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和九年,一位從溪湖來的楊發到南投國姓鄉石門村,開了一間豐國糖廠,帶動了國姓鄉的發展,茶室、撞球間什麼都有,石門村也成為當時國姓最熱鬧的地方。後來糖業沒落、糖廠倒閉,只剩一間當時儲放甘蔗的廠房還留著。為了找回家鄉記憶,石門社區發展協會,不僅做了口述紀錄,更請老人家把從前的石門畫下來,七、八十歲的老人家們,生疏的拿著筆,一筆一畫勾勒出記憶中的美好,也留下那段珍貴的歷史。

一筆一筆,細細描繪,低頭專注於紙上世界。

[國姓鄉石門村
村民 葉進財]
這就是騎牛出來吃草啦,我就是畫這些大樹啦,這些就是大樹,(你小時候有養牛是嗎),我放牛放到18歲耶。

簡單的線條,勾勒童年記憶的美好,也讓人想起古老年代的生活情景。

[國姓鄉石門村
村民 許清子]
像以前的這個鹿怎麼這麼漂亮這樣,會出來這裡玩這樣,以前都比較不怕人就對了,膽子比較大啦,鹿的膽子都比較大,我就有那個印象就把牠畫起來這樣。

南投國姓鄉,石門社區的阿公阿婆,每個禮拜都會聚集在活動中心,有時候唱歌娛樂、有時候就畫畫圖。81歲的葉進財,說自己在石門住了一輩子,整日工作為生活,從沒想過要畫圖,來到這裡才開始拿筆。

[國姓鄉石門村
村民 葉進財]
想要畫什麼就畫什麼啊這樣,(畫圖會很難嗎),不會啊,不會啊,就隨便畫啦,很隨性啊,沒照規矩來啦。

許清子阿婆更是社區裡的寶,已經當曾祖母的她說,來到這邊自己就變成了小孩子,畫畫很有趣、也很好玩。

[國姓鄉石門村
村民 許清子]
我不識字啊,我就隨便畫,對也好,不對也畫,我就手如果到哪裡就畫到哪裡這樣而已,會畫歪、畫得漂亮、畫成什麼我都不知道啦,我就隨便,畫豬變狗、畫狗變貓、畫蛇變,畫蛇變鰻,可以吃啦,更有價值。

40位社區阿公、阿婆,平均年齡78歲,年紀最大的有95歲,大部分都不識字的他們,直說拿筆比拿鋤頭還要難。一雙雙歷盡滄桑、一生操勞的手,佈滿斑點和皺紋,生疏地拿著畫筆,畫出的卻是歲月智慧的見證,細膩而生動。

[國姓鄉石門村
村民 許清子]
喔,以前的山豬,也是膽子很大喔,都出來,對 牠都不怕人喔,牠也是這樣吃、這樣吃,草這樣一直吃、一直吃,牠都不怕人喔。

[國姓鄉石門村
村民 朱春夏]
(糖廠)開始營運到(民國)五十幾年的時候,那時候最興盛,新興的糖廠就是工人很多,它的廣場也很寬。

[國姓鄉石門村
村民 江妙香]
砍甘蔗,小姐在砍甘蔗,砍一砍要送到糖廍去榨糖。

畫作中有許多以糖廠為主題,原來石門村早期有一間豐國糖廠,因為它,帶動了國姓的發展,也帶來許多移民。

[國姓鄉石門村
村民 葉進財]
國姓人當時就全都靠甘蔗生活,要娶媳婦也靠甘蔗賣糖的錢,要蓋房子也是賣糖的錢。

[國姓鄉石門社區發展協會
理事長 何淑珍]
因為我們糖業的發展,促使我們很多的文化,就開始一直蓬勃地發展起來,所以我們石門,國姓石門這個地方,成為我們國姓鄉最熱鬧的一個地方。

然而這些風光歷史,卻隨著糖廠倒閉漸漸消失,為了讓年輕人了解自己家鄉的演變,也將這些珍貴的歷史記憶留存下來,石門社區開始做口述歷史紀錄,更請長輩們用圖畫把當時的景象保存下來。

[國姓鄉石門社區發展協會
理事長 何淑珍]
因為藍染的東西,要存放,或許是比畫圖紙還要久,還要棒,因為我們想說,用畫把它呈現出來的時候,會比較有一個根據,也比較有趣。

但阿公、阿婆們總是害羞地說,自己畫得不夠好,雖然動作慢,但每一筆、每一畫,都是最真實的呈現,悠遊於阿公阿婆的圖畫中,也跟著他們一起進入石門的時光隧道。



老人家帶著我們走訪糖廠舊址,早已是空地一片,只剩這唯一還留存著的寂寥廠房,靜靜矗立。

[國姓鄉石門村
村民 葉進財]
甘蔗都要在這裡秤重,數量才知道啊,一甲地有六十萬斤的甘蔗,都要在這裡秤重。

17到30歲在糖廠工作的葉進財,畫出了當時盛況。

[國姓鄉石門村
村民 葉進財]
它這個是要載甘蔗的輕便車道,這個甘蔗在山上,用「蔗擎」扛,扛來牛車路給牛車載,牛車載到輕便車道這邊,才用輕便車載到這裡來這樣。

來到國姓圳的水源頭,清光緒年間開鑿的水圳,原本只為灌溉農田,後來因為甘蔗而拓寬。

[國姓鄉石門村
村民 葉進財]
第二次世界大戰,日本的軍船要用到(糖),要用在火力,要用黑糖去燒火這樣,增加馬力,(糖)價才會這麼好啊,到後來那些田全都種甘蔗啊,沒有種稻了啊,政府不肯讓你種稻,你要是種稻他把你全砍除喔,要種甘蔗水不夠,(水圳)才開得更寬啊。

[國姓鄉石門社區發展協會
理事長 何淑珍]
由我們自己在地人來講這個故事的時候,這是最好的一個文化再傳承,因為它不失真。

透過畫圖說故事,一些原本不愛講話的阿公、阿婆,都變得愛與人交流,有時還會為了完成作品,而專注到忘了時間、忘了吃飯。一生為生活打拚的雙手,變成一雙會說故事的手,藉由阿公、阿婆的圖畫,也帶領著我們走讀了一段石門的發展史。

採訪/撰稿 林秋伶
攝影/剪輯 蔡裕昌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客家新聞雜誌 的頭像
    客家新聞雜誌

    客家新聞雜誌HAKKAWEEKLY

    客家新聞雜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