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313-364集(2013年) (212)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社區的圍牆上,有自己做的藝術品,一定會很得意吧?雲林好幾個社區,草根藝術方興未艾。為了年底將舉辦的農業博覽會,雲林縣一年前就以鄉村為藝術創作舞台,舉辦「草根藝術祭」,用一年的時間,由雲林縣政府媒合外地藝術家與社區居民,與居民交流互動,將對人、土地、農作物的關懷以藝術行動展現,發展出獨特的人文風景,也希望讓人重新認識農村。雲林北港劉厝社區重要的「三黑產業」,烏魚子、黑金剛花生、黑麻油,居民以釘畫呈現出來。

客家新聞雜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風帆船運動在歐美有數百年歷史,但是在台灣起步很晚,真正向下扎根推廣,是在民國九十二年以後,從高雄市開始,隔年在愛河,舉辦了一場全國帆船邀請賽,兩百多艘帆船擠滿愛河,轟動台灣,此後,興達港甚至大鵬灣,也掀起一股帆船熱,如今愛河沿線的中小學,都有帆船訓練課程,光榮國小甚至還有全台唯一的帆船班!而當年帆船教育與運動的推手,是中華民國帆船協會副理事長詹正峰,他是苗栗銅鑼人,帆船界稱呼他是「台灣帆船之父」,他已經高齡七十三了,還是堅持在第一線教導學生,我們一起去看看他的故事,和他的帆船課。

客家新聞雜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當年在詹正峰的穿針引線之下,高雄市開始推動帆船教育,鹽埕區位在愛河與高雄港交界處,這裡本來是一個逐漸沒落的地區,但是有一間很特別的都市森林小學,就是光榮國小,它成立了全台唯一的國小帆船班,這群孩子,從小就得學習獨自操帆面對大海,而他們的畢業典禮也很特別,在水面上舉行,接下來,一起去看看光榮國小的帆船課。

客家新聞雜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屏東萬丹鄉崙頂村,曾是全台最負盛名的木業聚落,輝煌時期,民國七十年左右,兩、三百戶的居民,幾乎都從事木業相關工作,崙頂出產的板凳、菜砧等享譽半世紀,後來因塑膠家具問世,加上中國廉價品衝擊,使得崙頂木業走向沒落,現在崙頂村民,透過社區營造,努力將在地產業與觀光結合,期待風華再現,再次打響崙頂村「板凳的故鄉」的美名。腳踏車上捆著十幾張圓板凳,把手旁還吊著砧板,以前崙頂村民就是以這樣的方式,到處去做生意,耐用的圓板凳,也是當時受歡迎的嫁妝之一。

客家新聞雜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苗栗銅鑼火車站旁,1949年興建的重光診所,是已故醫師劉肇芳故居,因為是特別的和洋風兩層建築,且維護良好,許多電影、電視劇都曾來此取景拍攝,為了紀念父親,劉家兄弟姊妹,將診所內的看診室、藥房及古早的手術器材,仍維持得和父親在世時一模一樣,至今不敢裝紗窗、冷氣,晚上只能掛蚊帳、吹電扇,就怕這個想念父親的地方受到破壞。銅鑼火車站旁,有一棟保存完好,罕見的兩層樓木造建築物,它是已故醫師劉肇芳的故居,也是老一輩鄉民熟悉的「重光診所」。

客家新聞雜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馬術運動是一項需要人與馬培養默契的運動,苗栗縣竹南鎮有一位年輕馬術選手柯宜廷,他在馬場打工近六年,每天餵馬、洗馬、替馬刷毛、替客人練馬,讓他與馬匹培養出極佳的默契,在教練鼓勵下,工作之餘勤練障礙馬術,沒想到訓練了三年,便連兩年獲得馬術障礙賽冠軍,柯宜廷也在馬術運動中找尋到自己的一片天。

客家新聞雜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大閘蟹號稱華人眼中的「天下第一美味」,每年秋天,總會吸引老饕嚐鮮!但是您知道嗎?大閘蟹是有名的強勢外來種,名列百大外來入侵種之一,而苗栗縣政府,今年與上海海洋大學合作簽訂協定,想要打造為台灣的大閘蟹王國,引進大陸蟹稻共生的「盤山模式」試驗養殖,引起生態界譁然,認為大閘蟹養在稻田裡,勢必會亂竄,造成生態危機,苗栗縣如何在養殖大閘蟹的?對於外來種養殖模式,政府又應該如何把關呢?

客家新聞雜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幫豬配種的行業,早年稱為「牽豬哥」,以前農村鄉下,家裡養的母豬發情要配種,就會請「牽豬哥」的人,把種公豬帶過來交配(牽來配種)。不過後來便以人工受精的方式,不需要「牽豬哥」了。屏東佳冬高農畜產保健科,就把人工取精、授精等,列為學生的必修課程,有些年輕女學生一開始會覺得尷尬,但克服了心理障礙,習得一技之長,未來前景其實是很不錯的,更有畢業生被國外聘為養豬專家,月薪高達10萬元。除此之外,牛、雞等動物的飼養管理、畜牧產品加工、甚至是現在也很時興的寵物美容等,都包含在課程內,為了能和產業接軌,學校更和在地業者合作,讓學生到校外實習。台灣畜產環境從早期的家庭式小規模養殖,到現在的企業化經營,雖然所需人力不若以往,但卻需要更具專業知識的人才,而學校教育正好能為學生打下基礎。女學生熟練地一把抓起小豬,另一人拿著針筒,要幫這出生才六週的小豬注射疫苗。

客家新聞雜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苗栗造橋南瓜博覽會今年邁向第八年,儼然成為地方盛事,每到這個時節,農民競相種出大南瓜,做出各式奇特造型,吸引觀光客目光,也因為南瓜博覽會的舉辦,原本休耕的田地上,開始種出飽滿碩大的南瓜,讓農民增加了額外收入。蜿蜒的南瓜隧道,綠意盎然,裡頭暗藏許多驚奇,抬頭向上看,五顏六色、各種造型的南瓜都有,長得像天鵝的天鵝瓜,小巧可愛;像飛碟的福瓜,造型奇特,光是品種就有三、四十種。

客家新聞雜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義消人員熱心奉獻、不求回報的精神,令人感佩。接下來要帶大家認識的這家人,一家三代都是消防員。新竹縣義消總隊幹事馮文營,他已過世的父親陳盛寶在日治時代就是消防隊常備員,還是義消中隊長,而馮文營的兒子馮守亮則是消防設備師公會理事長,一家三代都跟消防脫不了關係。馮文營家裡還留著日治時代救火用的消防幫浦車、消防衣,還有許多相關老照片等,儼然是座小小的消防文物館。拿出三十幾年前剛當義消時的消防衣,新竹縣義消總隊幹事馮文營回憶滿滿。

客家新聞雜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6月13日,來自全國數千雞農、雞販齊聚農委會,再到總統府前,抗議政府匆促強推政策,缺乏配套措施,導致他們生計受影響。來自高雄美濃的阿清,和許多雞農一樣,為此第一次走上街頭,畢竟她就是靠養幾十隻雞,養活一家五口,現在政府規定她不能自己殺雞來賣,讓她束手無策,第一個單元,一起聽聽這些小農的故事。

客家新聞雜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這次的市場禁宰令,會引起這麼大的反彈,最主要就是農委會認為目前全國83家合格屠宰場,已足夠供應全台所需,但端午節大「塞雞」的例子讓人發現,可能並非如此。許多雞農的質疑包括消費者就是不習慣非現宰的雞肉、屠宰場分布不均、長途運送不見得更衛生、規格化的屠宰場無法處理非規格化養殖的土雞,農民團體更擔心的是,整個土雞市場將如白肉雞般被大型電宰場控制,而台灣特有大大小小不同品種,有文化意涵的土雞,也面臨消失的危機。一早,屏東竹田的雞農,把十多斤肥大的閹雞,抓進籠子裡放上車,還不時往雞身上灑水。

客家新聞雜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看到台灣農業困境,看到農村年輕人越來越少,本屬雲林詔安客的宜蘭三星農家子弟廖誌汶,和幾個志同道合的朋友,發起了稻田裡的餐桌計畫,他們拜訪了全台各地友善耕作的農民,並且把餐桌搬進農村,以吃在地、當季美食為引子,把都市人帶進農村,因此,稻田裡、果樹下、高山茶園、甚至是魚塭旁,都有他們的足跡,然而,廖誌汶說,這不僅僅是吃一餐這麼簡單而已,他們期待能用「吃」為台灣做點事,希望透過計畫為小農創造商機,也把年輕人帶回農村,半年多來,他們已經舉辦了三十幾場餐會,吸引一千多人次參加。[計畫發起人

客家新聞雜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為了配合高鐵延伸至南港需求,位於台北市啟用超過78年的台北機廠,將遷移至桃園楊梅富岡,提到富岡,很多人可能沒有去過,也沒聽過,富岡舊名伯公岡,以前可是赫赫有名,因著鐵路建設,曾繁華一時,富岡基地完工營運後,預計將為幾十年來沒什麼發展的小鎮,再度帶來人潮與商機,但交通不發達,沒有交流道,只有一個小車站、一條老街的富岡,面對以後的發展與改變,準備好了嗎?火車急駛而過,檢修人員正在反覆測試火車能否正常運作。

客家新聞雜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位於花蓮光復的花蓮糖廠,1922年成立,當時許多台灣西部、南部的客家人,翻山越嶺來到後山,當蔗工,種甘蔗、搬甘蔗或製蔗糖,光復鄉大富村也成為台灣唯一的蔗工移民村,客家居民占了一半,和隔壁的大豐村,合稱大和村,小小的村子聚集了六、七千人之多。然而糖廠不製糖後,人潮散盡,繁華不再,社區居民不甘村庄就此沒落,以蔗糖為社區特色,舉辦手工炒黑糖活動,希望藉著特有的糖香味,吸引遊客,讓社區重新活絡,老蔗工在新時代,也能帶著自己的故事向前邁進。

客家新聞雜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五月底的毒醬油事件,引起民眾恐慌,不過,位於屏東內埔的屏東科技大學員生消費合作社,卻常常看得到顧客買醬油,一買就是一整箱。屏科大的薄鹽醬油,雖然比市面上的貴,但因為少鹽、更用紅麴來取代焦糖色素,因此廣受歡迎,每年大約可以賣出60萬瓶。另外其它像是蔬菜養樂多、薏仁漿等也是熱賣商品,合作社內有300多項產品都是學校老師以健康、安全為出發點自行研發的,製程也嚴格把關,因此深受消費者信賴,更創造出龐大的商機。架上擺滿各式產品,但來到屏東科技大學員生消費合作社,顧客絕對不會放過的就是這一箱箱醬油。

客家新聞雜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太空,充滿著神秘和未知,也因此吸引許多人想要探索它、了解它。國際知名天文學家,中央大學天文所教授葉永烜,是「卡西尼」土星探測計畫的推動者之一,更曾參與許多世界知名的太空計畫,然而,在追尋宇宙奧祕之餘,畫畫是他最大的興趣,從小就愛畫畫的他,無師自通,因為做科學研究,常要到世界各國開會,看到美麗的景色就先拍下來,閒暇時再以油畫來創作,葉永烜還曾以台灣美麗的山海景緻為題,辦過幾次畫展,千變萬化的光影和色彩,呈現出天文學家眼中,不同於宇宙的美麗世界。

客家新聞雜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陳建安與莊智淵日前在法國巴黎舉行的世界桌球錦標賽奪金,粉碎中國隊十一連霸的美夢,創下台灣桌球史上最佳成績。陳建安是新竹客家子弟,從小就展現優異的桌球天賦,左手持拍的他,被教練形容為天才型選手,其實他是扁平足,追球時容易重心不穩而摔倒,但他說摔倒了,就站起來繼續再戰,從沒想過這會是障礙,或許就是這樣不放棄的毅力和不服輸的個性,成就了這位世界冠軍。接過冠軍獎盃,台灣桌球選手莊智淵和陳建安,一起迎接這榮耀的一刻。去年底才開始搭配的「新黃金雙打」,莊智淵和陳建安,在法國巴黎舉辦的世界桌球錦標賽中,擊敗中國強敵郝帥與馬琳的搭檔,以四比二摘下歷史首金,締造台灣桌球史上最佳成績,也粉碎了中國隊十一連霸的美夢。

客家新聞雜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我們剛剛看到的新埔桌球訓練站,成立十五年來,培訓出無數桌球國手,甫出爐的金牌選手陳建安便在這裡訓練了十年之久,是桌球訓練站教練葉萬壽的得意門生,葉萬壽如何培訓出卓越的桌球好手?台灣基層選手培養、訓練又遇到什麼問題?繼續來看我們的報導。教練還沒到場,新埔桌球訓練站的球員們就自動自發做起暖身操,新埔桌球訓練站成立十五年,培訓出來的四級國手,就有七、八十位,堪稱是培育桌球國手的搖籃。

客家新聞雜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苗栗苑裡山腳社區,因為就位於當地人稱「後壁山」的山腳下,因而得名。山腳曾經有過輝煌的年代,經濟、產業非常發達,不僅是早期的貨物集散地,也是閩客族群交融的地方。其中產業的部分,以藺草編織和磚瓦為主,不過,這兩項傳統產業早已沒落,為了找回過往風華,山腳社區發展協會成立後,整合社區資源,開始把會藺編的社區媽媽找回來,將傳統加入新元素,而磚瓦產業也從製造業轉型為文創產業。雖然傳統產業找到了新時代的定位,但如何持續發展,還有許多挑戰。翠綠細長、隨風擺盪,紅磚屋前的這抹綠意,就是養活了無數苑裡人的藺草。

客家新聞雜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Close

您尚未登入,將以訪客身份留言。亦可以上方服務帳號登入留言

請輸入暱稱 ( 最多顯示 6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標題 ( 最多顯示 9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內容 ( 最多 140 個中文字元 )

reload

請輸入左方認證碼:

看不懂,換張圖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