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東西、買東西」,電視廣告的台詞,其實就是我們每天的生活。我們享受的舒適便利,是一雙雙我們看不見的手所成就的,我們喝的紅茶咖啡、穿的衣物,各種不虞匱乏的物質,都是經由全球貿易交流取得,但您可曾想過這些商品背後隱藏的故事?咖啡農辛苦一天的工資,可能是買不起一杯一百多塊的咖啡。在台灣有人引進在歐洲行之多年的「Fair Trade」公平貿易機制,以改變我們消費選擇,讓世界另一端的人也能夠受惠,也許一件衣服就能同時溫暖兩個人,一包咖啡就能同時芬芳兩個家庭。烘焙過後的咖啡豆,香氣逼人,一顆又一顆在白色托盤上滾呀滾的,色澤稍有不同、或是顆粒過小的咖啡豆,馬上現形。

[生態綠咖啡店
老闆 余宛如]
像這個豆子啊,它太小了不好看,我們叫做半月豆,會把它挑掉,然後有些這個東西,叫做貝殼豆,就長得不飽滿不均勻的,已經扭曲的,那像這個顏色是稍淺的,那這個豆子我們判別是裡面發霉,發霉的話,豆子的味道就,一粒老鼠屎壞了一鍋粥,所以一定要挑掉

正在為自家咖啡品質嚴格把關的是余宛如,和她的男友徐文彥,情侶檔兩人一起開了這間咖啡店,從咖啡豆的烘焙、挑豆、研磨、到調製一杯好喝的咖啡全部一手包辦,光是挑豆這項工作,就是件折磨人的事。

[生態綠咖啡店
老闆 余宛如]
(所以這樣工很多耶),工很多啊,常常就從晚上烘好之後就挑到白天

但我們看到還只是咖啡產業末端的辛苦,還不包含前端咖啡農耕種的勞動辛苦。

[生態綠咖啡店
老闆 徐文彥]
整個咖啡的行銷,或者咖啡的廣告,我都開玩笑講說,會讓消費者誤以為說咖啡是從法國左岸來的,咖啡是從義大利的餐館來的,咖啡店來的,小孩子從來不知道說,咖啡是從中南美洲、非洲來的,大家都忘記那個生產端在哪裡

不過,咖啡農辛苦一天的所得,卻買不起我們手上一杯一百多塊錢的咖啡,消費者看不到一杯咖啡背後隱藏的血汗,所以桃園客家人徐文彥成立生態綠公司,取得華文地區第一個公平貿易認證授權標籤,引進公平貿易咖啡。

[生態綠咖啡店
老闆 徐文彥]
它這新鮮咖啡是這種綠色的,新鮮的,像這個豆子是宏都拉斯的小圓豆,這個叫做pea berry,宏都拉斯,這邊可以看到這是fair trade,fair trade在這裡,這個是哥斯大黎加的。

來自七個國家的公平貿易咖啡生豆放滿一整間房間,但是到底什麼是公平貿易呢,其實就是公平貿易商和生產者建立夥伴關係,直接向第三世界國家產地的小農購買,雙方訂定合理價格、產銷透明,小農可因此獲利五成到一倍,訂定合約同時,確保小農以不破壞環境的方式生產。為了在台灣推行公平貿易理念,徐文彥、余宛如兩個人從咖啡的門外漢,變成咖啡專家,

[生態綠咖啡店
老闆 余宛如]
其實我們之前連咖啡店都沒有打過工,就開始賣起咖啡來。過程非常的心酸,就是一個咖啡的門外漢,我們第一個就是市面上有什麼咖啡的書都買來看看,就開始實驗,自己摸索。

[生態綠咖啡店
老闆 徐文彥]
我要做公平貿易,我覺得我不能做愛盲鉛筆,所以就開始買書開始讀,我就開始去買一些簡單家用的器材,就開始做烘焙,試著去找各種不同的豆子,研究各種不同口味的豆子。烘焙的方式。

這樣一杯公平貿易咖啡要價多少?這裡很特別,店家不訂下價格,反而由顧客自己決定價值。

[生態綠咖啡店
老闆 徐文彥]
我跟消費者玩一個遊戲,就是說你喝一杯咖啡,或你點一個麵包,你吃一個什麼東西,我這邊是不訂價的,你自己寫價錢,在帳單上面自己寫,然後我們都可以來結帳,讓消費者去思考價值的問題。去想想看這一杯咖啡到底值多少錢。一 因為有個價格大家就很容易去比價,去比價了之後,商家就會削價,商家削價惡性競爭之後,最後傷害的就是農民跟土地。

喝咖啡,可以選擇不傷害土地的咖啡,其實穿衣服,也可以友善地球。

[地球樹小舖
老闆 王靖宜]
這個(T恤)是沒有化學致癌物質的染,也是對地球很友善的染色,百分之百的從原棉到生產的過程都是有機。

拿起店裡來自印度的有機棉服飾,一邊說著它的有機製造過程,他是公平貿易產品專賣店老闆王靖宜,開設這間手工藝品店已經兩年了,店裡琳瑯滿目的小玩意,泰國的手工銀飾、尼泊爾的手織布包包,都是來自全球各地的公平貿易產品,

[地球樹小舖
老闆 王靖宜]
很多人把公平貿易做成跟你的日常生活的小飾品、衣服、包包結合的時候,對我們這種很喜歡買東西的女生,我覺得這是一個更容易接觸到公平貿易的機會。而且你藉著你每天都要買東西的行徑,就更可以間接對那些偏遠地區的比較沒有工作機會的婦女們,有工作機會的提供,我覺得這樣的想法更讓人心動。

一個心動的理由,讓王靖宜毅然決然從日本引進公平貿易產品,但公平貿易概念在台灣並不普及,開店創業可是困難重重。

[地球樹小舖
老闆 王靖宜]
真的是很困難,不要說是客人,連我周圍的朋友或者已經有在長期關注國際貿易一些議題的朋友,他們都沒有聽過這樣子的概念,當初要創這個業是被所有的人阻撓,因為他們就會覺得失敗的機會會很大,那不管怎麼樣我還是要去嘗試,剛開始的時候客人當然完全不知道這是什麼東西。

從什麼都不知道,到客人願意回流繼續購買,王靖宜說,產品的品質和設計決定了一切。

[地球樹小舖
老闆 王靖宜]
產品的設計跟品質還是決定一切,雖然說它的背後意義是很有意義, 2809如客人這樣聽我說,真的很有意義,他隨便買一個東西,兩三百塊,幾百塊,結果不怎麼樣,那他就不會再來了,可是如果我們的產品是可以跟你在市面上看到那些產品的品質,甚至是更有特色的話,我覺得他會不斷的再回來。



一張張圖畫,是尼泊爾孩子為了感謝顧客能讓牠們上學而畫的圖畫,而這也是支撐王靖宜繼續做下去的理由。

[地球樹小舖
老闆 王靖宜]
那我覺得我必須要知道這些事情,是因為這樣才能支撐著你繼續能夠經營的力量,希望將來可以傳遞(給消費者)這樣的訊息事情。

雖然公平貿易運動從歐洲發起已經有五十年歷史,然而這樣的概念,對台灣來說,仍是個新運動,到公平貿易店消費的顧客,了解什麼是公平貿易嗎?又能夠接受這樣的理念嗎?

[顧客]
你知道你買的東西是公平貿易的商品?知道啊,就幫助第三世界的朋友,就是多花一點錢可能可以幫助他們,小朋友可以上學啊。

[顧客]
我們能夠支付他(生產者)的產品價格可以維持他的一定生活水準,其實就是讓他們能夠有一個再教育的環境跟兩邊都能獲得公平的一個方式來交易。

[顧客]
我是覺得這個概念很好,可是實際上國人對它的認識並不深。

[綠色陣線協會
執行長 吳東傑]
消費者接受這個產品,是接受這個產品的品質價格,還是那個fashion(時髦)的時代意義,就是真正的公平貿易的意義是什麼,那甚至於我們要問消費者除了去買這個產品之外,他們真正了解說這個產品本身所帶來一些文化,是不是說他們願意透過一個消費付出更多的行動。

消費者是不是真正了解產品背後的意義和價值,其實也正是公平貿易倡議者正在極力推動的目標。

[生態綠咖啡店
老闆 徐文彥]
我們去思考說我們每天生活消費的產品,到底它的內容物是什麼,它的生產過程是什麼,它的成分是什麼,它的工人是怎樣生產的,這個才是重點。它對我們消費者有沒有害,對我們環境有沒有害,當然也要檢視對生產者有沒有害。

[地球樹小舖
老闆 王靖宜]
你花了這個錢,你到底買了什麼東西,這個東西是誰幫你做,這個錢是會跑到誰的口袋裡。

[生態綠咖啡店
老闆 余宛如]
我覺得應該要讓消費者認清說其實你的消費的力量非常的大,只要你改變一點點消費選擇,你可以改變世界的,甚至整個經濟體系。

多一點思考,多一點改變,用消費也能改變世界,兩間小店在台灣社會悄悄播下公平貿易的種子,他們用一種幸福的交易模式,友善生產者和消費者、尊重自然環境,成交一個更美好的世界。

採訪撰稿/宋宇娥
攝影剪輯/蔡裕昌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客家新聞雜誌 的頭像
    客家新聞雜誌

    客家新聞雜誌HAKKAWEEKLY

    客家新聞雜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