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豬配種的行業,早年稱為「牽豬哥」,以前農村鄉下,家裡養的母豬發情要配種,就會請「牽豬哥」的人,把種公豬帶過來交配(牽來配種)。不過後來便以人工受精的方式,不需要「牽豬哥」了。屏東佳冬高農畜產保健科,就把人工取精、授精等,列為學生的必修課程,有些年輕女學生一開始會覺得尷尬,但克服了心理障礙,習得一技之長,未來前景其實是很不錯的,更有畢業生被國外聘為養豬專家,月薪高達10萬元。除此之外,牛、雞等動物的飼養管理、畜牧產品加工、甚至是現在也很時興的寵物美容等,都包含在課程內,為了能和產業接軌,學校更和在地業者合作,讓學生到校外實習。台灣畜產環境從早期的家庭式小規模養殖,到現在的企業化經營,雖然所需人力不若以往,但卻需要更具專業知識的人才,而學校教育正好能為學生打下基礎。女學生熟練地一把抓起小豬,另一人拿著針筒,要幫這出生才六週的小豬注射疫苗。

可愛的小豬跑來跑去,這裡是屏東縣佳冬高農畜產保健科的實習豬舍,這些小豬可是學生們親自接生的。屏東是台灣數一數二的養豬大縣,學校養了5隻牛、300多隻雞之外,前兩年還買了種公豬和母豬,教學生飼養技術,更從取精、授精、照顧懷孕母豬、一直到分娩等,都全程參與。

來到豬舍另一頭,學生把公豬趕上假母台,準備取精,手法還必須模擬子宮頸的形狀。

[佳冬高農畜保科
學生 蘇郁絜]
就是先趕豬,然後最後讓牠上假母台之後,就是牠的陰莖跑出來,把包皮裡的尿擠出來之後就可以開始了。

17、18歲的小女生,說起取精的過程,展現出專業態度,有時候反倒是男生比較不自在。

[佳冬高農畜保科
學生 蘇郁絜]
就是科裡的男生不會覺得有什麼,可是其他科的有些會有點在意吧。

[佳冬高農畜保科
老師 鍾德村]
女生有她的特質,還有她的手法,那在這一個部分,女生她可以在情緒上面,她比較能夠穩定,有的時候不像男生,脾氣一來的時候可能就會扁公豬。

然而也不是每個人一開始就能接受,經過老師的訓練後,有九成的女學生都能勝任這個工作。

[佳冬高農畜保科
學生 鍾芸惠]
多少都會怕啦,可是自己要去克服這樣,(一開始的時候感覺是什麼),就是感覺它很噁心這樣,對,就是臭臭的啊,怎樣都不敢接觸,可是其實(後來)覺得還好,我就覺得還滿有興趣,(那後來是怎麼克服的),就大家都一起下去啊,然後就看到,大家都覺得,慢慢接受這樣,(好像也沒什麼),對,就覺得是一個課程這樣。

[佳冬高農畜保科
老師 鍾德村]
當然,剛開始的時候是小女生,她看到這一個生殖器的時候,她會有所畏懼,如果妳沒有辦法去克服妳的這一個心理障礙的話,妳可以做後段的部分,妳來做這一個精液檢查、精液稀釋跟,或是這一個精液,授精的,人工授精的這個部分。

畜產保健科的課程主要分為三部分,除了畜牧生產,還包括動物保健和畜產品利用,訓練學生具備整套的專業知識。

[佳冬高農畜保科
主任 柯文淑]
包括這個飼料的一個認識,然後飼養管理的一個實務操作,然後進入到動物的一個,保健的一個治療或者是預防方面,那這個是其實是在整個課程上面,我們大概就在這三年當中,希望為這個畜牧的基層的技術人才,去打下一個基礎。

<左邊連接的那個位置,那個位置就是連接在稻穗上面,稻穗上面,你可以再給它看一次,可以再看一次,來。>

透過立體顯微鏡看看飼料原貌,飼料鏡檢這門課,要帶學生認識飼料的特徵和使用原則。

<人家一公斤是這樣子,你的一公斤是這麼大,你要叫你的動物吃到什麼時候,你懂嗎,就是它密度整個不夠的話會影響到它的營養成分,我已經吃飽了,可是我的營養不夠。>

[佳冬高農畜保科
老師 鍾德村]
從飼料原料的認知,到飼料的配置,那到飼養管理,這是一個整個連串的,當我要去配一個飼料,我必須要知道我應用什麼飼料原料,因為我才能壓低我的成本,那之後我把我配好的這個飼料,再來餵飼我的動物的時候,看牠的表現是怎樣。

飼料占畜牧生產成本六到七成,如何有效利用、降低成本,是必學課程,而創造畜牧產業的附加價值、增加利潤,更是重要。

<好 啟動電源,它在攪拌,那攪拌的過程中,三不五時要打開來看一下它,下刀的時候,記得,下去的時候要準確一點,有沒有。>

帽子、圍裙穿戴整齊,畜產業後端的肉、蛋、乳製品加工,也自己來,多一項技能,多一些競爭力。

[佳冬高農畜保科
老師 邱淑芬]
我是想要是這種,給學生一貫的那種飼養到加工的過程是這樣子,比較有連貫性,甚至以後你出去要創業,這個也是一個很好的想法,因為吃的不會退流行嘛。

一隻白豬拍賣價約五千元,但屠宰完送回來,自己分切、加工,產值就有三倍以上。這滿桌的香腸、臘肉、奶酪肉鬆、糖心蛋等,都是學生的成果。

[佳冬高農畜保科
老師 邱淑芬]
我常常跟學生講,如果讓我選,我要選賣豬肉,我不要選養豬,因為養豬很辛苦,像豬肉一斤80元,我灌成香腸我可以賣到100,120、150啊,它的附加價值是比較高的。

[佳冬高農畜保科
主任 柯文淑]
不會重點放在只有畜牧飼養的部分,那畜產品加工,然後或者是未來進階的,從寵物美容,或者是獸醫助理,從這些方面,其實他們的工作是比較多元性的,所以其實路還滿寬的啦,做這行不會餓死啦。

屏東是農業大縣,為因應當時農業需求,佳冬高農於民國26年成立,剛開始只是一個班,後來班數和科別也越來越多。

[佳冬高農
校長 徐震魁]
它一開始呢,也很簡單地成立一個班而已,還不是學校的性質,那後來就慢慢地農業的需求越來越多,所以就會有後來的一些科成立。

包括園藝科、農業經營、農業機械和畜產保健科等,以純農業類科為主,培養農業專才,更希望能與地方產業結合。

[佳冬高農
校長 徐震魁]
那現在農業的轉型,也是要靠這一批,從高職這樣子一步一步上來的這些學生,他們將來又進修了,或者是說,直接就業,在業界接受到一些訓練,他們有更新的一些創新的一個概念,讓我們的農業就是往,更精緻化的一個方向來發展。

以畜保科來說,一班約40位學生,而家族從事畜產相關的,平均約5到7人。學生有人坦言是剛好考到,也有人是本身就對動物有興趣,有的則是想承續家中產業。

[佳冬高農畜保科
學生 蘇郁絜]
就豬場的,然後養豬、養牛,就是外面還滿摸不到的東西,這裡都會教啊,然後還會解剖什麼的,(最喜歡哪一個課程),我比較喜歡豬場吧。

[佳冬高農畜保科
學生 王泓崴]
因為家裡養豬,所以想繼承家業,然後爸爸就也希望我能就是傳承下去,因為爸爸就想說,因為現在科技很發達,所以來學校學一點知識,然後在家裡有產業,再自己摸索。

[佳冬高農
學生 竇文廷]
會來念也是因為,就是從小的興趣就在這邊,所以就已經決定好要往這邊來學習這樣, (那念了三年之後的感覺呢),就很開心,就沒有選錯,就找到自己的興趣,然後也有學到我自己所需要的,對,就以後也用得到這樣。

[佳冬高農畜保科
主任 柯文淑]
以往我們的學生常常畢業以後,他還是,整個社會上需求的還是服務業啦,那現在事實上,整個的看下來,如果學生願意從事畜牧業的,大概差不多三分之一。

為了讓學校所學能和產業接軌,學校積極尋找地方產業共同合作,讓學生實際到現場操作、體驗。

眼神專注,手法細膩,畜保科的學生,正在為六週大的小雞動手術。為了推廣客家閹雞文化,曾繁榮在屏東竹田,成立了這間推廣中心,更無私地將閹雞技術傳授給學生。

[屏東竹田閹雞推廣中心
總幹事 曾繁榮]
學校教的東西比較廣泛,沒有那麼專,我們這邊比較起來就是說,對閹雞這方面比較專,當然學生學的基礎,和我們的配合沒有問題,問題就是說,學生可以多學習這個技術,對於未來的發展,機會比較多,不然如果只是讀書,書讀得那麼多,但是不見得可以用。

<因為他們常常是什麼,手術完要給我看什麼,雞的睪丸,這個動作其實就是判定什麼,他到底有沒有手術成功。來 動作稍微慢一點,要稍微觀察一下這個雞,到底有沒有正常在吃。>

[佳冬高農
學生 郭偉辰]
收穫還滿大的,因為你不只學到閹雞的部分,你會了閹雞的技術,然後你還會,飼養方面你也,就是這邊老師也都有教飼養方面啦,還有他的管理。

[佳冬高農
學生 竇文廷]
學校是比較像教學式的,就比較課本,然後雖然說有實作,不過比較不會像現在這裡的這樣,這裡的話就像是比較現場式的,就可能會遇到許多學校比較遇不到的事情。

這位皮膚黝黑、人稱大師兄的,就是他們已畢業的學長,在這裡工作一陣子了,順利從學校接軌到產業。

[屏東竹田閹雞推廣中心
總幹事 曾繁榮]
基本上,一定有缺年輕人,我們的想法是說,從學校就開始了,不是說等到他畢業的時候,等到他在社會上,(再)來想說要回來做這個產業的話,有困難。

台灣畜產業環境不斷改變,早期以家庭式的小規模為主,現在動輒是上千、甚至上萬隻的大規模企業化養殖,如何順應新時代,是重要課題。

在屏東內埔飼養台灣本土黑豬的謝旭忠,是豬農第二代,屏科大畜牧系畢業,經歷過早期傳統養殖時代,也接受過學校專業訓練,他說,養豬產業在台灣是成熟的產業,也因此非常競爭,如何提升專業,便相當重要。

[屏東內埔黑毛豬產銷班
班長 謝旭忠]
以前我們的長輩他們可能沒有讀到,沒有受過什麼專業的知識,他們就是人家說什麼,他們就學什麼,就做什麼事情,所以我們受過這個專業的教育之後,我們最重要的一點我常常說的就是,我們對以前,知其然,到變成現在知其所以然。

以前規模小,人力密集,現在規模越來越大,以科技、企業化模式經營,雖然所需人力相對變少,但卻需要更具備專業知識的人才。

[屏東內埔黑毛豬產銷班
班長 謝旭忠]
在學校學的是一個通識,通識教育,就是你學的可能是比較一般性,可能要運用在現場的時候,可能要經過很多的磨合,但是這種的專業知識是一定要具備的,所以這個落差要怎麼自己去,靠自己的智慧去彌補起來我覺得這是最重要的。

佳冬高農畜保科,今年有39人畢業,因為今年和屏科大,「動物科學與畜產系」合作產業攜手專班,因此暑假過後,將有20人成為屏科大新生,對學生來說,是繼續深化學能的好機會。擁有一技之長、擁有專業,年輕學子選擇進入畜產領域,也讓人期待,有了這批新血的加入,能為台灣畜產業注入新活力、帶來新氣象。

採訪/撰稿 林秋伶
攝影/剪輯 洪炎山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客家新聞雜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