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313-364集(2013年) (212)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越來越多人參與工作假期,邊玩邊工作,2011年完成全國首例的自然谷環境信託的志工們,最近又在新竹芎林鹿寮坑租下一座三合院,舉辦工作假期,將這座三合院重新整理,以漂流木創作,讓貨櫃屋再生,想藉此推廣環境信託的理念。拿著畫筆,把圓圓的浮球,塗上五顏六色,就算全身弄得髒兮兮的,大人小孩還是玩得不亦樂乎。

客家新聞雜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360-5

因為大學上了一堂國際人道援助的課程,69年次的李榮源,念研究所時就跑到柬埔寨當了一年志工,畢業後,更加入台北海外和平服務團(TOPS),到泰緬邊境的難民營服務,從志工、工作人員、後來更成為泰國工作隊的負責人,也是工作隊中唯一的台灣人。九月,他帶著泰國人氣很高的寶貝默劇團來台灣義演,為難民營的孩童募款。一路走來五年了,他得過四次登革熱,工作內容又繁雜,一個人跑到那麼遠的地方,父母親都相當擔心,不過看到邊境孩子臉上天真的笑容,讓李榮源更堅持自己要走的路。<�小紅帽,很好玩,來看我們的表演。爽啦!爽啦!>

客家新聞雜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全台灣有數以百計,學生不滿百人的山區國小,在少子化浪潮下,原本按照教育部的想法,應該要分階段裁併,但是對山上的社區來說,廢校只會加速人口外移,對地方實在不是好事。雲林縣古坑山上有一所樟湖小學,在莫拉克風災受損後,一度傳出裁併危機,他們改從鬆綁課程,從社區出發,結果在各校普遍招生減少的情況下,學生人數反而逆勢成長,今年九月還成為台灣第一所公立的生態國中小學,即將在年底前搬進新校舍,地方上甚至希望能增設高中部,成為十二年一貫教育,今天的第一個單元,一起來認識這所小而美的生態學校。<�找到了!找到了嗎?拿來老師看,這裡一大堆耶,這裡一大堆都是,老師 找到了!>

客家新聞雜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接下來的節目,為大家介紹園藝治療。這是一種在歐美國家已經發展了數十年,甚至上百年之久的輔助療法,藉由照顧健康植物的過程,來改善人的身心靈,近十年來,台灣也開始引進這種輔助治療,並在各個機構推廣,希望用大自然的力量,幫忙身心障礙朋友。學員回答得零零落落,老師們耐心地一再復誦。

客家新聞雜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940年代前,台灣電力尚未普及,農業多利用人力、獸力及水力,其中最常見的機具之一,就是用來加工稻穀的土礱。土礱通常運用當地採集的紅土、竹子等素材製作,是一門專業的技術,土礱師更受到農人的尊敬。隨著時代改變,製作土礱成為夕陽產業,老師傅已逐漸凋零,兩年前,從交大畢業的賴咏華,卻因為熱愛農村文化,進而向國寶級的土礱師林裕祥拜師學藝,甚至因此學種稻,希望重現當年農民自給自足的生活方式,他也從學做土礱過程,看見不同於西方農業的文化價值及潛力

客家新聞雜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十月底到十一月中旬,桃園新屋幾乎天天都上新聞版面,因為黃色小鴨。不過小鴨來這似乎命運多舛,展出沒幾天就爆裂,向高雄商借的代班小鴨也突然消氣,一波三折加上媒體推波助瀾,幾乎讓人忘了地景藝術節還有什麼,又是為何而辦,本集節目的前兩個單元,就要探討藝術節在台灣的矛盾與困境。新屋這個純樸的農村,人口數近五萬,是桃園縣人口第二少的鄉鎮,客家人約占九成,不過這裡卻是全台最大的農業鄉鎮,灌溉農田的陂塘更是桃園特有的景致,桃園縣文化局選在這裡舉辦地景藝術節,找來國外及在地藝術家將作品與地景結合,期盼喚起民眾對陂塘文化的關心,只是大多數民眾的重點還是只有黃色小鴨,第一個單元,先來了解這次地景藝術節的本意。<�畫面提供 桃園縣政府>

客家新聞雜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藝術與地景結合,打造沒有圍牆的美術館,更是要讓人藉由藝術作品,重新關注大自然。這次桃園地景藝術節,是要突顯新屋特有的陂塘、稻田以及純樸的農村地景,不過,活動一開幕,目光全聚焦在黃色小鴨身上,不僅其他藝術家的創作被邊緣化,就連陂塘文化也沒人注意。除此之外,在台灣辦藝術節,許多人會討論的是人潮、是商機,不是藝術帶來什麼感受,因此藝術節的精神常常到最後都變調了,遊客搶拍照、攤販拚商機,住家成了夜市、停車場。有實際去過日本瀨戶內藝術祭、大地藝術祭的人說,台灣跟日本比起來,差了一百年。然而即使這次桃園地景藝術節不盡理想,至少是個起點,持續辦、持續辯證,或許台灣能夠慢慢找出我們要的藝術節。黃色小鴨游進桃園,現身新屋後湖塘,「桃園地景藝術節」一開幕,現場就湧進大批遊客,大小朋友通通拿著相機、手機,搶拍小鴨本尊,因為圓滾滾的黃色小鴨真的好萌、好可愛。

客家新聞雜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基督教、伊斯蘭教和佛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不過在台灣,我們對伊斯蘭教所知甚少。根據統計,全世界的穆斯林已突破16億人,占四分之一人口,而在台灣約有3萬名本地穆斯林,及20萬來自印尼等伊斯蘭國家的移工,目前台灣7座清真寺,穆斯林的生活以清真寺為中心,從服裝飲食到價值觀均依照伊斯蘭信仰的規範。近年來我們從媒體上認識的穆斯林,多半出現在恐怖攻擊、戰亂、歧視女性等新聞,這也難免有所偏頗,或許走一趟清真寺更能了解穆斯林,除了不能吃豬肉,與我們有何不同之處?今天節目最後一個單元,一起了解伊斯蘭教在台灣。虔誠的穆斯林,以昂揚莊嚴的聲調,反覆以阿拉伯語,誦念萬物無主、唯有真主,提醒其他人禮拜時間到了。

客家新聞雜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土地徵收爭議不斷,最近台南市區鐵路地下化鬧得沸沸揚揚,衝突不斷。這個鐵路地下化工程早在民國84年便規畫完成,要將被鐵軌一分為二的台南市「縫合」,一直到98年正式核定,工程計畫卻大轉彎。原本的計畫中,只需徵用0.63公頃的土地,鋪設臨時軌,在原軌道下方挖設永久軌後,等工程結束,再把東側土地還給原地主,但經建會在98年時決定擴大徵收範圍,要徵收軌道東側5.1公頃土地,如此將有407戶房屋被拆除。區段徵收改為一般徵收,原居民也就無法返回原地居住。反對此案的自救會認為擴大徵收根本沒必要,只是為了換取開發利益,更質疑此舉違憲,而且即使民間提出建議版本,官方仍堅稱他們的已經是最好的方案;對民間要求的聽證,也認為沒有必要。一起關心這項爭議。晚上七點晚餐時間,台南市德光里活動中心門口,卻聚集著一群頭戴安全帽,手持抗議標語的民眾,大聲疾呼,希望政府別蠻橫徵收土地。

客家新聞雜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台灣社會盛行的民間信仰,大多來自福建、廣東兩省,在台灣,三山國王便有眾多信徒。據了解,三山國王,可說是粵東地區最古老、最有影響力的在地神,大約400多年前由客家先民傳入台灣,此後,甚至比在大陸當地,還得到更廣泛的崇拜。台灣每年都有一次三山國王朝聖大典,今年來到了國境之南恆春,在地客家人把握百年一次的機會,把南方客家活動一起加了進來。一起去看看三山國王慶典在恆春的舉辦情形?對在地客家人,又有什麼樣的意義?<�歡迎新竹縣竹東鎮,惠安宮三山國王所有虔誠的信徒,歡迎各位蒞臨恆春。>

客家新聞雜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由於過度捕撈、氣候變遷、和海洋汙染等因素,漁獲量越來越少,魚也越捉越小,未來人類勢必更加依賴水產養殖產業。緊鄰太平洋的台東縣成功鎮成功商水,是花東地區唯一設有水產養殖學程的學校,因為鎮裡就有東海岸最大的成功漁港、農委會水產試驗所台東分所也設置於此,因此,學校更與周邊資源結合,讓學生不僅在校內學得專業知識,也能更了解、參與地方產業,進而希望這些成功子弟,未來也能留在家鄉,貢獻所學。拋出身上網子,擲出美麗弧線,再慢慢收網把魚捉起,這可是成功商水水產養殖學程的學生,必得學會的一門技巧。不過,念水產養殖,可不是只有養魚、捉魚這麼簡單。

客家新聞雜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十月下旬在台北市客家文化主題公園舉行的客家義民嘉年華,邀請各地26座義民廟北上共襄盛舉,也首次延伸到苗栗市展開繞境行程,希望循媽祖繞境文化,讓更多民眾認識義民信仰,活動時間也因此比去年延長一天,總共約2千餘萬的費用除官方補助,民間社團也贊助近半,但也傳出台北市客委會要求各縣市同鄉會出資「認養」活動經費,引發部分社團反彈,考量經費及人力限制後,選擇退出。然而活動還是熱熱鬧鬧辦完了,挑擔奉飯據稱有五千多人參加,「大咖」也到了,不過也有人提醒,結合傳統祭典及嘉年華的方式,能否傳揚信仰內涵及文化,還是流於場面及數字迷思,應該要有更細緻的討論與思考。<�恭請新竹縣新埔褒忠義民本廟,義民爺,進,進,進>

客家新聞雜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第十三屆三義國際木雕藝術節,在上個月中結束,每年都熱熱鬧鬧、行禮如儀的木雕藝術節,今年的主題是「傳承」。木雕大師的培養絕非三、五年可成,老一輩木雕師傅逐漸凋零了,當年的新生代,如今也變成了中生代,年輕木雕師太少,有學者形容這個斷層是「失落的廿年」,所幸這幾年來,大環境不佳,相較之下,木雕業還不錯,第二代回鄉傳承的案例時有所聞,而且,開始有大學畢業生,願意到三義學習木雕,傳承傳統木雕工藝的技法,一起到三義看看這項、最具有台灣在地客家味道的木雕技藝,現況如何?又是如何傳承?一刀一斧地敲打,空氣中瀰漫著檜木香味,像這樣一塊完整的檜木,取得愈來愈困難,他在雕刻時很專注,絕不浪費木頭。

客家新聞雜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宜蘭三星蔥的好品質全台聞名,三星鄉天送埤街道上短短一百公尺就有五家蔥餅攤,利用在地農產三星蔥做出各式蔥油餅,吸引不少遊客前往品嘗。三星鄉公所最近完成客家聚落生活資源調查,發現天送埤聚落七成居民是客家後裔,於是提出計畫爭取經費,希望將天送埤老街打造成蔥油餅大街,活絡客家聚落,也盼望藉由美食帶來觀光效益,「蔥」出地方新商機。蔥油餅皮放到鐵板上煎,煎到兩面呈現金黃色。

客家新聞雜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說到屏東滿州鄉的港口村,您可能沒什麼印象,但要是提到因為李安電影「少年Pi的奇幻漂流」一炮而紅的白榕園、以及擁有奇特海岸景觀的佳樂水風景區,您可能就會知道。這些地方,其實都位在港口村,一個靠海的小漁村,這裡有全世界數量最多的「中型仿相手蟹」,每年秋冬這裡也是猛禽往南的必經路線,尤其以九月的赤腹鷹、和十月的國慶鳥灰面鵟鷹最為壯觀。中型仿相手蟹很會挖洞,會破壞田埂和魚塭,以前村民看到就討厭,甚至捉來當餌料,三十年來少了九成以上。而過境的鷹,以前也常被村民獵來吃。在保育觀念漸漸抬頭以後,在地人也意識到,這些珍貴動物其實都是港口村的寶,也是港口村要轉型、發展生態旅遊的重要資源,於是村民成了生態解說員,獵人變成保育先鋒,當然,這當中幾經轉折和掙扎。一起來認識這個可愛又充滿故事的小村子。<�我們今天的行程就是從這邊,走林試所旁邊,我們主要就是看我們的陸蟹,還有到我們沙灘,看我們的中華沙蟹,還有寄居蟹等一些寶貴的東西。>

客家新聞雜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恆春民謠是相當具在地特色的一支民歌,八十一歲的張日貴是有名的民謠歌手,去年被文化部指定為國家重要傳統藝術保存者,「人間國寶」。她在滿州鄉港口村出生,是客家人,爺爺是從竹田遷徙過去的。張日貴從小家境貧困、父親早逝,但辛苦的童年與豐富的生活經驗,讓她的歌聲湧現豐沛情感,往往令聽者感動落淚,一起來認識這位滿州民歌手張日貴。<�父母疼子是長流水。>

客家新聞雜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近年來出現一個新名詞「半農半X」,就是一面種植農作物,獲得安全的糧食,另一方面發揮所長,獲得固定收入,也建立和社會的連結。自從日本作家塩見直紀撰書介紹後,開始有許多人嚮往這樣的生活,2009年,住在台北10多年的羅新誥、朱婉君兩夫妻,決定搬回故鄉芎林,一方面種植日常所需的蔬果,更實現對烘焙的興趣,做了簡單的柴燒窯,製作簡單樸實的麵包,過著回歸本質的平衡生活。大中午,烤得金黃的歐式麵包才剛出爐,大門都還沒開,就有顧客急忙上門,麵包不多,只有三種口味,對老闆娘朱婉君來說,他們做麵包不是要盡可能滿足客人,而是做自己想要的麵包,賣給會喜歡的人。

客家新聞雜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一般人非不得已不願走進醫院,醫院給人的感覺也總是嚴肅冰冷,從小家裡就是開醫院的設計師徐景亭,因為自小看著阿公、父親為病人看診,每天在醫院進進出出,醫療器材在她眼中有著不同的感受與溫度,她以輕鬆好玩的心情,將醫療器材變成有趣的設計產品,台中東勢客家庄最有歷史的醫院「東海醫院」也成了她的設計品牌。婚後夫家從事車床零件業,金屬零件也成了她的靈感來源,一起來認識這位從生活中發現美感、為土地和生活說故事的設計師徐景亭。五百位設計師齊聚一堂,在台灣設計師週中,展現無所不在的設計能量,其中一位來自台中東勢的客籍設計師徐景亭,主打醫院藝術創作,帆布包上印著藥袋,令人會心一笑,「吃藥杯組」,讓長期服藥的病人,透過不同的容器改變心情,歡喜面對這些藥丸。

客家新聞雜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提到琉璃珠,大家通常會想到原住民的琉璃珠文化,事實上早在15世紀之前,全世界各民族就有製作琉璃珠的歷史,新竹竹東的古侑盛,在5年前,因為書店裡一張琉璃珠體驗課程的宣傳海報,投入琉璃珠的工藝,更開了一間工作室,開始玻璃藝術的創作之路。<�這個黑點,對上中線,把它按下去,喔,這樣就完成了,哈哈哈,厲害,這好平喔。>

客家新聞雜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南投縣信義鄉神木村多年來歷經颱風豪雨的蹂躝,尤其四年前莫拉克颱風來襲最為嚴重,早已不適居住,兩年前在社會各界的捐助下,上百位居民遷居到南投市茄苳腳永久屋,雖然住的問題解決了,但謀生問題一直存在,大部分青壯年都還是選擇往山上跑,平常住在工寮裡,有颱風或假日才回到永久屋與家人團聚,長此以往也不是辦法,因此部分居民成立了產銷班,想藉著租用永久屋旁的台糖農地,發展新的產業,一同來了解神木村民的新生活。<�這個我們的洋蔥現在要下鍋,要炒到它香氣出來,然後再放鴨肉下去炒>

客家新聞雜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Close

您尚未登入,將以訪客身份留言。亦可以上方服務帳號登入留言

請輸入暱稱 ( 最多顯示 6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標題 ( 最多顯示 9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內容 ( 最多 140 個中文字元 )

reload

請輸入左方認證碼:

看不懂,換張圖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