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積極發展工業,對水的需求增加,水利署也規畫興建水庫。當家園變水庫,鄉親怎麼面對?缺水時,誰又應該優先用水?農業該被犧牲嗎?而除了水庫以外,還有哪些蓄水、取水的可能做法?本週開始連續三週,我們推出「水庫‧水枯」系列報導。為了因應後龍科技園區、竹科第三期、第四期用水等產業用水,水利署規畫在苗栗頭屋、新竹尖石等地,興建天花湖水庫及比麟水庫,兩地民眾的反應不一,尖石地區的民眾反對到底,而頭屋飛鳳村民則是選擇有條件接受,當自己的家園即將被徵收成水庫時,將會遇到那些問題,當公共建設衝擊聚落文化、農耕生活時,又該如何取捨?


國際反水庫日前夕,從北到南各地反水庫的民眾,齊聚在立法院門口,高呼口號,反對興建水庫,曾抗爭十多年,成功讓美濃水庫胎死腹中的美濃在地團體,也到現場聲援。

[美濃愛鄉協進會
總幹事 邱靜慧]
10多年前,曾經也有建水庫的計畫在美濃,八八水災過後,其實美濃人其實很慶幸,就說,好在這個水庫沒有興建,如果興建的話,今天滅鎮的是美濃,而不是只有小林村這個地方而已。

美濃人害怕會像小林村一樣被滅村,而苗栗縣頭屋鄉的飛鳳村,卻將因建水庫而消失。

為了供應後龍科技園區、竹科四期銅鑼、竹南基地等產業用水,及公共給水,水利署預計在苗栗縣公館鄉、頭屋鄉東緣,興建天花湖水庫,其中飛鳳村大部分都將淹沒在水庫下,有115戶,3百多人被迫遷離原住所。

[苗栗縣頭屋鄉飛鳳村
村長 邱仁浪]
1鄰到9鄰,1鄰到9鄰可以說是水庫淹沒區,淹沒區以水面來講,土地大約有690多公頃,690多公頃中,這裡面差不多有100戶的住民在裡面。

早在日治時代,當地就據說,曾為水庫預定地,到了1980年代,水利主管單位陸續開始規劃評估,2003年正式送交環評,至今此案仍處於環評第二階段。案子遲遲懸而未決,讓地方機關不知如何是好,在最近一次的環評小組中,便有人表示,許多地方建設都因此停滯不前。

[苗栗縣頭屋鄉公所建設課
課長 劉興業]
天花湖水庫到底建不建,我們鄉親急需要知道這個答案,等於說你到底建與不建應該早一點確定,因為許多的公共設施、公共建設,現在都在停滯當中,因為這是處在不確定的狀況,我們公部門不敢把太多的資源、經費放在那邊。

也因為公共建設的缺乏,讓天花湖地區這幾年愈形蕭條,大量人口外移下,甚至連小學都被廢校,部分想返鄉定居的民眾更裹足不前。

[苗栗縣頭屋鄉飛鳳村
村民 黃添祿]
不要做就決定不要做,人家要投資什麼也不用害怕,不要說錢投資下去又賠掉了,如果沒有徵收,我兒子要回來做房子,退休以後要回來這邊住,有這樣的計畫,(不過就這樣拖著),(大家也不知道怎麼樣)對。

最初剛傳出建天花湖水庫的消息,當地居民曾群起反彈,然而經過多年的紛爭,遲遲未動工,如今許多飛鳳村民的態度漸漸冷漠,況且天花湖生活條件不足,謀生不易,一些鄉親也不得不接受土地將被徵收,家園要變水庫的事實。

[苗栗縣頭屋鄉飛鳳村一鄰
鄰長 徐集賢]
你如果要做(水庫)就整個徵收走就好了,要不然就不要做,我就做原本的工作這樣生活就好啦,你總不能說,你把我好的拿走剩下不好的丟給我,我又不能耕作我要做什麼呢。

[苗栗縣頭屋鄉飛鳳村
村長 邱仁浪]
因為這是國家政策,不是我們一百多戶有辦法可以阻擋下來的,當然一個國家建設,當然是大建設,我們也不會為了私人的主見的問題,擋下水庫不讓它做。

民眾及地方機關要個明確的答案,但規劃單位卻也莫可奈何。

[水利署水利規劃實驗所
所長 陳弘凷]
你問這個天花湖水庫到底建不建,就難倒我了,真是難倒我們了,那事實上,我們就是要推動這樣的計畫,所以才會進行環評的這個程序,所以這個程序走下去,相關程序走下去的話,如果都可以,都被認可,當然我們就可以來推這樣的一個計畫。

除了天花湖水庫,目前全國各地還有,平溪、高台等10多個正在規劃,或評估的水庫計畫,像新竹縣尖石鄉的那羅溪與錦屏溪交會處,水利署在1992年,便開始規劃興建一座,庫容量可達4700萬立方公尺,比寶二水庫容量大1.5倍的比麟水庫。

[經濟部水利署
副署長 楊豐榮]
新竹地區是,水資源是比較匱乏的地方,它雖然有水源,寶二水庫完工之後提供一些水量,但是照它用水成長趨勢來推估的話,它(新竹)還是很缺水,比麟水庫是,只是我們規劃中的一個水庫,它會做 不會做當然它在可行性規劃裡面,會做全盤性的調查。

比麟水庫壩址初步選定在比麟大橋附近,水庫淹沒區高度約465公尺,當水庫完工蓄水後,包括比麟、錦屏、小錦屏、吹上等四個泰雅族部落,都將被淹沒,讓一些原住民視為部落存續的危機。

[新竹縣尖石鄉錦屏村
鄰長 黃建進]
它的主壩等於全部就是在這,(主壩就在這個位罝)就在這邊,所以這個地方是,等於是,真的做水庫的話等於是把我們這邊都消滅。

而佇立在虹橋橋頭的,泰雅勇士地標、錦屏美人湯等溫泉會館、那羅文學館、青蛙石等觀光名勝,也同樣都將沉在水底。

[新竹縣議員
許阿勇]
尤其我們尖石鄉在新竹縣,算是非常好的淨土,未來可能在觀光事業區也是個很有特色,很有一個發展,而且自然形態的一個環境,如果蓋水庫,對我們部落,尤其部落的一些村民和住所,絕對相對的影響。

即便未來的影響難以預料,但大部分比麟地區的居民,一開始根本不知道要做水庫,直到有人來探勘地質,才驚覺,自己生長的土地上將建起大壩。

[新竹縣尖石鄉
鄉民代表 黃比德]
其實中央就已經陸陸續續在規劃,最後看到中央的,很像委託建設公司的來探勘,然後那個設備儀器都來了,我們問的時候,才知道要建水庫這件事情。

[新竹縣尖石鄉鎮西堡部落
長老 馬賴都耀]
他說要做的,根本沒有跟我們溝通,完全不曉得這個事情,所以說要做這個(水庫),應該要跟我們溝通才對的。

而比麟水庫興建後,淹沒區範圍內約100多戶,四百多人,勢必得搬離世代居住的土地,因此怒火也開始在部落裡延燒。

[新竹縣尖石鄉錦屏村
鄰長 田景祥]
那是不可能的,除非把我們全部毒死,我們生存的地方,不容許有外來的因素,把我們趕離我們所居住的地方。

[新竹縣尖石鄉
鄉民代表 黃比德]
我們泰雅族的老人家,只要一提到遷村,他們是絕對是反對,因為老人家他說土生土長,他說我不可能,我的根在這邊,我不可能遷出去。

除了對土地切不斷的情感,尖石鄉錦屏村民更認為,離開現居地,會讓他們更走投無路。

[新竹縣尖石鄉錦屏村
村民 李芊華]
政府應該想說,山裡面的人怎麼辦,要去哪,你外面規劃讓他們住,他們沒辦法生存,你要考慮這一點,他們講不好聽一點的,山裡面的人沒有讀書,很多讀到國中就沒有讀了,沒有學歷你要他做什麼,沒一技之長。

遷村的爭議,在天花湖水庫環評時,也不斷地被提起討論,居民不希望飛鳳村在地圖上消失。

[苗栗縣頭屋鄉公所建設課
課長 劉興業]
之前明德水庫(興建時),也在我們頭屋鄉,那之前明德水庫在興建的時候,我們本鄉本來是有九個村,其中興建明德水庫之後,滅掉一個村,那個就是仁隆村,那我這邊,鄉公所在這邊希望就是說,未來天花湖水庫興建之後,我不希望我們的飛鳳村也滅掉了。

[天花湖水庫環評專案小組
環評委員 劉益昌]
就是我們在遷村的過程當中,會把一個村子的整個,村子原來有的人際關係連繫,就因為搬到都市裡面而完全消失,那因為水庫的建設往往造成這樣比較大的問題。

就算要遷離,為了不讓村落原有的關係斷裂,當地村長提出在壩址旁的畚箕窩,就地安置的訴求,希望能先遷村、補償後才施工,以維持村落的完整性。

[苗栗縣頭屋鄉飛鳳村
村長 邱仁浪]
我們村一定要遷村,先遷村,整個新的社區要先做好,你先把公共建設做好,房子先做好,還有一個最重要的就是說,你要幫我辦一個無息貸款或什麼,請他們申請。

[水利署水利規劃實驗所
所長 陳弘凷]
那基本上在畚箕窩這一邊,我們可以協助淹沒區的居民,如果有意願的話,可以在這邊做一個,能夠盡量保留,客家傳統文化的這樣社區的一個安置。

規劃單位在環評小組會議時,雖然同意在地重建家園,但只說要協助,細節卻不清楚,讓飛鳳村民相當不滿。

[苗栗縣頭屋鄉飛鳳村
村長 邱仁浪]
安置的部分,我們書面是有寫出來了,但是我認為,這樣是太籠統了一點,是不是可以一個有具體一點的東西,應該給我們一個很明確的答案。

「移民」是大事,然而更大的問題是生計,天花湖居民,多以種植桂竹與果樹維生,但農業沒落,飛鳳村幾乎沒有發展,因此也有不少鄉親希望藉由水庫,發展觀光事業。

[水利署水利規劃實驗所
所長 陳弘凷]
(水庫)再結合原來飛鳳溪下游這樣子,可以做一個很好生態旅遊的一個產業,那這部分我們也,辦了很多次的這個觀摩。

[苗栗縣頭屋鄉飛鳳村
村長 邱仁浪]
以前是種田、開墾,以後可能就做民宿,或者是生態旅遊,另外就是本身的觀光旅遊,這些變成說,(水庫)要給我們村民一個生存的空間。

民眾及水利單位,期待透過水庫帶動地方發展,但也有環評委員開始擔心,發展觀光若缺乏遠見,民宿勢必如雨後春筍,過度開發下,水庫周遭的山坡保護勢必受到威脅,甚至影響水庫的使用年限。

[天花湖水庫環評專案小組
主席 李錦地]
我最怕是什麼呢,民宿來了,民宿沒管到處來(開發),是不是,民宿喔,你現在路一開,將來(水庫)景緻好,民宿就來了,你管不住。

而長期關心比麟水庫議題的學者也認為,原本的聚落才是重要的觀光文化資產,不應該本末倒置。

[成功大學物理系
合聘教授 梁耕三]
他們(泰雅族)過的生活,他們(泰雅族)的環保意識,他們跟自然可以共存,很自然,幾千年前學習的那些,我們應該像他(泰雅族)學習,不是把我們的文化,我來蓋水庫,我們每天可以開車子進來這邊玩,叫做觀光。

如果天花湖水庫非蓋不可,飛鳳村民希望至少能帶動觀光產業發展。但大湖人卻開始擔心,水庫反而會害他們這些,已經發展成熟,每年產值10數億元的草莓等觀光產業退回原點。

[苗栗縣大湖鄉農會
總幹事 黃榮將]
正興起蓬勃發展的時候,你現在又來限制的話,是不是等於打斷人的腳,我說這對大湖的傷害,未來的願景,帶來很大的影響。

由於天花湖水庫,是離槽式設計,計畫在後龍溪打鹿坑,設攔河堰,引後龍溪水入庫儲存,而大湖、泰安、獅潭,及公館等四鄉鎮,是後龍溪中上游的主要集水區,未來若畫為水質水量保護區,無論農藥、肥料或休閒開發都將被限制。

[苗栗縣大湖鄉公所
鄉長 陳永福]
天花湖水庫如果做了以後,對我們大湖生態這些,所有農民這些全部影響很大,尤其我們鯉魚潭水庫來講,水庫做好以後,鯉魚潭水庫淹沒區(集水區)的地方,全部都受限,要開發也不行,要種水果、施肥、灑農藥什麼都不行。

類似的限制,未來也勢必出現在比麟水庫上游,也就是尖石後山地區,名聞遐邇的尖石水蜜桃產業等,將受到衝擊,這也是尖石鄉民所疑慮的。

[新竹縣尖石鄉鎮西堡教會
牧師 諾瓦
我們一旦一年我們有一個人一萬元(回饋金)好了,但是實際上,我們要犧牲掉的是我們的土地,土地沒有了,然後我們要受到限制,只要在集水區限建,不能養豬、養牛、養雞,然後房子要蓋幾層樓,很多的限制。

[經濟部水利署
副署長 楊豐榮]
我們做產業他自己的基本良心,他應該怎麼做就應該怎麼做,那跟劃定(水質水量保護區)都沒關係,像你養豬也好,我養豬他規定,你就是要做到可以排放的水質才(排放)下去。

不過,要不要畫設水質水量保護區,水利署並沒有明說,只強調,目前後龍溪仍屬良好水質,符合天花湖水庫計畫需求,因此「建議」,未來由自來水公司評估是否劃設水質水量保護區。

[水利署水利規劃實驗所
科長 王國樑]
那未來奉核實施後,上游是不是要劃設水質水量保護區,我們是建議,未來由自來水事業單位,依自來水法第11條規定,提出申請。

但此舉卻被環評委員批評,認為水利署既然是主管機關,計畫中就應該明訂,免得未來權責不清。

[天花湖水庫環評專案小組
主席 李錦地]
這個水源水量保護區,不能說由自來水公司來考慮或不考慮,水利署是主管機關,你在裡面就要提出來要他要來做,你了解嗎,這個水源水量保護區,你如果讓自來水公司(來劃設)就像羅東堰,推來推去是不是,自來水公司說你縣政府去劃,用營業用水條例,因為劃這個大家都緊張了,都有抗爭。

[苗栗縣大湖鄉農會
總幹事 黃榮將]
如果沒有限制,當然我們沒有意見,但是如果限制一大堆,像鯉魚潭水庫,我們會極力反對。

不要水庫要家園,還我自然河川,這個水庫是一個規劃起來放在那邊的水庫,因為水庫蓋水,他們即將要遷村,即將離開他們幾百年來的家園,

長久以來,興建水庫一直是政府解決缺水問題的核心政策,但礙於行政程序冗長、決策不透明等因素,水庫興建與否總是曖昧不清,因此許多計畫總在胎死腹中、死灰復燃中輪迴,天花湖與比麟水庫,也面臨相同命運,到現在都沒有明確答案,贊成與反對兩方也繼續拉鋸,然而對水庫預定地或鄰近民眾來說,儼然是揮之不去的夢魘。

採訪/撰稿 陳君明
攝影/剪輯 徐偉文

(根據水利署的統計,到民國97年底,台灣水庫壩堰有100多座,台灣本島有72座,你可能會覺得驚訝,雨水豐沛的台灣,還有那麼多蓄水的地方,怎麼常鬧水荒?而每逢枯水期,優先限水的總是農業,農民得強制休耕,以供應民生及工業用水,限水的順序本當是如此嗎?到底缺水時,誰應該優先使用水資源?下一集我們將繼續探討。)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客家新聞雜誌 的頭像
    客家新聞雜誌

    客家新聞雜誌HAKKAWEEKLY

    客家新聞雜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