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稱Dora的曹秀雲在花蓮市開設手工皂工作室近兩年,不斷鑽研、精進,尋找花蓮在地元素入皂,希望做出天然簡單、又深具在地特色的手工皂。


 

緩緩將少許豆漿倒入製皂的基底油中,不斷攪拌,曹秀雲把小農生產製作的豆漿拿來入皂,希望用好原料做出好肥皂。

[手工皂業者
Dora(客籍)]
其實一開始是為我們家小孩,然後開始去用肥皂,然後發現說我好像其實也可以自己做,因為我更了解我們家小孩的皮膚嘛,所以後來就去學,但是後來學著學著就覺得,做肥皂好有趣喔,我好喜歡喔,然後就一直開始到現在。
 
秉持「製皂」要天然又簡單的理念,Dora勤跑原料產地,拜訪小農,這天他來到花蓮鳳林購買薑黃粉、豆漿。

[手工皂業者
Dora(客籍)]
其實像食材入皂,在我們做皂的經驗裡面很常見,但是我們一直想說可不可以用得更簡單跟自然一點,然後後來會想說,是不是可以找一下在地的小農,他們有這麼好的農產品,我們是不是可以把它們做得更有廣用性,讓吃不只是吃,它可以運用在做皂裡面。

植株有大有小,對呀,這裡的感覺還不錯。

Dora甚至常常跟著小農到田間探訪,親身體驗農作物的生產方式,要深入了解製皂原料是怎麼來的。

[花蓮鳳林小農
鄭仁壽(客籍)]
農產品的一個多元運用,我們是非常地歡迎,因為畢竟我們種出來的東西可以很好的運用在,不管是食用或者是我們生活上,對於我們的銷售當然是很有幫助啊。

踏遍田野,用心尋覓入皂原料,Dora希望廣泛使用花蓮在地元素,要「製皂」令人深刻的印象。

[手工皂業者
Dora(客籍)]
我開始找小農的原料,然後找一些像是我們上次有用大理石廠產的墨玉,我覺得這個就很具有代表性,就是在地的石材跟原料嘛,還有像米皂,對,我們主要是要推廣就是用花蓮的在地原料或食材,去做我們的肥皂,然後去分出我們市場的區隔性。

除了以花蓮在地元素入皂,身邊隨手可得的香草植物,也是Dora入皂的選項,回到花蓮玉里婆家,稻田邊栽種的到手香,便是他採集的囊中物。

[手工皂業者
Dora(客籍)]
其實到手香在我們民間習俗很廣泛被運用,然後不論是外用,甚至口服也有,然後後來因為肥皂的流行,自己在家做膏類的流行,然後它又再次被大家所熟悉。

客家人愛用的大風草,對Dora而言,更是像是家人溫柔的關愛。

[手工皂業者
Dora(客籍)]
(大風草)這個香草對我來說是家人給予的關懷,不論是婆婆媽媽,都是對孩子的關懷,或者是家人對外出工作的先生或者是公公之類,他們回來可以洗身體,保健身體。

[Dora的婆婆
陳梅花]
(媳婦)坐月子的時候,全都回來,我就會去採香茅,綁著(大風草),我每次都一起煮,都是兩結兩結放下去,就綁上香茅一起放下去,一起下去煮水。

從到手香、大風草,甚至蘆薈、香茅,全是Dora婆家周邊的天然植栽,而且樣樣都是可以入皂的好選項。

[手工皂業者
Dora(客籍)]
以前我們小時候每家每戶都會種的,然後或者是路邊就有的,我不想刻意栽種,因為我覺得這些都是我們小時候的回憶,都是記憶中的味道。

記憶中的味道,經過晾晒、蒸餾,味道更加純粹。

[手工皂業者
Dora(客籍)]
其實如果是日晒的部分,我盡量都會洗乾淨,然後在這邊晒,把它做成酊劑,像這個無患子,因為我們會趁著產季的時候去撿,回來就先放在這邊,然後像純露的話,其實我們工作室比較大量用純露去入皂。

你手要扶著肥皂,而不是,對,一次一口氣切到底。

為了推廣手工皂,Dora還到社區大學開課,教授相關知識,吸引一票迷上製皂樂趣的學員。

好漂亮。

[花蓮社區大學學員
林小姐]
覺得練習過了之後,(做手工皂)它就是一個步驟一個步驟來,都還可以,自己用的東西自己做,其實在花東地區也還滿多人這麼做的。

[花蓮社區大學學員
陳金村]
因為很有趣,也很有療癒,很療癒,每一次得到(的成果),切皂的時候看到的感覺都是不一樣的,所以就一直重複來參加這樣子。

台灣手工皂蔚為風行,如何做出自己的風格呢?Dora說,他努力讓肥皂不只是肥皂。

[手工皂業者
Dora(客籍)]
一方面我們是為了尋找一些優質的小農的農產品入皂,然後或者是一些在地特色,或者是有文化意涵的入皂,我覺得可以讓肥皂其實不只是肥皂,它可以代表著更多,然後也可以因為這樣,我們在地很多的東西被看見。

一塊簡單的肥皂,能在洗滌時,說出滿滿的在地故事,蘊含文化意涵,這樣的簡單,其實一點也不簡單,裡頭可是埋藏著「製皂人」細膩溫暖的心意呢!

採訪/撰稿 宋宇娥
攝影/剪輯 羅應展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客家新聞雜誌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客家新聞雜誌 的頭像
    客家新聞雜誌

    客家新聞雜誌HAKKAWEEKLY

    客家新聞雜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