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遇十年大旱,高雄地區5月初時實施第三階段限水措施,民生用水「供五停二」。5月7日經濟部次長楊偉甫在立法院經濟委員會中,提出將重新評估美濃水庫與高屏大湖開發案,引起美濃鄉親不滿,認為水利署是趁旱打劫,日前搭車北上立法院陳情抗議,要求經濟部應該要從改善漏水率、開發伏流水、改善東港溪水質等多元取水方案裡找尋水源,經濟部則回應目前並無編列美濃水庫預算和規畫,而高屏大湖計畫仍在進行環差分析,會等修正計畫出來後與當地民眾溝通取得共識,並不會貿然啟動。沒有大型蓄水建設的大高雄地區,該如何解決缺水壓力,一起來看我們的報導。
發展多元取水,退回粗暴民調,停止分化城鄉

拉著抗爭白布條,穿著藍衫、拿著美濃紙傘的鄉親,在立法院前大聲喊出口號,因為今年遇上大旱,五月初經濟部提出打算重啟美濃水庫計畫,美濃鄉親相當憤怒,而過去在美濃水庫預定壩址結婚的黃淑玫,更穿著當時的新娘服前來抗議。

[美濃鄉親
黃淑玫]
可是我很難過,今天非常地傷心,我覺得十五年了,我們的政府在做什麼,為什麼讓我們,一個新娘子到現在,已經快退休了,居然還要穿著我的新娘服,來到立法院,抗議我們的水庫,更可悲的是,居然還要挖我們的良田來蓋大湖,這個政府是不是在退步==ns==

水庫係築得,屎嘛食得

音樂人林生祥也帶領美濃鄉親,再次唱著他二十年前,因反對興建美濃水庫而創作的歌曲,心中五味雜陳。

[音樂人
林生祥]
心情很複雜,我覺得,這些山跟我們沒有仇恨,這些海跟我們沒有仇恨,為什麼,為什麼,我們都知道這些水資源,不僅是現在人要用,然後也是將來我們子子孫孫要用的,用的資源,為什麼要用一個殺雞取卵的方式來,來開發水資源==ns==

事隔多年,美濃鄉親會再次來到立法院前抗議,是因為五月初經濟部在立院質詢時提到,將針對大高雄民眾做民調,如有八成民眾支持,將重啟美濃水庫,此言一出,引起美濃鄉親恐慌。面對抗議聲浪,經濟部次長楊偉甫表示,大家誤解了。

[104.5.14
經濟部 次長
楊偉甫]

在二十年前左右,因為大家沒有共同的意見,所以我們並沒有推動這個計畫,那目前作民調是因為,立法委員在上一次質詢的時候,要我們了解最新的民意的一個發展,那民調只是作為一個參考,並不代表這個計畫目前就要推動。

楊偉甫並表示,不會將民調視為推動與否的唯一依據,目前美濃水庫計畫也未編列任何預算,高屏大湖等未來環境差異分析通過後,也會與當地民眾溝通,不會任意啟動。在地鄉親與環保團體認為,經濟部在缺水的時間點上重提水庫是假議題,真正目的,是要讓民國102年,被撤案的高屏大湖興建案起死回生,藉此造成大高雄民眾的分裂。高雄市長陳菊則表明,美濃水庫早就不是議題,而高屏大湖要過民眾這關也不容易。

[104.5.14
經濟部 次長
楊偉甫]
我們也認為,毛豆的生產區的保護有它的重要性,所以,我們經過環評環差之後,現在有一些議題大家還沒有共識,我們正在檢討,也會把各位的意見,在這一次的檢討的過程把它納進來,因為畢竟這麼重大的建設,會對地方造成的衝擊,我們都可以理解,我們是希望大家有共識以後再推動。

[美濃愛鄉協進會 總幹事
邱靜慧]
這個土地,現在還在就是說,它還在生產很多,很好的這種農作物的一個一級良田,你如果開發了以後,它其實沒有辦法有效地蓄水,就是說它做出來的效益等於還是零,就直接等於用地下水一樣,這樣的話為什麼還要花這個錢,花這個土地,就花這個精神,還要造成這個南邊和北邊美濃,這中間的這種撕裂的關係,這我覺得是不對的事情。

[104.5.25
高雄市 市長
陳菊]

所以高雄市政府認為,在陳水扁總統的時代,老早就是否決美濃興建水庫,所以就不是問題的問題,它已經不是一個問題,也就沒有這樣的問題,所以高屏大湖這個部分呢,沒有,高屏的大湖我想我們高雄市政府的立場,除非,他們環境影響評估,居民同意,這個不太可能嘛,居民不同意,好嗎==ns==

高屏大湖原本叫吉洋人工湖==cgin==共分為A、B、C、D、E,5個湖區,預定地範圍,位於高雄市旗山區、美濃區、屏東縣里港鄉,屬於台糖手巾寮與土庫農場,總面積有697公頃,預估開發完成,每日供水量34萬噸==cgout==而這項計畫早在90年7月,便有條件通過環境影響評估,93年12月經行政院核定,但爭議太大,預算年年遭立法院刪除。八八風災後水利署重提,102年3月,環境差異分析報告被駁回==cgout==今年年底前打算重新提送。如此鍥而不捨,水利署說要補供水缺口,但為了工業用水而挖大窟窿,居民與環保團體實在很難接受。

[經濟部水利署 主任祕書
賴建信]
針對於現在,其實是有供水的缺口大概20萬噸,所以今年高雄市政府,它在做的這個統計分析裡面,在民國110年,我們面臨到可能,還會高達39.3萬噸的供水缺口,那這個供水缺口是,極度的影響我們在,特別是在枯水期的供水穩定。

[地球公民基金會 執行長
李根政]
水利署一直以來說的缺水,大部分指的是說,未來我們有很多這個新的那個用水需求,絕大部分的來源是來自於工業用水的增加,比如說,高雄就說,啊 什麼,那個又有石化業要投資啊,所以要缺多少水啊,以前就說是那個七股工業區,然後七輕啊,等等要開發,要需要水等等,那也就是說,這幾年間,水利署喊狼來了,已經喊了,二、三十年了,都是在,都是在說工業用水會增加==ns==

就算要找水,只有水庫或人工湖,挖個大洞裝水一途嗎?環保團體認為,長期以來政府的水資源政策,都是重開發輕管理,而且在地民眾、專家,也早就藉由經驗與試驗證明,高屏大湖並不符合效益。

[反高屏大湖自救會 總幹事
黃森蘭]
這裡的水文很淺,差不多一公尺多就有水了,這個人工湖它要挖12公尺深,這比打深井還要嚴重,將近一百多甲最大的區域的地方,這挖下去,比打大井還要嚴重,它水文的水全部會跑出來,本來是地下水,你現在挖下去的時候全部會流出來。

[屏科大工學院 院長
丁澈士]
經過兩、三年的試驗研究,因為這個地區的地下水位非常高,這個從上游,這個補充下來的這個地下水的逕流,也非常地快速,所以說在經過實驗裡面驗證,如果說我們變成,如果說變成一個湖泊來蓄水的話,尤其在豐水期它根本就比較沒有空間去蓄水==ns==

此外在地鄉親也表示,即使真的要挖窟窿儲水,早期他們反美濃水庫時,就提出百里陂塘的概念,吉洋里附近盜採砂石後留下來的一、二十個坑洞,可以好好利用,但政府並無採納,如今這裡成為廢棄物堆置場。

[反高屏大湖自救會 總幹事
黃森蘭]
那這邊,很近,已經有挖好的,這差不多有兩、三層樓深,我後面這個差不多有長500公尺,寬有 100公尺,這裡這麼廣的地方,就是現成的人工湖,那就,你只要一些加工就可以做人工湖了,那為什麼不要在這裡做==ns==

有學者則認為,人工湖蓄水效益不大,應該透過多元取水方案來解決,例如善用伏流水與地下水庫,做好水資源調配。

[屏科大工學院 院長
丁澈士]
從11月到這個5月,我們在枯水期的時候,我們來充分利用這個七億立方公尺的(南部)水,那麼如果說每一天,供應給三百萬立方公尺,那麼足足可以度過六個月,那麼這樣的話,我們這個用水的這個開發利用,就可以用這樣的調節方式,也就是說豐水期的時候,我們充分來用地下水,在枯水期的時候,那我們來利用這個地面水,這樣的話就可以永續。

然而伏流水開發還在實驗階段,也不是在每處都成功。像是居住在美濃吉和里的居民,因為附近自來水公司設了20支伏流水井,他們自鑿的地下水井,反而這些年來都抽不到水了,要是挖高屏大湖,豈不更慘==ns==

[美濃吉和里 里民
謝日榮]
因為這個下面的這個水,以前我們兩丈就有水可以喝,現在打到了十多丈,對不對,但是十多丈現在又快乾了,這兩天下一陣雨(水位)多少有上升一些,聽得懂嗎,不然這麼多天都沒水,我們(只好)每天買水喝。

[美濃吉和里 里長
劉富麒]
你像現在,每天是用這麼大支的管子在抽水,你看啊,20多座(伏流水井了啦),這個每天在這抽,對地下水會有影響嗎,小朋友都知道水源會被你抽光,尤其冬天,沒有下雨的時候,會影響我們百姓的井嗎,民生問題會影響嗎。

[美濃田野學會 執行理事
溫仲良]
現在還一直在談所謂的伏流水,你不能把伏流水當成是,水庫不能蓋,人工湖也不能蓋,所以,所有的人全部現在就朝向打算要,又要全面開發伏流水,我覺得任何一件事,就是不及與過度都是不好的。

[經濟部水利署 主任祕書
賴建信]
更細緻的數據在南水局現在在試驗中,它取到一定的程度,它發現到周邊的地下水位也會,相同地有一定程度影響,所以這個結果也告訴我們說,未來在伏流水的這個設置上面,必須要因地制宜,看看不同的條件,然後也很審慎地來做。

伏流水開發受限,環保團體認為,不如先從改善漏水率著手==cgin==主要供應高雄地區用水的,台灣自來水公司七區管理處提供資料顯示,101年至103年,漏水率分別為15.45%、13.72%、14.7%==cgout==不過這些數值是將消防用水、事業用水、水表不感量等扣除,約10.34%,與環保團體算出的25%到26%有落差,地球公民基金會認為,政府長期忽略減漏所帶來的高省水效率。

[地球公民基金會 執行長
李根政]
等於是,收到的水費等於,一個月大概,比如說我們製造了5500萬噸的水送到家戶,然後我們收到水費只有4000萬噸,那1500萬噸的這個水是多少呢,你處以30,等於一天漏掉50萬噸,那50萬噸的水,大概相當於,150萬人到200萬人的民生用水,其實是非常嚴重,漏水率都超過20%。

針對漏水率改善,水利署表示,台水公司已經啟動了減漏計畫,預計十年後,將高雄地區漏水率降到10.4%。也有人提出,應更積極、更往源頭思考,除了政府的責任之外,人民也該想想,我們自己能做什麼?

[美濃愛鄉協進會 總幹事
邱靜慧]
東港溪有這麼多的水,豐水期的時候有將近100萬噸,每一天,這個枯水期的時候也有48萬噸,這麼多水,這些水其實應該還可以重新去考量,不是直接開一個湖來做這個取水的一個用途。

[藍色東港溪保育協會 理事
周克任]
今天就是因為我們連排泄物都敢放到河裡面去,所以活該,我們今天(要)面對水庫的壓力,我們今天如果不,在這二十年後喊反水庫,如果不能回來檢討我們自己,而只有檢討別人,這場仗我們認為,不見得能獲勝==ns==

這次的十年大旱,撐一陣子就過來了,下一次呢?地方人士觀察,台灣對於水資源的未來,缺乏整體戰略思考。

[美濃田野學會 執行理事
溫仲良]
站在中央政府水利署的角度,還有地方政府,高雄市政府這兩方面來說,我覺得這中間少一個什麼,少一個對南台灣,南台灣這個特殊的水文,水文還有氣候之下這種,水資源的一個整體調配戰略==ns==

因為缺乏整體戰略,我們看不出水資源相關方案的優先順序;不知道除了水庫、人工湖,政府對南台灣水資源調配有什麼前瞻的規畫?而在乾旱可能日趨嚴重的時代,我們有沒有更要緊的辦法?

採訪/撰稿 吳怡君
攝影/剪輯 羅應展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客家新聞雜誌 的頭像
    客家新聞雜誌

    客家新聞雜誌HAKKAWEEKLY

    客家新聞雜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