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活版印刷產業曾經蓬勃發展,但隨著電腦排版當道,市場逐漸萎縮,洪東漢的活版印刷廠,挺過大環境的變遷,努力運轉著老味時尚。
印刷廠隱身在巷內,一踏進裡頭,一股油墨味道撲鼻而來,店內充斥著活版印刷歷史的痕跡。
[排版師傅
林富貴]
檢字是你一邊看稿子,手這邊抓,啊這個部首是跟我們字典完全一樣。
熟練的把一個個鉛字裝進木盒中,林富貴是排版師傅,1個小時檢1000字是基本功,接著進到下一步驟「排版」,最後拿出細繩綁緊、固定,印刷的前置作業可以說大致完成了。
[活版印刷廠主
洪東漢]
以前那個武俠小說有沒有,武俠小說,「臥龍生」啊那些武俠小說,都要鉛字印嘛,當然以前沒有電腦,鉛字印,所以說那時候開始興起活版,幾乎每天都要加班。
[排版師傅
林富貴]
那時候跟你講真的,那時候你印一種東西對不對,你就是錯了,重印也不會虧本,那時候生意最好的時候是這樣子。
隨著科技日新月異,電腦、自動印刷技術發達,活版印刷業面臨巨大衝擊。
[排版師傅
林富貴]
後來對不對,那個快速出來啦,一些新的科技出來以後,這個行情就沒有了,而且越開越多家,大家在搶生意,一搶的話一標,就是剛好本錢而已,不能出錯了。
儘管活版印刷產業逐漸沒落,位在萬華的這間活版印刷廠,店內僅剩3人,老闆洪東漢兩夫妻以及排版師傅林富貴,仍努力堅守著自己的崗位。
[活版印刷廠主
洪東漢]
我堅持就是說,我的師傅我們兩夫妻,現在生活過得去,不用吃老本,也不用說用頭腦想,去哪裡搶生意,穩定了嘛,那你自己就順其自然,年紀也有了,你再想也拚不過年輕人了啦。
[排版師傅
林富貴]
不是要堅持,是你要改行已經沒辦法了,因為年紀都有了,所以說我們做老闆,還有一點點生意,老客戶在做,所以說就慢慢做,做到說真的年紀也大了,客戶沒了,那就結束營業就這樣子。
沾上紅色顏料的滾輪,在排好的板上均勻塗色,緊接著擺上白紙,滾筒輕輕推過,完成打樣步驟,檢查沒有問題,就準備進入最後階段。洪東漢13歲就上台北打拚,一生只做活版印刷。
[活版印刷廠主
洪東漢]
13歲嘛,在新竹呀,新竹那時候,沒有田、沒有地,什麼都沒有嘛,要怎麼辦
要你放牛,那就剛好我阿姨在台北有熟識開印刷廠的,13歲就開始上來學師了,就是這樣。
進入印刷廠當學徒後,洪東漢並未立刻學印刷技術,兩年多的時間都在幫師傅洗衣服,直到師傅要離職了,才將真功夫傳授給他。
[活版印刷廠主
洪東漢]
學師的時候那時候怎麼樣,那時候怎麼說,13、14歲就,看起來傻傻的,其實是很天真啦,不會像現在小孩這樣,老闆要你做什麼你就做什麼,師傅要你洗衣服你就洗衣服,就是這樣慢慢適應環境。
30多歲時,洪東漢決定自立門戶,即便在活版印刷最興盛的時期,創業過程仍面臨許多挑戰。
[活版印刷廠主
洪東漢]
第一就沒錢啊,第二沒有生意啊,啊要買紙沒什麼錢啊,紙行也會擔心是不是,買鉛字也是一樣啊,那個鉛字紙行這兩個條件你一定要嘛,所以那時候很辛苦。
洪東漢從沒想過要放棄,以堅毅的精神,一步一步慢慢去做。
活版印刷廠主
洪東漢]
我這人就是屬於,做到這一行,我就堅持沒有想改變,做這種印刷也沒有說很辛苦。
[排版師傅
林富貴]
他對自己還滿要求滿高的啦,看不可以的就丟掉重印,就這樣子,因為你沒有這樣子的話你客戶留不住,因為你雜七雜八交給人家,人家也不要,還會被罵,所以說自己要求很高。
現在就是板拿上來,要開始把它固定叫上板。
這個要固定,不然機器開始運作的時候會散掉。
眼前這張菜單,就是以活版印刷方式印製的,仔細觀察就能發現,表格間有縫隙,這是因為每條邊、每條線都是用鉛字組合而成。另外這張考試卷,答題區能看到一條條壓痕,稱之為「暗線」,這都是數位印刷看不到或做不到的事,更能讓人感受到印刷的溫度。
如今印刷廠的客人大多是老客戶,像是公家機關、學校等,即便生意大不如前,幸好還有這些客源得以繼續經營下去,老師傅擔憂活版印刷的未來,盼在還有能力時,努力去做好。
[排版師傅
林富貴]
現在年輕人已經沒有了,沒有人在學了,所以你要應用也不太可能了,我們那時候在學是,師傅一代一代層層教下來的,他你沒有來學沒有來練習對不對,你根本承接不上來嘛,所以說這應當是到我們這一代而已。
[活版印刷廠主
洪東漢]
我就說嘛,這機器5000塊,你留著幹嘛,捐給它們(政府),永久在那邊,全部捐給它們,拖去、鉛字也?它拖去,留下來,聲也還在你說是不是,人死留名嘛,虎死留皮嘛。
沒有早期的活版印刷,就沒有現在的數位印刷,洪東漢想藉由自己微薄的付出,要大家記住傳統活版印刷之美。
採訪/撰稿 涂至伶
攝影/剪輯 陳靖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