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氣轉熱,午後常常下起陣雨,造成的溼暖環境正適合小黑蚊的生長,根據學者調查全台除了屏東、台東兩地以外,可看得到小黑蚊的蹤跡,中部地區更是嚴重,除了當地居民困擾不已,連帶使得中部的休閒觀光產業大受影響,觀光客可以說「蚊」風喪膽,不敢踏足這些區域,透過鏡頭共同來討論,為何小黑蚊令人「蚊」之色變? [中寮鄉休閒農莊業者
吳基任]
那是十個有十一個這樣講,你怎麼不管好蚊子(小黑蚊),把牠關起來。

[中台科大健康科學學院
院長 曾義雄]
當初1913年,日本人就在大坑發現小黑蚊,以前沒有這麼嚴重,沒有這個嚴重就沒有什麼人做研究。

涼爽的晨間,太陽正灑下一片璀璨,學校廣場傳出陣陣小朋友的嬉鬧聲,這是南投縣中寮鄉爽文國小的科學遊戲課程,只見小朋友人手一個墊板,利用水的表面張力,玩著乒乓球的旋轉接力遊戲。

然而不同於其他的學校,明明已經大熱天了,大部分的小朋友卻仍穿著長褲,只有少部份人敢穿短褲。

[南投縣中寮鄉爽文國小
代理校長 林松輝]
現在上課的情況,就是小朋友大部分都穿長褲,因為小黑蚊牠的飛行能力比較弱一點,牠活動範圍大約離地面70公分,所以小朋友穿長褲,一般來講對牠的影響是不大的。

還不僅僅如此,連上課的教室也和別所小學不同,所有教室的門窗都裝了紗窗、紗門。

[南投縣中寮鄉爽文國小
學生 李慧萱]
怕被咬,被咬的時候會有一點癢癢的,然後有一點痛痛的,(不是有人講說被咬的時候會有疤)對呀,然後被咬的時候,就會有一點癢癢的,然後我就是不喜歡被咬。

[南投縣中寮鄉龍安村
村民 黃秀香]
像這些國小國中一樣,到了夏天也怕有些小孩的皮膚比較不好,咬到了會很麻煩,所以現在都推行穿長褲,如果教室裡面有涼扇一直吹,學校的教室門全部裝鋁門,要不然以前沒有,都是打開的。

對社區來說,小黑蚊的干擾是家常便飯,有些人習慣就好,但對部份人來說可是惡夢。

[南投縣中寮鄉龍安村
村民 黃秀香]
小孩子若被叮咬到,晚上有些會發燒,皮膚會過敏的也會發燒,或是一粒一粒的,還以為是得到德國麻疹,其實不是,就是小黑蚊咬了以後,小朋友不會說,不會抓,就一粒紅紅的腫起來。

[南投縣中寮鄉龍安村
村民 吳茶妹]
咬到怕,(怎麼說),那會知道,就這樣,也沒看到,看不到,站一下而已就黏一堆,就這樣叮下去,很癢,又癢又痛。

[中台科大醫學生物科技所
助理教授 吳正男]
因為人的氣味不一樣,人的皮膚有很多細菌在上面,細菌會讓人有不同的氣味出來,不同的氣味就可能吸引小黑蚊會不會來叮咬你。

不說你可能不知道,小黑蚊其實並不是蚊子,牠的學名叫台灣鋏蠓,是嗜吸人血的昆蟲,<CG1 IN>根據學者調查研究,1994年時,尚有台北、高雄、屏東、台東、基隆等地,未發現小黑蚊的蹤跡,但到了2006年時,全台除了屏東、台東外,其他縣市都可見小黑蚊,而且密度激增不少。<CG1 OUT>

[中台科大醫學生物科技所
副教授 林春福]
整個環境的改變,所以甚至小黑蚊都會藉由周休二日,人到郊區活動之後,就可能會隨著車輛就到市區去,帶到市區去擴散。

<CG2 IN>另外,根據中台科技大學針對台中大坑地區小黑蚊族群密度的監測可以發現,從2005年到2007年,大坑地區的小黑蚊可以說是成級數倍增,其中很大的原因之一,就是全球暖化。<CG2 OUT>

[中台科大醫學生物科技所
副教授 林春福]
早期因為冬天之後,寒流來之後,溫度低,可能會低好幾天的時間,可能甚至一個禮拜,溫度降低之後,其實對牠隔年的密度是有達到降低的效果,所以近幾年來的暖化之後,差不多到了冬天,低溫的現象越來越少,而且持續的時間不長,所以這樣之下,它的密度就沒有辦法有效的壓制。

[台中市大坑民政里
里長 黃明華]
一般居民是影響層面比較低,因為我們住在這邊,最主要是從事農業工作,要工作的時候都會自己做好防護措施,就是說我們穿比較長袖,抹一點防蚊液,所以對當地人影響不是很大。

在地人也許是習慣了,但對於日益發展的休閒產業就衝擊甚巨,就如近年來大力推展休閒農業的南投縣中寮鄉,即使擁有美麗的山景地貌,及豐富的生態資源,但小黑蚊的肆虐,卻讓假日的休閒農場,還是空蕩蕩少有遊客出入。

[中寮鄉休閒農莊業者
吳基任]
影響很多,講老實話是致命傷,大家看這邊感覺都很好,(遊客)來心情也很好,但是來一下就開始癢了,難過了,實在來講那是自然現象,但是大部分住習慣都市的人,都忍受不了這種感覺。

[台中市大坑民政里
里長 黃明華]
所以我們希望有關單位能夠向上反應,讓上級知道這個嚴重性,因為我們要開放觀光像是大陸那邊過來,休閒產業如果要提升,放著小黑蚊的事情如果不快點處理,外國人來也是會反應,也會怕。

小黑蚊叮咬後,人體除了會搔癢或紅腫不適感外,會不會傳染疾病,也是一大隱憂。

[中台科大健康科學學院
院長 曾義雄]
我們其他的研究有去找,這個小黑蚊會不會變成病媒,有沒有可能我們去找,到目前為止,有找到有一、兩種有可能,但是這個可能還要再確定。

[中台科大醫學生物科技所
助理教授 吳正男]
在早期來說牠比較侷限在某一個地方,所以整個國家對這個區塊比較不重視,現在小黑蚊是整個台灣都看得到牠的存在,在這樣的情況下,我是覺得說政府在相關的,比如說疾病管制局的部份,應該投注更多的經費在這個區塊上,因為傳播疾病是絕對有牠的潛在能力。

也因此各地方環保單位無不擬訂滅小黑蚊的作戰方案,動員社區、學校清潔環境或噴灑殺蟲劑等,不過成效卻不彰。

[南投縣環保局
局長 顏嘉賢]
民眾可能有些人意願不是很高,除了一些熱心的志工,或環保義工團體,他們的投入之外,大部分的人認為說,不是會傳染疾病或不太去重視,又有些人希望政府來噴藥消毒,所以導致說這成效不是很好。

[中寮鄉龍眼林福利協會
執行長 廖振益]
(噴藥)第一天就很少,第二天感覺到很少,第三天感覺又多了一點點,第四天又一直再多起來,第五天就恢復以前差不多一樣,牠的復育周期大約五天左右,所以說要消滅牠也不簡單。

[中台科大醫學生物科技所
副教授 林春福]
這些除蟲菊的藥劑,因為這幾年的使用之下,是不是有一些抗藥性的問題,都值得探討。

<我們可以在那邊設立研究站,這個就是示範區的建立。>

所以近年來,位於台中市大坑地區的中台科技大學,也組成跨領域的專案團隊,研究用何種較不影響生態的方式,降低小黑蚊的數量。

[中台科大醫學生物科技所
副教授 林春福]
這個套起來之後,它會有一個味道會從周圍旁邊擴散到外面去,擴散到外面去之後,這裡會有類似風洞的效果,所以小黑蚊靠近的時候就會被吸進去,吸進去就會被抓到這地方,當然目前我們都還在測試中。

由於目前已知較潮濕的山坡擋土牆或水溝等,容易增長青苔的地方,是小黑蚊幼蟲孳生的環境,而藍綠藻又是幼蟲的食物來源,因此如何減少藍綠藻也是最大的研究方向。

[中台科大生命科學所
助理教授 李孟娟]
我們是從環境當中去分離,能夠達到生物防治的東西,目前我們的目標就是兩個,一個就是噬菌體,所謂的噬菌體就是有點像會感染細菌的病毒,我們希望能夠分離這個噬菌體,牠是可以感染藍綠藻,讓藍綠藻沒有辦法生長,就達到(減少)小黑蚊(幼蟲)食物的目的。

但進行生物防治的時候,背後卻還有一個更大的生態課題,需要大家的注意,不能因為牠對人體有危害,就要將牠完全撲滅。

[中台科大生命科學所
助理教授 李孟娟]
小黑蚊你不能把牠全部殺死,因為牠說不定是某些生物的食物,你讓牠完全沒有之後,牠可能會造成整個生態重大的影響,整個食物鏈會混亂。

[中台科大生命科學所
所長 潘銘正]
民眾的宣導對於小黑蚊的認識,還是最重要的,然後個人的防護措施避免被咬,然後適當的使用忌避劑來預防被咬,牠沒有血源的話,就不會大量的繁殖。

自然環境如果不是人類入侵了小黑蚊的生長領域,甚至是因為人類造成的暖化現象改變了牠的生長密度,我們現在又何苦要遭受小黑蚊的肆虐,而任何一個不周延的防治方法,都可能再度破壞原有的生態平衡,因此小黑蚊的防治,除了有待公部門與學界的重視與研究,最後還是要回歸民眾自己本身,重新尋找與自然界共存的平衡點。

採訪/撰稿 陳君明
攝影/剪輯 洪炎山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客家新聞雜誌 的頭像
    客家新聞雜誌

    客家新聞雜誌HAKKAWEEKLY

    客家新聞雜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