品朝少量多樣化,以及二次加工的方式,延長銷售時間,但更重要的是,農民們必須要有相當的熱情與堅持,能長期定時定點出現。

[集集鎮農夫市集 成員
吳麗萍]
因為我們在等待,我們的等待就如同消費者一樣,消費者在這邊買到一次好的東西,他回去不一定隔天他就來,有可能隔週 隔一個月他會再出現,那這個時間我們如果沒有在這邊,繼續堅持下去的話,消費者一次來找不到我們,第二次來找不到我們,他會認為我們不見了。

剛開始,得有恆心,慢慢累積顧客,但光是「守株待兔」可不行,也要主動出擊。

位於苗栗偏遠山區的新盛假日有機農夫市集,原本是廢棄的雞舍,在一群年輕有創意的有機農夫重新打造之下,成為特殊的室內有機農夫市集,但山區人煙稀少,該怎麼吸引顧客,是一大考驗。

[新盛假日有機農夫市集
負責人 徐筱晴]
我們的市集在比較屬於山區,所以它的觀光性質或遊憩的性質會比較強,那這是好處,那所以這是我們在人潮的部分我們要去想辦法 去克服的,所以我們會舉辦很多的活動,譬如說我們可能,像我們今年上半年有舉辦一個一畝田的活動,這很特別,因為我們就是消費滿一定額度有摸彩,那獎項就是你可以有一塊十坪的地,對,就在我們市集的附近,那他如果假日來耕種的話,他就可以帶他的朋友一起過來,那也可以多一些管道認識市集。

新盛假日農夫市集成立四年,在當地有機農業產銷合作社幫助下,與農民收購、契作,並將生鮮蔬果加工,延長作物的保存期限,並解決生產過剩的通路問題,甚至透過善心人士募款,將農產品捐給附近的弱勢團體,成為一個良善的循環,並發揮農村型市集的特性。

[新盛假日有機農夫市集
負責人 徐筱晴]
以我們市集來說的話因為我們就是身處在農村,所以我們也會盡量強調這個農村的特性,因為,其實市集的經營難免高低潮,可是就是要堅持,因為客群畢竟它有累積性,就是透過時間,那慢慢地會讓越來越多人認識這個地方,所以我想那個熱情很重要。

十多年來農夫市集在台灣各地逐漸發展,也有越來越多民眾肯定這樣的消費模式,如今全台灣有四十多個農夫市集,大家都在摸索最符合在地的經營方式,畢竟在都市或鄉村,顧客需求有所不同。像是位於大台北的彎腰市集,就曾停辦過一個月,還搬了三個地點,從台大到寶藏巖再到政大公企中心,過程中發現,都會裡的農夫市集,還是要貼近都會生活,交通方便。

[彎腰市集
負責人 蘇之涵]
其實這樣一路過來,我覺得在都會區本來就是比較不是那麼容易找到一個,可以長期經營,然後可以長期待的一個場地,那一方面是租金貴,那另外一方面是說,就是其實,我覺得都會的生活型態消費者其實是相對忙碌的,那你要讓大家對於周遭有一個固定的,一個綠色消費的地方,要長期能夠記憶 習慣,其實那是需要時間去累積的。

透過一次次的改變,找到定位。執行者發現,都會型的農夫市集,離產地可能較遠,因此更要發揮平台的功能,為消費者與農民牽線,吸引民眾接近產地、理解農業。

[浩然基金會
專案負責人 陳芬瑜]
讓都市的朋友們來到市集他會覺得說,我可以因而更理解農業的這個議題,或是我因而更理解說,我到底要怎麼吃,我的日常生活可以怎麼樣的改變,其實這些都是綠色消費,都是實際上援農的一個很重要的環節。

都市型與農村型的農夫市集,有不同的經營方式,而為了消化假日市集沒賣完的農產品,陸續有市集將觸角延伸至成立實體店面,像是知名的高雄微風市集,在2010年開設了農家小鋪,但經營兩年便無以為繼。

[新竹教育大學環境與文化資源學系
副教授 張瑋琦]
一間店剛開始,它的消費者也沒有那麼穩定,它會和別間店競爭,那這間店沒有辦法完全賣掉(給)消費者的貨,別間店可以賣比較多,我們農友就會把自己的貨送到別間店去,所以變成說是別間店用較低的價格,和你自己農民開的店來競爭,做了兩年以後,我們發現到,沒有辦法再做下去了,因為原來的投資,沒有辦法回收。

農夫市集一個接著一個開張,在越來越多消費者生活中,有了重要地位,學者認為,農夫市集要能永續經營,除了要與民眾建立信任關係,還要進一步形成依賴關係,不買不行。

[新竹教育大學環境與文化資源學系
副教授 張瑋琦]
你要每星期來,因為消費者的,吃有機的習慣,你要把它培養起來,我一星期吃一次有機的,這是吃假的,可是你每個禮拜在那邊,消費者就會跟你變成一個依賴的關係,你今天沒有來他就很難過,因為他沒有辦法,要去哪裡買菜。

農夫市集讓生產者與消費者直接互動,在這樣的互動中,也傳遞了最真實的農業境況與文化,這樣的消費模式,若能擴展為一種生活的方式,我們與農業的距離,或許能夠再近一點。

採訪/撰稿 吳怡君
攝影/剪輯 洪炎山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客家新聞雜誌 的頭像
    客家新聞雜誌

    客家新聞雜誌HAKKAWEEKLY

    客家新聞雜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