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義大犀牛隊總教練徐生明,8月24日心肌梗塞逝世,享年五十五。出身自高雄美濃的徐總,從少棒、青少棒、青棒、成棒選手,再到中華職棒與台灣大聯盟的教練,他的一生可說是台灣棒球史的縮影。他是中華職棒史最多勝的教練,也是第一個被驅逐出場的教練。他帶兵嚴格著稱,私底下卻親切和藹;受爭議,也受愛戴。節目一開始,一起懷念徐總。悠揚的琴音表達對徐生明教練的不捨,徐總的親友以及美濃少棒隊齊聚美濃國中一同懷念這位永遠的球場魔術師。
目前分類:313-364集(2013年) (212)
- Sep 13 Fri 2013 13:27
349集-懷念徐生明-永遠的球場魔術師
- Sep 13 Fri 2013 13:26
349集-懷念徐生明-親人眼中的徐總
徐生明教練國小五年級開始接觸棒球、國一入選少棒國手,並轉學念美和中學,投入棒球運動逾四十載,長年在球場征戰,鮮少在家,不過,在父母兄弟眼中,徐生明是最孝順的孩子,每有球賽在高雄,徐生明肯定回美濃老家陪父母吃飯。妻子謝榮瑤說,下了球場的徐生明總是自己洗髒球衣,是個體貼的好老公,在孩子襁褓時期,他還會半夜起床餵奶,是個溫柔的好爸爸。
- Sep 13 Fri 2013 13:24
349集-懷念徐生明-接下來,就是我們的事
徐生明在球壇戰績輝煌,也不忘關心基層棒球,出身美濃的他,飲水思源,發起美濃少棒十年計畫,募集五百萬元經費,並號召義務教練團,為台灣職棒培養新血,為基層棒球扎根。現在少了他這位精神領袖,運作多少會受到影響,不過也提醒了大家,接下來,就是我們的事了。2007年,卸下職棒總教練擔子的徐生明,走進校園推廣棒球運動。他沒有架子,親切和藹,不厭其煩地,一再為首度接觸棒球的大學生,示範基礎動作。2011年,徐生明回到母校美和中學,當起棒球志工,希望振興美和青棒,重新擦亮這塊響亮招牌。
- Sep 13 Fri 2013 13:23
349集-半島風雲
台灣最南端的墾丁,每年有超過六百萬人次的遊客,每年夏天、春吶,還有過年期間,住房供不應求。今年五月,經營超過十四年的墾丁悠活麗緻渡假村,傳出涉及「未環評先營運」,引發軒然大波,隨後內政部營建署與屏東縣政府,全面清查了墾丁國家公園範圍內的各級飯店和民宿,全數424家中,合法的只有51家。不合法的300多家業者,違法程度不一,要促使他們合法,是龐大工程,而業者也不滿,國家公園還沒設立,他們就在這了,為什麼要受到這麼多限制?因此組成自救會,打算長期抗爭,要求從國家公園劃出,就地合法。台灣各地這樣的事件不少,是法令太嚴苛,或過時,還是管理出了問題?一起從墾丁民宿發展的背景看起。一輛輛遊覽車駛進墾丁,轉進來的這條馬路叫做大灣路,原本的設計是做墾丁大街的外環道,這幾年發展得很好,反而變成一條民宿大街,在路旁掛滿抗議白布條隨風飄揚。
- Sep 13 Fri 2013 13:22
349集-單車環島,分享廚藝
近年來單車環島蔚為風潮,一群來自新竹的廚師,就趁著餐廳淡季,完成了單車環島夢想,經過12天超過1100公里的路程,途中甚至還遭遇颱風登陸,仍不畏風雨去到各個鄉鎮,體驗在地的人情味,同時尋找本土的好食材,也奉獻自己的手藝,跟各地民眾分享料理喜悅。
- Sep 13 Fri 2013 13:21
349集-彭筱茵的舞蹈生態
成立四年多的舞蹈生態系創意團隊,這是國內少數透過舞蹈探討環境生態議題的現代舞團,來自苗栗的藝術總監彭筱茵,從小就熱愛跳舞也一直在習舞,卻未循著科班的升學管道進入舞蹈系,她大學念的是農藝系,也因為這樣的經歷,她確定要成為一位專業舞者,並且結合這項專長。她和一群志同道合的夥伴,一起創立舞團,希望透過創意的現代舞蹈,喚醒民眾對環境的重視。
- Sep 05 Thu 2013 15:16
348集-送愛到菊島
台北醫學大學楓杏醫學青年服務團,連續三年招募了醫護人員、營養師等,組了一個醫療隊到澎湖義診,除了澎湖本島,還去到離島中的離島,離馬公一小時船程的望安鄉將軍村。將軍人以漁業維生、不靠觀光,所以一般人對於將軍這個地方是很陌生的,因為交通不便、島上也不適合農作物生長,青菜水果得大老遠從台灣運到馬公、再轉運到將軍,價格都要貴上一兩倍,也因此將軍人很少吃青菜水果。小漁村生活不易、人口外流嚴重、獨居老人多,生病了,只能到島上衛生室,要是病情嚴重就只有後送馬公或台灣,但交通不便,常延誤治療的黃金時間、甚至造成遺憾。帶您一起來關心澎湖偏鄉的醫療問題,也要一起來認識義診醫療隊中,一位曾經前往印度和西非擔任國際醫療志工的戴裕霖醫師,從他的國際經驗來看台灣的問題。航行在浩瀚無垠的海上,船身激起陣陣白色浪花,離開了馬公本島,往18海浬遠的望安鄉將軍澳嶼前進。海風吹在臉上,熱情的陽光照得海面波光粼粼,甲板上放滿了,醫療團從台灣帶來的醫療器材和民生物資,學生們在航程顛簸中緊靠著紙箱,小憩一下補充體力。一小時後,一棟棟灰白色房子映入眼簾,寧靜的小漁村有著遺世獨立的獨特風情。
- Sep 05 Thu 2013 15:15
348集-水里異業結盟
週休二日後,休閒風氣越來越盛,許多鄉村地區民眾開始兼營民宿,也越來越多遊客為了更深入地方,選擇民宿歇腳。南投水里有間民宿,更不只是民宿,他們從自己出發,和在地許多手作產業、社區工作者等等,有不同專長的人們結盟,在民宿客廳展售特產,進一步帶動周遭產業發展,在小村莊創造更多機會。[鍾富臣]
- Sep 05 Thu 2013 15:14
348集-老人陪讀說故事
根據內政部統計,全台65歲以上老年人口達248萬,已進入高齡化社會,其中更有16個縣市老年人口超過10%,如何建立友善老人社會成為重要課題,除了政府在各地設立樂齡中心提供長青課程,也有社福團體深入社區培訓在地志工,帶領長輩透過繪本和團體活動紀錄生命故事,不僅增加老人家與社會互動,也希望藉由回憶過往降低老人罹患失智症風險。
- Sep 05 Thu 2013 15:13
348集-中壢紅樓新生
1910年代日本政府在台灣推動市街改正,相當於現在的都市計畫,帶動民間引進歐洲建築風格元素,如桃園大溪及新竹湖口老街牌樓都是當時典型建築,中壢市區也有一棟以紅磚建造,緊鄰伙房的洋樓,是當年中壢名醫劉興橋故居,劉興橋舉家移民美國後,洋樓荒廢多年,直到去年在地人士發起整修,與劉家後代合力將近八十年歷史的洋樓營造為藝廊,並展出在地藝術家作品,重新讓老建築綻放文化價值。午後還下著大雨,仍有不少民眾來到中壢市區這間藝廊,因為寬敞的空間裡,無論哪個方向,都能看見一棟磚紅色洋樓,洋溢異國風情。
- Aug 28 Wed 2013 13:47
347集-瀨戶內藝術祭(三)-邊緣島嶼再生
瀨戶內海有些小島曾是汙染嚴重的煉銅廠、拋棄事業廢棄物的垃圾島,還有放逐痲瘋病人的隔離島,是被現代化、都市化排擠在外的沒落島嶼。豐島曾經是喧騰一時的「豐島廢棄物事件」的主角,被傾倒廢棄物二十多年,又花了十多年時間清理廢棄物,污染之後,還得面對人口外流、老化的問題,直到上屆藝術祭開始,藝術讓豐島翻身,汙名不再。台灣藝術家林舜龍與差事劇團藝術總監鍾喬、紀錄片導演林建享等人也組成團隊,以巨大雕塑「種子船」呈現〈跨越國境‧海〉的主題,以及編創民眾劇場,在好幾個島上巡迴演出。佇立在豐島西南岸甲生聚落海邊,高9公尺、重達20噸的棋盤腳種子船,是今年夏季藝術祭的新作品,台灣藝術家林舜龍,結合差事劇團總監鍾喬、紀錄片導演林建享,前進瀨戶內國際藝術祭的計畫,「跨越國境‧海」,作品以台灣八八風災的漂流木為主體,由台灣原住民工匠,順應豐島當地自然地形打造建成。
- Aug 28 Wed 2013 13:46
347集-瀨戶內藝術祭(四)-島廚房滷肉飯
除了與在地融合的藝術展覽,在瀨戶內國際藝術祭,「吃」這件事也很不一樣。豐島上因藝術祭應運而生的島嶼廚房,食材新鮮,料理方式不斷創新,社區媽媽和主廚切磋之下,以在地農產、漁獲,製成道地風味餐。此外還有一個「亞洲廚房」飲食交流計畫,各國團體代表教島上居民,以瀨戶內海食材開發無國界料理,台灣推出的滷肉飯、白北魚焿、粉粿等料理,深受島民喜愛,一起去看看。門口掛著藍色漸層布幔,寫著小小的「Shima Kitchen」,看起來跟一般民宅沒什麼兩樣,這是豐島的島嶼廚房,由建築師安部良,改造聚落一棟老舊民宅而成的餐廳。
- Aug 28 Wed 2013 13:45
347集-瀨戶內藝術祭(五)-下一個,台灣?
這個藝術祭有春夏秋三個展期,加起來有三個半月,時間拉長,也可以紓解人潮,免得小島消化不了。台灣近年來也很時興以藝術的手法來活絡偏鄉,或是舉辦藝術節之類的活動,但似乎看不到如同日本瀨戶內藝術祭或大地藝術祭般的成效,有時還遭詬病,變質了。難道台灣就做不到?又為什麼做不到呢?實際到日本參與的台灣藝術家與遊客,感受到什麼?一起來了解。自天花板懸吊而下,四、五千片布輪藍染,將廢棄福田小學的教室化成一片藍海,這是台灣藝術家楊偉林在小豆島上展出的作品,「布輪海」。正式開展前,楊偉林在當地辦了藍染工作坊,和福田地區居民交流。
- Aug 28 Wed 2013 13:44
347集-燈塔人
上個禮拜,我們講到台灣燈塔的歷史,燈塔是夜間海上的希望之光,我們現在所看見明亮、乾淨的燈塔,都是燈塔人默默奉獻的結果,這群燈塔看守,其實真正的職位叫做技工,從海關時代,到今年元月移撥給交通部,為了迎接觀光客,他們的工作內容更多了,今年九月,綠島燈塔即將開放觀光,一起到綠島,看看燈塔人一天的生活。
- Aug 20 Tue 2013 11:51
346集-瀨戶內藝術祭(一)-重塑地域價值
近年來台灣各地舉辦不少藝術活動,希望活絡地方,不過被認為成功的,似乎不多,最常被質疑的就是曇花一現,像煙火般放完就沒了,缺乏深層文化內涵。這兩週節目一開始,我們要帶大家看看日本的例子。三年前首次舉辦的瀨戶內國際藝術祭,在三個半月內吸引93萬人次參觀,更被國際旅遊雜誌評選為推薦景點,才辦第一次就成為世界級的藝術展覽。這些瀨戶內海上的島嶼,其實很邊緣,人口老化、外流嚴重,居民頂多數百人,沒落寂寥,國際知名公共藝術策展人北川富朗,便以海洋、島嶼為背景,找來藝術家創作,但他不是要改變這些島嶼,是希望藝術家和島民共同創作,讓藝術品融入島嶼空間、融入居民生活,為衰退的小地方注入活力,重塑地域價值。 孟加拉傳統歌謠,為日本瀨戶內國際藝術祭夏季會期揭開序幕,位在高松港的孟加拉工坊,模擬孟加拉首都達卡市集打造而成,紡織、陶瓷、彩繪等,各領域的手工藝師齊聚一堂,希望為逐漸走向機器化的日本工藝,找回手感的溫度。
- Aug 20 Tue 2013 11:50
346集-瀨戶內藝術祭(二)-找回老人笑容
沒有工作機會的小島,人口不斷往都市流動,人口結構越來越高齡,島上甚至數十年沒有新生兒出生,這是瀨戶內海男木島寂寥的現況,不過,在瀨戶內國際藝術祭找來藝術家進駐,進行創作後,開始有點不同了,人口流失也漸漸停止,人們開始願意留在家鄉。和我們許多活動一樣,他們也是想要活絡地方,不過重點並不是「提振地方經濟」這樣的思維,也不是一味地要讓年輕人來、或回來,他們的焦點是放在現在島上的居民,一直秉持的初衷是,要找回老人的笑容。踏上男木島這個純樸的小漁村,映入眼簾的,就是西班牙藝術家所設計的交流館,「男木島之魂」,雪白鏤空的屋頂由各國文字組成,陽光灑落而下,每個角度都有不同的光影感受。
- Aug 20 Tue 2013 11:49
346集-台灣燈塔巡禮
台灣總共有卅五座燈塔,從清朝時期開始,一百多年來,都是由海關負責興建和管理,由於行政院組織改造,今年起移撥到交通部,由新成立的航港局接手,經過整體評估,交通部計劃從今年九月起,三年開放五座燈塔觀光。除了欣賞燈塔風光,台灣各地的燈塔,都有它的歷史背景與故事,帶大家一起去了解。一群一群的遊客湧入拍照,這裡是台灣最南端的鵝鑾鼻燈塔。
- Aug 20 Tue 2013 11:47
346集-觀音白沙岬
台灣沿海每個角落的燈塔,都有自己的故事,燈塔位置的特殊性,及附近別緻的景色,成為觀光旅遊的最佳景點之一,在漁船導航設備越來越科技化之後,燈塔在財政部海關管理的那個年代,便陸續開放六座觀光,而交通部接管後,今年九月,將再開放白沙岬和綠島燈塔。其中位於觀音的白沙岬,是唯一在客家庄的燈塔,桃園縣政府,預計趁這次開放燈塔之際,規劃串連週邊景點,帶動當地觀光發展,讓民眾得以近距離接觸,這擁有百年歷史的白沙岬燈塔。漁船開過漁港安檢所,和海巡人員打聲招呼後,就要正式啟航,出海作業。
- Aug 15 Thu 2013 16:57
345集-幸「福原」來在這裡
近來因為一支航空公司廣告,台東池上,又再度受到大家關注,池上因為地處花東縱谷中心,從前便生意往返頻繁,加上有南橫開發隊的榮民、和林務局的伐木工人,造就繁榮景象。火車站所在地福原,是池上鄉最熱鬧的地區,近年居民也努力做社區營造,試圖找回老一輩的記憶,也要讓年輕人了解自己生長的地方、和文化的根。他們發起搶救已經有五十多年歷史的五洲戲院;結合文創與觀光,讓已經停業十幾年的老打鐵店重生;更發揮米鄉特色,帶著遊客用米穀粉製作米披薩;也研發出南瓜米蛋糕,創造社區產業、讓米產業價值再升級,更要打造家鄉更美好的未來,讓年輕人留在家鄉也有發展的機會。
- Aug 15 Thu 2013 16:56
345集-南平神農梨
新竹新埔是國內水梨重要產地之一,但農業人口老化,青黃不接,種植面積年年遞減,原本最多時有四百公頃,如今只剩下兩百多公頃,甚至每年以10%的面積衰退。農民不想放棄,紛紛想辦法轉型觀光果園、不透過盤商,自產自銷,南平里一位退休老師江國雄,還把自家農地提供給社區居民使用,五月初集眾人之力,共同打造了有南平味的市集,市集裡販售的都是南平人親手種的蔬果,七、八、九月當然也買得到甜美多汁的水梨,大家一起努力延續這個在新埔已六十多年的產業。路旁涼亭下,婆婆媽媽排排坐,偶爾有路人經過下車,便熱情地招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