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往不只用在被單,提伴手禮、提牲禮或斗笠的方巾都會用到的花布,原本被認為有些俗豔,這幾年經許多傑出設計師發揮巧思,與政府機關積極行銷的推波助瀾,現在成了帶有台灣社會共同記憶的復古時尚美學,甚至成了客家的象徵之一。行政院客委會近年來舉辦客家相關活動,大量運用花布,也結合民間業者讓傳統花布更有客家味。為大家介紹一位,當初和客委會合作的紡織業者盧瑞春,看她如何成功讓花布成為與生活結合的商品,如何因為花布,讓她的事業找到轉機。包包、帽子、行李箱、毛巾、鞋子,甚至雨傘,都是用五顏六色的客家花布,所製作出來的用品,在在讓人佩服,設計者的巧思。將客家花布創造更多價值的就是她 盧瑞春。

盧瑞春是花蓮玉里人,年輕時在紡織工廠上班,後來有些本錢之後,民國76年,便和先生一起創業。

[客家花布業者
盧瑞春]
自己接單接訂單、買原料,再找代工廠幫我們代工織,再後面的整理,其實當時我們自己也有設工廠,來做最後的包裝整理。

盧瑞春原本以為,工廠可以一直經營下去,沒想到後來勞力成本提高,很多同業都將工廠遷移中國,自己也掙扎著是否要順應趨勢。但幾經思考,盧瑞春還是決定繼續留在台灣。

[客家花布業者
盧瑞春]
當一個產業發展到一個,經濟產業發展到一個程度,勢必要走上文化產業、手感產業這個地方來,所以我們就堅持留下來,在台灣尋求轉行就對了。

轉型是有風險的,在那段時間盧瑞春的工廠,必須接受空窗期的考驗。

[客家花布業者
盧瑞春]
找不到一個著力點是不是,所以我們也是經過兩、三年,慢慢地尋找,慢慢的尋找,其實當時有一陣子公司差不多沒什麼訂單了,我們後來差不多在(民國)91年的時候,我們客委會就開始辦桐花祭,當時我就注意到這個訊息。

就這樣,盧瑞春參加客委會舉辦的,特色人才訓練班,也因此讓事業找到轉機。

[客家花布業者
盧瑞春]
我們是做紡織起家的所以對這花布來說,我們是內行,第一當時我考慮的重點就是說,首先這就是跟觀光結合,就是我們要尋求的目標,所以我毅然決然就說好我來開發。

雖然有公部門幫忙,讓盧瑞春放心不少,但畢竟是個新突破,盧瑞春還是會擔心,設計出來的花布能否被市場接受。

[客家花布業者
盧瑞春]
(客委會)處長就打電話給我說,不是(兩種)喔,現在要做六種顏色,我想到頭就大了,要做六種(花)色,六種花色的花布,因為每一種花布都有最少的生產量,所以我想,現在做起來就一大堆了,如果銷不出去要怎麼辦

當時的盧瑞春,一邊研發客家花布,一邊還配合客委會的行銷方式,很快地,她的產品便受到廠商的青睞。

[客家花布業者
盧瑞春]
我在每一場的說明會就帶著我們新開發的花布,去給我們的鄉親看,結果大家就說,太不可思議了怎麼會那麼漂亮,其實我聽到這句話的時候我就非常地高興啊。

盧瑞春說她所研發的花布,除了在顏色上增加變化,整體的設計,還要迎合各種客層的喜好。

[客家花布業者
盧瑞春]
有些花布我們就做得很漂亮、很鮮豔,看起來就是給人家覺得很有氣質、很高貴,這就是有這種市場有人喜歡,還有一種的就像,我們客家人的精神一樣,我們就叫客家油桐花布,看起來像我們客家人吃苦耐勞的精神。

<打開來裡面有讓你很驚喜的東西,這就是一般人結婚時,拿來當伴手禮的 你看。但是如果我現在伴手禮送人過後,這個沒有用了對不對,我這個毛巾上面還有做拉鍊,把這個地方拉起來,這個地方拉起來,兩頭把它拉起來。我就有一個包包了,對不對,這樣就像一個包包,裡頭可以裝東西。>

設計的花布成功打入市場後,盧瑞春並不因此而滿足,繼續在這個基礎上,研發相關產品,前前後後已經生產了上百樣。

[客家花布業者
盧瑞春]
現在如果只有做這些花布給活動用,這樣一下子就過去了,就沒有辦法深入民間,一直流傳下去,惟有就是把它做成日常用品,不管是做包包,你要做什麼樣的東西,我們看得到、摸得到的東西用得到的東西,跟我們生活結合在一起,這樣才有辦法流傳下去。

盧瑞春說客家花布,讓她的事業從谷底走向高峰,也因為客家花布,讓她更認識自己的文化。

[客家花布業者
盧瑞春]
因為我們做的是代表我們客家文化的花布,不是一個花布出來就有意思,我們一定要去找它的根源出來,就開始去深入去了解我們的客家文化等等,越深入去找,我自己的內心就越愛上我們的客家文化。

一個尋求轉型的紡織業者,在客家花布當中找到契機,還在一塊布上做變化,設計出上百種生活化的產品。盧瑞春感念當年有這樣的機緣,更感恩自身的客家文化,為她的事業創造高峰。

採訪/撰稿 羅弘昇
攝影/剪輯 陳靖維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客家新聞雜誌 的頭像
    客家新聞雜誌

    客家新聞雜誌HAKKAWEEKLY

    客家新聞雜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