秉持愛物惜福的客家人精神,把舊的木頭材料做成木筆,專業製筆人葉佐蔚要讓每支獨一無二的木製筆,都能寫出溫暖人心的文字。
在工作檯上,將木材量好尺寸,仔細裁切出需要的大小,這是葉佐蔚每天的日常工作。
[手作木製筆職人
葉佐蔚]
這是日本時代的Hinoki,很久的門框的材料。
因為不捨舊木料被拿去燒掉生火,葉佐蔚秉持客家人愛物惜福的精神,將老家拆下的舊木料,拿來做成木製筆。
長方體的木塊,在車床上逐漸車出筆身的輪廓,葉佐蔚不斷更換器具,細細琢磨出它的形體,每一步都輕忽不得,葉佐蔚形容木製筆的製作過程,是場「0.01公厘的戰爭」。
[手作木製筆職人
葉佐蔚]
這就是要讓它怎樣讓銅管和木材鑽出來的孔(尺寸)要準確,要很準,又要留些縫,等一下我們用膠水黏,才能黏緊,才不會讓客人在使用的時候,不小心拔一拔就把裡面的銅管拔出來,銅管和膠水要黏緊,才不會用一用裂開,這種的細節很重要,一個一個的細節要求,都是我們要注意的地方。
[照片提供 葉佐蔚
不說你不知道,沒有木工相關背景的葉佐蔚,三年前玩票性質做起木製筆,沒想到卻越做越沉迷,如今,一星期除了外出擺攤二至三天外,每天都是從早做到晚,專心一意,重複只做一件事。這麼不怕枯燥乏味,就是為了追求極致工藝的呈現,要木製筆的工序更臻完美。
[手作木製筆職人
葉佐蔚]
為了要讓我們的穩定度達到最好的階段,因為希望它可以很節省材料,它可以做出很精準很漂亮,就每天一直重複做一件事情,一模一樣的事情,所以就是為了讓工序可以更完美,把每一個動作做得很清楚,然後每一個細節要求得很好。
筆身與筆蓋的木紋對花,如何讓人看不出切割線,除了精密設計外,深厚的功夫底子,更是不可或缺。
[手作木製筆職人
葉佐蔚]
一枝木筆,第一個像這樣子的,對我們來講就是一個工藝的呈現,怎麼樣讓這兩個在沒有辦法貫穿木頭的,筆身跟筆蓋沒有辦法貫穿的情況下,第一個最基本的,兩支一定是同一支木料去切割的,這個切割線我們會希望說盡量的小,盡量的小,就是讓它在木紋對花上面,可以做到天衣無縫的感覺。第二個是同一個心軸在旋轉,這個每一個都是一點一滴的設定。
[葉佐蔚的太太
吳珍禎]
對事情就是很認真、很專注,然後只要他想要做的事,就會全力以赴。
全力以赴追求木製筆的極致工藝之下,其實蘊含了葉佐蔚與家鄉花蓮鳳林緊密連結的心思。
[手作木製筆職人
葉佐蔚]
人家說美濃出博士,鳳林出校長,以前日本人來這邊開墾山林,這裡很多樹、很多很好的木材,Hinoki、Meniki,我們客家人說的「松蘿」,怎麼把這兩者結合,最後想出來就是做筆,做筆,我們拿到很好的木材做很漂亮的筆,來寫出很美的文字,或者是畫畫。
葉佐蔚的製筆路上,也有著父親的支持,雖然傳統上客家父子間言語交流不多,卻是他最有力的溫暖支持。
[手作木製筆職人
葉佐蔚]
像這支木材就很有故事,這支木材是在我爸床底下放超過十年,他放在那,這支木材Hinoki很香,這是黃檜、台灣的扁柏,這很香放在他床下,他要聞香,放差不多超過十年,我是去年,他看我做得差不多了,他拿出來說這支讓我做筆。
質感優雅溫潤的木製筆,確實也吸引一票死忠顧客。
你照到光,它就變色了,對,可是木頭裡面很好玩,只有這一支(綠檀)它是可逆的。
工作室裡的每枝手工木製筆,都讓顧客看到眼睛直發亮,葉佐蔚也總是不厭其煩從旁解說,不同木料木製筆的特色與故事。
傷腦筋 玩筆會有那個 很容易上癮。
[顧客
徐先生]
這種木質的材質我是第一次遇到,就是說寫看看,感覺不一樣,而且你寫的時候,你會覺得說可以讓心靜下來,再來說這個筆有那個木紋它的色澤,等於說你邊寫的時候可以好好欣賞這樣。
最近葉佐蔚的木製筆,還在花蓮市的餐飲藝文複合空間裡展售,希望讓更多人看見木製筆的獨特。
[餐飲藝文複合空間業者
徐歷權(客籍)]
剛好其實跟喝咖啡、吃甜點的這個族群是契合的,所以其實展出到現在,目前為止半個月,也確實有滿多的客人來,他們其實一開始是想要喝咖啡吃甜點,但是他們看到有筆,就會拿起來,隨手寫個詩、畫個畫,那樣的感受氛圍其實相當的好。
[手作木製筆職人
葉佐蔚]
我做的筆可以讓人看見,就是這樣,很簡單,可以讓比較不一樣的人,還有不一樣的店家來配合,這就是我要的東西。
將帶著台灣山林故事與情感的木料,製作成精美而密實的木筆,葉佐蔚希望做出有溫度的筆,讓人寫出溫暖人心的文字。
採訪/撰稿 宋宇娥
攝影/剪輯 羅應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