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賺錢的生意怎麼還能堅持下去呢?南投水里新興村,又叫鹿寮坑,水鹿和李子都是在地重要經濟命脈,早期台灣沒什麼進口水果,種李子還賺得到錢,後來選擇多了,消費者對李子的接受度也就越來越低,於是新興村的李子農,紛紛改種經濟價值比較高的檳榔。不過這裡還有一處全南投面積最大的李子園,是園區主人陳純琅的公公種下的,雖然公公已經過世,但因為他說過,姓李,當然要種李樹,而且吃檳榔也不好。陳純琅保留了這三甲的李子園,她說,這些五十年的老李樹,是有生命的,更維繫著家人間的感情。藍天白雲,映照滿園紅李,一、二月開花,四、五月成熟的李子,得一顆一顆採。
[水里李農
陳純琅]
這是紅肉李,這就要等它紅了,紅了才可以採,因為像這個綠綠的,有沒有,你看一下,這個就還沒好,還沒熟。
紅肉李顏色漂亮,適合泡酒,不同品種的李子,吃法也不同。
占地兩甲多的園子,種了一千多棵李子樹,是南投縣最大的李子園。
[水里李農
陳純琅]
都是我公公種的,差不多都四、五十年了。
南投水里新興村又名鹿寮坑,村民除了養鹿,另一個重要經濟來源就是李子,早期幾乎家家戶戶都有種,產季時整個村子一天都要出個幾千斤。
[水里李農
陳純琅]
因為當時沒有水果進口,都是台灣自己的水果,四、五月的時候台灣都沒有什麼水果啊,所以這個就算是台灣最早期的,一年之初,李子算是很早出的水果,所以價錢都很好。
不過,現在新興村的李子園卻剩不到一成。
隨著時代改變,水果的選擇變多了,二十幾年前,檳榔價格好,有農民一年收入可達幾百萬,於是大家紛紛轉種。
[水里李農
陳純琅]
所以很多人的李子園裡面就種檳榔苗,就種兩種,後來檳榔長大了,價錢也好,李子樹自然就會死掉,都沒有照顧啊,農民就顧檳榔啊,因為檳榔價錢比較好,又比較省工。
不過,陳純琅的公公說,自己姓李,堅持要把李子樹留下來,也才有今天,這兩甲多四、五十年的老李子樹。
[水里李農
陳純琅]
(你公公當時有被人家笑嗎),有喔,大家每次經過就說,啊,你種那個李子沒錢賺啦,種檳榔好了啦,種檳榔也比較好,價錢比較好啊,他都說,不要,吃檳榔不好,我姓李,我要種李子啦
不僅外人笑,連自己的下一代,也想改種其它更有經濟價值的作物,但陳純琅的公公仍然不為所動。
[水里李農
陳純琅]
其實也很想改種紅茶,但是就很多人跟我講說,講說老樹有生命的,這樣(砍掉)可以嗎,看那老樹四、五十年了,妳捨得嗎,把它廢掉來種茶,我們也想捨不得,那也是生命啊,要種到這麼大棵也不簡單啊。
就在這樣的情感拉扯下,老李子樹留了下來,即使公公已經過世,陳純琅還是守著這片李子園。
[水里李農
陳純琅]
我覺得它也像藝術品一樣,每棵樹形都不同,你看,一棵一棵都不一樣,有時候自己看了也覺得很漂亮。
春夏秋冬的季節交替,也讓李子樹有著不同風貌。
[水里李農
陳純琅]
春天就長綠葉嘛,再來就結果,再來樹上都空空的,到秋天、冬天的時候,全部沒有葉子,但是到過年的時候,它又開出整片很漂亮的李子花,整片白白的,就好像人生這樣子,感覺就是像否極泰來那種感覺。
總是有希望、有出路的,為了讓更多人認識李子,果園還開放採果、宅配,靠著口碑,遊客越來越多,陳純琅更帶著在地孩子做校外教學,認識自己家鄉的產業。
[水里李農
陳純琅]
我想應該要來推廣我們自己國家的水果,所以我這幾年都漸漸地開放,讓人家來觀光,來採水果,還有讓學生自己來認識台灣的水果這樣。
一般人對李子的印象就是酸,但熟成的李子也很甜,還可以醃漬成各種不同風味。
把李子敲破,再加鹽搖勻,讓澀水跑出來,小朋友玩得很開心。
[水里鄉新興國小學生]
先去洗李子,然後倒進盆子裡,用槌子搥,(會不會很難做),不會,(醃起來會是什麼味道),酸酸甜甜的。
[水里鄉新興國小學生]
(如果直接吃會不會很酸),吃到有一點黃的會變酸一點點,吃到紅的不會很酸,有一點甜。
[水里李農
陳純琅]
要吃比較脆的,就綠綠的就可以醃了,但是一般人現在比較喜歡吃甜的,就像這樣的就來醃。
[水里鄉新興國小
教導主任 謝濰萁]
其實讓小朋友這樣親手來做,他們的印象、他們的體驗會更深刻。那也藉由這樣的活動,讓他們更了解家鄉的特產,李子是其中一個特產的產業,那也能夠再對這個產業,能夠更多的認識,將來有機會的話,把它發揚光大。
透過各種方法,增加李子產值,堅持是唯一信念。
[水里李農
陳純琅]
自己也想說,再堅持看看,看要怎麼把這個李子園發揮,把它保存下來。
為了公公的一句話,老李子樹還在這兒,每年也依約結出鮮紅果實,果樹不只是果樹,更是一家人的情感寄託。
採訪/撰稿 林秋伶
攝影/剪輯 蔡裕昌
- Jun 04 Wed 2014 12:37
387集-老李樹下的故事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